油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6663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其中,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分离结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第一分离结构包括第一挡板和冷媒管路,第一挡板内具有冷却腔,冷媒管路连接在第一挡板上并与冷却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器容易出现跑油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离心压缩机工作时,机械运动(如油泵搅液、转子运动、齿轮啮合运动等)和气封的高压气体不断提升压缩机内部气体压力,需通过连接管等结构连通压缩机内、外部,以平衡内部气压。但内部制冷剂气体通过连接管时,会携带气态润滑油,如不将之分离,润滑油会流到压缩机外部,即出现“跑油”现象。“跑油”现象一方面导致机组吸气带液,损害叶轮寿命;另一方面,降低润滑油液位,使轴承等零件得不到充分润滑,加剧磨损。因此,常在连接管前加一个油分离部件以隔离气态润滑油。油分离器可分为内置油分离器和外置油分离器,分离方式可分为降速式碰撞分离、离心式分离、过滤分离以及冷凝分离等,而降速式碰撞分离、离心式分离常作为一级分离方式,过滤分离常作为二级分离方式。现有技术的离心压缩机常用的双级油分离器结构如图1所示。工作时,携带润滑油的混合气体从进气口1’进入分离器,与挡板2’碰撞后动能降低,部分润滑油被阻挡,至此完成一级分离。二级分离时,降速后的混合气体进入气液过滤网3’,利用过滤网的扑集作用,使油滴聚集变大,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而气体则继续上升,最终去到出气口4’。然而,当混合气体数量较多、流速较小时,两个挡板2’的碰撞分离效果降低,此时,大量携带润滑油的气体轴向流经气液过滤网4’,油滴未来得及聚集就被后面气体冲散,最终润滑油随气体流向压缩机外部,出现“跑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器容易出现跑油现象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分离结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第一分离结构包括第一挡板和冷媒管路,第一挡板内具有冷却腔,冷媒管路连接在第一挡板上并与冷却腔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挡板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进一步地,第一挡板上和/或第一挡板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流结构。进一步地,过流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挡板上的过流孔。进一步地,过流孔设置在第一挡板的中部,冷却腔为环形腔。进一步地,过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挡板和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过油通道。进一步地,第一挡板的边缘处设置有缺口结构,缺口结构和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过油通道。进一步地,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二分离结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并且第二分离结构位于第一分离结构的至少一侧。进一步地,第二分离结构包括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位于第一挡板的上方,第二挡板的外边沿和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流通道。进一步地,第二挡板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进一步地,第二分离结构还包括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位于第一挡板的下方,第三挡板的外边沿和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流通道。进一步地,第三挡板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进一步地,第三挡板上设置有过油孔。进一步地,过油孔位于第三挡板的中部。进一步地,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三分离结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第三分离结构设置在第一分离结构和第二分离结构的上方。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筒形外壳以及设置在筒形外壳的第一端的连接法兰,其中,出气口设置在连接法兰上,筒形外壳的第二端形成进气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油分离器,油分离器为上述的油分离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当制冷器润滑油混合气体从进气口进入至壳体时,第一挡板对气体进行止挡,进而降低混合气体的运动势能。同时,冷却腔中的冷媒能够对混合气体进行冷却,从而使润滑油气体冷却为油滴,进而大大提高分离效果,防止跑油的情况发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器容易出现跑油现象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油分离器的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2中油分离器气体和冷媒的流动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进气口;2’、挡板;3’、气液过滤网;4’、出气口;10、壳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13、筒形外壳;14、连接法兰;20、第一分离结构;21、第一挡板;211、冷却腔;212、过流孔;22、冷媒管路;221、冷媒进管;222、冷媒出管;213、缺口结构;30、过油通道;40、第二分离结构;41、第二挡板;42、第三挡板;421、过油孔;50、第一过流通道;60、第二过流通道;70、第三分离结构;71、气液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油分离器包括壳体10和第一分离结构20。其中,壳体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第一分离结构20,设置在壳体10内并位于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之间,第一分离结构20包括第一挡板21和冷媒管路22。第一挡板21内具有冷却腔211,冷媒管路22连接在第一挡板21上并与冷却腔211连通,第一挡板21上和/或第一挡板21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流结构。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制冷器润滑油混合气体从进气口11进入至壳体10时,第一挡板21对气体进行止挡,进而降低混合气体的运动势能。同时,冷却腔211中的冷媒能够对混合气体进行冷却,从而使润滑油气体冷却为油滴,进而大大提高分离效果,防止跑油的情况发生。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油分离器容易出现跑油现象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从图2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挡板21具有一定的厚度,进而便于在第一挡板21内部设置冷却腔211。当气体流经第一挡板21时,第一挡板21对混合气体起到止挡作用,同时混合气体从过流结构流出并流动至出气口1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挡板21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上述的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是指:第一挡板21的中部距离出气口12的距离大于第一挡板21的边沿处距离出气口12的距离。也即锥形结构的开口朝向进气口11。上述结构使得,当气体由下自上通过第一挡板21后,部分润滑油在第一挡板21的下表面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第一分离结构(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出气口(12)之间,所述第一分离结构(20)包括第一挡板(21)和冷媒管路(22),所述第一挡板(21)内具有冷却腔(211),所述冷媒管路(22)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板(21)上并与所述冷却腔(21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第一分离结构(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出气口(12)之间,所述第一分离结构(20)包括第一挡板(21)和冷媒管路(22),所述第一挡板(21)内具有冷却腔(211),所述冷媒管路(22)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板(21)上并与所述冷却腔(2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1)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1)上和/或所述第一挡板(21)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流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21)上的过流孔(2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212)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21)的中部,所述冷却腔(211)为环形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21)和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之间的过油通道(3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1)的边缘处设置有缺口结构(213),所述缺口结构(213)和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过油通道(3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二分离结构(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出气口(12)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分离结构(40)位于所述第一分离结构(20)的至少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超周堂周宇张永斌潘翠刘贤权谢耀振黄成武赵全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