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座组件和设备基础的增补方法,基座组件适于对接设置在设备基础的端面处以补充设备基础的横向宽度或纵向长度,基座组件包括下层支撑组件和上层支撑组件,下层支撑组件适于固定在楼板上,下层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列H型钢和第二列H型钢,上层支撑组件包括第三H型钢和第四H型钢,第三H型钢的上表面、第四H型钢的上表面与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凸起的上表面平齐,且上层支撑组件的宽度与对应的混凝土凸起的宽度相同。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座组件,无需进行另外浇筑混凝土制造新的设备基础,通过对原设备基础增补即可实现设备的安装,免去了混凝土的侯凝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座组件和设备基础的增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座组件和设备基础的增补方法。
技术介绍
溴冷机等大型设备的底部设有设备基础,大型设备通过设备基础与地面固定,使设备在工作中不会由于振动而随意移动。相关技术中,设备基础为混凝土制成,当设备进场后发现设备的面积大于原有的设备基础面积时,无法立刻将设备安装在原有的设备基础,需要另外用混凝土浇筑新的设备基础,混凝土需要较长的侯凝时间,由此延长了施工周期,增加了生产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施工周期的基座组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利用上述基座组件对设备基础进行的增补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座组件,所述基座组件适于对接设置在设备基础的端面处以补充所述设备基础的横向宽度或纵向长度,所述基座组件包括下层支撑组件和上层支撑组件,所述下层支撑组件适于固定在楼板上,所述下层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列H型钢和第二列H型钢,所述第一列H型钢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一列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H型钢,所述第二列H型钢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列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H型钢,所述第一列H型钢和所述第二列H型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列H型钢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列H型钢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上层支撑组件包括第三H型钢和第四H型钢,所述第三H型钢与所述第四H型钢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列H型钢的方向上并置,其中所述第三H型钢的上表面、所述第四H型钢的上表面与所述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凸起的上表面平齐,且所述上层支撑组件的宽度与对应的所述混凝土凸起的宽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座组件,无需进行另外浇筑混凝土制造新的设备基础,通过对原设备基础增补即可实现设备的安装,免去了混凝土的侯凝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座组件,所述第一列H型钢和所述第二列H型钢间隔开设置。由此第一列H型钢与第二列H型钢可以在相隔较远的位置分别与上层支撑组件连接,从而上层支撑组件传递向下层支撑组件的力更加分散,提高了基座组件的承重能力。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座组件,所述第一列H型钢的多个第一H型钢紧密并置,所述第二列H型钢的多个第二H型钢紧密并置。由此可以保证上层支撑组件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提高了上层支撑组件的承重能力。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H型钢焊接固定,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H型钢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列H型钢还通过多个在所述第一列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楼板上,所述第二列H型钢还通过多个在所述第二列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二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楼板上。由此基座组件可以通过在楼板上固定实现与设备基础相对位置的固定,从而便于上方设备的安装。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座组件,所述第一列H型钢包括在所述第一列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多组第一H型钢,所述多组第一H型钢与多个所述混凝土凸起分别一一对应。由此,可以在保证基座组件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的同时节约制造基座组件的H型钢,降低了基座组件的制造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座组件,所述第一H型钢、所述第二H型钢、所述第三H型钢组件、所述第四H型钢组件的尺寸相同。由此,基座组件更便于制造。可选地,所述基座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钢板,所述第一固定钢板与所述上层支撑组件和所述下层支撑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钢板还与所述混凝土凸起的端面固定。由此上层支撑组件和下层支撑组件可以通过第一固定钢板与设备基础固定,从而实现基座组件与设备基础相对位置的固定,便于上方设备的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钢板与所述上层支撑组件和所述下层支撑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钢板与所述混凝土凸起通过膨胀螺栓固定。由此可以保证基座组件与设备基础之间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实现基座组件与设备基础相对位置的固定。可选地,所述第一H型钢的腹板与所述第二H型钢的腹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H型钢的腹板与所述第四H型钢的腹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H型钢的腹板与所述第三H型钢的腹板垂直。由此可以在安装设备后,保证基座组件沿承力方向的强度更强,提高了基座组件的承重能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增补方法,利用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座组件,包括在需要增补的设备基础的端面处的楼板上固定下层支撑组件,在所述下层支撑组件上固定上层支撑组件,并使所述上层支撑组件的上表面与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凸起的上表面平齐且使所述上层支撑组件的宽度与所述混凝土凸起的宽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增补方法,无需进行另外浇筑混凝土制造新的设备基础,通过对原设备基础增补即可实现设备的安装,免去了混凝土的侯凝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可选地,第一固定钢板将所述上层支撑组件和所述下层支撑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混凝土凸起进行固定。由此可以实现上层支撑组件以及下层支撑组件与设备基础固定,从而实现基座组件与设备基础相对位置的固定,便于上方设备的安装。可选地,所述下层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列H型钢和第二列H型钢,所述第一列H型钢包括多个沿第一列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H型钢,所述第二列H型钢包括多个沿第二列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H型钢,所述第一列H型钢和所述第二列H型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列H型钢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列H型钢的上表面平齐。由此,第一列H型钢与第二列H型钢可以共同承受上层支撑组件传递向下层支撑组件的力更加分散,提高了基座组件的承重能力。可选地,所述上层支撑组件包括第三H型钢和第四H型钢,所述第三H型钢与所述第四H型钢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列H型钢的方向上并置。由此可以保证上层支撑组件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提高了上层支撑组件的承重能力。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组件和设备基础安装在地面上的俯视图;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沿C-C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组件和设备基础的安装立体图。附图标记:基座组件100,下层支撑组件1,第一H型钢11,翼缘111,腹板112,第二H型钢12,上层支撑组件2,第三H型钢21,第四H型钢22,设备基础200,混凝土凸起201,地面300,楼板400,钢筋5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适于对接设置在设备基础的端面处以补充所述设备基础的横向宽度或纵向长度,所述基座组件包括:下层支撑组件,所述下层支撑组件适于固定在楼板上,所述下层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列H型钢和第二列H型钢,所述第一列H型钢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一列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H型钢,所述第二列H型钢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列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H型钢,所述第一列H型钢和所述第二列H型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列H型钢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列H型钢的上表面平齐;上层支撑组件,所述上层支撑组件包括:第三H型钢和第四H型钢,所述第三H型钢与所述第四H型钢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列H型钢的方向上并置;其中所述第三H型钢的上表面、所述第四H型钢的上表面与所述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凸起的上表面平齐,且所述上层支撑组件的宽度与对应的所述混凝土凸起的宽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适于对接设置在设备基础的端面处以补充所述设备基础的横向宽度或纵向长度,所述基座组件包括:下层支撑组件,所述下层支撑组件适于固定在楼板上,所述下层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列H型钢和第二列H型钢,所述第一列H型钢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一列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H型钢,所述第二列H型钢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列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H型钢,所述第一列H型钢和所述第二列H型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列H型钢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列H型钢的上表面平齐;上层支撑组件,所述上层支撑组件包括:第三H型钢和第四H型钢,所述第三H型钢与所述第四H型钢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列H型钢的方向上并置;其中所述第三H型钢的上表面、所述第四H型钢的上表面与所述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凸起的上表面平齐,且所述上层支撑组件的宽度与对应的所述混凝土凸起的宽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H型钢和所述第二列H型钢间隔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H型钢的多个第一H型钢紧密并置,所述第二列H型钢的多个第二H型钢紧密并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H型钢焊接固定,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H型钢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列H型钢还通过多个在所述第一列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楼板上;所述第二列H型钢还通过多个在所述第二列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二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楼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H型钢包括:在所述第一列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多组第一H型钢,所述多组第一H型钢与多个所述混凝土凸起分别一一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型钢、所述第二H型钢、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海,蒋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