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蓄水装置及在绿化带中的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6305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水模块,包括本体;本体中部沿X向间隔设有两道蓄水孔,蓄水孔的封闭端处的本体内设有连通孔,本体的两个Z向表面上设有两道卡接槽,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本体表面于Z向中心线处设有第一透水槽,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与本体的两个Y向表面相交处分别设有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本体设有第四透水槽,第四透水槽连通所述两个蓄水孔以及所述第一透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使用该蓄水模块的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蓄水装置及在绿化带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非常方便铺装、且铺装后相邻模块不会发生相对位移的蓄水模块,兼具透水和蓄水功能。

Water storage module, water storage and drainage structure, water storage device and application in green bel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orage module comprises a body;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ody along the X interval is provided with two water holes at the closed end of the water hole in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mmunicating hole, two Z body to th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two clamping connecting groove, a card body part is connected with both sides of the slot forming clamping block body on the surface of Z to the center lin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ransparent tank, two Y body surface water hole opening end and body to the surfac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econd and third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through the tank through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fourth through fourth through water tank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hole and the two through the first tank of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d the use of the water sponge type road drainage module structure, storage device and application in the green belt in the. The invention is convenient to store and store the adjacent modules without relative displacement after the pavement is paved, and has the functions of water permeation and water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蓄水装置及在绿化带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
,尤其涉及建设海绵城市所需的建筑材料及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极容易遇到洪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不仅增加市政雨水管网及收纳水体、排涝设施压力,而且降雨初期大量污染物随径流雨水入河影响水环境质量。另外大量雨水外排,也是水资源的一种浪费。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海绵城市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雨水系统,与传统雨水利用相比,海绵城市更注重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雨水排放模式。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在市政建设中建设具有透水功能的路面结构,以及蓄水结构。现有的透水路面结构能够将路面雨水迅速排入地下,引流至蓄水结构中储存起来,但透水路面结构本身不具有蓄水功能。透水砖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的透水砖只有一种排列、铺设结构,不能根据需要组合出不同的组合结构。现有的透水砖上设有透水孔,在铺设时需要人工花费较大注意力才能将两块相邻的透水砖的透水孔对齐,施工较为不便,且对齐之后相邻排水砖也容易发生位移,导致透水孔不能对齐、透水功能受到阻碍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常方便铺装、且铺装后相邻模块不会发生相对位移的蓄水模块,兼具透水和蓄水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蓄水模块包括呈长方体形的本体;以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为X向、Y向和Z向,本体在每个方向上均具有两个表面;本体中部沿X向间隔设有两道蓄水孔,蓄水孔一端延伸至本体的一个X向表面并设有开口,蓄水孔另一端封闭,蓄水孔的封闭端处的本体内沿X向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一端与蓄水孔相连通且另一端开口在本体的另一个X向表面,蓄水孔的孔径为连通孔的孔径的三倍以上;两道蓄水孔关于本体X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本体的两个Z向表面上关于本体的Y向中心线对称设有两道卡接槽,分别为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均沿X向贯通本体,卡接槽的槽口小于卡接槽的槽底;沿Y向,Z向中心线一侧的第一卡接槽的侧壁与Z向中心线另一侧的第二卡接槽的侧壁相适配,第一卡接槽的另一侧壁与第二卡接槽的另一侧壁相适配;沿Y向,第一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第二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三卡接块和第四卡接块;第一卡接块的Y向长度与第二卡接块的Y向长度之和等于卡接槽的槽底的Y向长度;连通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于Z向中心线处设有沿Z向贯通本体的第一透水槽,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与本体的两个Y向表面相交处分别设有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均沿Z向贯通本体;第一个蓄水模块的卡接槽内卡入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卡接块时,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在Y向上拼接在一起并均在Z向方向上与第一个蓄水模块的第一透水槽相连通;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上于本体的Y向中心线处设有沿Y向贯通本体的第四透水槽,第四透水槽连通所述两个蓄水孔以及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第三透水槽和第四透水槽的槽深均相同;在Y向上,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的外端均为其最低端。所述每个蓄水孔均连通有两个连通孔。所述第一透水槽的截面呈半径为R的半圆弧形,所述第二透水槽的截面和第三透水槽的截面均呈半径为R的1/4圆弧形,R为正实数。所述本体由粘土烧制的陶粒制成。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使用上述蓄水模块的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包括人行道、树池带和非机动车道,树池带位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均沿远离树池带向靠近树池带的方向设有1.5%的坡度,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均由所述蓄水模块铺装而成,所述树池带处的土壤内设有溢流井,溢流井顶部设有格栅式滤网盖,溢流井通过排水管连接市政雨水管道;所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处的蓄水模块沿上下方向至少铺装两层以上;所述树池带沿其长度方向间隔6-7米设有一个树坑,树坑之间的树池带结构,由上至下包括有60-70厘米厚的表层土壤层、1米厚的蓄水模块层以及蓄水模块层的下土壤层,蓄水模块层的底端高于树坑底端。这样,蓄水模块层所积蓄的水份,都可以通过透水槽等透水结构供给树坑使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使用上述蓄水模块的蓄水装置,包括由多个所述蓄水模块拼接而成的内芯,以及将内芯包裹在内的土工布外层。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蓄水模块在绿化带中的应用,将所述蓄水模块作为植草砖,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朝上,蓄水孔内填充种植土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蓄水模块的海绵型道路排水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在拼接过程中,操作者仅需要将蓄水模块一块一块地卡接拼装在一起,即可使各透水槽正好拼接连通在一起,无须在拼接过程中注意对接透水通道,操作十分简便,且卡接拼装后多块蓄水模块能够依次卡接在一起,不会出现各蓄水模块对齐后又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使拼装铺设过程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对接到位,施工质量十分稳定。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蓄水模块铺设道路后,各透水槽在相同的方向上相互连通,在垂直的方向上相互贯通,透水性能非常优良。本专利技术的蓄水模块中的蓄水孔可以起到主要的蓄水作用,路面下大量的蓄水孔能够容纳非常大的水量。当然,各透水槽也能积蓄一定的水量。在雨势较大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路段能够蓄存较多的水量,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的负担。蓄水模块所积蓄的水量,还可以缓慢渗透至土壤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格栅式滤网盖能够防止地面较大块的杂物进入溢流井,避免水道堵塞现象。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不仅方便道路施工,而且蓄水模块之间位置准确,兼具良好的透水和蓄水功能。本专利技术中的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不仅利用蓄水模块实现道路蓄水以及增强道路排水性能,而且还大大增强了树池带的蓄水能力,蓄水模块层所积蓄的水份可以通过透水槽等透水结构供给树坑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蓄水装置集成了多个蓄水模块,外包土工布,使用时直接将蓄水装置整块埋在预定使用位置,即可发挥蓄水透水功能,施工时无须现场拼接各蓄水模块,大大方便了使用。将蓄水模块作为植草砖,在一个工程项目当中无须采购多种类型的砖,简化了采购、运输;批量采购也可以减少成本,施工时也仅需要使用一种砖,非常方便。粘土烧制的陶粒的内部具有很多孔隙,本体由粘土烧制的陶粒制成,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蓄水模块所固有的蓄水和透水结构之外,利用陶粒本身所具有的孔隙进一步强化蓄水和透水能力。该陶粒的材料来源为城市建设中大量的外弃粘土,蓄水模块蓄水主体主要包含陶粒自身、陶粒之间、模块结构设计的孔洞等三个部分可存储水且结构不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图4是若干个蓄水模块卡接拼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3个蓄水模块卡接拼装在一起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若干个蓄水模块对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仰视图;图8是海绵型道路蓄排水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溢流井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水模块、蓄排水结构、蓄水装置及在绿化带中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蓄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形的本体;以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为X向、Y向和Z向,本体在每个方向上均具有两个表面;本体中部沿X向间隔设有两道蓄水孔,蓄水孔一端延伸至本体的一个X向表面并设有开口,蓄水孔另一端封闭,蓄水孔的封闭端处的本体内沿X向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一端与蓄水孔相连通且另一端开口在本体的另一个X向表面,蓄水孔的孔径为连通孔的孔径的三倍以上;两道蓄水孔关于本体X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本体的两个Z向表面上关于本体的Y向中心线对称设有两道卡接槽,分别为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均沿X向贯通本体,卡接槽的槽口小于卡接槽的槽底;沿Y向,Z向中心线一侧的第一卡接槽的侧壁与Z向中心线另一侧的第二卡接槽的侧壁相适配,第一卡接槽的另一侧壁与第二卡接槽的另一侧壁相适配;沿Y向,第一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第二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三卡接块和第四卡接块;第一卡接块的Y向长度与第二卡接块的Y向长度之和等于卡接槽的槽底的Y向长度;连通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于Z向中心线处设有沿Z向贯通本体的第一透水槽,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与本体的两个Y向表面相交处分别设有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均沿Z向贯通本体;第一个蓄水模块的卡接槽内卡入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卡接块时,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在Y向上拼接在一起并均在Z向方向上与第一个蓄水模块的第一透水槽相连通;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上于本体的Y向中心线处设有沿Y向贯通本体的第四透水槽,第四透水槽连通所述两个蓄水孔以及所述第一透水槽;第一透水槽、第二透水槽、第三透水槽和第四透水槽的槽深均相同;在Y向上,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的外端均为其最低端。...

【技术特征摘要】
1.蓄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形的本体;以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为X向、Y向和Z向,本体在每个方向上均具有两个表面;本体中部沿X向间隔设有两道蓄水孔,蓄水孔一端延伸至本体的一个X向表面并设有开口,蓄水孔另一端封闭,蓄水孔的封闭端处的本体内沿X向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一端与蓄水孔相连通且另一端开口在本体的另一个X向表面,蓄水孔的孔径为连通孔的孔径的三倍以上;两道蓄水孔关于本体X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本体的两个Z向表面上关于本体的Y向中心线对称设有两道卡接槽,分别为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均沿X向贯通本体,卡接槽的槽口小于卡接槽的槽底;沿Y向,Z向中心线一侧的第一卡接槽的侧壁与Z向中心线另一侧的第二卡接槽的侧壁相适配,第一卡接槽的另一侧壁与第二卡接槽的另一侧壁相适配;沿Y向,第一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第二卡接槽两侧的本体部分形成卡接块,分别为第三卡接块和第四卡接块;第一卡接块的Y向长度与第二卡接块的Y向长度之和等于卡接槽的槽底的Y向长度;连通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于Z向中心线处设有沿Z向贯通本体的第一透水槽,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与本体的两个Y向表面相交处分别设有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均沿Z向贯通本体;第一个蓄水模块的卡接槽内卡入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卡接块时,另外两个蓄水模块的第二透水槽和第三透水槽在Y向上拼接在一起并均在Z向方向上与第一个蓄水模块的第一透水槽相连通;蓄水孔开口端的本体表面上于本体的Y向中心线处设有沿Y向贯通本体的第四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纪东张保军郑立斌张双梅陈波光军伟代璐王凌欣许瑞峰刘建华李乐辉郭泉水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