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600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它包括:台架、多个激发光源、多微孔板、荧光检测装置和荧光光谱仪;所述的多微孔板上设有微孔,微孔为锥形圆柱凹槽,呈圆周排列在八微孔板上;所述的台架包括底板、载物台、可调支架、光源固定板;所述的载物台、设置在底板上方,可调支架固定在载物台上,光源固定板设置载物台在上方,固定在可调支架上;激发光源固定在光源固定板;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固定在载物台上;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包括荧光检测探头、凸透镜、锥孔;荧光检测装置上部设有与微孔外形相对应的锥孔,下部设有荧光检测探头;通过荧光强度检测仪,可以同时检测七种有毒物质,操作过程简便,且各检测物彼此并不干扰,检测结果准确度好。

Device for detecting toxic substances based on nano optical fiber biosens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optical fiber nanobiosensors based on detection of toxic substances including bench, a plurality of excitation light source, microporous plate, fluorescence detection device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microporous plate comprises a microporous, microporous conical cylindrical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eight microporous plate; the rack comprises a base plate, loading platform, adjustable bracket, a light source fixing plate; loading platform, installed in the floor above the adjustable bracket is fixed on the stage, the light source fixing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stage, is fixed on the adjustable bracket; the fixed excitation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 source fixing plate; fluorescence detection device which is fixed on a loading platform; fluorescence detection device comprises a fluorescence detection probe, convex lens and cone; fluorescence detection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a taper hole corresponding with micropore shape A fluorescent detection prob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and seven toxic substances can be simultaneously detected by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tester, and the operation process is simple, and the detection objects do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detection result is accu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免疫技术及卫生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饲料是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养殖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确保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和具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是保证养殖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养殖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我们发现市场上的动物源性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养殖业所使用的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这种存在于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被饲养动物食用后,可能在体内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物质并且被蓄积,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体内后,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饲料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有毒有害物质有三聚氰胺、伏马毒素B1、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呕吐毒素及玉米赤霉烯酮,其中,三聚氰胺在体内可形成较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赭曲霉素A对人体有强烈的肾脏毒性、肝脏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等;T-2毒素能抑制人体重要器官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玉米赤霉烯酮对人体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癌性等;伏马毒素B1对肝、肾、肺及神经系统具有较大毒性;黄曲霉毒素B1对人体的肝脏具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呕吐毒素对人体具有致畸性,神经毒素和胚胎毒性等;上述7种有毒物质在粮谷、饲料中的含量很低时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量子点是多电子体系,发光效率远高于单个分子,可以经受多次激发,且标记后对生物大分子的生理活性影响很小,因此为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的长期作用提供了可能。量子点可以经受反复多次激发,而不像有机荧光分子那样容易发生荧光漂白或荧光碎灭。因此结合量子点研究上述物质的检测方法对于提高动物源性食品质量,改善人类健康,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采用的是不同粒径的量子点对粮谷和饲料中的7种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这七种量子点在370nm的激发波长下,会在不同的发射波长下呈现不同颜色的荧光,从而可以避免待检测物的相互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它包括:台架1、多个激发光源2、多微孔板3、荧光检测装置4和荧光光谱仪5;所述的多微孔板3上设有微孔31,微孔31为锥形圆柱凹槽,呈圆周排列在八微孔板3上;所述的台架1包括底板14、载物台13、可调支架12、光源固定板11;所述的载物台13、设置在底板14上方,可调支架12固定在载物台13上,光源固定板11设置载物台在上方,固定在可调支架12上;激发光源2固定在光源固定板11;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4固定在载物台13上;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4包括荧光检测探头41、凸透镜42、锥孔;荧光检测装置4上部设有与微孔31外形相对应的锥孔,下部设有荧光检测探头41;所述的锥孔下部、荧光检测探头41上部设有凸透镜42;所述的激发光源2、微孔板3的微孔31、荧光检测装置4均为8个;所述的微孔31为锥形圆柱凹槽,上底面直径为6.8mm,下底面直径为6.21mm,高11.7m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它包括:台架1、多个激发光源2、多微孔板3、荧光检测装置4和荧光光谱仪5;所述的多微孔板3上设有微孔31,微孔31为锥形圆柱凹槽,呈圆周排列在八微孔板3上;所述的台架1包括底板14、载物台13、可调支架12、光源固定板11;所述的载物台13、设置在底板14上方,可调支架12固定在载物台13上,光源固定板11设置载物台在上方,固定在可调支架12上;激发光源2固定在光源固定板11;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4固定在载物台13上;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4包括荧光检测探头41、凸透镜42、锥孔;荧光检测装置4上部设有与微孔31外形相对应的锥孔,下部设有荧光检测探头41;通过荧光强度检测仪,可以同时检测七种有毒物质,操作过程简便,且各检测物彼此并不干扰,检测结果准确度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本技术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整体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局部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检测检测传感器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检测检测八孔板立体图;图7本技术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检测检测八孔板剖面图;图8三聚氰胺的标准曲线;图9伏马毒素B1的标准曲线;图10T-2毒素的标准曲线;图11黄曲霉毒素B1的标准曲线;图12赭曲霉毒素A的标准曲线;图13呕吐毒素的标准曲线;图14玉米赤霉烯酮的标准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荧光强度检测仪请参见图1-7;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包括:台架1、激发光源2、八孔板3、荧光检测装置4;其中所述的八孔板3上设有微孔31,微孔31为锥形圆柱凹槽,呈圆周排列在八孔板3上;所述的台架1包括底板14、载物台13、可调支架12、光源固定板11;所述的载物台13、设置在底板14上方,可调支架12固定在载物台13上,光源固定板11设置载物台在上方,固定在可调支架12上;所输的可调支架12可以调节载物台13与光源固定板11之间的高度;所述的载物台13、光源固定板11上均设有与八孔板3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激发光源2固定在光源固定板11的通孔上;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4固定在载物台13上的通孔内;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4包括荧光检测探头41、凸透镜42、锥孔;荧光检测装置4上部设有与微孔31外形相对应的锥孔,锥孔下部设有凸透镜42,凸透镜42下部设有荧光检测探头41;所述的荧光检测探头41设置在凸透镜42焦点处;荧光检测探头41的输出光纤与荧光光谱仪5连接,荧光光谱仪5与电脑6连接;所述的微孔31为锥形圆柱凹槽,上底面直径为6.8mm,下底面直径为6.21mm,高11.7mm。使用时,将待测液体注入八孔板3的微孔31中,液面低于微孔31,调节可调支架12,升高激发光源2,将八孔板3放在荧光检测装置4上,使微孔31完全进入锥孔内,节可调支架12,降低激发光源2,使激发光源2的探头位于待测液体上表面;打开激发光源2,待测液体发出的荧光经荧光检测探头42传递至荧光光谱仪5,最后输送至电脑6。实施例2量子点和抗体的偶联1)量子点选择:ZnSe/ZnS(粒径4nm,紫色)、CdS/ZnS(粒径8nm,蓝色)、CdSe/ZnS(粒径10nm,青色)、CdSe/ZnS(粒径12nm,绿色)、CdSe/ZnS(粒径5nm,黄色)CdSe/ZnS(粒径6nm,橙色)、CdSe/ZnS(粒径7nm,红色)(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量子点的活化:取1mLPBS缓冲溶液,加入量子点ZnSe/ZnS100μL,加入EDC20μL,加入NHS20μL,涡旋,放于避光处活化30min;3)量子点与BSA全抗原的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1)、多个激发光源(2)、多微孔板(3)、荧光检测装置(4)和荧光光谱仪(5);所述的多微孔板(3)上设有微孔(31),微孔(31)为锥形圆柱凹槽,呈圆周排列在八微孔板(3)上;所述的台架(1)包括底板(14)、载物台(13)、可调支架(12)、光源固定板(11);所述的载物台(13)设置在底板(14)上方,可调支架(12)固定在载物台(13)上,光源固定板(11)设置载物台在上方,固定在可调支架(12)上;激发光源(2)固定在光源固定板(11);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4)固定在载物台(13)上;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4)包括荧光检测探头(41)、凸透镜(42)、锥孔;荧光检测装置(4)上部设有与微孔(31)外形相对应的锥孔,下部设有荧光检测探头(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纳米光纤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毒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1)、多个激发光源(2)、多微孔板(3)、荧光检测装置(4)和荧光光谱仪(5);所述的多微孔板(3)上设有微孔(31),微孔(31)为锥形圆柱凹槽,呈圆周排列在八微孔板(3)上;所述的台架(1)包括底板(14)、载物台(13)、可调支架(12)、光源固定板(11);所述的载物台(13)设置在底板(14)上方,可调支架(12)固定在载物台(13)上,光源固定板(11)设置载物台在上方,固定在可调支架(12)上;激发光源(2)固定在光源固定板(11);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4)固定在载物台(13)上;所述的荧光检测装置(4)包括荧光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勋刘韬张伟娜刘金华王大宁宋战昀王启名马书民高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吉林省蓝鼎陆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