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42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包括钢结构场房,所述钢结构场房内设置有繁殖场,所述繁殖场包括通道、前墙、后墙、左面山墙、右面山墙和顶棚,所述通道纵向设置于所述繁殖场的中央,所述通道的两侧设置有牛舍,所述牛舍内设有饲料槽,且通道与牛舍通过牛栅栏相通,所述牛栅栏内侧设置有牛床,所述牛床靠近山墙的一侧设置有饮水装置,所述饮水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暗沟,所述暗沟低于牛床,所述顶棚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墙和后墙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通过繁殖场顶棚的设置,实现繁殖场空气良好的流通,利于肉牛健康成长;通过暗沟和消毒池的设置,防止繁殖场内外污染物交叉感染,提高其节能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
本技术属于畜牧业繁殖设施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寒冷地区的肉牛繁殖场,有些是投入成本较高,虽然保温性能较高,但是牛舍内湿度在冬季非常大,导致牛舍棚内的空气质量差,繁殖场内很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必然严重影响育肉牛只的生长发育。而有些育肥繁殖场建造的比较简陋,这样的肉牛繁殖场地很难满足温度,湿度,通风,卫生条件的要求;同时现有的一些繁殖场,肉牛被安排在一个牛舍内,不论其生长阶段,食料量、饲料标准等一致,这样极易导致肉牛生长健康情况不一致,从而影响出栏时间,进而影响牛肉的质量;同时一些肉牛牛舍,结构简陋,在雷雨天气时,容易漏雨,不但对肉牛的生长状况产生影响,而且繁殖场结构极易损坏,因此,设计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满足冬季保暖、通风及卫生的要求,同时达到依据肉牛的生长阶段分别饲养等,形成科学化管理模式,是现代畜牧业繁殖场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 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通过按照肉牛繁殖阶段进行繁殖的并且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饲养方便、节能环保的繁殖场。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包括钢结构场房,所述钢结构场房内设置有繁殖场,所述繁殖场包括通道、前墙、后墙、左面山墙、右面山墙和顶棚,所述通道纵向设置于所述繁殖场的中央,所述通道的两侧设置有牛舍,所述牛舍内设有饲料槽,且通道与牛舍通过牛栅栏相通,所述牛栅栏内侧设置有牛床,所述牛床靠近山墙的一侧设置有饮水装置,所述饮水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暗沟,所述暗沟低于牛床,所述顶棚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墙和后墙上。本技术中通过暗沟的设置,实现了对肉牛产生的排放物的处理,并且暗沟设置于饮水装置的下方,通过饮水装置处的水源可进一步清洗暗沟,从而保证牛舍的良好卫生环境;通过牛栅栏的设置,主要便于肉牛进出牛舍;本技术中的牛床主要为肉牛的休息场所,本技术中的前墙、后墙、饲料槽和通道等为所属
的公知常识,这里不再详细赘述。本技术中所述繁殖场内的牛舍有若干个,牛舍之间通过隔栏连接,牛舍的数量根据繁殖场肉牛的规模而定,可以为单列式或双列式,位于繁殖场内,牛舍可以根据肉牛的生长阶段进行分区,从而根据分区进行牛床大小、饲料量和饲料标准的配备,进而满足肉牛的生长期的营养需要。本技术对繁殖场内的通道进行进一步的限制,所述通道沿纵向延伸,并与大门贯通,所述通道宽度为1.3m~2m。繁殖场的通道位于双列式牛舍之间,便于饲养技术人员进行走动,也便于将出栏的肉牛进行向外运输。本技术所述的牛床由混凝土制成,并且设有与暗沟流向垂直的槽线,牛床面呈1.0?2.0%的坡度倾向所述暗沟,这里对牛床的结构进行了优选,牛床面呈一定角度倾向暗沟,这样有利于肉牛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入暗沟,提高繁殖场环境的清洁卫生。本技术中所述的前墙靠近大门的两侧设有消毒池,通过消毒池的设置,实现繁殖场与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的隔离,防止外部细菌、污染等影响繁殖场肉牛的健康,同时也对繁殖场中牛舍棚内环境进行消毒,防止因为空气、水源、饲料等而引起污染物的传播。本技术对所述饲料槽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所述饲料槽为水泥槽或铁槽或木槽,所述饲料槽上口宽60cm?70cm,下底宽35cm?45cm,底部呈弧形,根据肉牛的生长阶段不同,饲料槽的规格不同,通过对饲料槽规格的设置,满足了不同圈舍内肉牛喂养的需要,也防止了因为饲料槽规格的太小引起肉牛之间的哄抢,或者饲料槽规格过大,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本技术对所述暗沟进行了进一步的设置,暗沟位于饮水装置下方35cm?70cm处,根据繁殖场内牛舍大小,饲养牛的种类不同,则其牛舍中的肉牛大小不同,根据肉牛牛身的高低,从而设置饮水装置的高度,太高则育饲区的小牛够不着饮水装置,太低则强度肥育区的成年牛需要俯下的幅度更大才能够着饮水装置,因此根据肉牛的成长周期进行进一步设置圈舍的结构,以满足肉牛的繁殖需要,从而提高肉牛的生产经济效益。为了实现牛舍棚的通风卫生,本技术中对所述牛舍棚顶部结构进行了优选,所述繁殖场顶棚包括棚架结构和篷布,所述篷布包括内衬层、中间保温毡和外部防雨层,所述顶棚两侧设置有多个通风装置,在通风装置顶部设置有防雨帽,其中棚架结构可为钢架结构,外覆一层篷布,有利于提高牛舍棚结构的稳定性;篷布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牛舍棚的保温性能;其中防雨层的设置,实现了防止雷雨天气对牛舍棚的破坏;通风装置则保持了牛舍棚内外良好的通风性能,有利于牛舍棚内外空气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正常流通,从而有利于肉牛的健康成长。本技术中所述繁殖场顶棚呈圆拱型,且所述顶棚篷布外层覆盖一层白色采光板,这里对繁殖场顶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选,顶棚形状可以为多种,这里优选圆拱状,并且在顶棚篷布的外侧设置一层白色采光板层有利于提高繁殖场内的光照度,繁殖场内如同在外面运动场,有利于提高肉牛的健康状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采用合理利用繁殖场内空间,且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并便于饲养技术人员对肉牛进行科学管理,有利实现肥牛规模化繁殖。(2)本技术通过对如墙、后墙、左右两面山墙、顶棚结构等的设置,进一步提闻繁殖场的结构稳定性、繁殖场内的光照度,及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满足繁殖场牛舍的温湿度要求,从而优化肉牛的繁殖环境。(3)本技术通过在繁殖场顶棚棚采用骨架结构作为支撑,且篷布由内衬层、中间保温毡和外部防雨层构成,成本低廉,冬暖夏凉,且通过通风装置的设置,实现了牛舍棚内外空气良好的流通,有利于肉牛的健康成长。(4)本技术通过暗沟和消毒池的设置,暗沟实现了对牛舍内的产生的污染物进行隔离处理,防止对繁殖场内产生环境污染;消毒池位于大门的外侧,实现繁殖场与外部环境的隔离,同时防止外部污染源传播入繁殖场,有利于肉牛的快速增长和繁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牛舍顶棚示意图;其中:1 一通道、2 —如墙、3—后墙、4一牛舍、5—词料槽、6—牛棚栏、7—牛床、8—饮水装置、9一暗沟、10—隔栏、11一大门、12—消毒池、13—棚架结构、14一篷布、15—通风装置、16—防雨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包括钢结构场房,所述钢结构场房内设置有繁殖场,所述繁殖场包括通道1、前墙2、后墙3、左面山墙、右面山墙和顶棚,所述通道I纵向设置于所述繁殖场的中央,所述通道的两侧设置有牛舍4,所述牛舍4内设有饲料槽5,且通道I与牛舍4通过牛栅栏6相通,所述牛栅栏6内侧设置有牛床7,所述牛床7靠近山墙的一侧设置有饮水装置8,所述饮水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暗沟9,所述暗沟9低于牛床7,所述顶棚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墙2和后墙3上,本技术中通过暗沟的设置,实现了对肉牛产生的排放物的处理,并且暗沟设置于饮水装置的下方,通过饮水装置处的水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场房,所述钢结构场房内设置有繁殖场,所述繁殖场包括通道(I)、前墙(2)、后墙(3)、左面山墙、右面山墙和顶棚,所述通道(I)纵向设置于所述繁殖场的中央,所述通道的两侧设置有牛舍(4),所述牛舍(4)内设有饲料槽(5),且通道(I)与牛舍(4)通过牛栅栏(6)相通,所述牛栅栏(6)内侧设置有牛床(7),所述牛床(7)靠近山墙的一侧设置有饮水装置(8),所述饮水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暗沟(9),所述暗沟(9)低于牛床(7),所述顶棚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墙(2)和后墙(3 )上。2.根据权利要求1之间所述的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场内的牛舍有若干,且牛舍之间通过隔栏(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I)沿纵向延伸,并与大门(11)贯通,所述通道(8)宽度为1.3m?2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标准化肥育技术的现代肉牛繁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牛床(7)由混凝土制成,并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陇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瑞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