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小方坯帘线钢偏析的连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52053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小方坯帘线钢偏析的连铸方法,通过对小方坯连铸过程的中间包温度、水口氩封压力、结晶器水量、进出水温、二冷区水量以及电磁搅拌等进行控制,降低连铸坯心部偏析,减少了因偏析造成的网状碳化物的产生以及拉拔断丝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 for improving segregation of steel line of small square tyre cor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billet steel cord segregation of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billet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the temperature package nozzle argon sealing pressure, mold temperature, water content, and the two cooling zone and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were controlled, reduce the billet center segregatio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broken wire and because drawing carbide segregation result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小方坯帘线钢偏析的连铸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炼钢
,涉及一种改善小方坯帘线钢偏析的连铸方法。
技术介绍
帘线钢是用来生产钢帘线的原料,经多道次拉拔及热处理制成0.15~0.38mm的钢丝,再经合股等工序制成钢帘线,作为汽车轮胎骨架增强材料,被广泛应用。帘线钢需要经5.5mm拉拔至非常细的钢丝,因此,对原料的表面质量、偏析、组织均匀性、夹杂物等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偏析质量的控制,偏析质量对组织均匀以及拉拔断丝率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洁净钢生产技术的进步,钢水的纯净度控制水平在逐渐提高,而对于连铸坯的偏析,大方坯的控制优势比较明显,大方坯工艺参数比较稳定,有利于借助末端冶金技术减少中心偏析,如可以采用电磁搅拌和末端轻压下技术;而小方坯的偏析控制较为困难,目前主要采用降低过热度和使用末端电磁搅拌,但是通过过热度来改善偏析还是有所局限,而小方坯的电磁搅拌常常因为液芯位置波动较大导致的效果不理想。如何在目前设备的基础上,降低小方坯生产帘线钢的偏析问题,是摆在帘线钢工艺和产品研发人员面前的很棘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善小方坯帘线钢偏析的连铸方法,通过对小方坯连铸过程的中间包温度、水口氩封压力、结晶器水量、进出水温、二冷区水量以及电磁搅拌等进行控制,有效地改善小方坯帘线钢的中心偏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小方坯帘线钢偏析的连铸方法,在保证中间包过热度在20~25℃,水口压力控制在0.2~0.4MPa的前提下,其特征在于:连铸过程中各参数控制如下:1)结晶器进水量控制在1700~1900L/min,进出水温差≤15℃;2)连铸二冷段采用四区水雾冷却,比水量为1.6~1.8L/kg,四区的最低水量分别控制在110~140、140~180、30~40、25~35L/min,四个区的总水量分别控制在180~210、230~260、80~100、50~70L/min;3)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控制在400-600A,频率控制在3~6HZ,末端电磁搅拌电流控制在400-600A,频率控制在10~15HZ;4)结晶器液面波动范围控制在70±2mm。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对小方坯连铸过程结晶器水量、进出水温、二冷区水量以及电磁搅拌等进行控制,对高碳钢连铸坯采用水雾强冷的策略,合理优化结晶器和二冷段水量来减少强冷对连铸坯造成的表面和角部裂纹,同时,配合电磁搅拌和液面波动,可以大大降低了连铸坯心部偏析,减少了因偏析造成的网状碳化物的产生以及拉拔断丝的发生,该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摒弃了高碳钢不能强冷的思路,反其道而行,更好的解决了小方坯生产帘线钢的偏析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采用铁水预处理→110t电炉→LF精炼→140mm*140mm小方坯连铸的工艺流程生产LX82A,连铸设备为康卡斯特六机六流连铸机,LX82A液相线温度为1463℃,通过调整精炼出钢温度,控制中间包过热度为23℃,连铸机水口采用氩封,使钢液隔绝空气,降低吸氮的几率,氩气压力控制在0.3MPa,结晶器进水量为1850L/min,进出水温差≤15℃,连铸二冷段采用四区水雾冷却,四区的最低水量分别控制为130L/min、160L/min、35L/min、30L/min,总水量分别为200L/min、252L/min、90L/min、60L/min,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末端电磁搅拌,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控制在450A,频率控制在5HZ,末端电磁搅拌电流控制在500A,频率控制在12HZ,结晶器液面波动范围控制在70±2mm。对连铸的六流的连铸坯分别取低倍样,采用钻屑的方法,利用碳硫仪对碳含量进行分析,计算偏析比,并任取采用原工艺生产的连铸坯,经检测,偏析比如表1所示。通常帘线钢偏析比最好控制在1.08以下,表1中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案之后偏析比控制较好,均在1.08以下,而工艺改善前虽然有的是在1.08以下,但是比例较小。实施例2采用铁水预处理→120t转炉→LF精炼→140mm*140mm小方坯连铸的工艺流程生产LX82A,连铸设备为康卡斯特六机六流连铸机,LX82A液相线温度为1463℃,通过调整精炼出钢温度,控制中间包过热度为25℃,连铸机水口采用氩封,使钢液隔绝空气,降低吸氮的几率,氩气压力控制在0.35MPa,结晶器进水量为1750L/min,进出水温差≤15℃,连铸二冷段采用四区水雾冷却,四区的最低水量分别控制为120L/min、170L/min、38L/min、28L/min,总水量分别为190L/min、260L/min、85L/min、65L/min,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末端电磁搅拌,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控制在500A,频率控制在5HZ,末端电磁搅拌电流控制在520A,频率控制在13HZ,结晶器液面波动范围控制在70±2mm。对连铸的六流的连铸坯分别取低倍样,采用钻屑的方法,利用碳硫仪对碳含量进行分析,计算偏析比,并任取采用原工艺生产的连铸坯,经检测,偏析比如表1所示。改善之后偏析比为0.96~1.09,与改善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稳定性也得到有效提升。改善之前结晶器的比水量控制较大,一般在1900L/min左右,二冷段同样为水雾冷却,四区的最低水量分别控制为108L/min、135L/min、45L/min、40L/min,总水量分别为160L/min、225L/min、110L/min、80L/min。表1改善前后连铸坯偏析比1流2流3流4流5流6流实施例11.031.020.981.010.971.06实施例21.000.990.971.021.000.99改善前1.081.121.181.041.101.22本专利技术虽然公开部分实施例,但并不是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专利技术做成各种相应的改变,但这些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小方坯帘线钢偏析的连铸方法,在保证中间包过热度在20~25℃,水口压力控制在0.2~0.4MPa的前提下,其特征在于:连铸过程中各参数控制如下:1)结晶器进水量控制在1700~1900L/min,进出水温差≤15℃;2)连铸二冷段采用四区水雾冷却,比水量为1.6~1.8L/kg,四区的最低水量分别控制在110~140、140~180、30~40、25~35L/min,四个区的总水量分别控制在180~210、230~260、80~100、50~70L/min;3)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控制在400‑600A,频率控制在3~6HZ,末端电磁搅拌电流控制在400‑600A,频率控制在10~15HZ;4)结晶器液面波动范围控制在70±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小方坯帘线钢偏析的连铸方法,在保证中间包过热度在20~25℃,水口压力控制在0.2~0.4MPa的前提下,其特征在于:连铸过程中各参数控制如下:1)结晶器进水量控制在1700~1900L/min,进出水温差≤15℃;2)连铸二冷段采用四区水雾冷却,比水量为1.6~1.8L/kg,四区的最低水量分别控制在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奎于学森麻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