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吸能装置、一种安全带总成及一种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506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吸能装置,用于车辆的安全带总成,包括: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的上固定片;连接带,其一端连接于上固定片;用于滑动套设于安全带的导向环,连接于连接带的另一端;可伸缩的弹性带,其两端均固定于连接带上,连接带位于弹性带两端之间的部分为卷绕布置的连接带缓冲部。使用时,将上固定片固定连接到车身顶梁,并且将安全带穿过导向环,当车辆在颠簸路面高速行驶时,即使安全带发生紧急锁止,该缓冲吸能装置的弹性带也能实现缓冲并伸长一定距离,直至连接带缓冲部完全伸展开,从而使驾乘人员在一定空间内活动,不会将人越勒越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使用舒适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缓冲吸能装置的安全带总成和车辆。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ffering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a safety belt assembly and a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for safety belt of vehicle assembly, including: used to connect with the body fixed on the top plate; a connecting belt, one end connected to the upper fixing plate; a sliding sleeve for the belt guide ring,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telescopic; the elastic band, the two ends are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belt, connected with a buffer zone between the both ends of the elastic band part for winding arrangement. When in use, the upper fixing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body and the top beam, the safety belt passes through the guide ring, when the vehicle is in a bumpy road at high speed, even if the safety belt emergency lock, the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with elastic buffer and elongation can achieve a certain distance, until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buffer part fully extended thus, the occupants in a certain space, people will not be tighter, improves the comfort of occupants.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safety belt assembly and a vehicle comprising the buffering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吸能装置、一种安全带总成及一种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吸能装置、一种安全带总成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当越野车或全地形车在颠簸路面以一定速度行进时,车身振动较为明显,此时,为了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安全带一般会将驾乘人员勒紧固定在座位上,然而,这大大降低了驾乘人员的舒适度。因此,如何使安全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缓冲吸能装置,该装置可以使车辆在颠簸路面高速行驶时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缓冲吸能装置的安全带总成以及一种车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包括: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的上固定片;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固定片;用于滑动套设于安全带的导向环,所述导向环连接于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可伸缩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弹性带两端之间的部分为卷绕布置的连接带缓冲部。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所述弹性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带的端部对应固定连接并形成环状结构,所述连接带缓冲部卷绕布置在所述环状结构内侧。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带和所述弹性带外周的装饰套。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所述装饰套为可伸缩的橡胶装饰套。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所述弹性带的两端缝纫固定在所述连接带上。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所述上固定片和所述导向环均为钣金件,所述连接带为高强涤纶织带。优选地,在上述缓冲吸能装置中,所述上固定片设有用于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身顶梁的螺栓和螺母。本技术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用于车辆的安全带总成,包括: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的上固定片;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固定片;用于滑动套设于安全带的导向环,所述导向环连接于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可伸缩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弹性带两端之间的部分为卷绕布置的连接带缓冲部。使用时,将该缓冲吸能装置的上固定片固定连接到车身顶梁,并且将安全带穿过导向环,当车辆在颠簸路面高速行驶时,即使安全带发生紧急锁止,该缓冲吸能装置的弹性带也能实现缓冲并伸长一定距离,直至连接带缓冲部完全伸展开,从而可以使驾乘人员在一定空间内活动,不会将人越勒越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使用舒适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的安全带总成。该安全带总成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缓冲吸能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安全带总成的车辆。该车辆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安全带总成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优选地,上述车辆为全地形车,具体的,可以为UTV(UtilityVehicle,农夫车)或ATV(AllTerrainVehicle,沙滩车)等全地形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乘员安全带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驾驶员安全带总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缓冲吸能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弹性带与连接带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4中:1-上固定片、2-连接带、3-装饰套、4-导向环、5-卷收器总成、6-乘员锁扣总成、7-螺母、8-垫圈、9-定距圈、10-上固定片螺栓、11-锁扣螺栓、12-卷收器螺栓、13-安全带、14-插销、15-驾驶员锁扣总成、21-连接带缓冲部、22-弹性带、23-缝纫固定点。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缓冲吸能装置,该装置可以使车辆在颠簸路面高速行驶时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度。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乘员安全带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驾驶员安全带总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缓冲吸能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弹性带与连接带连接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方案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吸能装置,用于车辆的安全带总成,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的上固定片1;连接带2,该连接带2的一端连接于上固定片1;用于滑动套设于安全带13的导向环4,导向环4连接于连接带2的另一端;可伸缩的弹性带22,弹性带22的两端均固定于连接带2上,连接带2位于弹性带22两端之间的部分为卷绕布置的连接带缓冲部21。其中,上固定片1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用于为安全带13的拉力提供上部作用基础,上固定片1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于车身顶梁,优选地,本方案中的上固定片1设有用于可拆卸连接于车身顶梁的螺栓和螺母,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的上固定片1具体通过螺母7、垫圈8、定距圈9以及上固定片螺栓10连接固定于车身顶梁的安装位置,上固定片1设有用于安装上述紧固件的安装孔,如图1和图2所示。当然,上述紧固件只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如销轴、铆钉等紧固件来安装上固定片1,本文不再赘述。其中,连接带2的一端连接于上固定片1,连接带2的另一端连接于导向环4,连接带2和弹性带22共同作为缓冲吸能装置的缓冲拉伸部件,连接带缓冲部21卷绕布置在弹性带22的两端之间,如图4所示,在受到拉伸时,弹性带22可以弹性延伸,连接带缓冲部21随着弹性带22的延长可逐渐展开并且在完全展开的时候承受拉力。导向环4滑动套设在安全带13上,作为安全带13施加拉力的直接作用基础,导向环4设有供安全带13穿过的穿环,如图1和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连接强度,上述上固定片1和导向环4均优选采用钣金件,连接带2优选采用高强涤纶织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选用如铸钢件或冲压钢件等来制作上固定片1和导向环4,还可以选用如尼龙或其他强度足够的复合材料通过编织、注塑等加工工艺来制作连接带2,本文不再赘述。使用时,将该缓冲吸能装置的上固定片1固定连接到车身顶梁,并且将安全带13穿过导向环4,当车辆在颠簸路面高速行驶时,即使安全带13发生紧急锁止,例如在车辆加速和减速时,或者连接带2加速抽出时,或者卷收器的感应装置倾斜时等的情况下安全带13会发生紧急锁止,该缓冲吸能装置的弹性带22也能实现缓冲并伸长一定距离,直至连接带缓冲部21完全伸展开,从而可以使驾乘人员在一定空间内活动,不会将人越勒越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使用舒适度。优选地,本方案中的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缓冲吸能装置、一种安全带总成及一种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的上固定片(1);连接带(2),所述连接带(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固定片(1);用于滑动套设于安全带(13)的导向环(4),所述导向环(4)连接于所述连接带(2)的另一端;可伸缩的弹性带(22),所述弹性带(22)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连接带(2)上,所述连接带(2)位于所述弹性带(22)两端之间的部分为卷绕布置的连接带缓冲部(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身顶梁连接的上固定片(1);连接带(2),所述连接带(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固定片(1);用于滑动套设于安全带(13)的导向环(4),所述导向环(4)连接于所述连接带(2)的另一端;可伸缩的弹性带(22),所述弹性带(22)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连接带(2)上,所述连接带(2)位于所述弹性带(22)两端之间的部分为卷绕布置的连接带缓冲部(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带(22)的端部对应固定连接并形成环状结构,所述连接带缓冲部(21)卷绕布置在所述环状结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带(2)和所述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民杰袁章平陈志勇梁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