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御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逐级淡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4831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御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逐级淡泡方法。它包括a、向低盐环境转移:定期检查香港牡蛎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8%数量的香港牡蛎异常死亡时,将香港牡蛎的浮排从海区拉入低盐度区域,转移的区域间盐度梯度差≥8ppt,继续养殖并观察牡蛎死亡现象是否受到抑制;b、超低盐度处理:当步骤a处理后的香港牡蛎仍然继续死亡时,将a步骤处理的香港牡蛎转移至盐度≤5ppt的超低盐度环境区域甚至纯淡水区域养殖。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的香港牡蛎存活率通常在90%以上,比传统养殖技术的存活率提高了30-90%;可以增加产量15-30万吨,增收产值10-20亿元,这为香港牡蛎养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易于推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御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逐级淡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现代海洋农业中贝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防御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逐级淡泡方法。
技术介绍
:香港牡贩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是我国华南沿海养殖的主要经济种,喜欢生活在近河口或附近有淡水注入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地,年产量在130多万吨,产值在80-100亿元(中国渔业年鉴,2013)。香港牡蛎与其它牡蛎种类相比较,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体大肉肥、味道鲜美,另外其市场价值远高于其它种类牡蛎,深受广东、广西、港澳、东南亚一些国家消费者青睐(张跃环等,2014)。香港牡蛎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港澳等地区有近千年的养殖历史。伴随着工农业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海洋酸化等众多因素影响,香港牡蛎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异常死亡现象。这种死亡经常发生在冬季春初时节,尤其是持续大雾天天气期间。目前为止,学者们还没有查清香港牡蛎死亡的具体原因,因此尚未能形成任何有效的具体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 针对于目前没有防治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有效解决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御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逐级淡泡方法。本专利技术结合香港牡蛎适盐范围广、耐受淡水能力强的生物学特性,开创了一种防御大规模死亡现象发生的逐级淡泡防御死亡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防御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逐级淡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向低盐环境转移:定期检查香港牡蛎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8%数量的香港牡蛎异常死亡时,将香港牡蛎的浮排从海区拉入低盐度区域,转移的区域间盐度梯度差≥ 8ppt,继续养殖并观察牡蛎死亡现象是否受到抑制;所述的低盐度区域一般是指10-15ppt的低盐环境,通常在12-15ppt低盐环境就足以回避死亡风险。b、超低盐度处理:当步骤a处理后的香港牡蛎仍然继续死亡时,将a步骤处理的香港牡蛎转移至盐度≤ 5ppt的超低盐度环境区域甚至纯淡水区域养殖。所述的a步骤中的异常死亡,包括缺氧窒息死亡、繁殖后免疫力下降死亡、工农业污染中毒死亡等状况。所述的a步骤中的异常死亡大多发生在冬末春初持续大雾天气,一般该天气可持续 7-15d。所述的a步骤向低盐环境转移中的异常死亡,具有由高盐环境最先发生死亡,之后逐渐向中低盐环境区域蔓延特点。所述的a步骤低盐度区域的放置时间是指可以回避死亡环境及其环境自我修复好的累计时间。所述的b步骤中超低盐度处理,一般在2_5ppt左右盐度下,可以有效的回避冬季大规模死亡风险。本专利技术的防御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逐级淡泡方法,适用于周年养殖中任何时间段内各种原因异常死亡状况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结合香港牡蛎适盐范围广、耐受淡水能力强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低盐环境处理,甚至超低盐度处理等技术手段将海水中养殖的牡蛎淡泡一定时间,通过渗透压变化,杀死牡蛎体内原虫或细菌,从而达到防御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处理的香港牡蛎存活率通常在90%以上,比传统养殖技术的存活率提高了 30-90% ;可以增加产量40-60万吨,增收产值25-36亿元,这为香港牡蛎养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本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易于推广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a、向低盐环境转移:2008年I月15日,广西钦州湾靠外海侧牡蛎排吊养的牡蛎开始出现异常死亡(死亡率20-30%)。此时,海水的盐度为26.5-30.5ppt、水温16-19°C、溶解氧4.5mg/L、气温10-15°C。于是,组织蚝民们利用渔船将240个蚝排(约1200吨)由高盐养殖区域将牡蛎移入低盐度区域,即由养殖盐度为24-28ppt转移至12-15ppt的低盐环境下养殖,盐度差为12ppt左右。同时,加固养殖浮筏,防止被风浪摧毁。另外,还有10个蚝(约50吨)排没来得及转移,继续留在高盐养殖区养殖。本实施例规模化死亡历时7天。2008年2月4日(除夕前两天),随机抽检中高盐海域未转移的10个蚝排的468个牡蛎,其中死亡个体(壳张开蛎肉已经掉落海中或被鱼偷食)368个,牡蛎死亡率达到80.3%。而转移入低盐区的牡蛎一直养殖到2009年4月中旬出售,不仅没有死亡,而且该段时间内平均增重15%。销售价格因前期大规模死亡而上涨了20-30%,部分蚝民因此增益。实施例2a、向低盐环境转移:2012年2月8日至2月11日春节过后,广东大范围出现连续大雾天气,阳江港吊养牡蛎出现局部性死亡现象,异常死亡率> 8%。此时盐度为22-27ppt、水温15-18°C、气温12-20°C。为此,我们组织当地蚝民,利用渔船将吊养香港牡蛎浮排转移至近河口区。三天时间内共转移蚝排(8米X8米)近400个,当地计算,预计累计牡蛎重量超过9000吨。即将养殖盐度为22-27ppt的牡蛎转移至10_14ppt的低盐环境下养殖,盐度差为12ppt左右。加固养殖浮筏,防止被风浪摧毁。放置两周后,发现该环境下蚝仍然出现死亡现象。b、超低盐度处理:在步骤a基础上,通过3天转移,组织蚝民将284个蚝排(商品蚝6400吨)转移至程村河中,盐度为2-5ppt。持续观察I周,发现死亡现象完全得到控制。综上所述,步骤a中尚未处理的阳江港吊样牡蛎死亡率高达99%,步骤a中经过一次转移的牡蛎死亡率达75.4%,而步骤b中转移至超低盐度中的牡蛎几乎没有死亡现象发生。由此可见,经过低盐环境处理及超低盐度处理,可以有效的回避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现象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御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逐级淡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向低盐环境转移:定期检查香港牡蛎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8%数量的香港牡蛎异常死亡时,将香港牡蛎的浮排从海区拉入低盐度区域,转移的区域间盐度梯度差>8ppt,继续养殖并观察牡蛎死亡现象是否受到抑制; b、超低盐度处理:当步骤a处理后的香港牡蛎仍然继续死亡时,将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述张跃环李琼珍张扬李军喻子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