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君杨专利>正文

一种商品蛙阶梯锥形生态套养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61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蛙养殖设施领域,主要是阶梯锥形生态套养养殖池,即蛙池的阶梯锥形套养模式设计,上部构筑物呈长立方形、底部呈锥形,内部呈多层对称阶梯状,阶梯板逐层递减。由池体、入水口、出水口、食台、阶梯板、支撑物、推拉门、防逃网组成。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有出水口,池体上方设有入水口喷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有效提高了石蛙的养殖密度,又提升了石蛙商品品质,更可以节省土地资源、缓解夏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底部的锥形套养设计,套养鱼虾、螺类等“清道夫”,消耗了蛙粪、死虫等污染物,对蛙池进行了的无污染处理,能够净化水体,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套养的鱼虾、螺类能为石蛙提供天然的饵料,节约人工饵料饲养及投喂等管理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品娃阶梯锥形生态套养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石蛙养殖设施领域,主要是阶梯锥形生态套养养殖池,即蛙池的阶梯锥形套养模式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石蛙商品蛙养殖设施领域,大部分养殖户采取的都是以小规格(2*3M为主)的方形水泥池养殖池的圈养模式,或者是以沟渠式养殖池的仿生态模式(如专利号:CN202385628U技术专利“ 一种仿生态石蛙养殖池”)。前者石蛙养殖密度高、活动空间狭窄,造成石蛙只吃不动的状况,且容易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疾病发生率高,对商品蛙的直接影响就是肉质变差,与原先的风味大相径庭。后者虽避免了前者石蛙活动范围小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石蛙品质,但单个养殖池(通常在200M2)占地空间大,养殖成本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差,在山区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的情况下不利于长远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上述现有设施的缺点,专利技术一种最大程度上为石蛙营造出接近野生自然环境状态的设施,本专利技术既解决了石蛙的养殖密度,又提高了石蛙商品品质,更可以节省土地资源、缓解夏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益处,就是石蛙粪便的无污染处理,底部的锥形设计,套养鱼虾、螺类等“清道夫”,消耗了蛙粪、死虫等污染物,能够净化水体,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套养的鱼虾、螺类能为石蛙提供天然的饵料,养成石蛙主动捕食的习惯,节约人工饵料管理成本。本技术涉及石蛙养殖设施领域,主要是阶梯锥形生态套养养殖池,即蛙池的阶梯锥形套养模式设计,上部构筑物呈长立方形、底部呈锥形,内部呈多层对称阶梯状分布。由池体、入水口、出水口、食台、阶梯板、支撑物、防逃网、推拉门组成。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有出水口,池体上方设有入水口喷淋装置。1.池体外观上部呈立体长立方形,尺寸在6M*5M*3M,底部呈锥形,高度为40CM,池内两侧设有阶梯板,采用横向层状对称设计,池内横向前后侧壁留作业通道,通道向锥形池内倾斜,坡度5度,通道兼用食台,侧壁中间设推拉门,方便进出及通风透光;2.每层阶梯板采用木板或泡沫板,层数5层,层间距离30CM,每层宽度逐层按40CM递减;3.每层之间采用不锈钢管起到支撑作用;4.底层阶梯板距离通道约30CM高度,顶层阶梯板距离顶部50CM,顶部加盖防逃网(如遮阳网和尼龙网)防止石蛙敌害侵入和逃逸;5.阶梯板上部各设置一个进水装置,进水装置采用经过滤膜过滤的水源洒水喷头装置,提高环境湿度;6.锥形池底高度40CM,圆锥形的池底中间设排污口,同时在锥形池内套养鱼虾、螺类及藻类等动植物。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一、对称阶梯状结构,可以让石蛙在每层都可栖息,大幅度提高了石蛙单位养殖密度,同时避免石蛙交叉感染,既有效节约了造池成本和造池土地面积,又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和食物资源利用转换率。二、池内呈逐层阶梯型设计,保证了石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最大程度上为石蛙营造出接近野生自然环境的状态,模拟大自然中石蛙善于攀爬跳跃的习性,可以加大石蛙运动量,优化石蛙肉质,且有效避免疾病交叉感染,提高石蛙种群质量。三、锥形池设计,套养小鱼虾、福寿螺等活饵料,使得石蛙采食多样化,不单单是从投放饵料的品质多样化来说,更主要在于驯养石蛙从人工被动喂食(一般人工以喂养黄粉虫为主)进化为自己主动摄食的过程,实现了自然饵料投喂半自动化,使得石蛙可以从纯人工生态养殖过度为半放养状态。四、套养理念的设计,呈现为石蛙吃鱼虾螺类,而小鱼虾、螺类可采食石蛙粪便及黄粉虫残余饵料,螺类又可食池边苔藓微生物,净化水源。其生物链式套养管理方便、操作简单、大大减少人工管理成本,一方面使得人工清理蛙池的劳动量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对人工养殖石蛙活饵料节省了空间与养殖成本,达到生态无污染集中精养的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池体①,入水口②,出水口③,阶梯板④,食台⑤,推拉门⑥,锥形池⑦,支撑物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商品蛙阶梯锥形生态套养养殖池,由池体①,入水口②、出水口③、阶梯板④、食台⑤、推拉门⑥、锥形池⑦、支撑物⑧组成,所述池体①上部长立方形,底部呈锥形,池内两侧设有阶梯板④,采用横向层状对称设计,阶梯板采用木板或泡沫板逐层递减,每层阶梯板用不锈钢管焊接做支撑物⑧,是石蛙栖息的场所,池内横向前后侧壁留作业通道,通道兼用食台⑤,侧壁中间设推拉门⑥;池体顶部加盖防逃网防止石蛙敌害侵入和逃逸,防逃网下阶梯板上部各设置一个进水装置②,进水装置采用经过滤膜过滤的水源洒水喷头装置,洒水喷头装置能够均匀的喷洒每块到阶梯板上,可起到每时每刻冲洗阶梯板上蛙粪的作用,不留死角;底部锥形池设计便于冲洗下来蛙粪及死虫向底部集中,锥形池⑦中间设出水口③,池内套养小鱼虾、福寿螺等能够消化蛙粪及死虫,小鱼虾、福寿螺又为石蛙提供充足的食物,减少人工添加饵料的成本,其生物链式循环套养模式既环保又经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品蛙阶梯锥形生态套养养殖池,由池体(1),入水口(2),出水口(3),阶梯板(4),食台(5),推拉门(6),锥形池(7),支撑物(8)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池体为立体长方形,池内两侧设多层阶梯板,采用横向层状对称设计,横向前后侧壁留作业通道,通道兼用食台,侧壁中间设推拉门;所述阶梯板采用板块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君杨
申请(专利权)人:蔡君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