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2332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安装箱,控制装置,水箱结构,加固板,余热回收器,热气机,进气孔,导水管,水泵,电磁阀,连接法兰和输出线,所述的输出线与热气机电性连接;所述的进气孔安装在热气机的左侧下部;所述的电磁阀安装在导水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智能化程度,维护成本低,通过余热回收器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保温效果,进而使残余的热量更好的利用,通过第一传感器、报警灯和控制器的配合设置,有利于当水位低于第一传感器时,报警灯发出报警信号,通过第二传感器的设置,有利于方便检测水箱主体内的水温,使用更加方便。

A new type of high efficiency waste heat recovery cogener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thermoelectric heat recovery efficiency of the cogen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installation box, control device, water tank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plate,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heat engine, air inlet, aqueduct, water pump, solenoid valve, flange and the output line, the output 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ot air into the electrical resistance; the gas hole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irling engine;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is installed in the aqueduct.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controller settings,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lligent, low maintenance cost, through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 and then make use of residual heat better, with the first sensor, alarm lamp and controller set for when the water level is lower than the first sensor, alarm light alarm signals through second sensor settings, to facilitate the detec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water tank in the water, more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
本技术属于热电联供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常规能源日渐匮乏和节能减排要求日益提高,对能源的回收和高效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产企业对过程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日益重视,所以能源的梯级分配和高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工业废热利用上普遍采用余热锅炉回收热能,通常以双压回收蒸汽,采用双压发电,同时(或)承担供热。一些企业由于地域或其它原因,供热具有季节性,或热负荷变化较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导致低压蒸汽不能较好被利用,甚至放散;而高参数蒸汽通过减温减压器后供给热用户,造成高效能源的低效利用。现有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低,不方便观察水箱内的水量多少和不能够报警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以解决现有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存在的工作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低,不方便观察水箱内的水量多少和不能够报警的问题,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安装箱,控制装置,水箱结构,加固板,余热回收器,热气机,进气孔,导水管,水泵,电磁阀,连接法兰和输出线,所述的输出线与热气机电性连接;所述的进气孔安装在热气机的左侧下部;所述的电磁阀安装在导水管上;所述的导水管分别通过连接法兰与热气机、余热回收器和水箱结构连接;所述的水泵设置在水箱结构与余热回收器之间的导水管中;所述的余热回收器固定在加固板的内侧;所述的热气机、余热回收器和水箱结构分别安装在安装箱的内部;所述的控制装置镶嵌在安装箱的表面;所述的水箱结构包括水箱主体,观察窗,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进水口,防护盖,把手和密封垫,所述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水箱主体的内壁上;所述的观察窗镶嵌在水箱主体上;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水箱主体的上部右侧;所述的防护盖螺纹连接在进水口的上部;所述的密封垫设置在进水口与防护盖的连接点;所述的把手安装在防护盖的上部。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防护壳,显示屏,控制器,电源开关和报警灯,所述的显示屏、报警灯和电源开关分别镶嵌在防护壳的表面;所述的控制器设置在防护壳的内部;所述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电磁阀、水泵、显示屏和报警灯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传感器采用液位传感器,通过与控制器和谁报警灯的配合设置,有利于当水位低于第一传感器时,报警灯发出报警信号。所述的第二传感器采用温度传感器,有利于方便检测水箱主体内的水温,使用更加方便。所述的余热回收器采用板式热换器,有利于提高保温效果,进而使残余的热量更好的利用。所述的控制器采用三菱FX2N-48系列的PLC,有利于提高智能化程度,维护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控制器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智能化程度,维护成本低,通过余热回收器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保温效果,进而使残余的热量更好的利用,通过第一传感器、报警灯和控制器的配合设置,有利于当水位低于第一传感器时,报警灯发出报警信号,通过第二传感器的设置,有利于方便检测水箱主体内的水温,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水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箱;2-控制装置;21-防护壳;22-显示屏;23-控制器;24-电源开关;25-报警灯;3-水箱结构;31-水箱主体;32-观察窗;33-第一传感器;34-第二传感器;35-进水口;36-防护盖;37-把手;38-密封垫;4-加固板;5-余热回收器;6-热气机;7-进气孔;8-导水管;9-水泵;10-电磁阀;11-连接法兰;12-输出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安装箱1,控制装置2,水箱结构3,加固板4,余热回收器5,热气机6,进气孔7,导水管8,水泵9,电磁阀10,连接法兰11和输出线12,所述的输出线12与热气机6电性连接;所述的进气孔7安装在热气机6的左侧下部;所述的电磁阀10安装在导水管8上;所述的导水管8分别通过连接法兰11与热气机6、余热回收器5和水箱结构3连接;所述的水泵9设置在水箱结构3与余热回收器5之间的导水管8中;所述的余热回收器5固定在加固板4的内侧;所述的热气机6、余热回收器5和水箱结构3分别安装在安装箱1的内部;所述的控制装置2镶嵌在安装箱1的表面;所述的水箱结构3包括水箱主体31,观察窗32,第一传感器33,第二传感器34,进水口35,防护盖36,把手37和密封垫38,所述的第一传感器33和第二传感器34分别设置在水箱主体31的内壁上;所述的观察窗32镶嵌在水箱主体31上;所述的进水口35设置在水箱主体31的上部右侧;所述的防护盖36螺纹连接在进水口35的上部;所述的密封垫38设置在进水口35与防护盖36的连接点;所述的把手37安装在防护盖36的上部。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控制装置2包括防护壳21,显示屏22,控制器23,电源开关24和报警灯25,所述的显示屏22、报警灯25和电源开关24分别镶嵌在防护壳21的表面;所述的控制器23设置在防护壳21的内部;所述的第一传感器33、第二传感器34、电磁阀10、水泵9、显示屏22和报警灯25分别与控制器23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传感器33采用液位传感器,通过与控制器23和谁报警灯25的配合设置,有利于当水位低于第一传感器33时,报警灯25发出报警信号。所述的第二传感器34采用温度传感器,有利于方便检测水箱主体31内的水温,使用更加方便。所述的余热回收器5采用板式热换器,有利于提高保温效果,进而使残余的热量更好的利用。所述的控制器23采用三菱FX2N-48系列的PLC,有利于提高智能化程度,维护成本低。工作原理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在维修或安装余热回收器5时可将电磁阀10全部关闭,防止水流到外面,当水箱主体31内的水位低于第一传感器33时,第一传感器33会将报警信号输送给控制器23然后通过报警灯25进行报警。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安装箱(1),控制装置(2),水箱结构(3),加固板(4),余热回收器(5),热气机(6),进气孔(7),导水管(8),水泵(9),电磁阀(10),连接法兰(11)和输出线(12),所述的输出线(12)与热气机(6)电性连接;所述的进气孔(7)安装在热气机(6)的左侧下部;所述的电磁阀(10)安装在导水管(8)上;所述的导水管(8)分别通过连接法兰(11)与热气机(6)、余热回收器(5)和水箱结构(3)连接;所述的水泵(9)设置在水箱结构(3)与余热回收器(5)之间的导水管(8)中;所述的余热回收器(5)固定在加固板(4)的内侧;所述的热气机(6)、余热回收器(5)和水箱结构(3)分别安装在安装箱(1)的内部;所述的控制装置(2)镶嵌在安装箱(1)的表面;所述的水箱结构(3)包括水箱主体(31),观察窗(32),第一传感器(33),第二传感器(34),进水口(35),防护盖(36),把手(37)和密封垫(38),所述的第一传感器(33)和第二传感器(34)分别设置在水箱主体(31)的内壁上;所述的观察窗(32)镶嵌在水箱主体(31)上;所述的进水口(35)设置在水箱主体(31)的上部右侧;所述的防护盖(36)螺纹连接在进水口(35)的上部;所述的密封垫(38)设置在进水口(35)与防护盖(36)的连接点;所述的把手(37)安装在防护盖(36)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新型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安装箱(1),控制装置(2),水箱结构(3),加固板(4),余热回收器(5),热气机(6),进气孔(7),导水管(8),水泵(9),电磁阀(10),连接法兰(11)和输出线(12),所述的输出线(12)与热气机(6)电性连接;所述的进气孔(7)安装在热气机(6)的左侧下部;所述的电磁阀(10)安装在导水管(8)上;所述的导水管(8)分别通过连接法兰(11)与热气机(6)、余热回收器(5)和水箱结构(3)连接;所述的水泵(9)设置在水箱结构(3)与余热回收器(5)之间的导水管(8)中;所述的余热回收器(5)固定在加固板(4)的内侧;所述的热气机(6)、余热回收器(5)和水箱结构(3)分别安装在安装箱(1)的内部;所述的控制装置(2)镶嵌在安装箱(1)的表面;所述的水箱结构(3)包括水箱主体(31),观察窗(32),第一传感器(33),第二传感器(34),进水口(35),防护盖(36),把手(37)和密封垫(38),所述的第一传感器(33)和第二传感器(34)分别设置在水箱主体(31)的内壁上;所述的观察窗(32)镶嵌在水箱主体(31)上;所述的进水口(35)设置在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勤国李雅莉郭洁张万顺翁常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耀国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