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展雄专利>正文

压力式刹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786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式刹车轮,包含一轮座、一轴套、一弹性体、一第一轮圈与一第二轮圈。轮座的上半部具有贯穿自身的一容置空间,下半部具有一刹车卡榫。轴套位于容置空间中,并套设一轮轴。弹性体设于轴套的顶部,且位于容置空间中,以顶住轮座。第一轮圈与第二轮圈的内侧面分别环设第一卡榫槽与第二卡榫槽。第一轮圈与第二轮圈通过轮轴枢接轴套,且第一卡榫槽与第二卡榫槽位于刹车卡榫的下方。在轮座受到往下的外部压力时,刹车卡榫插入第一卡榫槽与第二卡榫槽,以阻止第一轮圈与第二轮圈相对轮座转动,进而达到方便刹车的目的。

Pressure brake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ssure type brake wheel, which comprises a wheel seat, a shaft sleeve, an elastic body, a first wheel rim and a second wheel rim. The upper half of the wheel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space for holding through itself,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wheel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brake clamping tenon. The axle sleeve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and is sheathed with an axle. The elastic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haft sleev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to stand against the wheel se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wheel rim and the second wheel rim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ing tenon groove and a second clamping tenon groove. The first wheel rim and the second wheel rim are pivoted with the axle sleeve through the wheel shaft, and the first clamping tenon groove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tenon groove are arranged below the brake clamping tenon. When the wheel seat is subjected to downward external pressure, the brake clamping tenon is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clamping groove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groove to prevent the first wheel wheel and the second wheel wheel from rotating relative to the wheel seat,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venient bra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式刹车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刹车轮,尤指一种压力式刹车轮。
技术介绍
电脑的发展不但一日千里,而且更随着电脑的普及化而深入使用者的生活之中,不仅可以单纯凭借电脑完成文书处理的工作,而且更可经由网路无远弗届的特性而达到联络、搜寻与控制周边装置的能力,因此在电脑的影响下,使用者依赖电脑的时间与必要性更加提升了,所以为了令使用者可以更舒适的操作电脑,使用环境的改善是必然的一项要求。为了舒适地使用电脑,必须使用到电脑椅。然而,当人们坐在电脑椅上,并专心使用电脑时,希望电脑椅能被固定,而不要随意移动,但目前的电脑椅都没有刹车设计。以中国台湾专利证号TW367761为例,此专利揭示的电脑椅包含有一前椅架与一后椅架,前椅架向下延伸有一脚杆,其上并枢设有一跪垫,跪垫的底部枢设一支杆,而前椅架上设数个凹孔,供跪垫的支杆穿定。前椅架设一具数凹孔的接杆,供与后椅架相接。后椅架向下也延伸有一脚杆,其上并枢设一座垫与具有一靠垫的一背靠架,后椅架设有一可与前椅架的接杆相套接的配接杆。配接杆的侧面设有复数凹孔,以穿设插梢。座垫的底部设有一支杆,以此支杆抵撑于后椅架上。后椅架与背靠架对应处设一定位片,此定位片上设数个弧形分布的穿孔,而背靠架上设有可穿设于定位片与穿孔的插梢,使跪垫、座垫与靠垫均能依需要任意调整倾角。此外,前椅架与后椅架的脚杆可设滚轮,此滚轮并没有设有任何刹车设计。因此,本技术系在针对上述的困扰,提出一种压力式刹车轮,以解决现有所产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式刹车轮,其系在轮座受到往下的外部压力时,将刹车卡榫插入第一轮圈与第二轮圈的卡榫槽中,以人性化的方式方便达到刹车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力式刹车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轮座,其上半部具有贯穿自身的一容置空间,下半部具有一刹车卡榫;一轴套,具有贯穿自身的一轴孔,该轴孔套设一轮轴,该轴套设于该轮座上,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一弹性体,设于该轴套的顶部,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以顶住该轮座;一第一轮圈,其同轴固定一第一中空套筒,该第一轮圈的内侧面环设复数第一卡榫槽,该第一中空套筒套设该轮轴,以如此枢接该轴孔,且该第一卡榫槽位于该刹车卡榫的下方;以及一第二轮圈,其同轴固定一第二中空套筒,该第二轮圈的内侧面环设复数第二卡榫槽,该第二中空套筒套设该轮轴,以如此枢接该轴孔,该第一轮圈与该第二轮圈位于该轮座的相异两侧,且该第二卡榫槽位于该刹车卡榫的下方,在该轮座受到往下的外部压力时,该轮座挤压该弹性体,并将该刹车卡榫插入该第一卡榫槽与该第二卡榫槽,以阻止该第一轮圈、该第一中空套筒、该第二轮圈与该第二中空套筒相对该轮座转动,在该外部压力消失时,该弹性体推动该轮座,并将该刹车卡榫推离该第一卡榫槽与该第二卡榫槽,则该第一轮圈、该第一中空套筒、该第二轮圈与该第二中空套筒通过该轮轴相对该轮座转动。所述的压力式刹车轮,其中,包含一第一轴套盖,其具有贯穿自身的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最大孔径大于该轮轴的最大截面直径,该轮轴穿透该第一通孔,该第一轴套盖利用复数固定件固定于该轮座上,且该第一轴套盖位于该轮座与该第一轮圈之间。所述的压力式刹车轮,其中,该第一轴套盖还具有贯穿自身的复数第一固定孔,该复数第一固定孔位于该第一通孔的周围,该复数固定件分别穿设该复数第一固定孔,并固定于该轮座上,以固定该第一轴套盖于该轮座上。所述的压力式刹车轮,其中,该复数固定件为螺丝,且该复数第一固定孔都为螺孔。所述的压力式刹车轮,其中,包含一第二轴套盖,其具有贯穿自身的一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最大孔径大于该轮轴的该最大截面直径,该轮轴穿透该第二通孔,该轮座还具有贯穿自身的复数第二固定孔,该复数固定件分别穿设该复数第二固定孔,并固定于该第二轴套盖上,以固定该第二轴套盖于该轮座上,且该第二轴套盖位于该轮座与该第二轮圈之间。所述的压力式刹车轮,其中,该第二轴套盖还具有贯穿自身的复数第三固定孔,该复数第三固定孔位于该第二通孔的周围,该复数固定件分别设于该复数第三固定孔中,以固定该第二轴套盖于该轮座上。所述的压力式刹车轮,其中,该复数固定件为螺丝,且该复数第二固定孔与该复数第三固定孔都为螺孔。所述的压力式刹车轮,其中,该轴套的该顶部向上延伸以形成一凸柱,该弹性体设于该凸柱上。所述的压力式刹车轮,其中,该刹车卡榫为弧形或楔形。所述的压力式刹车轮,其中,该弹性体为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在轮座受到往下的外部压力时,刹车卡榫插入第一卡榫槽与第二卡榫槽,以阻止第一轮圈与第二轮圈相对轮座转动,进而达到方便刹车的目的。兹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更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压力式刹车轮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压力式刹车轮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压力式刹车轮的沿图1的A-A’线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压力式刹车轮的沿图1的B-B’线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轮圈、轴套与轮座于未施加外部压力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轮圈、轴套与轮座于未施加外部压力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一轮圈、轴套与轮座于施加外部压力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轮圈、轴套与轮座于施加外部压力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轮座;12轴套;14弹性体;16第一轮圈;18第二轮圈;20第一轴套盖;22第二轴套盖;24固定件;26容置空间;28刹车卡榫;30轴孔;32轮轴;34凸柱;36第一中空套筒;38第一卡榫槽;40第二中空套筒;42第二卡榫槽;44第一通孔;46第一固定孔;48第二固定孔;50第二通孔;52第三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将凭借下文配合相关图式进一步加以解说。尽可能的,于图式与说明书中,相同标号系代表相同或相似构件。于图式中,基于简化与方便标示,形状与厚度可能经过夸大表示。可以理解的是,未特别显示于图式中或描述于说明书中的元件,为所属
中具有通常技术者所知的形态。本领域的通常技术者可依据本技术的内容而进行多种的改变与修改。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以介绍本技术的压力式刹车轮。本技术的压力式刹车轮包含一轮座10、一轴套12、一弹性体14、一第一轮圈16、一第二轮圈18、一第一轴套盖20、一第二轴套盖22与复数固定件24,其中弹性体14例如为弹簧。轮座10的上半部具有贯穿自身的一容置空间26,下半部具有一刹车卡榫28,刹车卡榫28例如为弧形或楔形(wedge)。轴套12具有贯穿自身的一轴孔30,轴孔30套设一轮轴32,轴套12设于轮座10上,并位于容置空间26中。此外,轴套12的顶部向上延伸以形成一凸柱34。弹性体14设于凸柱34上,并位于轴套12的顶部,且位于容置空间26中,以顶住轮座10。第一轮圈16同轴固定一第一中空套筒36,第一轮圈16的内侧面环设复数第一卡榫槽38。第一中空套筒36套设轮轴32,以如此枢接轴孔30,且第一卡榫槽38位于刹车卡榫28的下方。第二轮圈18同轴固定一第二中空套筒40,第二轮圈18的内侧面环设复数第二卡榫槽4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压力式刹车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式刹车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轮座,其上半部具有贯穿自身的一容置空间,下半部具有一刹车卡榫;一轴套,具有贯穿自身的一轴孔,该轴孔套设一轮轴,该轴套设于该轮座上,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一弹性体,设于该轴套的顶部,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以顶住该轮座;一第一轮圈,其同轴固定一第一中空套筒,该第一轮圈的内侧面环设复数第一卡榫槽,该第一中空套筒套设该轮轴,以如此枢接该轴孔,且该第一卡榫槽位于该刹车卡榫的下方;以及一第二轮圈,其同轴固定一第二中空套筒,该第二轮圈的内侧面环设复数第二卡榫槽,该第二中空套筒套设该轮轴,以如此枢接该轴孔,该第一轮圈与该第二轮圈位于该轮座的相异两侧,且该第二卡榫槽位于该刹车卡榫的下方,在该轮座受到往下的外部压力时,该轮座挤压该弹性体,并将该刹车卡榫插入该第一卡榫槽与该第二卡榫槽,以阻止该第一轮圈、该第一中空套筒、该第二轮圈与该第二中空套筒相对该轮座转动,在该外部压力消失时,该弹性体推动该轮座,并将该刹车卡榫推离该第一卡榫槽与该第二卡榫槽,则该第一轮圈、该第一中空套筒、该第二轮圈与该第二中空套筒通过该轮轴相对该轮座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式刹车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轮座,其上半部具有贯穿自身的一容置空间,下半部具有一刹车卡榫;一轴套,具有贯穿自身的一轴孔,该轴孔套设一轮轴,该轴套设于该轮座上,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一弹性体,设于该轴套的顶部,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以顶住该轮座;一第一轮圈,其同轴固定一第一中空套筒,该第一轮圈的内侧面环设复数第一卡榫槽,该第一中空套筒套设该轮轴,以如此枢接该轴孔,且该第一卡榫槽位于该刹车卡榫的下方;以及一第二轮圈,其同轴固定一第二中空套筒,该第二轮圈的内侧面环设复数第二卡榫槽,该第二中空套筒套设该轮轴,以如此枢接该轴孔,该第一轮圈与该第二轮圈位于该轮座的相异两侧,且该第二卡榫槽位于该刹车卡榫的下方,在该轮座受到往下的外部压力时,该轮座挤压该弹性体,并将该刹车卡榫插入该第一卡榫槽与该第二卡榫槽,以阻止该第一轮圈、该第一中空套筒、该第二轮圈与该第二中空套筒相对该轮座转动,在该外部压力消失时,该弹性体推动该轮座,并将该刹车卡榫推离该第一卡榫槽与该第二卡榫槽,则该第一轮圈、该第一中空套筒、该第二轮圈与该第二中空套筒通过该轮轴相对该轮座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式刹车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轴套盖,其具有贯穿自身的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最大孔径大于该轮轴的最大截面直径,该轮轴穿透该第一通孔,该第一轴套盖利用复数固定件固定于该轮座上,且该第一轴套盖位于该轮座与该第一轮圈之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展雄
申请(专利权)人:马展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