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机及其进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74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榨油机及其进料结构,其中,进料结构包括进料斗,设置于进料斗上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出口端插接设置有水平滑移的活动件,活动件包括拉动板和阻挡板,阻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原料的粒径,出料斗上连接有调节部,调节部包括驱动件、螺纹杆、套设在螺纹杆外部且与螺纹杆配合的移动块、连接移动块与拉动板的连接杆,驱动件与螺纹杆连接并带动螺纹杆绕螺纹杆的轴心线旋转,移动块外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移动块绕螺纹杆周向转动的限位架,螺纹杆与出料斗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松动原料并使其顺畅地从出料斗的出口端被排出,并且起到控制原料排出量大小的优点。

Oil press and its feed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ss and its feeding structure, the feed structure comprises a feed hopper, entrance end and an outlet is arranged in the hopper on the end of the outlet end of the movable piece is provided with horizontal sliding plug settings, including moving parts pull plate and the blocking plate, the barri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perture is greater than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raw materials, the discharge hopper is connected with a control part, control part includes a drive member and a threaded rod and a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external threaded rod and matched with the threaded rod, connecting the moving block moving block and a pull plate connecting rod, an actuator and a threaded rod is connected and drives the threaded rod axis line around the screw rotation, the moving block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block around the threaded rod used to restrict the movement of circumferential limiting frame rotation of the threaded rod and the discharging hopper is provided with a bear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osening the raw material and discharging it smoothly from the outlet of the hopper, and controlling the size of the raw material disch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榨油机及其进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植物榨油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榨油机及其进料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食用油方面。采用榨油机压榨获得的食用油,食用时能使人更加健康和安全。现有技术中的,在榨油机上插接有一个用于提前放置原料的出料斗,该出料斗的出口插接在榨油机的进料口中。当进料时,一般将大量原料倾倒入进料斗中,使原料从进料斗的出口排出并进入进料口中。然而,由于出口与进料口紧密抵接,大量原料堆积在出口处,易造成出口的堵塞,使原料难以持续地从出口被排出,从而导致榨油过程不连续,并降低榨油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进料结构,其解决了原料大量倒入进料斗后,易造成进料斗的出口处堵塞,从而导致榨油过程不连续并降低榨油效率的问题,具有使原料顺畅地从出料斗的出口被排出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进料结构,包括进料斗,设置于进料斗上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出口端插接设置有水平滑移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拉动板和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原料的粒径,所述出料斗上连接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驱动件、螺纹杆、套设在螺纹杆外部且与螺纹杆配合的移动块、连接移动块与拉动板的连接杆,所述驱动件与螺纹杆连接并带动螺纹杆绕螺纹杆的轴心线旋转,所述移动块外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移动块绕螺纹杆周向转动的限位架,所述螺纹杆与出料斗连接处设置有轴承。采用上述结构,驱动件带动螺纹杆绕其轴心线转动,由于其与拉动板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且移动块上连接有限制其周向转动的限位架。因此,自转的螺纹杆带动移动块向水平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杆拉动或者推动与其相连的拉动板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使整个活动件沿水平方向移动。在平移过程中,第一通孔可减小原料对其沿水平方向的阻力,从而使活动件较易被水平拉动,并且松动出口端的原料,且使被松动后的原料从第一通孔中向阻挡板与出口端内壁之间的缝隙中较为顺畅地被排出,或者使原料停止被排出。同时,采用该结构,可控制排出的原料的量的大小,减少原料进入进料口后堆积但难以被压榨的可能,还可按照需求进行排出原料。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阻挡板包括平直状的第一阻挡件和圆弧状的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一阻挡件的一端与拉动板一体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阻挡件一体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阻挡板随拉动板沿水平方向被拉动时,由于拉力的作用,被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阻挡的部分原料会出现向上移动的现象,从而使原料被松动,进而再从出口端顺畅排出。圆弧状的阻挡件具有更好的阻挡效果,原料顺着圆弧状的轨迹向阻挡板与出口端内壁之间的缝隙中向外排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拉动板包括叠放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原料的粒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水平插接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当进过多次反复水平拉动活动件,使进料斗内部的原料大部分沿着活动件向出口端排出后,在拉动板板上依旧存留一些原料,此时,将第一连接件水平抽出,原料则可从第二通孔中排出,可达到较为充分地将原料排出出料斗的目的。进一步优选为:出口端内壁上突出设置有用于支撑活动件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端面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采用上述结构,对称设置的支撑块的一侧平直面贴在出口端内壁上,在移动块水平带动活动件平移时,支撑块的另一平直面对活动件起到支撑作用,使其可较为平稳地被移动,从而较好地松动原料并控制原料的排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限位架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移动块上突出设置有突块,所述突块插入导向槽内。采用上述结构,导向槽与突块相互配合,从而使限位架对移动块起到限位作用,使其沿着导向槽的方向平移,进而使活动件被拉动或被推动地更为稳定。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向槽和突块的端面横截面均为“T”形。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增加导向槽和突块之间配合的稳定性,不易使两者发生相互偏移。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件为伺服电机。采用上述结构,伺服电机具有平稳的带动螺纹杆绕其轴心线转动的效果,且具有较好的控制性,可及时启动或者停止螺纹杆的转动,从而控制移动块对活动件的拉动或推动作用,最终达到良好的控制原料从出口端排出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榨油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榨油机,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插接有上述的进料结构,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榨油部,所述榨油部包括榨杆、套设在榨杆外部的出油件、连接在出油件一端的出渣件,所述出油件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油孔。采用上述结构,当原料顺利地从出口端排入进料口中,继而顺利地通过榨油部进行榨油处理,节约出油时间并降低操作的难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出渣件上套设有用于预热的加热套。采用上述结构,在榨油机运行前,先开启加热套,使出渣件上的温度达到120℃左右,再关闭加热套后,进行降温至60℃以下,经预热后的机器在运行过程中可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且榨油过程中温度降至60℃以下,不易对压榨获得的油中的营养物质造成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调节件与活动件相互配合,使活动件往复做平移运动,从而有助于对进料斗内出口端卡住而难以继续向下掉落的原料进行松动,并促使其排出;调节件带动活动件平移,具有调节用于排料的开口的大小的作用,从而控制原料排出的量的大小;2、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插接并叠加设置,当进料斗内的原料仅剩余位于拉动板上的部分时,抽出第一连接件,使剩余部分的原料从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通孔中排出,有助于将原料充分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进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进料斗、入口端、出口端、支撑块的结构;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拉动板、阻挡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结构;图3是实施例1中进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伺服电机、螺纹杆、移动块、突块、连接杆、限位架、导向槽的结构;图4是实施例2中榨油机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基座、进料口、榨油部、出油件、出渣件、出油孔、加热套的结构。图中,1、进料斗;2、入口端;3、出口端;41、拉动板;411、第一连接件;412、第二连接件;42、阻挡板;421、第一阻挡件;422、第二阻挡件;5、第一通孔;61、伺服电机;62、螺纹杆;63、移动块;631、突块;64、连接杆;7、限位架;71、导向槽;8、第二通孔;9、支撑块;10、基座;11、进料口;12、榨油部;121、出油件;122、出渣件;13、出油孔;14、加热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进料结构,如图1和2所示,包括方形的进料斗1,进料斗1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入口端2和出口端3。在出口端3上开设有一个滑移口,在滑移口上水平滑移连接有一个活动件,该活动件包括拉动板41和阻挡板42,其中,阻挡板42包括一体连接的平直状的第一阻挡件421和圆弧状的第二阻挡件422,且第一阻挡件421和第二阻挡件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榨油机及其进料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料结构,包括进料斗(1),设置于进料斗(1)上的入口端(2)和出口端(3),其特征是:所述出口端(3)插接设置有水平滑移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拉动板(41)和阻挡板(42),所述阻挡板(4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的孔径大于原料的粒径,所述进料斗(1)上连接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驱动件、螺纹杆(62)、套设在螺纹杆(62)外部且与螺纹杆(62)配合的移动块(63)、连接移动块(63)与拉动板(41)的连接杆(64),所述驱动件与螺纹杆(62)连接并带动螺纹杆(62)绕螺纹杆(62)的轴心线旋转,所述移动块(63)外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移动块(63)绕螺纹杆(62)周向转动的限位架(7),所述螺纹杆(62)与进料斗(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料结构,包括进料斗(1),设置于进料斗(1)上的入口端(2)和出口端(3),其特征是:所述出口端(3)插接设置有水平滑移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拉动板(41)和阻挡板(42),所述阻挡板(4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的孔径大于原料的粒径,所述进料斗(1)上连接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驱动件、螺纹杆(62)、套设在螺纹杆(62)外部且与螺纹杆(62)配合的移动块(63)、连接移动块(63)与拉动板(41)的连接杆(64),所述驱动件与螺纹杆(62)连接并带动螺纹杆(62)绕螺纹杆(62)的轴心线旋转,所述移动块(63)外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移动块(63)绕螺纹杆(62)周向转动的限位架(7),所述螺纹杆(62)与进料斗(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阻挡板(42)包括平直状的第一阻挡件(421)和圆弧状的第二阻挡件(422),所述第一阻挡件(421)的一端与拉动板(41)一体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阻挡件(422)一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拉动板(41)包括叠放设置的第一连接件(411)和第二连接件(412),所述第二连接件(4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建卫沙如意毛旸晨蔡成岗方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欧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