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的新型汽车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55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的新型汽车玻璃,包括PET层、红外吸收层、第一半钢化玻璃、第二半钢化玻璃、第一PC板、第二PC板以及高分子膜,第一半钢化玻璃外壁高压粘合第一PC板,第一半钢化玻璃与第二半钢化玻璃之间设有高分子膜,第二钢化玻璃外壁高压粘合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外侧高压粘合第二PC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具有优越的抗冲击和抗穿透性能,确保了车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A new type of shock resistant automotive gla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auto glass impact, including PET layer, infrared absorption layer, the first half of the second half toughened glass, tempered glass, the first second PC board, PC board and polymer membrane, the first half toughened glass wall pressure bonding first PC plate and the polymer fil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half and the tempered glass semi tempered glass, toughened glass wall high pressure polyethylene adhesive second acid butyral sheet, polyvinyl butyral sheet acid lateral pressure bonding second PC pl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design, anti shock and anti penet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ar, to ensure personal safety and property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的新型汽车玻璃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玻璃
,具体为一种抗冲击的新型汽车玻璃。
技术介绍
汽车已经成为一种普通的代步工具,销量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多的交通事故,因此,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汽车玻璃作为一种碰撞易碎品,对其安全性能应更加重视,玻璃的好坏会对人生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目前的汽车玻璃都是钢化玻璃或区域钢化玻璃,其主要由正丁基硫醇、偶氮化合物、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组成,其抗冲击力较差,抗雾霾性差、透光、容易被不法分子破坏造成,威胁车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的新型汽车玻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的新型汽车玻璃,包括PET层、红外吸收层、第一半钢化玻璃、第二半钢化玻璃、第一PC板、第二PC板和高分子膜,其特征在于:PET层高压粘合红外吸收层、红外吸收层远离PET层的那一侧涂有一层反射层,反射层采用真空镀膜的方法生长在红外吸收层上;反射层可以是二氧化钒涂层;红外吸收层涂有反射层的内层再粘合第一PC板,第一PC板再进一步粘合第一半钢化玻璃;第一半钢化玻璃和第二半钢化玻璃叠加且第一半钢化玻璃与第二半钢化玻璃之间设有高分子膜,所述第二半钢化玻璃远离高分子膜的外侧高压粘合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所述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外侧高压粘合第二PC板。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膜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上涂敷有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由聚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组成;所述高分子膜的厚度为0.5mm-1mm。优选的,所述第一半钢化玻璃的厚度为2mm-3mm;所述第二半钢化玻璃的厚度为3mm-4mm。优选的,所述第一PC板和第二PC板的厚度均为1mm-2mm。优选的,所述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的厚度为0.8mm-1.8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具有优越的抗冲击和抗穿透性能,确保了车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高分子膜包括基膜,基膜上涂敷有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由聚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组成,采用的高分子膜能够提高玻璃的韧性,进一步提高了玻璃的抗冲击力。(3)本专利技术采用两块PC板,能够防止钢化玻璃破碎后碎片飞溅造成二次损伤。(4)附有PET层,提高了耐摩擦性和防雾性。(5)能够有效吸收红外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视图;图中:1、第一半钢化玻璃;2、第二半钢化玻璃;3、第一PC板;4、第二PC板;5、高分子膜;6、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7、PET层;8、红外吸收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的新型汽车玻璃,包括PET层(7)、红外吸收层(8)、第一半钢化玻璃(1)、第二半钢化玻璃(2)、第一PC板(3)、第二PC板(4)和高分子膜(5),其特征在于:PET层(7)高压粘合红外吸收层(8)、红外吸收层(8)远离PET层(7)的那一侧涂有一层反射层,反射层采用真空镀膜的方法生长在红外吸收层(8)上;反射层可以是二氧化钒涂层;红外吸收层(8)涂有反射层的内层再粘合第一PC板(3),第一PC板再进一步粘合第一半钢化玻璃(1);第一半钢化玻璃(1)和第二半钢化玻璃(2)叠加且第一半钢化玻璃(1)与第二半钢化玻璃(2)之间设有高分子膜(5),所述第二半钢化玻璃(2)远离高分子膜(5)的外侧高压粘合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6),所述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6)外侧高压粘合第二PC板(4)。本实施例中,高分子膜5包括基膜,基膜上涂敷有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由聚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组成;所述高分子膜的厚度为0.5mm-1mm。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高分子膜能够提高玻璃的韧性,进一步提高了玻璃的抗冲击力。本实施例中,第一半钢化玻璃1的厚度为2mm-3mm;第二半钢化玻璃2的厚度为3mm-4mm;第一PC板3和第二PC板4的厚度均为1mm-2mm;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6的厚度为0.8mm-1.8mm。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具有优越的抗冲击和抗穿透性能,确保了车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本专利技术采用两块PC板,能够防止钢化玻璃破碎后碎片飞溅造成二次损伤。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抗冲击的新型汽车玻璃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冲击的新型汽车玻璃,包括PET层(7)、红外吸收层(8)、第一半钢化玻璃(1)、第二半钢化玻璃(2)、第一PC板(3)、第二PC板(4)和高分子膜(5),其特征在于:PET层(7)高压粘合红外吸收层(8)、红外吸收层(8)远离PET层(7)的那一侧涂有一层反射层,反射层采用真空镀膜的方法生长在红外吸收层(8)上;反射层可以是二氧化钒涂层;红外吸收层(8)涂有反射层的内层再粘合第一PC板(3),第一PC板再进一步粘合第一半钢化玻璃(1);第一半钢化玻璃(1)和第二半钢化玻璃(2)叠加且第一半钢化玻璃(1)与第二半钢化玻璃(2)之间设有高分子膜(5),所述第二半钢化玻璃(2)远离高分子膜(5)的外侧高压粘合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6),所述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6)外侧高压粘合第二PC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的新型汽车玻璃,包括PET层(7)、红外吸收层(8)、第一半钢化玻璃(1)、第二半钢化玻璃(2)、第一PC板(3)、第二PC板(4)和高分子膜(5),其特征在于:PET层(7)高压粘合红外吸收层(8)、红外吸收层(8)远离PET层(7)的那一侧涂有一层反射层,反射层采用真空镀膜的方法生长在红外吸收层(8)上;反射层可以是二氧化钒涂层;红外吸收层(8)涂有反射层的内层再粘合第一PC板(3),第一PC板再进一步粘合第一半钢化玻璃(1);第一半钢化玻璃(1)和第二半钢化玻璃(2)叠加且第一半钢化玻璃(1)与第二半钢化玻璃(2)之间设有高分子膜(5),所述第二半钢化玻璃(2)远离高分子膜(5)的外侧高压粘合聚乙烯酸缩丁醛片材(6),所述聚乙烯酸缩丁醛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俊美毕永光蒋阿生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超强链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