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植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111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植杯,在筒壁主体的下方设置相连接的第一收缩部和第二收缩部,第一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一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且第二收缩部位于第一收缩部的下方,第二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二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使筒壁的下部呈阶梯倾斜状,一方面,方便定植杯叠摞在一起;另一方面,减小了定植杯叠摞在一起时的接触面积,便于定植杯实现机械化分离,减少生产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收缩部上开设有长孔和短孔,一方面,增加了定植杯内作物根系外伸的通道,有利于作物根系向侧面以及向下生长;另一方面,作物根系可以更多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并吸收,更加有利于作物的快速生长,减小了生长周期,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Planting cup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lanting cup, connected in the cylinder wall is arranged below the main body of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systolic contraction, the first contraction opening area is less than the men on the opening of the first constriction area, and the second contraction part is positioned at the first constriction below second of the area of the opening is less than the contraction of second opening contraction part of the area, so th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cylinder wall is inclined ladder shaped, on the one hand, easy planting cups stack together; on the other hand, reduces the contact area of planting cups stack together, easy to realize the mechanization of planting cup separation, reduce production workloa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The contrac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long hole and short hole, on the one hand, the increase in crop root colonization cup extended channel, is conducive to crop root growth and down to the sid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rop root can more absorption and contacted with the oxygen in the air, more rapid growth for crops, reduced growth cycle,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植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器具
,具体为一种定植杯。
技术介绍
目前,农业生产中无土栽培常包括水培、雾培以及基质栽培,基质栽培常采用定植杯作为作物的培养器皿,常用的定植杯多为简单的杯状结构,杯壁呈开口向中心收缩的锥状结构,定植杯在使用前通常叠摞在一起,这种放置方式容易导致定植杯彼此之间紧密贴合,使用时不便于分离,无形中增加了生产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杯壁的下部常开设有沿周向分布的短孔,短孔只有利于根系向下部生长,不利于根系的侧向生长,同时,导致作物根系无法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进而不利于作物的快速生长,无形中增加了种植的时间,降低了市场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定植杯。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定植杯,包括:筒壁主体以及连接在筒壁主体下方的收缩部;筒底,并与收缩部相连接;收缩部包括:第一收缩部,第一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一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第二收缩部,第二收缩部位于第一收缩部的下方,第二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二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第一收缩部以及第二收缩部顺次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定植杯,通过在筒壁主体的下方设置相连接的第一收缩部和第二收缩部,第一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一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且第二收缩部位于第一收缩部的下方,第二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二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此结构设置,使得筒壁的下部呈阶梯倾斜状,一方面,方便定植杯叠摞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减小了定植杯叠摞在一起时的接触面积,便于定植杯实现机械化分离并顺利落入穴盘内,减少了生产人员的工作量,进而提升了工作效率。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收缩部还包括:第三收缩部,其位于第二收缩部的下方,并与第二收缩部相连接,第三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三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收缩部位于第二收缩部的下方,且第三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三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使定植杯的整体强度增大,保证了定植杯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筒壁主体包括第一筒壁、第二筒壁、第三筒壁、第一水平筒壁以及第二水平筒壁;其中,第一筒壁、第二筒壁、第三筒壁依次通过第一水平筒壁、第二水平筒壁相连接,形成阶梯状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筒壁、第二筒壁、第三筒壁依次通过第一水平筒壁、第二水平筒壁相连接,使定植杯的上部呈多层阶梯状,从而有利于定植杯的叠摞放置,节省了空间;定植杯上的第一水平筒壁和第二水平筒壁便于定植杯承托在穴盘内进行播种、催芽以及炼苗,且当定植杯内的作物生长到足以移栽到定植板上时,第一水平筒壁和第二水平筒壁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定植板上,起到承托苗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筒壁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筒壁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二筒壁上开口的面积;第三筒壁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三筒壁上开口的面积。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筒壁沿竖直方向设置,便于定植杯的叠摞;又第二筒壁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二筒壁上开口的面积,第三筒壁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三筒壁上开口的面积,使定植杯的上部呈多层阶梯锥形,更有利于定植杯叠摞在一起。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收缩部上开设有长孔,长孔自第三收缩部向第二收缩部延伸,长孔的末端位于第二收缩部上;收缩部上开设有短孔,短孔延第三收缩部延伸,短孔的末端位于第三收缩部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定植杯的收缩部上开设有长孔,长孔自第三收缩部向第二收缩部延伸,长孔的末端位于第二收缩部上,一方面,增加了定植杯内作物根系外伸的通道,使得作物根系能够伸出定植杯,有利于作物根系向侧面以及向下生长;另一方面,作物根系可以更多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并吸收,更加有利于作物的快速生长,减小了生长周期,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定植杯的收缩部上开设有短孔,短孔延第三收缩部延伸,短孔的末端位于第三收缩部上,有利于根系向下生长,便于根系吸收营养液,同时简化了定植杯的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长孔和短孔沿着收缩部的周向交替分布。在该技术方案中,长孔和短孔沿着收缩部的周向交替分布,保证了定植杯内作物根系生长的均匀性,使得作物的长、短根系交错排布,保证了定植杯整体的稳定性,避免了因为定植杯内作物的根系在某一处较多较长,而在另一处较少较短,容易造成定植杯整体倾斜,从而不利于其内作物的生长及成形。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长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长孔沿着收缩部的周向均匀分布;短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短孔沿着收缩部的周向均匀分布。在该技术方案中,长孔和短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均沿着收缩部的周向均匀分布,为定植杯内作物根系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外伸通道,保证了作物根系可以更多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并吸收,更加有利于作物的快速生长,减小了生长周期,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沿着底壁的周向均匀分布。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有助于根系向下生长,且向下生长的根系可以与营养液接触接触并吸收,更加有利于作物的快速生长;多个通孔沿着底壁的周向均匀分布,使得作物根系生长的更加均匀、有规律,进而也保证了定植杯整体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长孔和/或短孔与通孔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长孔和/或短孔与通孔相连通,方便加工制造的同时,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的连续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筒壁主体还包括:翻边,翻边与第一筒壁相连接,翻边向背离第一筒壁的开口方向延伸并向筒底方向折弯。在该技术方案中,筒壁主体还包括向背离第一筒壁的开口方向延伸并向筒底方向折弯的翻边,此翻边结构的设置,方便了定植杯的抓取。综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筒壁主体的下方设置相连接的第一收缩部和第二收缩部,第一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一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且第二收缩部位于第一收缩部的下方,第二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二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此结构设置,使得筒壁的下部呈阶梯倾斜状,一方面,方便定植杯叠摞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减小了定植杯叠摞在一起时的接触面积,便于定植杯实现机械化分离并顺利落入穴盘内,减少了生产人员的工作量,进而提升了工作效率。筒壁主体的第一筒壁、第二筒壁、第三筒壁依次通过第一水平筒壁、第二水平筒壁相连接,形成阶梯状结构,具体地,第一筒壁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筒壁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二筒壁上开口的面积,第三筒壁下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三筒壁上开口的面积,使定植杯的上部呈多层阶梯状倾斜状,从而有利于定植杯的叠摞放置,节省了空间;定植杯上的第一水平筒壁和第二水平筒壁便于定植杯承托在穴盘内进行播种、催芽以及炼苗,且当定植杯内的作物生长到足以移栽到定植板上时,第一水平筒壁和第二水平筒壁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定植板上,起到承托苗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定植杯的收缩部上开设有长孔,长孔自第三收缩部向第二收缩部延伸,并止于第二收缩部,一方面,增加了定植杯内作物根系外伸的通道,使得作物根系能够伸出定植杯,有利于作物根系向侧面以及向下生长;另一方面,作物根系可以更多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并吸收,更加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定植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植杯,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壁主体以及连接在筒壁主体下方的收缩部;筒底,并与所述收缩部相连接;所述收缩部包括:第一收缩部,所述第一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第二收缩部,所述第二收缩部位于所述第一收缩部的下方,所述第二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一收缩部以及所述第二收缩部顺次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植杯,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壁主体以及连接在筒壁主体下方的收缩部;筒底,并与所述收缩部相连接;所述收缩部包括:第一收缩部,所述第一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第二收缩部,所述第二收缩部位于所述第一收缩部的下方,所述第二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一收缩部以及所述第二收缩部顺次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植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部还包括:第三收缩部,其位于所述第二收缩部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收缩部相连接,所述第三收缩部下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收缩部上开口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植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壁主体包括第一筒壁、第二筒壁、第三筒壁、第一水平筒壁以及第二水平筒壁;其中,所述第一筒壁、所述第二筒壁、所述第三筒壁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水平筒壁、所述第二水平筒壁相连接,形成阶梯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植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筒壁下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筒壁上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三筒壁下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杰强刘春宇赵慧杨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前海弘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