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星辉专利>正文

反光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5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反光条,包括若干个反光条,其特征在于,该若干个反光条交错缠绕以形成一长条编织结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eflective stri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flecting strip,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reflecting strips.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plurality of reflecting strips are winded to form a long braide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反光条,特别是关于一种以编织结构形成的反光长条,该反光长条可应用在雨衣、背包物等类物品的装饰边缘部,以提供反光的效果。
技术介绍
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的反光布条10。该反光布条10具有一车缝布边4,用以将反光布条10缝至装饰物边缘。请参阅图2,该反光布条10包括一具有反光薄膜2的布料1和一棉条3。其制作方法是将布料1对折并将棉条3包覆在该反光薄膜2的内侧,再沿着包覆棉条3的边缘缝起来后形成图1所示的反光布条10。如图3所示,另一现有的反光长条20是通过反光条5螺旋包覆在一杆体6的表面形成的。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反光布条10或反光长条20,一般应用在雨衣、背包的边缘,除了增加其装饰性外,在黑暗的场合下也可以提供反光的效果。以现有技术实施的反光布条10是通过车缝方式包覆棉条3,所以车缝线无法使包覆的棉条3明显呈现出圆柱长条边缘的立体视觉,因此反光布条10通过车缝布边4而缝在例如雨衣、背包的边缘时,便无法提供较佳的立体边缘视觉而降低了装饰性。另一现有反光长条20是通过螺旋方式将反光条5包覆在杆体6的表面,在制造时,该反光条5必须适当地被粘贴在该杆体6的表面,且应用在被依附物品的边缘时,其反光效果无法明显地在黑暗中呈现出被依附物品边缘的反光线条,而是呈现如虚线边的断断续续的反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在黑暗中能明显呈现物品的边缘、具有立体效果的反光长条,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反光长条无法明显地在黑暗中呈现出被依附物品边缘的反光线条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光条,其包括若干个反光条,其中该若干个反光条交错缠绕以形成一长条编织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反光条,包括若干个反光条,其中该反光条包括一布状本体,而且该若干个反光条交错缠绕以形成一长条编织结构,且连接在该布状本体的边缘上。上述若干个反光条交错缠绕在一条状单元,如棉条上,形成该长条编织结构。上述布状本体可以是一车缝布条。该反光条可进一步包括一包覆在该长条结构表面的透明保护层,如一透明套管。该长条结构可以通过编织或针织方式连接在该布状本体的边缘上。本使用新型的反光长条可应用在雨衣、背包等物品的装饰边缘处,比现有的反光长条具有更佳的立体边缘视觉以及反光线条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反光布条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反光布条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另一现有技术的反光长条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反光条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反光条的实施例2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反光条连接在一车缝布边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反光条包覆在透明保护套管的侧视图;图8是对图7中的反光条进一步改进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4是本技术的反光条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反光条包括多个反光条31,且该反光条31以镂空编织的方式形成一呈长条状的反光长条30。该反光条31是在一个具有适当宽度的挠性基材表面上形成反光薄膜。在实施例1中,该反光长条30是通过四条反光条31经过一编织机(图未示),以镂空编织的结构形成的,而且该反光条31彼此交错缠绕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圆柱长条状,在黑暗中该反光长条30可以呈现明显的反光线条。实施例2图5是本技术的反光条的实施例2的侧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标号仍引用实施例1的标号。如图所示,该反光条包括多个反光条31,该反光条31以编织结构包覆一棉条32,形成一长条状的反光长条30。本实施例2中的反光长条30仍具有实施例1中的反光条的反光效果,且提供的反光长条在硬度与延伸性方面也比实施例1的反光条要好。本技术的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反光长条30的编织结构,可由不同的反光或发光线材组成。例如编织结构可以是两条具有玻璃珠层的反光薄膜的线材搭配两条铝箔面的线材共同组成,如此制得的反光长条30在黑暗中可呈现不同于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的反光长条的反光线条。或者该编织结构可以是两条具有玻璃珠层的反光薄膜的线材搭配两条具有夜光薄膜的线材共同组成,如此制得的反光长条30在黑暗中同时具有自发光及光线反射的效果。实施例3图6是本技术的反光条连接在一车缝布边的侧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标号仍引用实施例1的标号。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反光长条30可进一步连接在一车缝布条33。在制造过程上,通过一个编织机将该反光长条30以编织或针织的方式连接在一车缝布条33的边缘。其中,选用透明的线材34将反光长条30编织在车缝布条33的边缘,如此透明的线材34在反光长条30的表面上形成镂空网状结构,而且不会在黑暗中影响本技术反光长条30呈现明显的反光线条。此外,当该车缝布条33缝在衣物或雨伞的边缘时,反光长条30可明显呈现出圆柱立体边缘视觉,这比现有技术可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实施例4图7是本技术的反光条包覆在透明保护套管的侧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标号仍引用实施例1的标号。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反光长条30可进一步包覆在一透明的保护管35内。当该反光长条30应用在如背包的边缘时,该透明保护管35可避免反光长条30的反光薄膜受到污染,摩擦或是潮湿而影响反光效果。图8是对图7中的反光条的进一步改进的侧视图。如图所示,该反光长条30包覆在一具有延伸结构42的透明保护套管35内。该延伸结构是从该透明保护套管35的表面延伸出来,提供作为附着物边缘的连接部,使该有透明保护套管35的反光长条30呈现在附着物的边缘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条,包括若干个反光条,其特征在于,该若干个反光条交错缠绕以形成一长条编织结构。2.一种反光条,包括若干个反光条,其特征在于,该反光条包括一布状本体,而且该若干个反光条交错缠绕以形成一长条编织结构,且连接在该布状本体的边缘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光条,其特征在于,该若干个反光条交错缠绕在一条状单元上而形成一长条编织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光条,其特征在于,该条状单元是一棉条。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光条,其特征在于,该反光条进一步包括一包覆在该长条结构表面的透明保护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光条,其特征在于,该透明保护层是一透明套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星辉
申请(专利权)人:吴星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