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幕电磁屏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096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屏蔽领域,公开了一种屏幕电磁屏蔽结构,包括外壳与嵌设在外壳内的显示屏,显示屏的背侧伸出有排线,包括支撑框架、显示屏框架与屏蔽罩,支撑框架设于显示屏的背侧,显示屏框架设于支撑框架与显示屏之间,包覆显示屏的侧面以及底面,支撑框架与显示屏框架对应排线设有一缺口,屏蔽罩设于缺口中并与支撑框架贴合,排线被屏蔽罩包覆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排线完全包覆在屏蔽罩内,减少显示屏显示面的辐射强度,从而可以取消显示面上电磁屏蔽组件,避免对屏幕亮度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及简化组装工艺,降低成本。

Scre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discloses a scre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shell, and is embedded in the shell of the display, the display is extended from the back side of cabl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frame, a display screen frame and the shielding cover, back side support fram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display screen and screen frame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frame and the display screen coating the side and bottom surface, the supporting frame and the display screen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notch corresponding to the cable shield is arranged in the gap, and the support frame is attached, cable shield, coat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letely covered by the shield cable, reduce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of the display, which can cancel the display surfac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components, to avoid adverse effects on the brightness of the screen, and simplify the assembling process, reduc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屏幕电磁屏蔽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磁屏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屏幕用电磁屏蔽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军用装备而言,均具有电磁兼容的要求,目前显示屏的屏蔽方式通常是在显示屏的显示面上增加额外的电磁屏蔽组件,然而此类电磁屏蔽组件会降低屏幕亮度,与屏幕产生干涉条纹,还会增加组装工艺复杂度,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屏幕电磁屏蔽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屏幕电磁屏蔽结构,包括外壳与嵌设在外壳内的显示屏,显示屏的背侧伸出有排线,包括支撑框架、显示屏框架与屏蔽罩,支撑框架设于显示屏的背侧,显示屏框架设于支撑框架与显示屏之间,包覆显示屏的侧面以及底面,支撑框架与显示屏框架上对应排线设有缺口,屏蔽罩设于缺口中并与支撑框架贴合,排线被屏蔽罩包覆在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屏蔽罩包括一由多块竖直侧壁围绕形成的具有中空部分的圈体,排线经弯折后插入圈体的中空部分。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盖板,盖板覆盖在圈体上超出支撑框架与显示屏框架外的部分的上侧。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圈体的下侧设有多个用于与PCB板插接的插脚。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显示屏框架的侧壁外侧设有导电泡棉。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显示屏的显示面与外壳之间设有导电泡棉。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显示屏的底面与显示屏框架之间设有缓冲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排线完全包覆在屏蔽罩内,减少显示屏显示面的辐射强度,从而可以取消显示面上电磁屏蔽组件,避免对屏幕亮度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及简化组装工艺,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隐藏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参照图1至图3,分别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同一方向上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同一方向隐藏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PCB板100、支撑框架200、显示屏框架300、屏蔽罩400、显示屏500与设于显示屏500背侧的排线600,显示屏500尤其是排线600处容易产生电磁干扰,现有技术中采用在显示屏500的显示面上增加电磁屏蔽组件的方式,结合外壳实现整体的电磁屏蔽,然而此种方式会降低屏幕亮度,与屏幕产生干涉条纹,还会增加组装工艺的复杂度,基于此,本使用新型公开了另一种解决方式,即将排线600完全包覆在屏蔽罩内,减少显示屏500显示面的辐射强度,以达到取消显示面上电磁屏蔽组件的目的。具体的,支撑框架200设于显示屏500的背侧,显示屏框架300设于支撑框架200与显示屏500之间,其包覆显示屏500的侧面以及底面。支撑框架200与显示屏框架300对应排线600上设有缺口101,屏蔽罩400设于缺口101中并与支撑框架200贴合,排线600则被屏蔽罩400包覆在内。作为屏蔽罩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包括一由多块竖直侧壁围绕形成的具有中空部分的圈体,排线600从显示屏的背侧伸出经弯折后插入圈体的中空部分,保证屏蔽罩400的屏蔽效果。本实施例中屏蔽罩400的一端从支撑框架200与显示屏框架300中伸出,该伸出部分内的排线会影响屏蔽效果,基于此,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盖板700,盖板700覆盖在屏蔽罩400上超出支撑框架200与显示屏框架300外部分的上侧,即保证排线600没有任何直接暴露的部分。其中,上述各部分的连接方式为:支撑框架200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在PCB板100上,显示屏框架300搁置在支撑框架200的上方,并通过螺钉锁止在PCB板100上的螺纹柱上,屏蔽罩圈体的下侧设有多个插脚410,该插脚410插接在PCB板100上的插孔内。显示屏框架300在缺口101的两侧各伸出有一安装耳310,盖板700通过螺钉锁止在安装版310上。优选的,显示屏框架300的侧壁外侧,以及显示屏500的显示面与外壳之间均设有导电泡棉800。显示屏500的底面与显示屏框架300之间还设有缓冲垫900。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屏幕电磁屏蔽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幕电磁屏蔽结构,包括外壳与嵌设在所述外壳内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背侧伸出有排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显示屏框架与屏蔽罩,所述支撑框架设于所述显示屏的背侧,所述显示屏框架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与显示屏之间,包覆所述显示屏的侧面以及底面,所述支撑框架与显示屏框架上对应所述排线设有缺口,所述屏蔽罩设于所述缺口中并与所述支撑框架贴合,所述排线被所述屏蔽罩包覆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幕电磁屏蔽结构,包括外壳与嵌设在所述外壳内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背侧伸出有排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显示屏框架与屏蔽罩,所述支撑框架设于所述显示屏的背侧,所述显示屏框架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与显示屏之间,包覆所述显示屏的侧面以及底面,所述支撑框架与显示屏框架上对应所述排线设有缺口,所述屏蔽罩设于所述缺口中并与所述支撑框架贴合,所述排线被所述屏蔽罩包覆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包括一由多块竖直侧壁围绕形成的具有中空部分的圈体,所述排线经弯折后插入所述圈体的中空部分。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德梁宏建李岩李奕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