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0904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5:16
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梁、次梁、顶紧装置、联系杆和爬爪垫块,所述的主梁为两道,主梁在塔吊塔身主肢位置设顶紧装置,所述的次梁在主梁顶紧装置的外端与主梁内侧垂直连接,所述的次梁在塔吊塔身主肢位置设顶紧装置,所述的联系杆两端与次梁连接,所述的爬爪垫块位于主梁上缘。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安拆更便捷、节约材料、消除了因不合理传力构造产生不利影响,结构安全度提高,适用于内爬、外挂等塔吊附着方式。

Mechanical device of tower crane climbing frame and structure support beam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Including a tower crane climbing frame and structural support beam mechan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 main beam and the secondary beam, fastening device, connection rod and climbing claw pad, wherein the two main girder, girder with jacking device in Crane Tower limb positi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ary beam the top locking device in the main girder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vertical connection, the secondary beams on the crane tower limb position a fastening device,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beam, the climbing claw pad is located in the main beam on the edge. The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more convenient and saves materials, eliminates the adverse influence caused by unreasonable force transmission structure, improves the structural safety,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tower crane attachment modes such as internal climbing and external han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塔吊附着提升
,具体涉及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摩天大楼层出不穷。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竖向运输设备塔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塔吊与支撑体系之间一般采用爬升框连接,爬升框与支撑体系中的结构支撑梁上缘通过螺栓叠合连接,塔吊工作的传力途径为:塔吊工作反力→爬升框→支撑体系→预埋连接件→基础结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①传力环节较多,构造复杂;②施工安拆不便,耗时耗力;③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叠合连接,支撑结构与爬升框的侧向稳定性差,有较大的安全隐患;④影响工期,浪费材料,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附着框传力环节多、构造复杂、安拆施工不便、稳定性差的技术难题,减少传力环节,提高安拆效率与结构安全,节约材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整体为矩形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次梁和联系杆;所述主梁有两道,互相平行设置;所述次梁共四段,分别垂直固定在两主梁内侧的端部;所述联系杆有两根,分别连接在主梁同一端的两个次梁之间;所述主梁和次梁上均设有用于与塔吊塔身主肢紧固的顶紧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梁的上缘设有一组爬爪垫块,设置数量与塔吊爬爪数量相同。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梁的截面形式为箱型、H型、槽型、组合截面或格构式。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次梁的截面形式为箱型、H型、槽型、组合截面或格构式。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梁和次梁的腹板上在塔吊塔身主肢位置开设有预留洞,所述预留洞内设顶紧装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次梁位于主梁上的顶紧装置的外端,与主梁内侧垂直连接。此外,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上述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机械装置的尺寸:依据塔吊尺寸与施工现场条件,确定机械装置的尺寸,进而确定各个构件的尺寸;步骤二、材料准备:按照确定的尺寸进行各部件的准备,将各部件连接制作成主梁、次梁、联系杆,主梁一端或两端设连接件;步骤三、机械装置框架的制备:包括主次梁的固定、联系杆的安装和顶紧装置安装位置预设,主梁和次梁的腹板上在塔吊塔身主肢位置开设有预留洞,内设顶紧装置;步骤四、底层机械装置框架的布置:将制作好的机械装置框架布置在预设位置;步骤五、底层机械装置框架固定与塔吊布设:机械装置的主梁端部的连接件与基础固定连接,塔吊爬爪对应设置在主梁的上缘的爬爪垫块上;步骤六、上层机械装置框架的吊装:将另一个制作好的机械装置框架吊装至设计位置并与基础结构固定;步骤七、上层机械装置框架的布置与固定:参照步骤四和步骤五进行机械装置框架的布置与固定,调节顶紧装置顶紧塔吊塔身的加强节主肢;步骤八、整体质检: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安装就位,进行施工质量质检。与现有设计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机械装置构造简单,将塔吊机械部件与结构支撑构件设计为一体爬升框架,为塔吊机械部件与结构支撑构件的一体集成,使塔吊工作反力直接作用于预埋连接件及基础结构,减少了传力环节,节约材料,提高施工效率;消除了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分体设置时、通过螺栓叠合连接、支撑结构与爬升框的侧向稳定性差、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避免了不合理传力构造产生偏心扭转的不利影响,提高结构安全度,有效解决了现有体系中,爬升框与支撑体系中的主梁上缘通过螺栓叠合连接,爬升框传递给主梁的力,将对主梁产生偏心扭转的不利作用的问题。适用于塔吊的外挂、内爬等附着或爬升方式,既是塔吊机械装置的爬升与承力部件,也是塔吊支撑结构的主要承力构件。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机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机械装置与塔吊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梁、2-次梁、3-联系杆、4-顶紧装置、5-爬爪垫块、6-连接件、7-预留洞、8-加劲肋板、9-塔吊塔身。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整体为矩形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次梁2和联系杆3;所述主梁1有两道,互相平行设置;所述次梁3为钢短梁,共四段,分别垂直固定在两主梁1内侧的端部;所述联系杆3有两根,分别连接在主梁同一端的两次梁3之间;所述主梁1和次梁2上均设有用于与塔吊塔身主肢紧固的顶紧装置4;所述主梁1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支撑结构连接固定的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为三角形、梯形、矩形或弧形钢板,其垂直固定在主梁1的端面上,并通过若干个加劲肋板8进行加固。所述连接件6与基础的连接方式为销轴、螺栓、焊接或限位与搭接的组合。所述主梁1的上缘还设有一组爬爪垫块5,设置数量与塔吊爬爪数量相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梁1可以的截面形式为箱型、H型、槽型、组合截面或格构式。所述次梁2可以的截面形式为箱型、H型、槽型、组合截面或格构式。所述主梁1和次梁2的腹板上均开设有预留洞7,所述预留洞内设顶紧装置4,每根梁体上顶紧装置4的个数可以为1~4个。所述次梁2位于主梁1上的顶紧装置的外端,与主梁1内侧垂直连接。图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机械装置与塔吊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上述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机械装置的尺寸:依据塔吊尺寸与施工现场条件,确定机械装置的尺寸,进而确定各个构件的尺寸;步骤二、材料准备:按照确定的尺寸进行各部件的准备,将各部件连接制作成主梁1、次梁2、联系杆3,主梁1一端或两端设连接件6;步骤三、机械装置框架的制备:包括主次梁的固定、联系杆3的安装和顶紧装置4安装位置预设,主梁1和次梁2的腹板上在塔吊塔身主肢位置开设有预留洞7,内设顶紧装置4;步骤四、底层机械装置框架的布置:将制作好的机械装置框架布置在预设位置;步骤五、底层机械装置框架固定与塔吊布设:机械装置的主梁1端部的连接件6与基础固定连接,塔吊爬爪对应设置在主梁1的上缘的爬爪垫块5上;步骤六、上层机械装置框架的吊装:将另一个制作好的机械装置框架吊装至设计位置并与基础结构固定;步骤七、上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整体为矩形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次梁(2)和联系杆(3);所述主梁(1)有两道,互相平行设置;所述次梁(3)共四段,分别垂直固定在两主梁(1)内侧的端部;所述联系杆(3)有两根,分别连接在主梁同一端的两个次梁(2)之间;所述主梁(1)和次梁(2)上均设有用于与塔吊塔身(9)主肢紧固的顶紧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整体为矩形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次梁(2)和联系杆(3);所述主梁(1)有两道,互相平行设置;所述次梁(3)共四段,分别垂直固定在两主梁(1)内侧的端部;所述联系杆(3)有两根,分别连接在主梁同一端的两个次梁(2)之间;所述主梁(1)和次梁(2)上均设有用于与塔吊塔身(9)主肢紧固的顶紧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的上缘设有一组爬爪垫块(5),设置数量与塔吊爬爪数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的截面形式为箱型、H型、槽型、组合截面或格构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2)的截面形式为箱型、H型、槽型、组合截面或格构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和次梁(2)的腹板上在塔吊塔身主肢位置开设有预留洞(7),所述预留洞内设顶紧装置(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吊爬升框与结构支撑梁合一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2)位于主梁(1)上的顶紧装置的外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冰丛峻胡衷启付涛陈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