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049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3:19
一种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包括上壳体、底板、背板、灯杯和光源,在上壳体内的灯杯后方设有光源支架,光源的位置正好穿过灯杯底部的光源通孔,光源固定安装于光源支架上,光源支架通过滑轨与底板滑动连接,滑轨方向与光源轴线平行;光源支架的两侧后侧面各垂直固定设有一根金属导杆,与背板的前侧面固定设有一对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的中部设有与灯杯轴线平行的线圈孔,金属导杆伸入线圈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前照灯光源的独立位置控制,实现在会车时调节灯光由聚光变化为非电功率的自动消弱,显著降低其炫目作用。调节过程可自动进行,不依赖程序控制,因而大幅提高了调光动作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Locomotive crossing self regulating Limited Ming headlamp

A locomotive passing self regulating Limited Ming headlamp, comprising an upper shell, bottom plate, back plate, and the lamp light source, a light source is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in the shell cup behind the light source position just at the bottom of the cup through the hole, light source is fixed on the light source bracket, light source bracket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the sliding rail sliding slide, direction and axis parallel light source; the rear side of the both sides of the light sourc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fixed metal rod, and the front side of the backplane is provided with a pair of electromagnetic coils,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is provided with a central line parallel with the axis of the circle hole lamp, metal rod inserted into the coil ho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dependent position control of lamps, in passing by to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lighting spot changes weaken the non electric power, reduce the glare effect. The adjustment process is automatic and does not depend on program control,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dimm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
本技术涉及机车配件,具体说是一种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
技术介绍
机车在会车时,如果前照灯点亮,会对对方车辆视线造成影响,但是夜间行车又不能熄灭前照灯,目前是在会车时通过手动将前照灯的灯光调弱。在高铁运行过程中,机车运行速度快,前照灯的亮度也相应地非常高,如果不及时进行灯光调节,炫目的高亮灯光会对对方来车造成严重隐患。因此,目前的会车调光实际也给司机带来一个精神压力,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提前进行调光。或者,现有技术中使用处理器来进行调光处理,但是该技术依赖程序控制,对抗干扰性能有较高要求,且生产工序多,工期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在机车会车时,自动进行调光,而并不依赖程序控制,大幅降低前照灯控制的生产要求。所述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包括上壳体、底板、背板、灯杯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杯与上壳体或背板固定连接,在上壳体内的灯杯后方设有光源支架,灯杯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光源的光源通孔,光源的位置正好穿过灯杯底部的光源通孔,所述光源固定安装于光源支架上,光源轴线指向正前方,所述光源支架通过滑轨与底板滑动连接,滑轨方向与光源轴线平行;所述光源支架的两侧后侧面各垂直固定设有一根金属导杆,背板的前侧面固定设有一对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的中部设有与灯杯轴线平行的线圈孔,线圈孔轴向长度为3~7cm,所述金属导杆伸入线圈孔。进一步地,在灯杯的前方设有与底板垂直固定的前罩板,底板上方设有控制板,在前罩板的侧部或上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的中心线相对正前方向外侧倾斜2~10°,测距传感器与控制板连接。进一步地,在金属导杆外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于电磁线圈的前端面与光源支架的后侧面之间,用于在电磁线圈的磁力消失时将光源支架的位置恢复到原位。作为一种实施例,在控制板内设有稳压模块和放大器,测距传感器、放大器和光源由稳压模块供电,所述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放大器直接控制电磁线圈。本技术通过对前照灯光源的独立位置控制,实现在会车时调节灯光由聚光变化为非电功率的自动消弱,显著降低其炫目作用。调节过程可自动进行,不依赖程序控制,因而大幅提高了调光动作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图4是控制电路实施例原理示意图。图中:1—电磁线圈,2—光源,3—测距传感器,4—灯杯,5—光源支架,6—前罩板,7—底板,8—控制板,9—横支杆,10—光源板,11—透镜板,12—背板,13—滑轨,14—上壳体,15—放大器,16—稳压模块,17—复位弹簧,18—金属导杆,19—光源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3中所示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包括上壳体14、底板7、背板12、灯杯4和光源2,其中所述灯杯4与上壳体14或背板12固定连接,如图3中的灯杯通过前端面与横支杆9固定后,将横支杆的后端与背板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上壳体14内的灯杯4后方与底板7之间设有光源支架5,所述光源2固定安装于光源板10上,光源板固定于光源支架5上。灯杯4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光源2的光源通孔19,光源2的位置正好穿过灯杯底部的光源通孔19,光源2轴线指向正前方。在正常照明时,光源位于灯杯抛物面的焦点上,光线通过灯杯折射后向前方投射出平行光。所述光源支架5通过滑轨13与底板7滑动连接,滑轨13方向与光源轴线平行;光源支架可以带动光源在灯杯轴线方向移动。在会车时,光源支架可以向后移动,使光源离开灯杯抛物面焦点位置,光源进一步后退使大部分光线离开灯杯范围,投射出的光线大为减弱,前照灯因此失去了炫目的作用,但是仍旧能发出部分光线。所述光源支架5的两侧后侧面各垂直于光源支架固定设有一根金属导杆18,金属导杆可以是钢制导杆,可以受到电磁力的影响。与背板12的前侧面固定设有一对电磁线圈1,电磁线圈1的中部设有与灯杯轴线平行的线圈孔,线圈孔轴向长度为3~7cm,所述金属导杆18伸入线圈孔。在电磁线圈上电时,产生的电磁力将金属导杆向后方拉动。在金属导杆18外套设有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设于电磁线圈的前端面与光源支架5的后侧面之间,用于在电磁线圈的磁力消失时将光源支架的位置恢复到原位。复位弹簧也可以设于线圈孔的底部,可对金属导杆18的端面施力。在线圈孔的外端部设有向内的一圈凸台,金属导杆伸入线圈孔的部分设有外凸的挡台,可以防止金属导杆脱出电磁线圈。在灯杯4的前方设有与底板7垂直固定的前罩板6,底板上方设有控制板8,在前罩板的侧部或上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3,测距传感器的中心线相对正前方向外侧倾斜2~10°,测距传感器3与控制板连接。测距传感器略向外偏,可以及时探测到对面是否有相对行驶的列车,一旦有相对行驶的列车即会接收到返回信号。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4为一种电原理图实施例,在控制板8内设有稳压模块16和放大器15,测距传感器3、放大器15和光源2由稳压模块供电,所述测距传感器3的输出端通过放大器15直接控制电磁线圈1。测距传感器3有输出信号时即会立即驱动电磁线圈产生磁力,将光源支架拉回,一对电磁线圈并联连接,同时产生电磁力。灯杯后移,导致光源的光线投射角度发生变化,灯杯失去聚光作用,进一步还会将部分光能隐蔽,投射效果是光强明显减弱,失去了炫目的作用,不会影响到对面司机。由于控制过程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电路和程序控制,因而可靠性高,动作灵敏,不需要人为控制,效果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包括上壳体(14)、底板(7)、背板(12)、灯杯(4)和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杯(4)与上壳体(14)或背板(12)固定连接,在上壳体(14)内的灯杯(4)后方设有光源支架(5),灯杯(4)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光源(2)的光源通孔(19),光源(2)的位置正好穿过灯杯底部的光源通孔(19),所述光源(2)固定安装于光源支架(5)上,光源(2)轴线指向正前方,所述光源支架(5)通过滑轨(13)与底板(7)滑动连接,滑轨(13)方向与光源轴线平行;所述光源支架(5)的两侧后侧面各垂直固定设有一根金属导杆(18),背板(12)的前侧面固定设有一对电磁线圈(1),电磁线圈(1)的中部设有与灯杯轴线平行的线圈孔,线圈孔轴向长度为3~7cm,所述金属导杆(18)伸入线圈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包括上壳体(14)、底板(7)、背板(12)、灯杯(4)和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杯(4)与上壳体(14)或背板(12)固定连接,在上壳体(14)内的灯杯(4)后方设有光源支架(5),灯杯(4)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光源(2)的光源通孔(19),光源(2)的位置正好穿过灯杯底部的光源通孔(19),所述光源(2)固定安装于光源支架(5)上,光源(2)轴线指向正前方,所述光源支架(5)通过滑轨(13)与底板(7)滑动连接,滑轨(13)方向与光源轴线平行;所述光源支架(5)的两侧后侧面各垂直固定设有一根金属导杆(18),背板(12)的前侧面固定设有一对电磁线圈(1),电磁线圈(1)的中部设有与灯杯轴线平行的线圈孔,线圈孔轴向长度为3~7cm,所述金属导杆(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源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源生铁路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