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0322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2:31
一种流体混合器,其内混合器主体的中部开设有贯通的主流道以分别与流体A入口、流体A出口相通,主流道的中部设置有中心固定件、导流片,中心固定件包括同轴的外筒体、内筒体及夹于两者之间的中心腔体,外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外插口以与导流片的一端相连接,导流片的另一端与混合器主体的内壁相连接,导流片内的导流腔分别与中心腔体、混合器主腔体相通,且在导流片、内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流体B的出气孔。本设计不仅能为流体混合提供涡流能力,混合效果很好,而且集成化程度较高,空间利用率较高。

A fluid mixer

A fluid mixer,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mixer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road through the main entrance to A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fluid, fluid exit A, the central main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 center fixing piece, guide plate, fixing the center piece outer cylinder, including coaxial inner cylinder and in between the center of the cavity. The side wall of the outer barre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socket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deflector, the inner wall of the mixer main bod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guide plate is connected to the guide plate in the diversion chamber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central cavity, the mixer main chamber, and a plurality of fluid outlet hole B opened in the guide plate,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design can not only provide the vortex ability for mixing fluid, but also has a good mixing effect, and the integration degree is higher, and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space is hig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混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器,属于流体混合
,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混合器,具体适用于提高集成化程度,增强混合效果。
技术介绍
目前,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危机,各国对排放法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低排放是内燃机发展的主要方向。EGR作为降低内燃机NOx排放的有效机内净化措施,是发动机实现低排放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实际工程应用中,EGR混合均匀性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较差的混合均匀性会导致发动机循环和各缸一致性较差,对发动机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强化EGR与新鲜充量的混合效果,提高混合均匀性是提高EGR发动机性能的必要措施。申请公布号为CN105003361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10月28日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成EGR混合器,其包括EGR阀座部、EGR阀安装法兰、混合及扰流部,该混合及扰流部的一侧为燃气混合器进气侧,另一侧为发动机进气接管出气侧,燃气混合器进气侧与发动机进气接管出气侧之间设置有混合扰流腔,该混合扰流腔的上游为混合腔,该混合腔内设置有混合芯,混合芯的外周侧具有废气环槽,该废气环槽通过废气流道与EGR阀座部的废气入口连通,混合扰流腔的下游为扰流腔。虽然该设计集成了EGR混合器、EGR阀座、扰流器,降低了使用中的振动,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首先,该设计只是在进气前端增加了导流叶片,以强化气流运动和促进混合,但这是一种外加的涡流能力,而不是混合器内部自身产生的涡流,故混合效果较差;其次,该设计增设了导流叶片以增加混合能力,导流叶片属于外增的部件,其并不直接参与流体的混合,无疑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复杂了混合器的内部结构,降低了集成化程度;再次,该设计中混合芯包括管状芯体与中心混合管,中心混合管为两根交叉的直管,气体从管状芯体、中心混合管侧壁上开设的气孔流出以进行混合,该种混合方式与直接混合两种流体相比,对混合程度的提高有限,混合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成化程度较低、混合效果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较高、混合效果较佳的流体混合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流体混合器,包括混合器主体、流体B入口、流体A入口与混合芯,所述流体B入口与混合器主体内的混合器主腔体相通,混合器主体的中部开设有贯通的主流道以分别与流体A入口、流体A出口上下相通,且在主流道的中部设置有混合芯;所述混合芯包括中心固定件与至少两个导流片,所述中心固定件位于主流道的正中部位,中心固定件包括同轴的外筒体、内筒体及夹于两者之间的中心腔体,外筒体的上下两端与内筒体的上下两端对应连接,内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一号B出气孔,外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外插口以与导流片的一端相连接,导流片的另一端与混合器主体的内壁相连接,导流片内的导流腔分别与中心腔体、混合器主腔体相通,且在导流片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二号B出气孔。所述导流片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导流片围绕外筒体的侧壁均匀设置。所述外筒体的上下两端与内筒体的上下两端平齐连接,外筒体的上端、内筒体的上端之间夹成有环形的中心顶面,外筒体的下端、内筒体的下端之间夹成有环形的中心底面,且在中心顶面、中心底面上开设有多个三号B出气孔。所述导流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面、顶弧面、右侧面与底弧面,所述顶弧面、底弧面均为弧形结构,顶弧面宽于底弧面设置,左侧面、右侧面上开设有多个二号B出气孔。所述左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是左上弧边、左下弧边,所述右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是右上弧边、右下弧边,且左上弧边、左下弧边、右上弧边、右下弧边都为弧形结构。所述左上弧边、右上弧边的弧度相异,所述左下弧边、右下弧边的弧度相异。所述导流片与外筒体的侧壁之间夹成有倾斜夹角,该倾斜夹角的大小为0度―90度。所述倾斜夹角的大小为45度。所述混合器主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混合器主腔体相通的四号B出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流体混合器中,混合芯包括中心固定件与至少两个导流片,导流片沿中心固定件的外壁呈旋转式的均匀设置,且混合芯位于主流道的正中部位,使用时,流体A沿主流道从上至下通过,同时,流体B从导流片、中心固定件两个渠道流出,其中,从中心固定件流出的流体B在中心固定件内进行了混合,而从导流片流出的流体B则被赋予了导流片自身提供的涡流能力,增强了混合效果,尤其当导流片与外筒体的侧壁之间夹成有倾斜夹角时,效果更佳。因此,本专利技术能为流体混合提供涡流能力,混合效果更佳。2、本专利技术一种流体混合器中,混合器主体、中心固定件、导流片都为中空结构,三者的内部都还有供流体B通过的腔体,三者的侧壁上都可以开设有气孔以供流体B流出,不仅三者本身可以增强流体B的分散,以提高混合效果,而且相互之间还能产生协作,进一步的提高混合效果,且在整体上将中心固定件、导流片集中于混合器主体的内部,所有部件都能发挥增强混合的作用,集成性很强,该集成化设计可以同步气流运动与流体混合过程,再次提升混合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混合效果较佳,而且集成化程度较高。3、本专利技术一种流体混合器中,将中心固定件、导流片所组成的混合芯设置在混合器主体的中部,即主流道的正中部位,提升了主流道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了流体分散度,提高了流体混合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流体的混合效果较好,而且空间利用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横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在纵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本专利技术中的中心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主视图。图6是图4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导流片在俯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横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导流片在侧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流体B入口1、一号B出气孔11、二号B出气孔12、三号B出气孔13、四号B出气孔14、混合器主体2、混合器主腔体21、主流道22、流体A入口23、流体A出口24、混合芯3、中心固定件4、外筒体41、内筒体42、中心腔体43、外插口44、中心顶面45、中心底面46、导流片5、导流腔51、左侧面52、左上弧边521、左下弧边522、顶弧面53、右侧面54、右上弧边541、右下弧边542、底弧面55、倾斜夹角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9,一种流体混合器,包括混合器主体2、流体B入口1、流体A入口23与混合芯3,所述流体B入口1与混合器主体2内的混合器主腔体21相通,混合器主体2的中部开设有贯通的主流道22以分别与流体A入口23、流体A出口24上下相通,且在主流道22的中部设置有混合芯3;所述混合芯3包括中心固定件4与至少两个导流片5,所述中心固定件4位于主流道22的正中部位,中心固定件4包括同轴的外筒体41、内筒体42及夹于两者之间的中心腔体43,外筒体41的上下两端与内筒体42的上下两端对应连接,内筒体4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一号B出气孔11,外筒体41的侧壁上开设有外插口44以与导流片5的一端相连接,导流片5的另一端与混合器主体2的内壁相连接,导流片5内的导流腔51分别与中心腔体43、混合器主腔体21相通,且在导流片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二号B出气孔12。所述导流片5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导流片5围绕外筒体41的侧壁均匀设置。所述外筒体41的上下两端与内筒体42的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流体混合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混合器,包括混合器主体(2)、流体B入口(1)、流体A入口(23)与混合芯(3),所述流体B入口(1)与混合器主体(2)内的混合器主腔体(21)相通,混合器主体(2)的中部开设有贯通的主流道(22)以分别与流体A入口(23)、流体A出口(24)上下相通,且在主流道(22)的中部设置有混合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芯(3)包括中心固定件(4)与至少两个导流片(5),所述中心固定件(4)位于主流道(22)的正中部位,中心固定件(4)包括同轴的外筒体(41)、内筒体(42)及夹于两者之间的中心腔体(43),外筒体(41)的上下两端与内筒体(42)的上下两端对应连接,内筒体(4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一号B出气孔(11),外筒体(41)的侧壁上开设有外插口(44)以与导流片(5)的一端相连接,导流片(5)的另一端与混合器主体(2)的内壁相连接,导流片(5)内的导流腔(51)分别与中心腔体(43)、混合器主腔体(21)相通,且在导流片(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二号B出气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混合器,包括混合器主体(2)、流体B入口(1)、流体A入口(23)与混合芯(3),所述流体B入口(1)与混合器主体(2)内的混合器主腔体(21)相通,混合器主体(2)的中部开设有贯通的主流道(22)以分别与流体A入口(23)、流体A出口(24)上下相通,且在主流道(22)的中部设置有混合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芯(3)包括中心固定件(4)与至少两个导流片(5),所述中心固定件(4)位于主流道(22)的正中部位,中心固定件(4)包括同轴的外筒体(41)、内筒体(42)及夹于两者之间的中心腔体(43),外筒体(41)的上下两端与内筒体(42)的上下两端对应连接,内筒体(4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一号B出气孔(11),外筒体(41)的侧壁上开设有外插口(44)以与导流片(5)的一端相连接,导流片(5)的另一端与混合器主体(2)的内壁相连接,导流片(5)内的导流腔(51)分别与中心腔体(43)、混合器主腔体(21)相通,且在导流片(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二号B出气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5)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导流片(5)围绕外筒体(41)的侧壁均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41)的上下两端与内筒体(42)的上下两端平齐连接,外筒体(41)的上端、内筒体(42)的上端之间夹成有环形的中心顶面(45),外筒体(41)的下端、内筒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陈功军向辉李卫国王必璠涂南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