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18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和所述轴承内圈之间安装有滚球或滚柱,所述轴承内圈设置为胀紧式内圈,和/或所述轴承外圈设置为胀紧式外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轴承与传动轴等部件接触时,使内胀紧式内圈或胀紧式外圈与轴表面之间产生巨大抱紧力,实现轴承与轴的无键联结,本机构依靠摩擦传动,对被联结件没有键槽削弱,也无相对运动,工作中不会产生磨损,拆装简单,可广泛应用于重型机械、破碎设备、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Bearing convenient for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aring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comprising a bearing outer ring and the inner ring of the bearing, a ball or roller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bearing outer ring and the inner ring of the bearing, the bearing inner ring is provided for locking ring type, and / or the bearing outer ring set for expansion type outer ring; the utility new type of contact between the bearing and the drive shaft and other components, so that the inner expansion between the inner ring or expanded type outer ring and the shaft surface has great holding force, realize the keyless connection bearing and shaft, the agencies rely on friction drive, the connecting piece without keyway weaken, no relative motion, produce work will not wear that is easy to disassemble, can be widely used in heavy machinery, crushing equipment, CNC machine tools, automation equipment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轴、转轮用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
技术介绍
在产品生产加工、物料破碎、纺织、制药等多种
的设备传动中,普遍会使用的轴承,用于传动轴、转轮等部件的安装或驱动。轴承在安装时,为了保证其使用效果,轴承与传动轴之间必须紧密接触,以便于通过两者表面的摩擦力,带动传动轴随轴承一同转动。但现有技术中的轴承结构简单固定,在安装使用时,必须使轴承与传动轴的规格对应一致,才能保证传动轴有效的驱动,且两者之间没有设置任何调节结构,长时间使用,或轴承与传动轴的规格有差异时,就会出现传动失败的现象,不得不重新更换轴承,延长了设备组装时间,投入使用后,会因频繁维修造成了不必要的设备停机,进而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调整方便,避免长时间停机维修的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和所述轴承内圈之间安装有滚球或滚柱,所述轴承内圈设置为胀紧式内圈,和/或所述轴承外圈设置为胀紧式外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内圈包括内圈本体,所述内圈本体的一端设有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且向内延伸的内圈胀紧环座,贯穿所述内圈胀紧环座设有内圈拆装孔,所述内圈本体内设有用于套装在轴上的内圈胀套,所述内圈胀套一端抵靠在所述内圈胀紧环座的内端面上,所述内圈胀套与所述内圈本体之间夹装有内圈隔套,所述内圈隔套上设有与所述内圈拆装孔对应的内圈胀紧孔,所述内圈拆装孔与所述内圈胀紧孔内可拆卸设有内圈胀紧螺栓,所述内圈胀套与所述内圈隔套的接触面设置为相互贴合的锥面,所述内圈本体与所述内圈隔套的相邻面设置为圆柱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外圈包括外圈本体,所述外圈本体的一端设有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且向外延伸的外圈胀紧环座,贯穿所述外圈胀紧环座设有外圈拆装孔,所述外圈本体外周设有用于套装在轴上的外圈胀套,所述外圈胀套一端抵靠在所述外圈胀紧环座的端面上,所述外圈胀套与所述外圈本体之间夹装有外圈隔套,所述外圈隔套上设有与所述外圈拆装孔对应的外圈胀紧孔,所述外圈拆装孔与所述外圈胀紧孔内可拆卸设有外圈胀紧螺栓,所述外圈胀套与所述外圈隔套的接触面设置为相互贴合的锥面,所述外圈本体与所述外圈隔套的相邻面设置为圆柱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内圈包括胀紧内圈体,所述胀紧内圈体内套装有胀紧内套体,所述胀紧内圈体与所述胀紧内套体之间围成有内胀紧腔,所述内胀紧腔的直径由两端向中间减缩设置,所述内胀紧腔内相对设有两个内胀紧隔套,所述内胀紧隔套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设置为与所述内胀紧腔的腔壁贴合的锥面,贯穿两所述内胀紧隔套分别布置有螺纹孔,两所述螺纹孔内可拆卸连接有胀紧内螺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外圈包括胀紧外圈体,所述胀紧外圈体外套装有胀紧外套体,所述胀紧外圈体与所述胀紧外套体之间围成有外胀紧腔,所述外胀紧腔的直径由两端向中间减缩设置,所述外胀紧腔内相对设有两个外胀紧隔套,所述外胀紧隔套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设置为与所述外胀紧腔的腔壁贴合的锥面,贯穿两所述外胀紧隔套分别布置有螺纹孔,两所述螺纹孔内可拆卸连接有胀紧外螺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和所述轴承内圈之间安装有滚球或滚柱,所述轴承内圈设置为胀紧式内圈,和/或所述轴承外圈设置为胀紧式外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轴承与传动轴等部件接触时,使内胀紧式内圈或胀紧式外圈与轴表面之间产生巨大抱紧力,实现轴承与轴的无键联结,本机构依靠摩擦传动,对被联结件没有键槽削弱,也无相对运动,工作中不会产生磨损,拆装简单,可广泛应用于重型机械、破碎设备、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等领域。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六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承外圈;11-外圈本体;12-外圈胀紧环座;13-外圈拆装孔;14-外圈胀套;15-外圈隔套;16-外圈胀紧孔;17-外圈胀紧螺栓;18-胀紧外圈体;19-胀紧外套体;110-外胀紧腔;111-外胀紧隔套;112-胀紧外螺栓;2-轴承内圈;21-内圈本体;22-内圈胀紧环座;23-内圈拆装孔;24-内圈胀套;25-内圈隔套;26-内圈胀紧孔;27-内圈胀紧螺栓;28-胀紧内圈体;29-胀紧内套体;210-内胀紧腔;211-内胀紧隔套;212-胀紧内螺栓;3-滚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所述轴承外圈1和所述轴承内圈2之间安装有滚球3或滚柱,所述轴承内圈2设置为胀紧式内圈,和/或所述轴承外圈1设置为胀紧式外圈。本实施例的所述轴承内圈2设置为胀紧式内圈,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所述轴承内圈2包括内圈本体21,所述内圈本体21的一端设有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且向内延伸的内圈胀紧环座22,贯穿所述内圈胀紧环座22设有内圈拆装孔23,所述内圈本体21内设有用于套装在轴上的内圈胀套24,所述内圈胀套24一端抵靠在所述内圈胀紧环座22的内端面上,所述内圈胀套24与所述内圈本体21之间夹装有内圈隔套25,所述内圈隔套25上设有与所述内圈拆装孔23对应的内圈胀紧孔26,所述内圈拆装孔23与所述内圈胀紧孔26内可拆卸设有内圈胀紧螺栓27,所述内圈胀套24与所述内圈隔套25的接触面设置为相互贴合的锥面,所述内圈本体21与所述内圈隔套25的相邻面设置为圆柱面。在使用时,为了方便轴承与轴之间的安装,可以先通过操作所述内圈胀紧螺栓27,使所述内圈隔套25远离所述内圈胀紧环座22,使所述内圈隔套25对所述内圈胀套24的胀紧作用减轻,方便将整个轴承与轴的套装装配;将整个轴套转配至轴的轴面上以后,此时所述轴承内圈2与轴面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装配缝隙,通过反向操作所述内圈胀紧螺栓27,使所述内圈隔套25慢慢靠近所述内圈胀紧环座22,在靠近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内圈隔套25与所述内圈胀套24之间锥面的接触,所述内圈隔套25对所述内圈胀套24的胀紧力逐渐增大,即增加了所述内圈胀套24对轴的抱紧力,使两者紧密接触,摩擦力增大,当轴或轴承之一产生转动时,两者便同步转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

【技术保护点】
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和所述轴承内圈之间安装有滚球或滚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设置为胀紧式内圈,和/或所述轴承外圈设置为胀紧式外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和所述轴承内圈之间安装有滚球或滚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设置为胀紧式内圈,和/或所述轴承外圈设置为胀紧式外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包括内圈本体,所述内圈本体的一端设有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且向内延伸的内圈胀紧环座,贯穿所述内圈胀紧环座设有内圈拆装孔,所述内圈本体内设有用于套装在轴上的内圈胀套,所述内圈胀套一端抵靠在所述内圈胀紧环座的内端面上,所述内圈胀套与所述内圈本体之间夹装有内圈隔套,所述内圈隔套上设有与所述内圈拆装孔对应的内圈胀紧孔,所述内圈拆装孔与所述内圈胀紧孔内可拆卸设有内圈胀紧螺栓,所述内圈胀套与所述内圈隔套的接触面设置为相互贴合的锥面,所述内圈本体与所述内圈隔套的相邻面设置为圆柱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装配和拆卸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包括外圈本体,所述外圈本体的一端设有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且向外延伸的外圈胀紧环座,贯穿所述外圈胀紧环座设有外圈拆装孔,所述外圈本体外周设有用于套装在轴上的外圈胀套,所述外圈胀套一端抵靠在所述外圈胀紧环座的端面上,所述外圈胀套与所述外圈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九昌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