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167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动力系统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一种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包括:若干个歧管本体,设有主谐振腔的主腔体,设于主腔体首端且与主谐振腔连通的进气管,设有与主谐振腔连通的付谐振腔且首端与主腔体尾端连接的付腔体,设有与付谐振腔连通的可变容积腔且首端与付腔体尾端连接的可变腔体,容积调节装置;歧管本体的一端与主腔体的侧围连接且与主谐振腔连通。该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使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且可根据发动机的结构通过调节可变容积腔的容积,使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效果更佳。

Intake manifold with resonant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n automobile power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an air inlet manifold with a resonant cavity. An intake manifold with resonant cavity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manifold body, a main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resonant cavity, the cavity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terminal and the main resonant cavity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inlet pipe, a cavity and pay the head end and the main cavity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pay cavity communicated with the main cavity, a connected and pay the variable volume resonant cavity cavity and the firs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ail end of the cavity for variable cavity volume adjusting device; one end of the main cavity of the manifold body and the side wall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avity connected with. The intake manifold resonant cavity of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 speed under the charging efficiency and engine stability throughout the range of speed stability, an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engine by adjusting the variable volume chamber volume, the better effect of stable output performance of engine speed under the charg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the entire speed range of th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
本技术涉及汽车动力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工作转速范围非常宽广,在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内,各工况所需的进气量是不相同的;为了更好的优化进气的气流组织来提高各转速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提高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进气歧管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对于化油器式或节气门体汽油喷射式发动机,进气歧管指的是化油器或节气门体之后到气缸盖进气道之前的进气管路;进气歧管的功用是将空气、燃油混合气由化油器或节气门体分配到各缸进气道。进气歧管的结构可从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20211873.7的技术公开的一种进气歧管获得了解。传统的进气歧管存在进气的瞬间压力较低和充量系数较低,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不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不稳定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进气的瞬间压力较高和充量系数较高,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进气歧管存在进气的瞬间压力较低和充量系数较低,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不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不稳定的不足,提供一种进气的瞬间压力较高和充量系数较高,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包括:若干个歧管本体;所述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还包括:设有主谐振腔的主腔体,设于主腔体首端且与主谐振腔连通的进气管,设有与主谐振腔连通的副谐振腔且首端与主腔体尾端连接的付腔体,设有与副谐振腔连通的可变容积腔且首端与付腔体尾端连接的可变腔体,容积调节装置;歧管本体的一端与主腔体的侧围连接且与主谐振腔连通。谐振腔利用进气的谐振效应产生波叠加,进而提高此瞬间的进气压力,提高充量系数;该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设有主谐振腔、副谐振腔和可变容积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且可根据发动机的结构通过调节可变容积腔的容积,使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效果更佳。作为优选,所述的容积调节装置包括:设于可变容积腔中且设有通孔的活塞,设于活塞与可变容积腔尾端底面之间的压簧,直径与通孔直径匹配且一端设有螺纹段的调节杆,与调节杆另一端连接的挡板;可变腔体的尾端设有调节螺孔;调节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压簧和调节螺孔,且螺纹段与调节螺孔螺纹连接。容积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且调节方便;压簧在进气的瞬间压力变化时能通过活塞的微动平衡瞬间压力,使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更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的主谐振腔中设有位于进气管上侧的弹性隔膜。弹性隔膜能对主谐振腔中压力进行平衡,提高主谐振腔充气效率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还包括:连通管;主腔体与付腔体并列设置;连通管一端与主腔体尾端连接;连通管另一端与付腔体首端连接;主谐振腔通过连通管与副谐振腔连通。主腔体与付腔体并列设置,减少空间位置占用使结构紧凑。作为优选,所述的歧管本体包括:下端与主腔体的侧围连接的上弧形段,绕在主腔体和付腔体外且上端与上弧形段上端连接的下弧形段。歧管本体包括上弧形段和绕在主腔体和付腔体外的下弧形段,使结构紧凑且稳固,歧管本体不易受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设有主谐振腔、副谐振腔和可变容积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且可根据发动机的结构通过调节可变容积腔的容积,使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效果更佳。弹性隔膜能对主谐振腔中压力进行平衡,提高主谐振腔充气效率稳定。容积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且调节方便;压簧在进气的瞬间压力变化时能通过活塞的微动平衡瞬间压力,使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更稳定。主腔体与付腔体并列设置,减少空间位置占用使结构紧凑。歧管本体包括上弧形段和绕在主腔体和付腔体外的下弧形段,使结构紧凑且稳固,歧管本体不易受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歧管本体1、主谐振腔2、主腔体3、进气管4、付腔体5、可变容积腔6、可变腔体7、通孔8、活塞9、压簧10、螺纹段11、调节杆12、挡板13、调节螺孔14、扳手缺口15、弹性隔膜16、连通管17、上弧形段18、下弧形段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包括:四个歧管本体1,设有主谐振腔2的主腔体3,设于主腔体3首端且与主谐振腔2连通的进气管4,设有与主谐振腔2连通的副谐振腔(附图中未画出)且首端与主腔体3尾端连接的付腔体5,设有与副谐振腔连通的可变容积腔6且首端与付腔体5尾端连接的可变腔体7,容积调节装置;歧管本体1的一端与主腔体3的侧围连接且与主谐振腔2连通。可变容积腔6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的容积调节装置包括:设于可变容积腔6中且设有通孔8的活塞9,设于活塞9与可变容积腔6尾端底面之间的压簧10,直径与通孔8直径间隙配合且一端设有螺纹段11的调节杆12,与调节杆12另一端连接的挡板13;可变腔体7的尾端设有调节螺孔14;调节杆12的一端穿过通孔8、压簧10和调节螺孔14,且螺纹段11与调节螺孔14螺纹连接。调节杆12的一端设有扳手缺口15。所述的主谐振腔2中设有位于进气管4上侧的弹性隔膜16。弹性隔膜16的材料为橡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还包括:连通管17;主腔体3与付腔体5并列设置;连通管17一端与主腔体3尾端连接;连通管17另一端与付腔体5首端连接;主谐振腔2通过连通管17与副谐振腔连通。所述的歧管本体1包括:下端与主腔体3的侧围连接的上弧形段18,绕在主腔体3和付腔体5外且上端与上弧形段18上端连接的下弧形段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设有主谐振腔、副谐振腔和可变容积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且可根据发动机的结构通过调节可变容积腔的容积,使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效果更佳。弹性隔膜能对主谐振腔中压力进行平衡,提高主谐振腔充气效率稳定。容积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且调节方便;压簧在进气的瞬间压力变化时能通过活塞的微动平衡瞬间压力,使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更稳定。主腔体与付腔体并列设置,减少空间位置占用使结构紧凑。歧管本体包括上弧形段和绕在主腔体和付腔体外的下弧形段,使结构紧凑且稳固,歧管本体不易受损。本技术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包括:若干个歧管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还包括:设有主谐振腔的主腔体,设于主腔体首端且与主谐振腔连通的进气管,设有与主谐振腔连通的副谐振腔且首端与主腔体尾端连接的付腔体,设有与副谐振腔连通的可变容积腔且首端与付腔体尾端连接的可变腔体,容积调节装置;歧管本体的一端与主腔体的侧围连接且与主谐振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包括:若干个歧管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还包括:设有主谐振腔的主腔体,设于主腔体首端且与主谐振腔连通的进气管,设有与主谐振腔连通的副谐振腔且首端与主腔体尾端连接的付腔体,设有与副谐振腔连通的可变容积腔且首端与付腔体尾端连接的可变腔体,容积调节装置;歧管本体的一端与主腔体的侧围连接且与主谐振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容积调节装置包括:设于可变容积腔中且设有通孔的活塞,设于活塞与可变容积腔尾端底面之间的压簧,直径与通孔直径匹配且一端设有螺纹段的调节杆,与调节杆另一端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锋蔡炳芳饶聪超茅锦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