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车的前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712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栖车的前悬架,包括转向连杆、减振器、前车轴、减振器支座、悬架安装座和电动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统车辆上的减振器、主销、转向节总成、前悬架纵臂合为一体。转向连杆与减振器上的安装座相连,起到转向节作用;当两栖车转向时,轮边机构绕减振器上端的轴承旋转,起到了主销的作用,减振器有后倾安装角度,具有回正车轮作用;当车轮跳动和收轮时,车轮、制动器等轮边机构和减振器、旋转弹簧绕悬架安装座转动,起到了通用的纵臂式悬架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构比现有悬挂机构要简单得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体外,向上提升轮胎没有杆件和空间限制,因此,车轮提升高度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体外提升轮胎,不占用车体内部空间。

Front suspension of amphibious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ont suspension of an amphibious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steering connecting rod, a shock absorber, a front axle, a shock absorber support, a suspension mounting seat and an electric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integrates a shock absorber, a main pin, a steering knuckle assembly, a front suspension and a longitudinal arm on a traditional vehicle. The mount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hock absorber steering, steering knuckle plays a role; when the amphibious vehicle steering wheel mechanism, the upper end of the damper winding bearing rotation, the main pin, shock absorber has a tilt mounting angle with return wheels; when the wheel beat and round, the wheel and brake wheel mechanism, rotating around the spring and shock absorber suspension mounting seat rotation, played a role of universal trailing arm type suspension. Therefore, the mechanism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much simpler than the existing suspension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can lift the tyre in the outer part of the vehicle without rod parts and space limitation, so the wheel lifting height is large. The utility model can lift the tyre outside the vehicle body, and does not occupy the inner space of the vehicl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栖车的前悬架
本技术涉及两栖车,特别涉及一种两栖车的前悬架。
技术介绍
悬架是车架(或车身)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成。对于前轮转向的车辆,前悬架的功能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纵向反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要传递到车架(或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同时它还具有转向功能。为了实现两栖车在水上高速行驶,需要将车轮提升并高于水面,减少水阻。目前,两栖车常用的前悬架升轮方式分为翻转式和提升式两种,两者均采用横臂式独立悬架。翻转式前悬架工作时,在升降油缸的作用下,上摆臂、下摆臂、减振器、螺旋弹簧与轮毂、车轮等轮边机构同时绕下摆臂与车架的一个连接轴旋转,实现车轮的提升和下降。这种翻转机构存在轮边杆件过多、车体密封困难、占用车体内部空间大等缺点。提升式前悬架工作时,在升降油缸的作用下,减振器、螺旋弹簧与轮毂、车轮等轮边机构同时绕上摆臂、下摆臂与车架两个连接轴转动,实现上下升降功能。这种升轮方式也存在轮边杆件过多、车体密封困难、车轮提升高度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设计一种机构简单、车轮提升高度大、便于车体密封、不占用车体内部空间的两栖车的前悬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两栖车的前悬架,包括转向连杆、减振器、前车轴、减振器支座、悬架安装座和电动缸;所述的转向连杆一端与转向器连接、另一端与减振器连接;减振器下端通过螺栓与前车轴紧固;所述的减振器上安装旋转弹簧;所述的前车轴上安装制动器和车轮;所述的减振器支座内部安装复合轴承,所述的减振器的上端穿过复合轴承安装到减振器支座上;所述的减振器支座与悬架安装座连接;悬架安装座固定到车体上,悬架安装座内部安装滚子轴承;在车体内部,电动缸摇臂与减振器支座连接;电动缸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电动缸摇臂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架安装座为圆盘和圆筒的结合体,圆盘与车架连接,圆筒内安装滚子轴承;所述的减振器支座通过一个轴和圆筒内的滚子轴承安装到悬架安装座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架安装座为圆盘和圆柱的组焊件。进一步地,所述的圆筒内的滚子轴承有两个,两个滚子轴承的外侧均设置旋转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的圆盘通过螺栓、密封垫和密封胶与车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减振器通过圆螺母和止动垫圈安装到减振器支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与现有悬挂机构相比,本技术没有过多杆件。本技术将传统车辆上的减振器、主销、转向节总成、前悬架纵臂合为一体。转向连杆与减振器上的安装座相连,起到转向节作用;当两栖车转向时,轮边机构绕减振器上端的轴承旋转,起到了主销的作用,减振器有后倾安装角度,具有回正车轮作用;当车轮跳动和收轮时,车轮、制动器等轮边机构和减振器、旋转弹簧绕悬架安装座转动,起到了通用的纵臂式悬架作用。因此,本技术的机构比现有悬挂机构要简单得多。2、现有两栖车的收轮机构,受空间和悬挂架杆件的限制,而本技术在车体外,向上提升轮胎没有杆件和空间限制,因此,车轮提升高度大。3、本技术在车体外提升轮胎,不占用车体内部空间。4、本技术的悬架安装座是圆盘和圆筒结合体,圆盘结构与车架用螺栓连接,并加密封垫、密封胶。圆筒为空心结构,内侧安装滚子轴承和旋转密封圈,旋转密封圈既起到了密封轴承润滑脂的作用,又起到了隔绝车体外部水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两栖车的前悬架的主视图。图中:1-转向器;2-转向连杆;3-减振器;4-前车轴;5-制动器;6-车轮;7-旋转弹簧;8-减振器支座;9-圆螺母;10-止动垫圈;11-悬架安装座;12-电动缸摇臂;13-电动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示,两栖车的前悬架,包括转向连杆2、减振器3、前车轴4、减振器支座8、悬架安装座11和电动缸13;所述的转向连杆2一端与转向器1连接、另一端与减振器3连接;减振器3下端通过螺栓与前车轴4紧固;所述的减振器3上安装旋转弹簧7;所述的前车轴4上安装制动器5和车轮6;所述的减振器支座8内部安装复合轴承,所述的减振器3的上端穿过复合轴承安装到减振器支座8上;所述的减振器支座8与悬架安装座11连接;悬架安装座11固定到车体上,悬架安装座11内部安装滚子轴承;在车体内部,电动缸摇臂12与减振器支座8连接;电动缸13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电动缸摇臂12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架安装座11为圆盘和圆筒的结合体,圆盘与车架连接,圆筒内安装滚子轴承;所述的减振器支座8通过一个轴和圆筒内的滚子轴承安装到悬架安装座11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架安装座11为圆盘和圆筒的组焊件。进一步地,所述的圆筒内的滚子轴承有两个,两个滚子轴承的外侧均设置旋转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的圆盘通过螺栓、密封垫和密封胶与车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减振器3通过圆螺母9和止动垫圈10安装到减振器支座8上。本技术的设计思路是:为了保证车轮6提升高度,借鉴传统的纵臂式悬架与烛式悬架的特点,将减振器3作为纵臂式悬架的摆臂,减振器3与减振器支座8的安装又起到了烛式悬架主销的作用。车轮6转向时,转向器1通过转向连杆2推动减振器3上的支耳,从而带动前车轴4、制动器5和车轮6等轮边机构绕着减振器支座8转动。升降车轮6时,电动缸13带动电动缸摇臂12转动,从而带动减振器支座8、减振器3、前车轴4、制动器5和车轮6等轮边机构实现升降。旋转弹簧7与减振器3可实现车身振动衰减,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本技术借鉴了各种悬架的特点来实现车轮6转向与升降,同时简化了复杂的悬架结构,对两栖车体造型不破坏,密封方便。本技术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任何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变,均列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两栖车的前悬架

【技术保护点】
两栖车的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连杆(2)、减振器(3)、前车轴(4)、减振器支座(8)、悬架安装座(11)和电动缸(13);所述的转向连杆(2)一端与转向器(1)连接、另一端与减振器(3)连接;减振器(3)下端通过螺栓与前车轴(4)紧固;所述的减振器(3)上安装旋转弹簧(7);所述的前车轴(4)上安装制动器(5)和车轮(6);所述的减振器支座(8)内部安装复合轴承,所述的减振器(3)的上端穿过复合轴承安装到减振器支座(8)上;所述的减振器支座(8)与悬架安装座(11)连接;悬架安装座(11)固定到车体上,悬架安装座(11)内部安装滚子轴承;在车体内部,电动缸摇臂(12)与减振器支座(8)连接;电动缸(13)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电动缸摇臂(1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两栖车的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连杆(2)、减振器(3)、前车轴(4)、减振器支座(8)、悬架安装座(11)和电动缸(13);所述的转向连杆(2)一端与转向器(1)连接、另一端与减振器(3)连接;减振器(3)下端通过螺栓与前车轴(4)紧固;所述的减振器(3)上安装旋转弹簧(7);所述的前车轴(4)上安装制动器(5)和车轮(6);所述的减振器支座(8)内部安装复合轴承,所述的减振器(3)的上端穿过复合轴承安装到减振器支座(8)上;所述的减振器支座(8)与悬架安装座(11)连接;悬架安装座(11)固定到车体上,悬架安装座(11)内部安装滚子轴承;在车体内部,电动缸摇臂(12)与减振器支座(8)连接;电动缸(13)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电动缸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宏蒋国春李侠孙石磊董云峰辛运焱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浦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