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纹深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式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869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0:52
一种胎纹深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式介质,包含第一检测元件、第二检测元件及处理器。第一检测元件用以检测车体的移动距离。车体借由至少一个车轮移动。第二检测元件用以检测于车体移动移动距离的期间车轮的转动圈数。处理器电性连接第一检测元件及第二检测元件,用以依据移动距离及转动圈数,计算车轮的当前直径,并依据当前直径及基准值,判断车轮的胎纹参数。

Tread depth detecting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 tread depth detecting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include a first detection element, a second detection element, and a processor. The first detecting element is used for detecting the moving distance of the vehicle body. The vehicle body is moved by at least one wheel. The second detecting element is used to detect the number of turns of the wheel during the moving and moving distance of the vehicle body. The processor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detecting element and two detecting element, based on the moving distance and rotation number, the diameter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 wheel,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diameter and the reference value, the parameters determine the wheel tr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胎纹深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式介质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胎纹深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式介质,特别是一种通过车体移动距离及车轮转动圈数,判断胎纹深度的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式介质。
技术介绍
一般交通工具所使用的车轮通常具有轮框和轮胎,轮胎于胎面具有胎纹,用以增加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磨擦力及抓地力,进而增加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减少发生爆胎或其他危险的状况。然而,随着车辆的行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磨损,导致胎面上的胎纹会逐渐变浅。因此轮胎在经过一段使用时间后,大多会依据胎纹上深浅程度来判断轮胎是否应更换轮胎。以往判断胎纹深浅程度的方式,通常是以目测或直接量测胎纹深度的方式,不仅无法准确地确认胎纹深度是否足够,驾驶者也容易疏忽或遗忘检查而无法适当换胎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胎纹深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式介质,借以解决先前技术无法准确量测胎纹深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胎纹深度检测方法,具有以第一检测元件检测车体的移动距离。车体借由至少一个车轮移动。以第二检测元件检测于车体移动一段移动距离的期间车轮的转动圈数。依据移动距离及转动圈数,计算车轮的当前直径。依据当前直径及基准值,判断车轮的胎纹参数。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胎纹深度检测系统,具有第一检测元件、第二检测元件及处理器。第一检测元件用以检测车体的移动距离。车体借由至少一个车轮移动。第二检测元件用以检测于车体移动移动距离的期间车轮的转动圈数。处理器电性连接第一检测元件及第二检测元件,用以依据移动距离及转动圈数,计算车轮的当前直径,并依据当前直径及基准值,判断车轮的胎纹参数。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计算机可读取式介质,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可读取式介质时,处理器执行的步骤具有驱动第一检测元件检测车体的移动距离。车体借由至少一个车轮移动。驱动第二检测元件检测于车体移动一段移动距离的期间车轮的转动圈数。依据移动距离及转动圈数,计算车轮的当前直径。依据当前直径及基准值,判断车轮的胎纹参数。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胎纹深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式介质,通过第一检测元件检测车体移动距离,以及通过第二检测元件检测车轮转动圈数,以两个不同的检测元件取得车体行驶时的移动距离和转动圈数,据以准确地计算和判断出车轮的胎纹深度或胎纹深度的变化量,进而降低车轮因胎纹深度不足而爆胎的可能性。以上的关于本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车体与车轮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车体移动一段移动距离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胎纹深度检测系统的功能方块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胎纹深度检测系统的功能方块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胎纹深度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处理器执行计算机可读取介质的步骤流程图。附图符号说明10,30胎纹深度检测系统11,31第一检测元件13,331第二检测元件15,35处理器20车体21车轮33车轮监测器332第三检测元件37行车计算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请参照图1至图3,图1是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车体与车轮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车体移动一段移动距离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胎纹深度检测系统的功能方块图。如图所示,胎纹深度检测系统10是运用于车体20。车体20具有至少一个车轮21,车体20借由驱动装置驱动车轮21,使车体20借由车轮21进行移动。于实务上,车体20例如机车、汽车、连结车板或其他合适的物体,而车轮21具有轮框和轮胎,轮胎卡合于轮框上,并于轮框和轮胎之间填充气体,使车轮21具有胎压。胎纹深度检测系统10具有第一检测元件11、第二检测元件13及处理器15。第一检测元件11用以检测车体20的移动距离。第一检测元件11例如为车体20内建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额外安装于车体20的行车纪录器内建的GPS或其他合适检测车体20移动距离的元件。在实际的例子中,车体20的移动距离可以借由GPS的定位计算得到,也可以搭配地图信息取得更精确的移动距离,本实施例不予限制。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元件11会配合车体20是否发动、车轮21是否转动的判断来检测车体20的移动距离。换言之,第一检测元件11可以在车轮21并未转动,而车体20有移动时,不检测车体20的移动距离。在实务上,例如车体20被拖行时,车体20的车轮21并未转动,此时第一检测元件11则不检测车体20被拖行时的移动距离。为了方便显示,附图中将第一检测元件11设置于车体20内,实际上第一检测元件也可以安装于车体20内、车体20外、车轮21上或其他位置。第二检测元件13用以检测车轮21的转动,并将检测到的转动圈数提供给处理器15。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元件13于车体20移动一段移动距离的期间,检测车轮21的转动圈数。实务上,第二检测元件13例如车体20内建记录车轮21转动圈数的装置、重力感测器(G-sensor)或其他合适的检测器,于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依据实际使用的第二检测元件13,将第二检测元件13安装于车轮21、车体20或其他任何位置,本实施例不予限制。处理器15电性连接第一检测元件11及第二检测元件13,以依据第一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移动距离及第二检测元件13检测到的转动圈数,计算车轮21的当前直径,并依据计算所得的车轮21当前直径及基准值,判断车轮21的胎纹参数。举例来说,当第一检测元件11检测到车体20的移动距离为100km时,处理器15依据第二检测元件13于车体20移动100km期间的转动圈数,如53859圈,计算车轮21的当前直径为100×106÷53859π=591mm。基准值例如为新车轮的直径、新车轮的直径减掉两倍胎纹深度的值或其他合适的值。车轮21的胎纹参数例如是车轮21当前的胎纹深度、胎纹的磨损变化量或其他关于车轮21胎纹的参数。具体来说,当基准值为新车轮的直径时,处理器15依据计算得到的当前直径和基准值,判断车轮21的胎纹磨损变化量。当基准值是新车轮的直径减掉两倍胎纹深度的值时,处理器15依据计算得到的当前直径和基准值,可以判断车轮21当前的胎纹深度。于前述例子中,基准值是以新车轮的直径作为参考,实际上新车轮的直径可以替换为车轮21的初始直径,初始直径例如为处理器15中预设的直径值、前一次处理器15计算得到的当前直径值或其他合适的初始直径。基准值例如处理器15从车轮规格数据库中,依据车轮型号取得,也可以是直接设定于处理器15中。此外,处理器15可以独立地安装于车体20中,或与第一检测元件11或第二检测元件13其中至少一个一并地配置于一个装置中,再设置于车体20或车轮21上,例如处理器15和第一检测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胎纹深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式介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胎纹深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一第一检测元件检测一车体的一移动距离,该车体借由至少一车轮移动;以一第二检测元件检测于该车体移动该移动距离的期间,该车轮的一转动圈数;依据该移动距离及该转动圈数,计算该车轮的一当前直径;以及依据该当前直径及一基准值,判断该车轮的一胎纹参数。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02 TW 1051063351.一种胎纹深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一第一检测元件检测一车体的一移动距离,该车体借由至少一车轮移动;以一第二检测元件检测于该车体移动该移动距离的期间,该车轮的一转动圈数;依据该移动距离及该转动圈数,计算该车轮的一当前直径;以及依据该当前直径及一基准值,判断该车轮的一胎纹参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纹深度检测方法,更包含以一第一修正参数修正该移动距离,以一第二修正参数修正该转动圈数,且于计算该车轮的该当前直径的步骤中,依据修正后的该移动距离及修正后的该转动圈数计算该车轮的该当前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纹深度检测方法,更包括依据一行车计算机记录的一第一行车事件判断该第一修正参数,并依据该行车计算机记录的一第二行车事件判断该第二修正参数,其中该车体于该第一行车事件中,该移动距离增加,该第二检测元件检测的该转动圈数未增加,该车体于该第二行车事件中,该第二检测元件检测的该转动圈数增加,该移动距离未增加。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纹深度检测方法,更包含以一第三检测元件检测该车轮的一胎压,依据该胎压判断一第三修正参数,并以该第三修正参数修正该当前直径,以判断该车轮的该胎纹参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纹深度检测方法,其中该第二检测元件更检测该车轮的一胎压,依据该胎压判断一第三修正参数,并以该第三修正参数修正该当前直径,以判断该车轮的该胎纹参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纹深度检测方法,更包括每当该车体于一第一移动行程中的该移动距离到达一预设距离时,计算一次该车轮的当前直径,并依据该第一移动行程中每一次计算得到的该当前直径,判断该车轮于该第一移动行程中该当前直径的一变化关系式。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胎纹深度检测方法,其中该基准值包括一参考深度,该胎纹参数包含一胎纹深度,于判断该车轮的胎纹深度的步骤中,更包括依据该当前直径的该变化关系式及该参考深度,判断该车轮的该胎纹深度。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胎纹深度检测方法,更包括设定一第二移动行程,依据该参考深度及该车轮于该第一移动行程中的该变化关系式,判断该车体于该第二移动行程中,该车轮的该胎纹深度是否会小于一预设深度。9.一种胎纹深度检测系统,包括:一第一检测元件,用以检测一车体的一移动距离,该车体借由至少一车轮移动;一第二检测元件,用以检测于该车体移动该移动距离的期间,该车轮的一转动圈数;以及一处理器,电性连接该第一检测元件及该第二检测元件,用以依据该移动距离及该转动圈数,计算该车轮的一当前直径,并依据该当前直径及一基准值,判断该车轮的一胎纹参数。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胎纹深度检测系统,其中该处理器更以一第一修正参数修正该移动距离,以一第二修正参数修正该转动圈数,且依据修正后的该移动距离及修正后的该转动圈数计算该车轮的该当前直径。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胎纹深度检测系统,更包括一行车计算机,该行车计算机用以记录该车体的一第一行车事件及一第二行车事件,其中该车体于该第一行车事件中,该移动距离增加,该第二检测元件检测的该转动圈数未增加,该车体于该第二行车事件中,该第二检测元件检测的该转动圈数增加,该移动距离未增加,该处理器依据该第一行车事件判断该第一修正参数,并依据该第二行车事件判断该第二修正参数。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胎纹深度检测系统,更包括一第三检测元件,该第三检测元件检测该车轮的一胎压,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伦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