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8489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包括由预制底板组成的底墙,由预制侧板组成的侧墙,由预制顶板组成的顶墙,在基坑底部第一防渗水层,在所述第一防渗水层上面设置所述预制底板,在所述预制底板上靠近基坑壁的两侧设置所述预制侧板,在所述预制侧板上设置所述预制顶板,在各预制板构件的不同厚度成设置空心腔体,在其中插设钢筋笼和混凝土构成加强结构,并设置连通管道将各空心腔体连通起来,通过钢筋混凝土加强结构使得各预制板构件构成一个整体,在采用预制板以加快施工周期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了综合管廊的整体性结构强度。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rehensive pipe rack,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wall is composed of precast slab, the side wall is composed of precast plate, the top wall is composed of precast roof, in the bottom of the pit water seepage in the first, the first layer is arranged above the cutoff of the prefabricated plat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refabricated wall near the pit on the base of the prefabricated plate, setting the prefabricated roof in the prefabricated plates, in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he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is inserted in the hollow cavity, the steel bar cage and concrete structure reinforcing structure, and the hollow cavity communicated pipes connected together to strengthen the structure makes the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a whole through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prefabricated plate, in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o speed up the cycle,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e of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地下设施
,特别是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在业内又被称为地下共同沟,主要是在地下建设节约型管道,将多种市政管线,例如电力、通讯、燃气、雨水和污水等管道集合在一个管廊里,避免城市管理各部门在基础建设方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甚至相互影响,体现了城市综合规划和管理的水平。目前,综合管廊主要有全现浇法,全预制法和预制现浇结合法。全现浇法如下进行的,首先开挖基坑,在现场绑扎钢筋并固定模板,然后逐步浇筑混凝土构成管廊整体。全现浇法的优点在于管廊的结构整体性和防水性比较好;缺点在施工工艺复杂,导致施工周期长,不适合在交通压力较大的区域采用这种施工工艺。全预制法是采用模具整体浇筑管廊段,然后现场进行吊装拼接的方法,一方面管廊的整体结构较大,是的管廊的制备和现场施工均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管廊段之间的待拼接段的周长较长,对于防渗水作业提出了较高要求,且对管廊的拼接工艺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导致施工难度增大。预制现浇结合法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工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部分部件是工厂化预制,一部分部件是现浇的。例如,公布号为CN106555408A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及施工方法,采用带空腔的预制墙板,结合现浇的底板的顶板围合形成地下综合管廊。公布后为CN106013228A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预制装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现浇底板,对于侧墙和顶板均采用先吊装单层预制板构件,然后分别在预制板构件上现浇侧墙预制部和顶板预制部。中国专利技术申请CN105839667A公开了一种全预制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制作工艺,首先设置预制底板,在其上设置预制空心叠合侧墙,将侧墙中的钢筋锚入预制叠合底板的现浇层中,然后在侧墙上安装预制叠合顶板的预制层,并将侧墙上的钢筋弯折回转锚入顶板中的现浇层中。在上面展示的各技术方案中,为了保持管廊具有较好的整体性结构,均是在底板和/或是顶板设置整片的现浇层,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均需要等待这些现浇层获得一定的强度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因此,难以获得预制法所期望节省工期的目的,或者是节省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难以满足人们的期望。此外,对于预制侧墙而言,虽然可以将之设计成空心结构以加强其与底板和/或底板的连接强度,但是侧墙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综合管廊整体性高强度结构的需要。例如,授权公告好为CN206052779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综合管廊拼接构造,其预制侧墙之间的连接面分别设置凸台和凹槽进行连接,并在凸凹和凹槽的中间预留混凝土浇筑空腔。公布号为CN106088147A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腹墙板混合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使用方法,其中侧墙的连接是采用竖向钢筋和和闭合箍筋构成钢筋体,然后现浇连接。上述两个方案中,由于侧墙之间缺少横向的钢筋结构,使得侧墙的连接强度难以满足管廊侧墙应具有足够承压能力的技术要求。可见,现有技术中采用预制现浇结合法制备的综合管廊在缩短施工周期和加强管廊结构整体性上这两大重要施工指标上仍存在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较好的整体性结构,一些预制式综合管廊采用复杂的装配结构,导致预制墙体的组装施工工艺十分复杂,失去了采用预制式综合管廊缩以短施工周期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式综合管廊施工周期长,工艺复杂以及综合管廊整体性结构差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管廊,包括由预制底板组成的底墙,由预制侧板组成的侧墙,由预制顶板组成的顶墙;在基坑底部第一防渗水层,在所述第一防渗水层上面设置所述预制底板,在所述预制底板上靠近基坑壁的两侧设置所述预制侧板,在所述预制侧板上设置所述预制顶板;所述预制底板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底板主体,所述底板主体包括一个顶面A、一个底面B、两个侧面、一个前端面C和一个后端面D;沿着顶面A在底板主体一个侧面上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一凸块;沿着底面B在底板主体的另一侧面上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厚度之和等于底板主体的厚度;在底板主体顶面A上靠近基坑壁的两侧分别向下垂直开设两排并列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深度小于等于底板主体厚度的二分之一;在底板主体的前端面C上开设一排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穿过第一腔体并从后端面D穿出,第二腔体的底部第一腔体的底部齐平;在底板主体的靠近基坑底部的二分之一侧面上开设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从另一侧面上沿着底面延伸出的第二凸块的侧面穿出;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设置第一连通管道;在底板主体的顶面A上设置多个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一注浆孔;预制底板上的第一凸块与相邻预制底板上的第二凸块堆叠使得预制底板沿着基坑伸长的方向延伸构成底墙;所述预制侧板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侧板主体,所述侧板主体包括一个顶面E、一个底面F、两个侧面、一个前端面G和一个后端面H;沿着前端面G在侧板主体的一个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三凸块;沿着后端面H在底板主体的另一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四凸块;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厚度之和等于侧板主体的厚度;在侧板主体上靠近基坑壁一侧的二分之一的顶面E上向下垂直开设一排第四腔体,第四腔体穿过侧板主体从侧板主体的底面F穿出且与底板主体上的第一腔体对接,在侧板主体上远离基坑壁一侧的二分之一侧面上开设一排第五腔体,第五腔体穿过侧板主体从侧板主体的上第四凸块的侧面穿出;第四腔体与第五腔体之间设置第二连通管道;预制侧板上的第三凸块与相邻预制侧板上的第四凸块堆叠使得预制侧板沿着基坑伸长的方向延伸构成侧墙;所述预制顶板包括长方体结构的顶板主体,顶板主体由一个顶面I、一个底面G、两个侧面、一个前端面K和一个后端面L组成;沿着顶面I在顶板主体的一个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五凸块;沿着底面G在顶板主体的另一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六凸块;第五凸块和第六凸块的厚度之和等于顶板主体的厚度;在顶板主体顶面I上靠近基坑壁的两侧向下垂直开设两排并列的第六腔体,第六腔体向下穿过顶板主体从底面G穿出且与预制侧板的第四腔体对接,在顶板主体远离预制侧板的二分之一前端面K上开设一排第七腔体,第七腔体穿过第六腔体并从后端面L上穿出,在顶板主体靠近预制侧板的二分之一侧面开设第八腔体并从第六凸块的侧面穿出;第七腔体和第八腔体之间设置第三连通管道;在顶板主体的顶面I上设置多个与第七腔体连通的第二注浆孔;预制顶板上的第五凸块与相邻预制顶板上的第六凸块堆叠使得预制顶板沿着基坑伸长的方向延伸构成顶墙;第一钢筋笼插设在所述第二腔体中,第二钢筋笼插设在第三腔体中,第三钢筋笼插设在所述第一腔体、第四腔体和第六腔体中,第四钢筋笼插设在第五腔体中,第五钢筋笼插设在第七腔体中,第六钢筋笼插设在第八腔体中;从预制底板的顶面A上的第一注浆孔、预制侧板的顶面E上的第四腔体的上端口、预制顶板的顶面I上的第二注浆孔和第六腔体上端口灌注混凝土使得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第五腔体、第六腔体、第七腔体、第八腔体、第一连通管道、第二连通管道和第三连通管道均充满混凝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参见附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管廊,其特征是:包括由预制底板组成的底墙,由预制侧板组成的侧墙,由预制顶板组成的顶墙;在基坑底部第一防渗水层,在所述第一防渗水层上面设置所述预制底板,在所述预制底板上靠近基坑壁的两侧设置所述预制侧板,在所述预制侧板上设置所述预制顶板;所述预制底板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底板主体,所述底板主体包括一个顶面A、一个底面B、两个侧面、一个前端面C和一个后端面D;沿着顶面A在底板主体一个侧面上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一凸块;沿着底面B在底板主体的另一侧面上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厚度之和等于底板主体的厚度;在底板主体顶面A上靠近基坑壁的两侧分别向下垂直开设两排并列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深度小于等于底板主体厚度的二分之一;在底板主体的前端面C上开设一排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穿过第一腔体并从后端面D穿出,第二腔体的底部第一腔体的底部齐平;在底板主体的靠近基坑底部的二分之一侧面上开设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从另一侧面上沿着底面延伸出的第二凸块的侧面穿出;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设置第一连通管道;在底板主体的顶面A上设置多个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一注浆孔;预制底板上的第一凸块与相邻预制底板上的第二凸块堆叠使得预制底板沿着基坑伸长的方向延伸构成底墙;所述预制侧板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侧板主体,所述侧板主体包括一个顶面E、一个底面F、两个侧面、一个前端面G和一个后端面H;沿着前端面G在侧板主体的一个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三凸块;沿着后端面H在底板主体的另一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四凸块;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厚度之和等于侧板主体的厚度;在侧板主体上靠近基坑壁一侧的二分之一的顶面E上向下垂直开设一排第四腔体,第四腔体穿过侧板主体从侧板主体的底面F穿出且与底板主体上的第一腔体对接,在侧板主体上远离基坑壁一侧的二分之一侧面上开设一排第五腔体,第五腔体穿过侧板主体从侧板主体的上第四凸块的侧面穿出;第四腔体与第五腔体之间设置第二连通管道;预制侧板上的第三凸块与相邻预制侧板上的第四凸块堆叠使得预制侧板沿着基坑伸长的方向延伸构成侧墙;所述预制顶板包括长方体结构的顶板主体,顶板主体由一个顶面I、一个底面G、两个侧面、一个前端面K和一个后端面L组成;沿着顶面I在顶板主体的一个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五凸块;沿着底面G在顶板主体的另一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六凸块;第五凸块和第六凸块的厚度之和等于顶板主体的厚度;在顶板主体顶面I上靠近基坑壁的两侧向下垂直开设两排并列的第六腔体,第六腔体向下穿过顶板主体从底面G穿出且与预制侧板的第四腔体对接,在顶板主体远离预制侧板的二分之一前端面K上开设一排第七腔体,第七腔体穿过第六腔体并从后端面L上穿出,在顶板主体靠近预制侧板的二分之一侧面开设第八腔体并从第六凸块的侧面穿出;第七腔体和第八腔体之间设置第三连通管道;在顶板主体的顶面I上设置多个与第七腔体连通的第二注浆孔;预制顶板上的第五凸块与相邻预制顶板上的第六凸块堆叠使得预制顶板沿着基坑伸长的方向延伸构成顶墙;第一钢筋笼插设在所述第二腔体中,第二钢筋笼插设在第三腔体中,第三钢筋笼插设在所述第一腔体、第四腔体和第六腔体中,第四钢筋笼插设在第五腔体中,第五钢筋笼插设在第七腔体中,第六钢筋笼插设在第八腔体中;从预制底板的顶面A上的第一注浆孔、预制侧板的顶面E上的第四腔体的上端口、预制顶板的顶面I上的第二注浆孔和第六腔体上端口灌注混凝土使得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第五腔体、第六腔体、第七腔体、第八腔体、第一连通管道、第二连通管道和第三连通管道均充满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其特征是:包括由预制底板组成的底墙,由预制侧板组成的侧墙,由预制顶板组成的顶墙;在基坑底部第一防渗水层,在所述第一防渗水层上面设置所述预制底板,在所述预制底板上靠近基坑壁的两侧设置所述预制侧板,在所述预制侧板上设置所述预制顶板;所述预制底板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底板主体,所述底板主体包括一个顶面A、一个底面B、两个侧面、一个前端面C和一个后端面D;沿着顶面A在底板主体一个侧面上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一凸块;沿着底面B在底板主体的另一侧面上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厚度之和等于底板主体的厚度;在底板主体顶面A上靠近基坑壁的两侧分别向下垂直开设两排并列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深度小于等于底板主体厚度的二分之一;在底板主体的前端面C上开设一排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穿过第一腔体并从后端面D穿出,第二腔体的底部第一腔体的底部齐平;在底板主体的靠近基坑底部的二分之一侧面上开设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从另一侧面上沿着底面延伸出的第二凸块的侧面穿出;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设置第一连通管道;在底板主体的顶面A上设置多个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一注浆孔;预制底板上的第一凸块与相邻预制底板上的第二凸块堆叠使得预制底板沿着基坑伸长的方向延伸构成底墙;所述预制侧板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侧板主体,所述侧板主体包括一个顶面E、一个底面F、两个侧面、一个前端面G和一个后端面H;沿着前端面G在侧板主体的一个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三凸块;沿着后端面H在底板主体的另一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四凸块;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厚度之和等于侧板主体的厚度;在侧板主体上靠近基坑壁一侧的二分之一的顶面E上向下垂直开设一排第四腔体,第四腔体穿过侧板主体从侧板主体的底面F穿出且与底板主体上的第一腔体对接,在侧板主体上远离基坑壁一侧的二分之一侧面上开设一排第五腔体,第五腔体穿过侧板主体从侧板主体的上第四凸块的侧面穿出;第四腔体与第五腔体之间设置第二连通管道;预制侧板上的第三凸块与相邻预制侧板上的第四凸块堆叠使得预制侧板沿着基坑伸长的方向延伸构成侧墙;所述预制顶板包括长方体结构的顶板主体,顶板主体由一个顶面I、一个底面G、两个侧面、一个前端面K和一个后端面L组成;沿着顶面I在顶板主体的一个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五凸块;沿着底面G在顶板主体的另一侧面延伸出的具有长方体结构的第六凸块;第五凸块和第六凸块的厚度之和等于顶板主体的厚度;在顶板主体顶面I上靠近基坑壁的两侧向下垂直开设两排并列的第六腔体,第六腔体向下穿过顶板主体从底面G穿出且与预制侧板的第四腔体对接,在顶板主体远离预制侧板的二分之一前端面K上开设一排第七腔体,第七腔体穿过第六腔体并从后端面L上穿出,在顶板主体靠近预制侧板的二分之一侧面开设第八腔体并从第六凸块的侧面穿出;第七腔体和第八腔体之间设置第三连通管道;在顶板主体的顶面I上设置多个与第七腔体连通的第二注浆孔;预制顶板上的第五凸块与相邻预制顶板上的第六凸块堆叠使得预制顶板沿着基坑伸长的方向延伸构成顶墙;第一钢筋笼插设在所述第二腔体中,第二钢筋笼插设在第三腔体中,第三钢筋笼插设在所述第一腔体、第四腔体和第六腔体中,第四钢筋笼插设在第五腔体中,第五钢筋笼插设在第七腔体中,第六钢筋笼插设在第八腔体中;从预制底板的顶面A上的第一注浆孔、预制侧板的顶面E上的第四腔体的上端口、预制顶板的顶面I上的第二注浆孔和第六腔体上端口灌注混凝土使得第一腔体、第二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春丽周臻周恬恬岳金方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