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276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底板、动模板、动模仁以及顶针板;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底板、定模板以及定模仁,动模仁与定模仁配合形成用于浇筑注塑件的型腔,顶针板上设有第一顶针和若干第二顶针,第一顶针上设置有缺口槽,定模仁上设有第一浇道,动模仁上设有第二浇道,第一浇道与第二浇道配合,动模仁上开设顶针通道以及若干顶杆通孔,第二浇道与顶针通道连通,从而注塑液体从顶针通道进入到模腔进行注塑,第一顶针穿设在顶针通道内,缺口槽与第二浇道相匹配,若干第二顶针与若干顶杆通孔配合。通过将缺口槽进行变化即能够调节浇注口的大小,从而在试模时方便对浇注口的大小进行更改。

Injection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astic injection mold, including fixed die components and die components; dynamic mold assembly comprises a movable mould plate, movable platen, movable mold and ejector plate; fixed mold assembly includes a fixed mold plate and set the template and mold, mold and mold moving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cavity for pouring molding, the thimbl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d second plurality of thimble thimble, thimbl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notch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ed mold runner, a movable mould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runner, first runner and second runner with open channel and a plurality of movable thimble rod through hole die Ren, second runner and the needle passage is communicated, and injection liquid from the thimble channels into the die cavity injection, the first thimble thimble is penetrated in the channel, gap groove and the second runner match, some second thimble and several top rod through hole matching . By changing the notch groove, the size of the sprue can be adjusted, so that the size of the sprue can be changed easily during the mold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塑料件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件现在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品,各种行业都会应用到塑料件。塑料件的成型是通过将塑料母粒经过注塑机进行融化,并且注入到已经开好的模具中,通过模具让其成型,冷却后在取出,形成塑料件产品。现有技术中的塑料件成品的质量受注塑工艺以及模具的双重影响,而一般来说,模具的优劣,对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追求产品的质量并且进行高效率的生产,模具的设置成为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的器件,其设计的优劣程度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公开号为CN10512828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通过底板、定模、动模板以及推板件等组成注塑模具,虽然能够有效的进行注塑,并且成型效率高,但是在这种注塑模具进行试模时,需要对浇道与模腔位置的接口(浇注口)进行试验其大小,通过多次修补才能够达到相对合适的孔径,因此,试模时,对浇注口的修改比较麻烦,并且,在修改的过程中容易影响到模腔的入口位置,让其对后期的注塑存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试模时方便调整浇注口大小的注塑模具。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底板、安装在动模底板上的动模板、安装在动模板上的动模仁以及置于动模板与动模底板之间的顶针板;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底板、安装在定模底板上的定模板以及安装在定模板上的定模仁,所述动模仁与定模仁配合形成用于浇筑注塑件的型腔,所述顶针板上设有第一顶针和若干第二顶针,所述第一顶针上设置有缺口槽,所述定模仁上设有第一浇道,所述动模仁上设有第二浇道,所述第一浇道与第二浇道配合,所述动模仁上开设顶针通道以及若干顶杆通孔,所述第二浇道与顶针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顶针穿设在顶针通道内,所述缺口槽与第二浇道相匹配,所述若干第二顶针与若干顶杆通孔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针通道以及第二浇道连通,从而注塑液体从顶针通道进入到模腔进行注塑,通过第一顶针的设置以及设置在第一顶针上的缺口槽,从而可以通过将缺口槽进行变化即能够调节浇注口的大小,从而在试模时方便对浇注口的大小进行更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浇道包括水平段、倾斜段以及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第一浇道匹配,所述倾斜段与竖直段连通,所述竖直段与顶针通道一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浇道进入的注塑液体通过水平段依次导入到倾斜段以及竖直段,进入到模腔内进行填充形成注塑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倾斜段直径由水平段向竖直段逐渐减小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设置让注塑液体在进入到模腔内的速度增加,由最先的缓慢进入到最后快速进入,从而可以让注塑液体进入比较充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缺口槽宽度由与倾斜段至模腔一端逐渐减小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设置让浇注口位置的液体流速较快,从而不容易产生沉积,同时在注塑完成后,与注塑件连接的部位比较薄,容易将多余的部件进行取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设有合模定位组件,所述合模定位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母块和定位公块,所述定位母块安装在定模板上,所述定位公块安装在动模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定位组件的设置让其在合模调试时进行定位,从而让动模仁和定模仁能够有效密封配合形成模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板与定模板上设有锁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块用于存库时进行定模板和动模板锁紧使用,防止模具之间弄混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板与动模底板上穿设有若干导向柱,所述顶针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安装有导向套,所述导向柱与导向套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套和导向柱对顶针板进行导向,让其在进行脱模时定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与顶针安装板,所述顶针底板与顶针安装板上均开设有所述固定孔,所述顶针底板或者顶针安装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导向套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凹槽与凸缘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缘和凹槽的设置可以让导向套固定在固定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若干环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槽可以进行暂存润滑油,从而让其与导向套之间进行润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底板与顶针板之间设有限制件,所述限制件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限制件固定在动模底板上,所述腰型孔内穿设限制螺栓,所述限制螺栓与顶针板固定,且限制螺栓在腰型孔内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件的设置可以限制顶针板的顶出距离,从而防止顶针对产品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间截面的剖视图;图3a是斜顶脱模辅助机构剖视图;图3b是图3a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第二浇道位置作为截面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图;图7是冷却水管结构图;图8是顶针板与导向柱的关系结构图;图9是限制件的结构图。图中:01、注塑件;1、动模组件;11、动模底板;111、第一缺口;12、方铁;13、动模板;131、第一顶杆孔;132、第二顶杆孔;14、顶针板;141、顶针底板;142、顶针安装板;143、第二缺口;144、固定孔;145、凹槽;146、导向套;147、凸缘;15、动模仁;151、顶针通道;152、顶杆通孔;16、第二浇道;161、水平段;162、倾斜段;163、竖直段;2、定模组件;21、定模底板;22、定模板;23、定模仁;231、第一浇道;3、锁块;4、限制件;41、安装部;42、连接部;43、限制部;44、腰型孔;45、限制螺栓;51、第一顶针;511、缺口槽;52、第二顶针;53、浇注口;6、斜顶;61、推块;62、弹性块;63、滑动口;64、限制块;71、弹簧;72、滑动杆;73、导向柱;731、环槽;74、定位套;75、定位柱;8、冷却水管;81、出水口;82、入水口;83、冷却筒;9、合模定位组件;91、定位母块;92、定位公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注塑模具,如图1-4所示,包括动模组件1和定模组件2;动模组件1包括动模底板11、安装在动模底板11上的动模板13、安装在动模板13上的动模仁15以及置于动模板13与动模底板11之间的顶针板14;定模组件2包括定模底板21、安装在定模底板21上的定模板22以及安装在定模板22上的定模仁23。在动模底板11与动模板13之间设置方铁12,通过方铁12将动模板13固定在动模底板11上。在顶针板14上设有若干钉针,钉针穿过动模板13以及动模仁15,且与动模仁15平齐。顶针板14上还设有斜顶6,斜顶6成对设置。在斜顶6的端部设置脱模辅助机构(主要结构如图3a和3b所示),脱模辅助机构包括安装在斜顶端部的推块61,推块61与斜顶6端部之间设置弹性块62,弹性块62可以由弹簧构成,两端均与斜顶6以及推块61固定连接,通过弹性块62将推块61推出,从而达到脱模的目的,在推块61与斜顶62之间设置限制块64,同时在推块61上开设滑动口63,通过限制块64与滑动口63的配合,让推块61能够在弹性块62的作用下滑动,同时通过限制块64和限制口63限制其滑动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组件(2)和动模组件(1);动模组件(1)包括动模底板(11)、安装在动模底板(11)上的动模板(13)、安装在动模板(13)上的动模仁(15)以及置于动模板(13)与动模底板(11)之间的顶针板(14);定模组件(2)包括定模底板(21)、安装在定模底板(21)上的定模板(22)以及安装在定模板(22)上的定模仁(23),所述动模仁(15)与定模仁(23)配合形成用于浇筑注塑件(01)的型腔,其特征是:所述顶针板(14)上设有第一顶针(51)和若干第二顶针(52),所述第一顶针(51)上设置有缺口槽(511),所述定模仁(23)上设有第一浇道(231),所述动模仁(15)上设有第二浇道(16),所述第一浇道(231)与第二浇道(16)配合,所述动模仁(15)上开设顶针通道(151)以及若干顶杆通孔(152),所述第二浇道(16)与顶针通道(151)连通,所述第一顶针(51)穿设在顶针通道(151)内,所述缺口槽(511)与第二浇道(16)相匹配,所述若干第二顶针(52)与若干顶杆通孔(152)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组件(2)和动模组件(1);动模组件(1)包括动模底板(11)、安装在动模底板(11)上的动模板(13)、安装在动模板(13)上的动模仁(15)以及置于动模板(13)与动模底板(11)之间的顶针板(14);定模组件(2)包括定模底板(21)、安装在定模底板(21)上的定模板(22)以及安装在定模板(22)上的定模仁(23),所述动模仁(15)与定模仁(23)配合形成用于浇筑注塑件(01)的型腔,其特征是:所述顶针板(14)上设有第一顶针(51)和若干第二顶针(52),所述第一顶针(51)上设置有缺口槽(511),所述定模仁(23)上设有第一浇道(231),所述动模仁(15)上设有第二浇道(16),所述第一浇道(231)与第二浇道(16)配合,所述动模仁(15)上开设顶针通道(151)以及若干顶杆通孔(152),所述第二浇道(16)与顶针通道(151)连通,所述第一顶针(51)穿设在顶针通道(151)内,所述缺口槽(511)与第二浇道(16)相匹配,所述若干第二顶针(52)与若干顶杆通孔(152)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浇道(16)包括水平段(161)、倾斜段(162)以及竖直段(163),所述水平段(161)与第一浇道(231)匹配,所述倾斜段(162)与竖直段(163)连通,所述竖直段(163)与顶针通道(151)一体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倾斜段(162)直径由水平段(161)向竖直段(163)逐渐减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缺口槽(511)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魁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盛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