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振水冷散热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524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风扇,具体涉及一种抗振水冷散热风扇,包括风扇(1)、散热装置(2)和换热装置,其中所述风扇(1)的进风的一侧四角上均设有减振胶垫(9),所述减振胶垫(9)呈菱柱形,菱柱形的减振胶垫(9)上的一角固定连接粘板(10),接粘板(10)外侧的一面上设有粘胶,减振胶垫(9)上与该角相对的另一角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四角设有螺栓孔(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振胶垫为菱柱形,且是通过两个对角来连接风扇和机箱内的固定装置,增大了减振胶垫的变形量,进一步的提高了减振胶垫的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振水冷散热风扇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风扇,具体涉及一种抗振水冷散热风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元件的功率在不断的增大,而电子元件在消耗电力时会产生热能,电子元件使用的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就会越多。电子元件有其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如果电子元件本身的温度超出这个工作温度范围,使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降低,严重的可能导致电子元件烧坏,甚至发生电子产品爆炸事件。在现有技术中,市面上销售的散热风扇,一般都是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箱内的固定板或固定架上,风扇工作时,扇叶旋转会产生振动,而直接通过螺栓固定的安装方式,振动会直接通过固定板或固定架传递到机箱上,最后整个机箱内部的元器件均跟着一起振动,极为不利于元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导致元器件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振水冷散热风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散热风扇是直接硬安装在机箱内部的,在使用时所产生的振动导致机箱内部所有的元器件一起振动,影响机箱内所用的元器件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振水冷散热风扇,包括风扇、散热装置和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安装在风扇的出风一侧,所述换热装置由金属换热板和吸热管构成,金属换热板的正面紧贴待散热元器件,所述吸热管均布在金属换热板的背面,并且吸热管紧贴金属换热板的一段是先直接到金属换热板的中部,再逐渐金属换热板环绕呈“回”形排布而成;所述散热装置与吸热管是通过换热水管相互连通,并由电机提供动力;所述风扇的进风的一侧四角上均设有减振胶垫,所述减振胶垫呈菱柱形,菱柱形的减振胶垫上的一角固定连接粘板,接粘板外侧的一面上设有粘胶,减振胶垫上与该角相对的另一角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四角设有螺栓孔。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为板状箱体,板状箱体上均布有通风孔,通风孔的孔径从靠近风扇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缩小。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水管的管径从散热装置的一端向吸热管的一端逐渐变小。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是安装在换热装置内的。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水管靠近换热装置的一段设有硬质外套。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换热板与待散热元器件接触的面设有为圆形或方形的接触台阶。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孔的排布方式为同心圆排布或方形整列排布。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换热板中心位置设有硅胶粘贴点,所述吸热管是环绕硅胶粘贴点呈“回”形排布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以下之一:1,由于是通过换热水管将散热装置和换热装置分割开,避免了待散热的元器件所在位置空间有限,整个散热风扇无法安装的情况;再有,抗振水冷散热风扇的换热装置中吸热管采用“回”形环绕的方式,即可让待测元器件中部位置处的高温第一时间带出来。2,由于风扇是通过减振胶垫安装在机箱内的固定板或固定架,风扇在工作转动时所产生的振动会被减振胶垫过滤掉,无法传递到机箱上,也就无法传递到其它元器件上,保证了其它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3,减振胶垫为菱柱形,且是通过两个对角来连接风扇和机箱内的固定装置,增大了减振胶垫的变形量,进一步的提高了减振胶垫的减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中风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中散热装置和换热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中吸热管在金属换热板上的盘绕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中减振胶垫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图2、图3和图4示出了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抗振水冷散热风扇,包括风扇1、散热装置2和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2安装在风扇1的出风一侧,所述换热装置由金属换热板3和吸热管4构成,金属换热板3的正面紧贴待散热元器件,所述吸热管4均布在金属换热板3的背面,并且吸热管4紧贴金属换热板3的一段是先直接到金属换热板3的中部,再逐渐金属换热板3环绕呈“回”形排布而成;所述散热装置2与吸热管4是通过换热水管5相互连通,并由电机提供动力;所述风扇1的进风的一侧四角上均设有减振胶垫9,所述减振胶垫9呈菱柱形,菱柱形的减振胶垫9上的一角固定连接粘板10,接粘板10外侧的一面上设有粘胶,减振胶垫9上与该角相对的另一角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四角设有螺栓孔12。根据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装置2为板状箱体,板状箱体上均布有通风孔21,通风孔21的孔径从靠近风扇1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缩小。孔径的逐渐缩小有利于经过通风孔21的风速,使风和散热装置2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宽,所能带走热量更多。根据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水管5的管径从散热装置2的一端向吸热管4的一端逐渐变小。管径逐渐变小有利于吸热管4一端的快速吸热。根据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是安装在换热装置内的,电机可直接换热装置内吸热管4的水进行加热和快散热。根据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水管5靠近换热装置的一段设有硬质外套6,硬质外套6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换热装置一端温度过高对换热水管5的外表面被高温所融化。根据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金属换热板3与待散热元器件接触的面设有为圆形或方形的接触台阶。根据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通风孔21的排布方式为同心圆排布或方形整列排布。根据本技术抗振水冷散热风扇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金属换热板3中心位置设有硅胶粘贴点8,所述吸热管4是环绕硅胶粘贴点8呈“回”形排布的,在硅胶粘贴点(8上粘贴上硅胶后再紧贴到待散热的元器件边上,其导热的效果更为明显。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抗振水冷散热风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振水冷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1)、散热装置(2)和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2)安装在风扇(1)的出风一侧,所述换热装置由金属换热板(3)和吸热管(4)构成,金属换热板(3)的正面紧贴待散热元器件,所述吸热管(4)均布在金属换热板(3)的背面,并且吸热管(4)紧贴金属换热板(3)的一段是先直接到金属换热板(3)的中部,再逐渐金属换热板(3)环绕呈“回”形排布而成;所述散热装置(2)与吸热管(4)是通过换热水管(5)相互连通,并由电机提供动力;所述风扇(1)的进风的一侧四角上均设有减振胶垫(9),所述减振胶垫(9)呈菱柱形,菱柱形的减振胶垫(9)上的一角固定连接粘板(10),接粘板(10)外侧的一面上设有粘胶,减振胶垫(9)上与该角相对的另一角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四角设有螺栓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17 CN 20172003319971.一种抗振水冷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1)、散热装置(2)和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2)安装在风扇(1)的出风一侧,所述换热装置由金属换热板(3)和吸热管(4)构成,金属换热板(3)的正面紧贴待散热元器件,所述吸热管(4)均布在金属换热板(3)的背面,并且吸热管(4)紧贴金属换热板(3)的一段是先直接到金属换热板(3)的中部,再逐渐金属换热板(3)环绕呈“回”形排布而成;所述散热装置(2)与吸热管(4)是通过换热水管(5)相互连通,并由电机提供动力;所述风扇(1)的进风的一侧四角上均设有减振胶垫(9),所述减振胶垫(9)呈菱柱形,菱柱形的减振胶垫(9)上的一角固定连接粘板(10),接粘板(10)外侧的一面上设有粘胶,减振胶垫(9)上与该角相对的另一角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四角设有螺栓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宁捷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