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040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包括烟气换热室、水加热室,水加热室设置在烟气换热室的顶部,水加热室与烟气换热室之间设置有隔板,烟气换热室中设置有换热管,水加热室中设置有真空热管,换热管穿过隔板与真空热管连接,烟气换热室的一侧设置有烟气入口、另一侧设置有烟气出口,水加热室近烟气出口侧的顶部设置有水入口、近烟气入口侧的底部设置有水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水入口设置在水加热室近烟气出口侧的顶部、水出口设置在水加热室近烟气入口侧的底部,充分利用了热交换对流原理及水受热上升原理,提高了水加热效率。烟气热回收效果明显、除灰效果好,且设备承压能力强,可直接应用于供暖、工业生产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
本技术涉及烟气余热回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
技术介绍
隧道窑是热效率较低的热工设备,排烟热损失约占总供热量的30~40%,大量200~300℃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浪费严重。回收这部分余热资源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传统的热管回收设备,回收率低、节能效果不明显,除灰性能差、承压能力弱。同时烟气中含有很多颗粒物,对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烟气处理设备不能实现热力回收与除尘工作的完美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烟气处理设备的不足,研制一种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该回收器热回收效果明显、除灰效果好,且承压能力强,可直接应用于供暖、工业生产等。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包括烟气换热室、水加热室,水加热室设置在烟气换热室的顶部,水加热室与烟气换热室之间设置有隔板,烟气换热室中设置有换热管,水加热室中设置有真空热管,换热管穿过隔板与真空热管连接,烟气换热室的一侧设置有烟气入口、另一侧设置有烟气出口,水加热室近烟气出口侧的顶部设置有水入口、近烟气入口侧的底部设置有水出口。作为优化,所述换热管、真空热管设置多排,相邻两排之间交叉设置,换热管布满烟气换热室。作为优化,所述水加热室整体为半圆筒形。作为优化,所述水加热室内设置有加强管、筋板,加强管沿水加热室的筒形纵向设置,筋板连接加强管与水加热室的内壁。作为优化,所述烟气换热室还设置有吹灰口,吹灰口连接吹灰管路,吹灰管路的出气口正对换热管,烟气换热室的底部为喇叭形,烟气换热室的底部设置有卸灰口。作为优化,所述水加热室的顶部还设置有排气口、安全阀接口,安全阀接口连接安全阀。作为优化,所述水加热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作为优化,所述换热管包括基管、螺旋翅片管、套管,基管密封焊接在隔板上,套管连接真空热管。作为优化,所述烟气换热室还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门的门体及门边设置有耐磨隔热保温材料。作为优化,所述烟气入口、烟气出口都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回收热量的水循环管路设置有水循环泵、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端口、水循环泵的控制端口连接控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水入口设置在水加热室近烟气出口侧的顶部、水出口设置在水加热室近烟气入口侧的底部,充分利用了热交换对流原理及水受热上升原理,提高了水加热效率。2.通过将换热管布满烟气换热室,换热管、真空热管设置多排,相邻两排之间交叉设置,极大的增强了对烟气热量的吸收能力,实现了热量的回收利用;烟气被冷却且在烟气换热室中减速,烟气中的灰尘沉淀在烟气换热室的底部,实现了烟气除尘目的。3.通过设置水加热室整体为半圆筒形,使水加热室的承压能力强,可直接应用于供暖、工业生产等。4.通过设置加强管、筋板,增强了水加热室的强度,使水加热室的承压能力增强。5.通过设置吹灰管路、卸灰口能够将沉淀在烟气换热室底部、附着在换热管上的灰尘收集起来,回收再利用。6.通过在水加热室的顶部设置排气口、安全阀接口,保障了水加热室内部压力的安全、稳定。7.通过设置排污口,当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时,可以方便的对水加热室进行清洗。8.通过设置检修门,方便了设备的检修工作。9.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观察烟气热量的吸收程度,并通过控制水循环管路的速度,调节循环水的吸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局部剖视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去除水加热室顶盖后的俯视图。图4为换热管的总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包括烟气换热室1、水加热室2,水加热室2设置在烟气换热室1的顶部,水加热室2与烟气换热室1之间设置有隔板3,烟气换热室1中设置有换热管4,水加热室2中设置有真空热管5,换热管4穿过隔板3与真空热管5连接,烟气换热室1的一侧设置有烟气入口101、另一侧设置有烟气出口102,水加热室2近烟气出口102侧的顶部设置有水入口201、近烟气入口101侧的底部设置有水出口202。烟气中的热量在烟气换热室1中被换热管4吸收并传输给真空热管5,真空热管5加热水加热室2中的水。本装置热回收效果明显、除灰效果好。通过将水入口201设置在水加热室2近烟气出口102侧的顶部、水出口202设置在水加热室2近烟气入口101侧的底部,充分利用了热交换对流原理及水受热上升原理,提高了水加热效率。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管4、真空热管5设置多排,相邻两排之间交叉设置,换热管4布满烟气换热室1。通过将换热管4布满烟气换热室1,换热管4、真空热管5设置多排,相邻两排之间交叉设置,极大的增强了对烟气热量的吸收能力,实现了热量的回收利用;烟气被冷却且在烟气换热室1中减速,烟气中的灰尘沉淀在烟气换热室1的底部,实现了烟气除尘目的。如图2所示,所述水加热室2整体为半圆筒形。通过设置水加热室2整体为半圆筒形,使水加热室2的承压能力强,可直接应用于供暖、工业生产等。所述水加热室2内设置有加强管206、筋板207,加强管206沿水加热室2的筒形纵向设置,筋板207连接加强管206与水加热室2的内壁。通过设置加强管206、筋板207,增强了水加热室2的强度,使水加热室2的承压能力增强。所述烟气换热室1还设置有吹灰口103,吹灰口103连接吹灰管路,吹灰管路的出气口正对换热管4,烟气换热室1的底部为喇叭形,烟气换热室1的底部设置有卸灰口104。通过设置吹灰管路、卸灰口104能够将沉淀在烟气换热室1底部、附着在换热管4上的灰尘收集起来,回收再利用。所述水加热室2的顶部还设置有排气口203、安全阀接口204,安全阀接口204连接安全阀。通过在水加热室2的顶部设置排气口203、安全阀接口204,保障了水加热室2内部压力的安全、稳定。所述水加热室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05。通过设置排污口205,当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时,可以方便的对水加热室2进行清洗。如图4所示,所述换热管4包括基管401、螺旋翅片管402、套管403,基管401密封焊接在隔板3上,套管403连接真空热管5。所述烟气换热室1还设置有检修门105,检修门105的门体及门边设置有耐磨隔热保温材料。通过设置检修门105,方便了设备的检修工作。所述烟气入口101、烟气出口102都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回收热量的水循环管路设置有水循环泵、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端口、水循环泵的控制端口连接控制器。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观察烟气热量的吸收程度,并通过控制水循环管路的速度,调节循环水的吸热效率。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

【技术保护点】
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换热室(1)、水加热室(2),水加热室(2)设置在烟气换热室(1)的顶部,水加热室(2)与烟气换热室(1)之间设置有隔板(3),烟气换热室(1)中设置有换热管(4),水加热室(2)中设置有真空热管(5),换热管(4)穿过隔板(3)与真空热管(5)连接,烟气换热室(1)的一侧设置有烟气入口(101)、另一侧设置有烟气出口(102),水加热室(2)近烟气出口(102)侧的顶部设置有水入口(201)、近烟气入口(101)侧的底部设置有水出口(202)。

【技术特征摘要】
1.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换热室(1)、水加热室(2),水加热室(2)设置在烟气换热室(1)的顶部,水加热室(2)与烟气换热室(1)之间设置有隔板(3),烟气换热室(1)中设置有换热管(4),水加热室(2)中设置有真空热管(5),换热管(4)穿过隔板(3)与真空热管(5)连接,烟气换热室(1)的一侧设置有烟气入口(101)、另一侧设置有烟气出口(102),水加热室(2)近烟气出口(102)侧的顶部设置有水入口(201)、近烟气入口(101)侧的底部设置有水出口(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4)、真空热管(5)设置多排,相邻两排之间交叉设置,换热管(4)布满烟气换热室(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所述水加热室(2)整体为半圆筒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所述水加热室(2)内设置有加强管(206)、筋板(207),加强管(206)沿水加热室(2)的筒形纵向设置,筋板(207)连接加强管(206)与水加热室(2)的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节能型隧道窑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习房玉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拓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