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流体控制管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及其组成的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该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具有自力式恒定流量控制调节、动态平衡电动压差控制调节和自力式压差控制调节三大功能,并能在这三大功能之间便捷自由切换。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的阀体为全焊接阀体,避免了传统阀门由铸造制成导致产生的沙眼、气孔等,将管内和管外环境完全隔绝,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易锈蚀的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及其组成的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
本技术属于流体控制管路
,具体涉及一种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及其组成的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
技术介绍
在供暖系统中,常需要控制不同的流体流通情况以应对不同的场景需求,流体调控管路即基于此需求应运出现的。常见的流体调控包括压差调控、恒定流量调控、动态平衡调控等等几种形式。而现有技术中的调控管路常常只能实现其中的一项具体调控功能,当需要切换至其他调控功能时,需要对调控管路进行复杂的管路改造,既费时费力,又提高了成本。同时,现有的流体调控管路还普遍存在管路结构复杂,运行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的不足,并且无法实现自力式调节。除却以上问题之外,现有的流体调控管路中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螺纹连接、卡接、插接等等,其中又尤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为主。螺纹连接、卡接以及插接等连接方式不可避免的会在两个部件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存在会导致管内环境与管外环境无法彻底隔绝,管内的高温流体以及管外的氧气配合作用下,会使间隙处的管道极易出现氧化现象而被锈蚀,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常见的管道锈蚀处多发生在管道连接间隙处的原因。行业中通常选择添加橡胶密封垫圈等辅助隔离部件延缓流体调控管路中部件连接处的快速锈蚀情况,然而这种解决方式指标不治本,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锈蚀现象,并且需要频繁更换橡胶密封垫圈等辅助隔离部件,提高了运行成本。尤其是,传统的平衡阀采用铸造工艺制成,不可避免的产生沙眼、气孔等现象,降低产品质量,危及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及其组成的将恒定流量控制调节、压差控制调节以及动态平衡电动压差控制调节三种功能集于一身的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该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可以实现多种调控功能的便捷切换,省时省力,降低了成本,并且结构简洁运行可靠性强。同时,全焊接的阀体结构避免了传统阀门由铸造制成导致产生的沙眼、气孔等,将管内和管外环境完全隔绝,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部件之间连接部位易锈蚀的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包括阀体、自动阀塞、压差调压阀、感压膜和自动阀杆;所述阀体的内部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内设置有启闭所述过流通道的自动阀塞,所述阀体上还设置与所述过流通道的进口端连通的调压孔,所述压差调压阀的伸缩端的前端滑动设置于所述调压孔内;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有容置腔以及盖合所述容置腔的下部开口的膜盖,所述感压膜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感压膜的右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右侧壁与所述膜盖的右端之间,所述感压膜的左端与所述压差调压阀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自动阀杆的下端与所述感压膜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自动阀杆的上端穿过容置腔的顶壁与所述自动阀塞固定连接;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自动阀杆外周,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感压膜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腔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感压膜将容置腔分割为相互不连通的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所述膜盖上设置有与下容置腔连通的入液孔;所述阀体为全焊接阀体。本技术的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的阀体为全焊接阀体,避免了传统阀门由铸造制成导致产生的沙眼、气孔等,将管内和管外环境完全隔绝,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易锈蚀的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其次本技术还提供了由前述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组成的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供水管、可控设备、回水管和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所述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还包括导压管,所述导压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导压管的另一端与下容置腔通过所述入液孔连通;所述导压管上还设置有球阀。本技术中,可控设备即为供暖系统中的用户侧,可控设备通常包括暖气片、地暖以及换热器等等。本技术的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具体使用时,流体依次流经供水管、可控设备、回水管,然后再经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流出。部分调压流体依次流经供水管、导压管进入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内的下容置腔。当需要切换至自力式恒定流量流体控制时:关闭球阀,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的过流通道内通入流体,部分流体进入调压孔内并对调压孔内的压差调压阀伸缩端进行按压,伸缩端受压力后的移动带动感压膜左端的运动,进而带动感压膜中部的移动,进而带动自动阀杆运动,自动阀杆带动自动阀塞运动,使得自动阀塞收紧或扩大其控制的阀口;当过流通道进口端流体流量增加时流速增快,调压孔内流体对伸缩端向下的压力增加,进而带动自动阀杆向下运动,自动阀杆带动自动阀塞向下运动,自动阀塞收紧其控制的阀口,进而自动阀塞所控制的阀口的口径变小,由于同时过流通道内流体流速增加,使得通过自动阀塞由阀体流出的流体的流量保持恒定;同理,反之,当过流通道进口端流体流量减少时流速变慢,调压孔内流体对伸缩端向下的压力减少,由于压差调压阀其自身的弹性回复作用,伸缩端向上运动,进而带动自动阀杆向上运动,自动阀杆带动自动阀塞向上运动,自动阀塞增大其控制的阀口,进而自动阀塞所控制的阀口的口径变大,由于同时过流通道内流体流速减缓,使得通过自动阀塞由阀体流出的流体的流量保持恒定。综上,进而实现了流体流量的自力式便捷控制,无论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前端的流体流量或流速突然增加或者减少,均能始终保持阀体流出的流体处于一个稳定恒定的流量。当需要切换至自力式压差控制调节时:打开球阀,供水管内的流体经导压管进入下容置腔并对感压膜产生向上的顶起压力,该顶起压力与上容置腔内弹簧的形变回复对感压膜施加的向下压力保持平衡,进而促使供水管和回水管内流体压差处于稳定的预设范围。具体的,当供水管内压力增大时,弹簧的弹性回复施加压力小于下容置腔内流体对感压膜的压力,平衡状态被打破,下容置腔内流体推动感压膜向上运动,进而带动自动阀杆和自动阀塞向上运动,自动阀塞向上运动的时候增大其控制的阀口,进行泄压,进而使得供水管和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之后的回水管内的流体压差保持稳定。同理,反之,当供水管内压力减小时,弹簧的弹性回复施加压力大于下容置腔内流体对感压膜的压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弹簧的弹性回复施加压力推动感压膜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自动阀杆和自动阀塞向下运动,自动阀塞向下运动的时候减小其控制的阀口,降低流量,增加供水管端流体与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之后的回水管内流体的压差,进而使得供水管和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之后的回水管内的流体压差保持稳定。同时,本技术的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管路结构简洁,运行稳定可靠,适于大规模推广。进一步改进中,所述供水管、可控设备、回水管、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球阀以及导压管相互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密封固定连接。通过全焊接的连接方式将各部件之间密封固定连接,将管内和管外环境完全隔绝,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部件之间连接部位易锈蚀的问题,无需橡胶垫圈类辅助密封装置,降低运行成本。进一步改进中,还包括电动阀杆,所述过流通道内还设置有启闭所述过流通道的电动阀塞,所述电动阀杆的下端与电动阀塞固定连接,所述电动阀杆的上端穿出所述阀体。进一步改进中,所述阀体的上端配合安装设置有阀盖,所述电动阀杆的上端穿出所述阀盖。进一步改进中,还包括电动执行器,所述阀盖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轴支架,所述电动执行器的输出端通过连轴支架内设置的连轴与所述电动阀杆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自动阀塞(3)、压差调压阀(5)、感压膜(7)和自动阀杆(9);所述阀体(1)的内部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内设置有启闭所述过流通道的自动阀塞(3),所述阀体(1)上还设置与所述过流通道的进口端连通的调压孔(4),所述压差调压阀(5)的伸缩端的前端滑动设置于所述调压孔(4)内;所述阀体(1)的底部设置有容置腔以及盖合所述容置腔的下部开口的膜盖(6),所述感压膜(7)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感压膜(7)的右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右侧壁与所述膜盖(6)的右端之间,所述感压膜(7)的左端与所述压差调压阀(5)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自动阀杆(9)的下端与所述感压膜(7)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自动阀杆(9)的上端穿过容置腔的顶壁与所述自动阀塞(3)固定连接;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弹簧(8),所述弹簧(8)套设在所述自动阀杆(9)外周,所述弹簧(8)的下端与所述感压膜(7)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腔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感压膜(7)将容置腔分割为相互不连通的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所述膜盖(6)上设置有与下容置腔连通的入液孔;所述阀体(1)为全焊接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自动阀塞(3)、压差调压阀(5)、感压膜(7)和自动阀杆(9);所述阀体(1)的内部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内设置有启闭所述过流通道的自动阀塞(3),所述阀体(1)上还设置与所述过流通道的进口端连通的调压孔(4),所述压差调压阀(5)的伸缩端的前端滑动设置于所述调压孔(4)内;所述阀体(1)的底部设置有容置腔以及盖合所述容置腔的下部开口的膜盖(6),所述感压膜(7)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感压膜(7)的右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右侧壁与所述膜盖(6)的右端之间,所述感压膜(7)的左端与所述压差调压阀(5)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自动阀杆(9)的下端与所述感压膜(7)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自动阀杆(9)的上端穿过容置腔的顶壁与所述自动阀塞(3)固定连接;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弹簧(8),所述弹簧(8)套设在所述自动阀杆(9)外周,所述弹簧(8)的下端与所述感压膜(7)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腔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感压膜(7)将容置腔分割为相互不连通的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所述膜盖(6)上设置有与下容置腔连通的入液孔;所述阀体(1)为全焊接阀体。2.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供水管(111)、可控设备(112)、回水管(113)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114);还包括导压管(116),所述导压管(116)的一端与所述供水管(111)连通,所述导压管(116)的另一端与下容置腔通过所述入液孔连通;所述导压管(116)上还设置有球阀(1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流体调控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111)、可控设备(112)、回水管(113)、全焊接多功能平衡阀(114)、球阀(115)以及导压管(116)相互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密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夫全,
申请(专利权)人:周国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