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70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包括外墙和梁,外墙包括呈上下排布的两块墙体和连接钢,两块墙体之间通过连接钢连接,上部的墙体的底端连接有下龙骨,下部的墙体的顶端连接有上龙骨,下龙骨、上龙骨和墙体之间均通过连接螺钉相固定,下龙骨和上龙骨之间通过连接钢相连接,梁由H型钢梁和设于H型钢梁两端的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一梁体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第一梁体的上部位于下龙骨和上龙骨之间,第一梁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H型钢梁和墙体相贴合,梁的底端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直角结构,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支撑于梁,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螺钉与外墙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施工操作,增加模块化建筑外墙与梁的连接方式,有效提高模块化建筑的应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固定建筑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住宅和办公用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建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过程较为复杂,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拆除时,需要进行破坏性拆除,拆卸后的建筑材料无法进行回收再利用,造成的资源的严重浪费。基于此,钢结构整体装配式楼体应运而生,其能够简单快速地完成楼体搭建。目前,模块化建筑中,外墙都是在梁下面,当前还没有外墙是在梁外面的连接方式,使得模块化建筑受到层高、户型和建筑方式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化施工操作,增加模块化建筑外墙与梁的连接方式,有效提高模块化建筑的应用率的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包括外墙和梁,外墙包括呈上下排布的两块墙体和连接钢,两块墙体之间通过连接钢连接,上部的墙体的底端连接有下龙骨,下部的墙体的顶端连接有上龙骨,下龙骨、上龙骨和墙体之间均通过连接螺钉相固定,下龙骨和上龙骨之间通过连接钢相连接,梁由H型钢梁和设于H型钢梁两端的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一梁体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第一梁体的上部位于下龙骨和上龙骨之间,第一梁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H型钢梁和墙体相贴合,梁的底端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直角结构,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支撑于梁,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螺钉与外墙相固定。进一步的,上龙骨为U型结构,上龙骨包裹于下部墙体的顶端,下龙骨为U型结构,下龙骨包裹于上部墙体的底端。进一步的,上龙骨的两端通过连接螺钉与墙体相固定,下龙骨两端通过连接螺钉与墙体相固定,下龙骨和上龙骨与连接钢的两端均通过连接螺钉相固定。进一步的,第一梁体、第二梁体和H型钢梁相连接处的端点均设有预留槽口。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为T型结构,下龙骨、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梁体通过连接螺钉相固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有效简化施工操作,第一梁体的上端固定于上龙骨和下龙骨之间,外墙与梁相连接,且外墙连接于梁外端,增加了模块化建筑外墙与梁的连接方式,使得模块化建筑中不限于现有的外墙位于梁的下面,有效提高模块化建筑的应用率,使得模块化建筑不受层高、户型和建筑方式的影响;设有第一连接件,有效对梁和外墙进行固定,同时设有第二连接件,有效对梁进行支撑,方便对外墙和梁进行完全贴合型连接,连接稳固性高;第一梁体、第二梁体和H型钢梁相连接处的端点均设有预留槽口,提高梁的稳固性,方便第一梁体、第二梁体与第二梁体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墙、2-梁、3-墙体、4-下龙骨、5-上龙骨、6-连接钢、7-第一连接件、8-H型钢梁、9-第二梁体、10-第一梁体、11-第二连接件、12-连接螺钉、13-预留槽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本技术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的实施方式,包括外墙1和梁2,外墙1包括呈上下排布的两块墙体3和连接钢6,两块墙体3之间通过连接钢6连接,上部的墙体3的底端连接有下龙骨4,下部的墙体3的顶端连接有上龙骨5,下龙骨4、上龙骨5和墙体3之间均通过连接螺钉12相固定,下龙骨4和上龙骨5之间通过连接钢6相连接,梁2由H型钢梁8和设于H型钢梁8两端的第一梁体10、第二梁体9,第一梁体10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第一梁体10的上部位于下龙骨4和上龙骨5之间,第一梁体10上设有第一连接件7,H型钢梁8和墙体3相贴合,梁2的底端设有第二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1为直角结构,第二连接件11的一端支撑于梁2,第二连接件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螺钉12与外墙1相固定,上龙骨5为U型结构,上龙骨5包裹于下部墙体3的顶端,下龙骨4为U型结构,下龙骨4包裹于上部墙体3的底端,上龙骨5的两端通过连接螺钉12与墙体3相固定,下龙骨4两端通过连接螺钉12与墙体3相固定,下龙骨4和上龙骨5与连接钢6的两端均通过连接螺钉12相固定,第一梁体10、第二梁体9和H型钢梁8相连接处的端点均设有预留槽口13,第一连接件7为T型结构,下龙骨4、第一连接件7和第一梁体10通过连接螺钉12相固定。本技术有效简化施工操作,第一梁体10的上端固定于上龙骨5和下龙骨4之间,外墙1与梁2相连接,且外墙1连接于梁2外端,增加了模块化建筑外墙1与梁2的连接方式,使得模块化建筑中不限于现有的外墙1位于梁2的下面,有效提高模块化建筑的应用率,使得模块化建筑不受层高、户型和建筑方式的影响;设有第一连接件7,有效对梁2和外墙1进行固定,同时设有第二连接件11,有效对梁2进行支撑,方便对外墙1和梁2进行完全贴合型连接,连接稳固性高;第一梁体10、第二梁体9和H型钢梁8相连接处的端点均设有预留槽口13,提高梁2的稳固性,方便第一梁体10、第二梁体9与第二梁体9的固定。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1)和梁(2),所述外墙(1)包括呈上下排布的两块墙体(3)和连接钢(6),所述两块墙体(3)之间通过连接钢(6)连接,上部的所述墙体(3)的底端连接有下龙骨(4),下部的所述墙体(3)的顶端连接有上龙骨(5),所述下龙骨(4)、上龙骨(5)和墙体(3)之间均通过连接螺钉(12)相固定,所述下龙骨(4)和上龙骨(5)之间通过连接钢(6)相连接,所述梁(2)由H型钢梁(8)和设于H型钢梁(8)两端的第一梁体(10)、第二梁体(9),所述第一梁体(10)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梁体(10)的上部位于下龙骨(4)和上龙骨(5)之间,所述第一梁体(10)上设有第一连接件(7),所述H型钢梁(8)和墙体(3)相贴合,所述梁(2)的底端设有第二连接件(11),所述第二连接件(11)为直角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11)的一端支撑于梁(2),所述第二连接件(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螺钉(12)与外墙(1)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1)和梁(2),所述外墙(1)包括呈上下排布的两块墙体(3)和连接钢(6),所述两块墙体(3)之间通过连接钢(6)连接,上部的所述墙体(3)的底端连接有下龙骨(4),下部的所述墙体(3)的顶端连接有上龙骨(5),所述下龙骨(4)、上龙骨(5)和墙体(3)之间均通过连接螺钉(12)相固定,所述下龙骨(4)和上龙骨(5)之间通过连接钢(6)相连接,所述梁(2)由H型钢梁(8)和设于H型钢梁(8)两端的第一梁体(10)、第二梁体(9),所述第一梁体(10)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梁体(10)的上部位于下龙骨(4)和上龙骨(5)之间,所述第一梁体(10)上设有第一连接件(7),所述H型钢梁(8)和墙体(3)相贴合,所述梁(2)的底端设有第二连接件(11),所述第二连接件(11)为直角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11)的一端支撑于梁(2),所述第二连接件(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飞越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