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玻璃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4579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玻璃输送装置,包括位于锡槽与退火窑之间的多个过渡辊,多个过渡辊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一个驱动装置连接,多个过渡辊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中,减速装置与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多个超越离合器连接,多个超越离合器分别与过渡辊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中,第一联轴器一端与过渡辊连接,第一联轴器的另一端与减速器固定连接,减速器与电机固定连接。通过在过渡辊一端采用单减速装置输出扭矩而另一端分别由减速器输出扭矩的方案,配合超越离合器的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动控制的误差带来的影响,减少玻璃板下表面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玻璃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浮法超薄电子玻璃制备领域,特别是一种位于锡槽和退火窑之间的超薄玻璃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超薄电子玻璃是指厚度在2mm以下的电子玻璃,进一步的是指0.1~1.1mm范围内的电子玻璃。目前,客户对于超薄电子玻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超薄电子玻璃表面细微的缺陷都有可能造成客户投诉。尤其生产高档电子A级盖板玻璃,对玻璃表观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下表面锡缺陷数量需要控制,不能存在锡渣印及擦伤等缺陷。而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过渡辊影响玻璃板下表表观质量的问题,造成产品无法满足高档超薄电子玻璃要求,影响经济效益。传统过渡辊传动系统无法对每根过渡辊进行单独调速,难以克服该质量缺陷。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2124560U记载了一种浮法玻璃过渡辊台传动装置的控制结构,由一个驱动装置驱动多个过渡辊旋转,即存在并无法克服下表表观质量缺陷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5585242A记载了一种过渡辊台产生微划伤的解决方法和装置,记载了玻璃下表面存在微米级划伤的问题,分析划伤产生的原理为:未完全固化的玻璃板从锡槽出来后,经过渡辊台固化,再进到退火窑的过程中,从第一根过渡辊到最后一根过渡辊之间,玻璃板从软化状态逐渐过渡到固体状态,受热胀冷缩因素影响,玻璃板前进速度在经过前后相邻的过渡辊接触面时存在细微的速度差,由于速度差的存在使玻璃下表面存在微米级划伤。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的一种过渡辊台产生微划伤的解决装置由过渡辊台箱体(2)、过渡辊(4)、动力输入单元(5)、轴承座(61)、数控系统(7)组成。过渡辊(4)分别贯穿过渡辊台箱体(2),穿过与之相连的轴承座(7)并被固定,过渡辊的轴心线和玻璃板运动方向(7)垂直。各过渡辊(61)和它对应的动力输入单元(5)单独链接。数控系统(7)通过设定的参数经由动力输入单元(5)控制与之相连接的过渡辊(4)的旋转速度,实现每根过渡辊的旋转速度都可单独调整的功能。专利文献的控制方案是根据一个玻璃板传送速度相关的检测值为基准的比例值。或者是一个和玻璃板传送速度相关的设定值。但是由该方案之前所记载的,“玻璃板从软化状态逐渐过渡到固体状态,受热胀冷缩因数(素)影响,玻璃板前进速度在经过前后相邻的过渡辊接触面时存在细微的速度差”,即玻璃板传送速度受存在热胀冷缩因素影响,传送速度的确定较为困难,且玻璃板由于表面光滑,使用光电传感器难以测量,而其他传感器又难以精确测量玻璃板传送速度。进一步的,该专利中记载的技术手段也较为含糊,并未给出关键点如何精确测量玻璃板传送速度的方案,因此该专利的实现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薄玻璃输送装置,能够降低玻璃板下表面被划伤的几率。进一步的,该装置便于实现一种基于扭矩而非基于速度的控制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玻璃输送装置,包括位于锡槽与退火窑之间的多个过渡辊,多个过渡辊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一个驱动装置连接,多个过渡辊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中,减速装置与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多个超越离合器连接,多个超越离合器分别与过渡辊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中,第一联轴器一端与过渡辊连接,第一联轴器的另一端与减速器固定连接,减速器与电机固定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联轴器为万向联轴器或挠性连轴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挠性连轴器上设有扭矩传感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挠性连轴器中,第一联轴部与第二联轴部之间设有弹性元件部,扭矩检测装置一端与第一联轴部固定连接,扭矩检测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联轴部固定连接,扭矩检测装置的中部设有用于检测转动角位移的检测装置。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检测装置为光电传感器、电容传感器、拉力传感器、巨磁阻传感器或电涡流传感器。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联轴器与过渡辊之间还设有摩擦式离合器。优选的方案中,多个过渡辊的上方、下方和两侧设有隔热板,在过渡辊的上方和下方设有加热元件,在加热元件与过渡辊之间设有匀温板。优选的方案中,多个过渡辊的周围构成一个与大气隔离的密闭空间,在该密闭空间内设有用于输入氮气的氮气管。优选的方案中,在输送辊的下方设有刮板装置。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电机为同步电机。技术人经过详细观测和分析,发现影响浮法玻璃下表面的因素有:玻璃板传送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不均匀而造成的热胀冷缩,过渡辊自身的热胀冷缩,过渡辊自身的尺寸精度的影响,传动精度的影响,传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控制系统滞后性的影响,过渡辊材质的影响,锡槽废渣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组合影响了浮法玻璃下表面的表观质量。因此仅依靠速度控制难以克服上述所有因素带来的影响,速度控制属于治标的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玻璃输送装置,通过在过渡辊一端采用单减速装置输出扭矩而另一端分别由减速器输出扭矩的方案,配合超越离合器的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动控制的误差带来的影响,减少玻璃板下表面质量缺陷。进一步的,采用挠性连轴器的方案,使应力变化得到一定缓冲,进一步降低了过渡辊对玻璃板的相对位移,或者降低这种相对位移对玻璃板下表面的冲击力,进而避免产生划伤。更进一步的方案中,配合扭矩检测装置实现扭矩控制,使玻璃板和过渡辊之间不会累积到足以产生划痕的应力。配合摩擦离合器的结构,能够不经过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自动地泄去玻璃板和过渡辊之间累积的应力,进一步减少划痕。改进过渡辊所在位置的局部环境因素,减少能够产生划痕的因素的权重。综上,本技术能够提高玻璃板下表面表观质量,能够满足对于高档超薄电子玻璃的质量要求,且便于实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单个过渡辊的变频控制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各个过渡辊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过渡辊位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联轴器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示意图。图中:电机1,减速器2,第一联轴器3,第一联轴部31,第二联轴部32,弹性元件部33,摩擦式离合器4,过渡辊5,锡槽6,玻璃板7,扭矩检测装置8,第一固定部81,第一连杆82,第一电极板83,第二电极板84,第三电极板85,第二连杆86,第二固定部87,输送辊9,减速装置10,第二连轴器11,连接轴12,超越离合器13,保温层14,加热元件15,匀温板16,退火窑17,氮气管18,刮锡装置19,主传动轴2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中,一种超薄玻璃输送装置,包括位于锡槽6与退火窑17之间的多个过渡辊5,过渡辊5通过轴承支承在机架上,还设有降温装置,以降低轴承的工作温度,多个过渡辊5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一个驱动装置连接,多个过渡辊5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中,驱动装置与减速装置10连接,减速装置10与连接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12的另一端与多个超越离合器13连接,多个超越离合器13分别与过渡辊5固定连接;本例中的超越离合器13为过渡辊5超速则脱离,过渡辊5低于减速装置10的输出速度则结合的结构。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中,第一联轴器3一端与过渡辊5连接,第一联轴器3的另一端与减速器2固定连接,减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超薄玻璃输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玻璃输送装置,包括位于锡槽(6)与退火窑(17)之间的多个过渡辊(5),多个过渡辊(5)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一个驱动装置连接,其特征是:多个过渡辊(5)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中,减速装置(10)与连接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12)的另一端与多个超越离合器(13)连接,多个超越离合器(13)分别与过渡辊(5)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中,第一联轴器(3)一端与过渡辊(5)连接,第一联轴器(3)的另一端与减速器(2)固定连接,减速器(2)与电机(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玻璃输送装置,包括位于锡槽(6)与退火窑(17)之间的多个过渡辊(5),多个过渡辊(5)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一个驱动装置连接,其特征是:多个过渡辊(5)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中,减速装置(10)与连接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12)的另一端与多个超越离合器(13)连接,多个超越离合器(13)分别与过渡辊(5)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中,第一联轴器(3)一端与过渡辊(5)连接,第一联轴器(3)的另一端与减速器(2)固定连接,减速器(2)与电机(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玻璃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联轴器(3)为万向联轴器或挠性连轴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玻璃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挠性连轴器上设有扭矩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薄玻璃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挠性连轴器中,第一联轴部(31)与第二联轴部(32)之间设有弹性元件部(33),扭矩检测装置(8)一端与第一联轴部(31)固定连接,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明曾庆东张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