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797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它包括上钳体、下钳体,所述上钳体的底部与所述下钳体的顶部相连或相接,所述上钳体由第一钳柄、第一叶瓣、第二钳柄、第二叶瓣组成,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的底部边缘上分别设有卡嵌凸起;所述下钳体由第三钳柄、第四钳柄、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组成,所述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顶部边缘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卡嵌凸起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之间、第三钳柄与第四钳柄之间分别设有间距调节扣,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第三叶瓣、第四叶瓣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微创高效。

Nasal septum hemostatic compression forceps with lobulate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asal septum hemostatic compression forceps with a lobed leaf. It includes the upper clamp body, a lower pliers body,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clamp body and the lower clamp body is connected or connected to the top, the upper clamp body by a first clamp handle, the first leaf, second leaf and second clamp handle, the bottom edge of the first leaf, second leaf flap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clamping bulge; the lower clamp body comprises third forceps handle, a forceps handle, fourth third and the fourth leaf flap valve, the top edge of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leaf flap valv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card slot and the card is matched with the convex block, and between the first clamp handle with second pliers handles third pliers handles and fourth clamp handl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pacing adjusting button, the first leaf, second leaf, the third leaf flap, the four valv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air evenly distributed through hol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minimal invasion and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鼻中隔止血加压钳,特别是公开一种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
技术介绍
在耳鼻咽喉科的临床工作中,医生经常会建议患者接受鼻中隔手术,不仅可以缓解因鼻中隔偏曲等因素引起的鼻塞、出血、头痛等症状,还能通过改善副鼻窦的通气引流情况达到治疗目的,此外,一些鼻腔深处、鼻咽部、甚至颅脑部位手术也会优先选择鼻中隔为手术进路以减轻创伤。可以说,鼻中隔手术是鼻外科一项常见的、有效的、基础的治疗方法。但鼻中隔术后必须压迫止血48-72小时以避免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方式是双侧鼻腔各填塞40-50厘米长的凡士林纱条,通过鼻腔的容积限制达到对鼻中隔施压的效果。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不断提高,此操作已无法达到高效、便捷、微创的现代医疗标准。首先,在填塞过程中,患者往往因为恐惧和疼痛而下意识的挣扎、躲避,极易引起正常结构的损伤,导致手术失血增加、感染几率升高、手术时间延长,严重者损伤眼、脑等邻近重要器官,引发重大手术并发症。所以耐受差的患者往往被施以全身麻醉。其次,纱条填塞后无法在直视下观察、调整。有经验的术者可通过填塞的顺序、松紧、部位等形成最有效的压迫,而初学者往往达不到满意效果,甚至诱发血肿等并发症。另外,术后加压2-3天内,鼻内结构、鼻旁组织同时受压,双侧鼻腔无法通气,往往有咽干咽痛、低热头痛、溢泪眼胀、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咳嗽、低头、屏气时尤其明显,妨碍患者正常饮食和睡眠,延长术后恢复。由此,传统的填塞方式不仅对手术患者带来痛苦,还对待手术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时造成负面影响,降低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微创高效的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钳体、下钳体,所述上钳体的底部与所述下钳体的顶部相连或相接,所述上钳体由第一钳柄、第一叶瓣、第二钳柄、第二叶瓣组成,所述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上下最宽处的宽度,所述第一钳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钳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的顶侧整体呈U字形,所述第一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叶瓣相连,所述第二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瓣相连,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的底部边缘上分别设有卡嵌凸起;所述下钳体由第三钳柄、第四钳柄、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组成,所述第三钳柄、第四钳柄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所述第三钳柄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钳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叶瓣相连,所述第四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叶瓣相连,所述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顶部边缘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卡嵌凸起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之间、第三钳柄与第四钳柄之间分别设有间距调节扣,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第三叶瓣、第四叶瓣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通孔。所述卡嵌凸起为向下突出的卡沿或卡脚,所述卡嵌凸起与所述卡槽相接或相嵌合。所述间距调节扣包括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分别为一侧设有3~6个齿凸的弹性齿条,所述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通过所述齿凸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的长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长度。所述下钳体的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分别为1.0~1.5cm,所述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左右长度为3.8~4.2cm,厚度为0.15~0.20cm;所述上钳体的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的厚度与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为0.5~1.0cm,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的左右长度为2.8~3.2cm。所述透气通孔的孔径为0.08~0.12cm。所述上钳体、下钳体分别为不锈钢钳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微创高效。所述间距调节扣可调节加压强度;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可在鼻腔内上、下交互连接,符合鼻腔“口小肚大”结构,同时可以分开进入鼻腔,方便使用;鼻中隔手术区域受压平整、均匀、无遗漏,并可根据患者鼻腔具体大小选择是否使用上钳体,调节加压范围;填塞期间可通过透气通孔局部给药,直接作用于鼻腔粘膜,止血消肿效果更为显著;填塞期间双侧鼻腔保持通气,改变传统纱条填塞的无氧状态,有利于创面修复生长;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为不锈钢钳体,可消毒后反复使用。本技术使用方便,减轻鼻中隔手术痛苦,避免填塞损伤,术后保持鼻腔通气,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又提高鼻中隔加压止血效率和准确性,是一种高效微创的鼻中隔手术器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A-A截面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爆炸示意图。其中:1、上钳体;11、第一钳柄;12、第一叶瓣;13、第二钳柄;14、第二叶瓣;15、卡嵌凸起;2、下钳体;21、第三钳柄;22、第四钳柄;23、第三叶瓣;24、第四叶瓣;25、卡槽;3、间距调节扣;31、第一调节块;32、第二调节块;4、透气通孔。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3,本技术包括上钳体1、下钳体2,所述上钳体1、下钳体2分别为不锈钢钳体。所述上钳体1的底部与所述下钳体2的顶部相连或相接,所述上钳体1由第一钳柄11、第一叶瓣12、第二钳柄13、第二叶瓣14组成,所述第一钳柄11、第二钳柄13上下最宽处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叶瓣12、第二叶瓣14上下最宽处的宽度,所述第一钳柄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钳柄1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钳柄11与第二钳柄13的顶侧整体呈U字形,所述第一钳柄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叶瓣12相连,所述第二钳柄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瓣14相连,所述第一叶瓣12、第二叶瓣14的底部边缘上分别设有卡嵌凸起15。所述下钳体2由第三钳柄21、第四钳柄22、第三叶瓣23、第四叶瓣24组成,所述第三钳柄21、第四钳柄22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三叶瓣23、第四叶瓣24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所述第三钳柄2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钳柄2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钳柄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叶瓣23相连,所述第四钳柄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叶瓣24相连,所述第三叶瓣23、第四叶瓣24的顶部边缘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卡嵌凸起15相配合的卡槽25,所述卡嵌凸起15为向下突出的卡沿或卡脚,图中为卡沿,所述卡嵌凸起15与所述卡槽25相接或相嵌合。所述第一钳柄11与第二钳柄13之间、第三钳柄21与第四钳柄22之间分别设有间距调节扣3,所述间距调节扣3包括第一调节块31、第二调节块32,所述第一调节块31与第二调节块32分别为一侧设有3~6个齿凸的弹性齿条,所述第一调节块31与第二调节块32通过所述齿凸相互啮合,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块31与第二调节块32之间凸齿啮合的个数来改变第一调节块31与第二调节块32之间的宽度,从而调节第一钳柄11与第二钳柄13之间、第三钳柄21与第四钳柄2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叶瓣12、第二叶瓣14、第三叶瓣23、第四叶瓣24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通孔4。所述透气通孔4的孔径为0.08~0.12cm。所述第一叶瓣12、第二叶瓣14的长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三叶瓣23、第四叶瓣24的长度。所述下钳体2的第三叶瓣23、第四叶瓣24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分别为1.0~1.5cm,所述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钳体、下钳体,所述上钳体的底部与所述下钳体的顶部相连或相接,所述上钳体由第一钳柄、第一叶瓣、第二钳柄、第二叶瓣组成,所述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上下最宽处的宽度,所述第一钳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钳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的顶侧整体呈U字形,所述第一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叶瓣相连,所述第二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瓣相连,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的底部边缘上分别设有卡嵌凸起;所述下钳体由第三钳柄、第四钳柄、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组成,所述第三钳柄、第四钳柄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所述第三钳柄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钳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叶瓣相连,所述第四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叶瓣相连,所述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顶部边缘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卡嵌凸起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之间、第三钳柄与第四钳柄之间分别设有间距调节扣,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第三叶瓣、第四叶瓣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钳体、下钳体,所述上钳体的底部与所述下钳体的顶部相连或相接,所述上钳体由第一钳柄、第一叶瓣、第二钳柄、第二叶瓣组成,所述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上下最宽处的宽度,所述第一钳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钳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的顶侧整体呈U字形,所述第一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叶瓣相连,所述第二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瓣相连,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的底部边缘上分别设有卡嵌凸起;所述下钳体由第三钳柄、第四钳柄、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组成,所述第三钳柄、第四钳柄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上下最宽处的宽度,所述第三钳柄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钳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叶瓣相连,所述第四钳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叶瓣相连,所述第三叶瓣、第四叶瓣的顶部边缘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卡嵌凸起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之间、第三钳柄与第四钳柄之间分别设有间距调节扣,所述第一叶瓣、第二叶瓣、第三叶瓣、第四叶瓣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炯周珏任佳徐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