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离合杆、手表机芯及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370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手表离合杆,包括:拨动臂、传动臂和弹力臂,所述拨动臂、传动臂和弹力臂一体成型;所述拨动臂位于离合轮之间;所述传动臂位于拨动臂和弹力臂之间,连接拨动臂和弹力臂,并将弹力臂的弹力传递到拨动臂,推动拨动臂拨动离合轮;所述弹力臂为弧形状,远离传动臂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位,受力发生形变以产生弹力推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合杆一体成型,减少了原有的离合杆和离合杆簧共同工作的模式下的零部件数量,便于加工、装配手表机芯,提高手表机芯的生产效率及机芯质量的稳定可靠性。

Watch clutch lever, watch movement and watc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ch clutch rod, including: toggle arm, a driving arm and elastic arm, the toggle arm, a driving arm and elastic arm integrally molded; the toggle arm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clutch wheel; the driving arm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toggle arm and elastic arm, connecting the driver arm and elastic arm, and the elastic arm elastic transfer to toggle arm, push the arm toggle toggle clutch wheel; the elastic arm is arc shape, end away from the transmission arm is fixed on the fixed position, the force deformation to produce elastic force. The clutch rod assembly is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reducing the number of parts of the original clutch lever and a clutch rod spring working mode, easy processing and assembly of the watch movement,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movement stability of watch mo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表离合杆、手表机芯及手表
本技术涉及到手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手表离合杆、手表机芯及手表。
技术介绍
手表是用来指示时间的一种精密仪器,该仪器是利用一个周期恒定的、持续振动的振动系统作为标准,根据振动系统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即振动周期,并计算出振动次数。那么,时间=振动周期×振动次数。机械式振动系统的计时仪器,如摆钟、摆轮钟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个周期恒定的,持续振动的振动系统,把振动时的振动周期乘以振动次数,就等于所经过的时间。一般由能源、轮系、擒纵机构、振动系统、指针机构和附加机构等几部分组成。动力为发条或重锤,提供机械钟工作时的能源,通过齿轮系的增速使一次上条可连续运行多日,擒纵机构使钟表的计时频率符合人们“秒”的概念,摆舵或摆轮控制着钟表的快慢。手表中的上条拨针机构是能够上紧发条并且校对时间走时的装置。主要由柄轴、立轮、离合轮、离合杆、离合干簧、拨针轮、小钢轮、大钢轮等组成。上条和拨针都是通过柄轴实现。上条时,立轮和离合轮处于啮合状态,当转动柄轴时,离合轮带动立轮,立轮又经小钢轮和大钢轮,使条轴卷紧发条。拨针时,拉出柄轴,使离合轮与立轮脱开,与拨针轮啮合,转动柄轴便可通过拨针轮带动时轮和分轮,达到校正时针和分针的目的。现有手表中的上条拨针机构中零部件数量繁多,加工、装配工艺复杂且难度系数大不易装配,不利于提高手表机芯的生产效率及机芯质量的稳定可靠性。因此,现有技术还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手表离合杆,旨在解决现有离合杆与离合杆簧零部件较多,装配工艺复杂,不易装配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手表离合杆,包括:拨动臂、传动臂和弹力臂,所述拨动臂、传动臂和弹力臂一体成型;所述拨动臂位于离合轮之间;所述传动臂位于拨动臂和弹力臂之间,连接拨动臂和弹力臂,并将弹力臂的弹力传递到拨动臂,推动拨动臂拨动离合轮;所述弹力臂为弧形状,远离传动臂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位,受力发生形变以产生弹力推动力。优选地,所述拨动臂与传动臂之间,以及传动臂与弹力臂之间存在沿厚度方向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为冲压落料制备一体成型的拨动臂、传动臂和弹力臂之后,通过弯折模具打弯形成。优选地,所述拨动臂与传动臂之间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120度,高度为1.1mm;所述传动臂与弹力臂之间弯折部的高度为0.43mm。优选地,所述弹力臂远离传动臂的一端存在定位孔,通过所述定位孔利用定位钉将所述弹力臂固定在主夹板上。优选地,所述传动臂靠近弹力臂一端有定位套孔,所述定位套孔套置在固定于主夹板的位钉上,所述定位套孔与位钉之间存在间隙,以配合与传动臂相连的拨动臂在离合轮之间拨动。优选地,所述定位套孔与位钉之间的间隙范围为0.014至0.026mm。优选地,所述传动臂靠近拨动臂一端存在让位孔,限制离合杆拨动位移。优选地,所述手表离合杆的材质为碳素工具钢,所述碳素工具钢的厚度为0.2m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手表机芯,包括上述的手表离合杆。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上述的手表离合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体成型的手表离合杆,代替原有的离合杆和离合杆簧共同工作的模式,离合杆结构新颖且一体成型,不仅实现了原有的离合杆和离合杆簧共同工作的效果。而且利用该离合杆的手表机芯的上条拨针机构可靠性更高。同时本技术提供的离合杆一体成型,减少了原有的离合杆和离合杆簧共同工作的模式下的零部件数量,便于加工、装配手表机芯,提高手表机芯的生产效率及机芯质量的稳定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手机离合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手机离合杆的安装示意图;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手机离合杆的装配状态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表离合杆,包括:拨动臂1、传动臂2和弹力臂3,所述拨动臂1、传动臂2和弹力臂3一体成型;所述拨动臂1位于离合轮4之间;所述传动臂2位于拨动臂1和弹力臂3之间,连接拨动臂1和弹力臂3,并将弹力臂3的弹力传递到拨动臂1,推动拨动臂1拨动离合轮4;所述弹力臂3为弧形状,远离传动臂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位,受力发生形变以产生弹力推动力。本技术提供的离合杆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无需额外装配离合杆簧,以一体成型的拨动臂1、传动臂2和弹力臂3匹配组合,代替以往的离合杆和离合杆簧共同工作的模式。本技术提供的一体成型的离合杆中的弹力臂3相当于传统的离合杆簧,通过将弹力臂3制备成弧形形状且在装配中将弹力臂3远离传动臂2的一端固定在主夹板5上,使其在作用上可代替传统的离合杆簧。本技术提供的离合杆,结构新颖且使手表机芯上条拨针机构的零部件数量减少,提高手表机芯的可靠性,同时使手表机芯上条拨针机构的加工,装配工艺简单化,提高手表机芯精准度。本技术提供的离合杆在手表机芯上条拨针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柄轴6拉着离合轮4发生位移时,离合轮4对挂扣于离合轮4上的拨动臂1施加作用力,离合杆的拨动臂1发生位移,致使与拨动臂1一体成型的弹力臂3受到压迫变形,而使弹力臂3产生弹力,同时弹力臂3的弹力通过拨动臂1反作用于离合轮4。柄轴6向左推到最里的位置,带动离合轮4向左位移,同时在弹力臂3的弹性作用下,给离合轮4一个反作用力,使离合轮4和立轮啮合,立轮旋转带动钢轮上条。拨针时,拉出柄轴6,使离合轮4与立轮脱开,与拨针轮啮合,转动柄轴6便可通过拨针轮带动时轮和分轮,达到校正时针和分针的目的。即本技术提供的离合杆在手表机芯上条拨针机构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协调柄轴6拉着离合轮4位移运动与离合杆在弹力作用下拨动离合轮4位移运动,使离合轮4进到合适的工作位置,进而使离合轮4与拨针轮配合进行上弦或快拨工作。进一步地,所述拨动臂1与传动臂2之间,以及传动臂2与弹力臂3之间存在沿厚度方向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为冲压落料制备一体成型的拨动臂1、传动臂2和弹力臂3之后,通过弯折模具打弯形成。为更好的匹配拨动臂1与离合轮4之间的工作衔接,在拨动臂1与传动臂2之间沿厚度方向进行了打弯处理。由于传动臂2与弹力臂3所处主夹板5位置不在一个平面,在拨动臂1与传动臂2之间沿厚度方向进行了打弯处理。所述打弯处理为冲压落料制备一体成型的拨动臂1、传动臂2和弹力臂3后通过弯折模具打弯形成,便于精准控制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和高度,更精准的加工与手表机芯装配匹配的离合杆。进一步地,所述拨动臂1与传动臂2之间弯折部11的弯折角度为120度,高度为1.1mm;所述传动臂2与弹力臂3之间弯折部21的高度为0.43mm。所述拨动臂1与传动臂2之间,以及传动臂2与弹力臂3之间存在沿厚度方向的弯折部,使得离合杆在与手表机芯的其它部件装配相匹配的同时,更好的发挥离合装置的作用,本技术中拨动臂1与传动臂2之间,以及传动臂2与弹力臂3之间沿厚度方向的弯折部的角度和高度经过精准计算得出。进一步地,所述弹力臂3远离传动臂的一端存在定位孔30,通过所述定位孔30利用定位钉将所述弹力臂3固定在主夹板5上。通过定位孔30将弹力臂3固定,便于弹力臂3在受力的情况下发生形变产生弹力,且同时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手表离合杆、手表机芯及手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表离合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拨动臂、传动臂和弹力臂,所述拨动臂、传动臂和弹力臂一体成型;所述拨动臂位于离合轮之间;所述传动臂位于拨动臂和弹力臂之间,连接拨动臂和弹力臂,并将弹力臂的弹力传递到拨动臂,推动拨动臂拨动离合轮;所述弹力臂为弧形状,远离传动臂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位,受力发生形变以产生弹力推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表离合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拨动臂、传动臂和弹力臂,所述拨动臂、传动臂和弹力臂一体成型;所述拨动臂位于离合轮之间;所述传动臂位于拨动臂和弹力臂之间,连接拨动臂和弹力臂,并将弹力臂的弹力传递到拨动臂,推动拨动臂拨动离合轮;所述弹力臂为弧形状,远离传动臂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位,受力发生形变以产生弹力推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离合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臂与传动臂之间,以及传动臂与弹力臂之间存在沿厚度方向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为冲压落料制备一体成型的拨动臂、传动臂和弹力臂之后,通过弯折模具打弯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离合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臂与传动臂之间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120度,高度为1.1mm;所述传动臂与弹力臂之间弯折部的高度为0.4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离合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臂远离传动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树山詹伟俊王男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洲计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