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调控等规聚丁烯-1晶型Ⅱ向晶型Ⅰ转变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305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O↓[2]调控等规聚丁烯-1晶型Ⅱ向晶型Ⅰ转变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晶型为Ⅱ型的等规聚丁烯-1置于CO↓[2]气氛中,0.1-48小时,然后将处理物取出,即可获得晶型Ⅰ的等规聚丁烯-1。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晶型Ⅱ等规聚丁烯-1所处环境中CO↓[2]的温度和压力,达到对等规聚丁烯-1晶型Ⅱ向晶型Ⅰ过程的控制,同时又利用了CO↓[2]分子与等规聚丁烯-1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加速了等规聚丁烯-1晶型Ⅱ向晶型Ⅰ的转变,使得晶型Ⅱ向晶型Ⅰ的转变周期大大减少,从而使得工业和商业中获得稳定晶型Ⅰ等规聚丁烯-1更加容易,对等规聚丁烯-1更广泛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涉及一种等规聚丁烯-1晶型II向晶型I转变的方法。
技术介绍
等规聚丁烯-1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塑料,其具有较好的弹性、耐冲击、 耐应力开裂性,耐蠕变性、耐热抗压性、隔湿性能、电绝缘性能等,在输 送管道的制作、制作薄膜和纤维的材料用于食品的包装袋、共混物改良其 他物质性质等方面应用广泛。等规聚丁烯-1具有五种不同的晶型,晶型I、晶型II、晶型III、晶型r和晶型ir。这五种晶型中研究较为广泛的是晶型i和晶型n,晶型i是由3,螺旋链堆砌的六方晶胞结构,晶型II是由113螺旋构象链堆砌的四方晶胞结构。等规聚丁烯-i在熔融之后冷却成型,其晶型为不稳定的晶型n,熔点124°C,密度0.S9 g/cm3,此种状态下的制品机械强度差,性能不稳定,但 放置5-7天陈化后,转变成晶型I的状态,此时熔点135 °C,密度0.95 g/cm3。在晶型n向晶型i转变过程中等规聚丁烯-i其物理化学性能都不断的提高。 在通常情况下,晶型n向晶型i的转变所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几天到几个星期。由于等规聚丁烯-1晶型II向晶型I慢的转变速度,制约着等 规聚丁烯-1在工业和商业上应用。如何控制晶型II向晶型I的转变过程,加快晶型II向晶型I的转变过程,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常规的方法是,等规聚丁烯-1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加速晶型II能够向晶型I转变。如文献Armeniades, C.,E. Baer, J. macromol. Sci. B 1,309(1967), Goldbach, G" Angew. Makromol. Chem.29/30,213(1973), Goldbach, G" Angew. Makro脂l. Chem.29/30, 175(1974), Kwang-bum Hong, Jos印h E., J. Appl. Polym. Sci. 30,3163(1985)公开的方法,这些研究主要集中 在等规聚丁烯-1在液压和机械力下的晶型的转变,处理量较小,其处理的 形态仅限于等规聚丁烯-1的膜,同时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过程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02调控等规聚丁烯-l晶型II向晶型I转变 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是这样的将晶型II型等规聚丁烯-1放置于压力容器中,将C02通入压力容器中,控制C02的温度和压力,以及时间,从而获得晶型I的等规聚丁烯-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晶型为II型的等规聚丁烯-1置于C02气氛中,处理时间为0.1-48小 时,然后,将处理物取出,即可获得晶型I的等规聚丁烯-1。优选的,处理温度为5-120 °C,处理压力为0.1-30MPa;所说的晶型为II型的等规聚丁烯-1,包括不同牌号的晶型为II型的等 规聚丁烯-1,可以为颗粒、粉末或膜片等形状;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晶型II等规聚丁烯-1所处环境中co2的温度和压力, 达到对等规聚丁烯-1晶型II向晶型I过程的控制,同时又利用了 C02分子与等规聚丁烯-i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加速了等规聚丁烯-i晶型n向晶型 i的转变,使得晶型n向晶型i的转变周期大大减少,从而使得工业和商业 中获得稳定晶型i等规聚丁烯-i更加容易,对等规聚丁烯-i更广泛的应用 有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图。 图3为实施例2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图。图5为^2与C02密度的关系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将厚度为lmm的晶型为II型等规聚丁烯-1膜片置于高压容器中,然后 通入C02,控制高压容器中C02温度为5 °C、压力为30MPa。待温度和压力稳定以后,将等规聚丁烯-1在C02中处理0.1小时以后取出。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见图l,从衍射图中可以得出,表征晶型II的特征衍射峰全部消失,表明了处理过后的等规聚丁烯-1膜片中晶型II全部转变为晶型I;通过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见图2,在DSC曲 线图中只出现了晶型I的熔融峰,同时也表明了晶型II全部转变为晶型I。 也就是说在C02密度为28.1152 g/cn^时,0.1小时后晶型II已经全部转变 为了晶型I。大大降低了一般情况下的等规聚丁烯-1晶型II向晶型I转变的时间。实施例2将直径为3-5mm的等规聚丁烯-1颗粒置于高压容器中,然后通入一定 量的C02,控制高压容器中C02温度为120°C、压力为30MPa。待温度和压力稳定以后,将等规聚丁烯-1在C02中处理0.15小时以后取出。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见图3,从衍射图中可以看出,表征晶 型II的特征衍射峰全部消失,表明了处理过后的等规聚丁烯-1颗粒中晶型 II全部转变为晶型I;通过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见图4,在DSC曲 线图中只出现了晶型I的熔融峰,同时也表明了晶型II全部转变为晶型I。 也就是说在C02密度为25.7473 g/cm3时,0.15小时后晶型II已经全部转变 为了晶型I。大大降低了一般情况下的等规聚丁烯-1晶型II向晶型I转变的 时间。实施例3将粉末状等规聚丁烯-1颗粒置于高压容器中,然后通入一定量的C02, 控制高压容器中C02温度为5 'C、压力为0.1 MPa。待温度和压力稳定以后,将等规聚丁烯-1在C02中处理24小时以后取出。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 (XRD),从衍射图中可以看出,表征晶型II的特征衍射峰全部消失,表明 了处理过后的等规聚丁烯-1粉末中晶型II全部转变为晶型I;通过差式扫描 量热分析(DSC),在DSC曲线图中只出现了晶型I的熔融峰,说明了晶型 II全部转变为晶型I。也就是说在C02密度为0.0435 g/cm3时,24小时后晶 型II就全部转变为了晶型I。大大降低了一般情况下的等规聚丁烯-1晶型 II向晶型I转变的时间。实施例4将粉末状等规聚丁烯-1颗粒置于高压容器中,然后通入一定量的C02, 控制高压容器中C02温度为120 °C、压力为0.1 MPa。待温度和压力稳定以 后,将等规聚丁烯-1在C02中处理48小时以后取出。通过X射线衍射分 析(XRD),从衍射图中可以看出,表征晶型II的特征衍射峰全部消失,表 明了处理过后的等规聚丁烯-1粉末中晶型II全部转变为晶型I;通过差式扫 描量热分析(DSC),在DSC曲线图中只出现了晶型I的熔融峰,说明了晶 型II全部转变为晶型I。也就是说在C02密度为0.0307 g/cm3时,48小时后 晶型II就全部转变为了晶型1。大大降低了一般情况下的等规聚丁烯-1晶型 II向晶型I转变的时间。实施例5将粉末状等规聚丁烯-1颗粒置于高压容器中,然后通入一定量的C02, 控制高压容器中C02温度为60 °C、压力为6MPa。待温度和压力稳定以后, 将等规聚丁烯-1在C02中处理5小时以后取出。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 (XRD),从衍射图中可以看出,表征晶型II的特征衍射峰全部消失,表明了处理过后的等规聚丁烯-1粉末中晶型II全部转变为晶型I;通过差式扫描 量热分析(DSC),在DSC曲线图中只出现了晶型I的熔融峰,说明了晶型II全部转变为晶型I。也就是说在C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CO↓[2]调控等规聚丁烯-1晶型Ⅱ向晶型Ⅰ转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晶型为Ⅱ型的等规聚丁烯-1置于CO↓[2]气氛中,0.1-48小时,然后将处理物取出,即可获得晶型Ⅰ的等规聚丁烯-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李磊刘涛许志美何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