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蓄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2458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蓄能器,包括内设腔体的蓄能器本体,将腔体分隔成气腔和油腔的U型活塞,U型活塞与蓄能器本体间设O型密封圈,蓄能器本体设进油孔、螺纹进气管,气腔内设U型换热管;螺纹进气管连有进气装置,进气装置包括压力表和温度变送器,设中心孔和环形槽的接头座,设内螺纹的罩筒,设单向阀的充气管;接头座设径向充气螺孔、径向螺孔和轴向内螺孔,单向阀设阀座,单向阀设旋盖,旋盖与阀座间连有链条;温度变送器设保护管,阀座、压力表和保护管均外螺纹。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精确掌握及调控气腔内温压从而难以适应更加精细的油路系统以及浪费能源的问题。

Energy saving accumula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ergy-saving accumulator, including the accumulator body provided with a cavity, the cavity is divided into U type piston gas cavity and the oil cavity, U piston accumulator and O type sealing ring is set between the body, the accumulato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inlet hole, threaded inlet pipe, gas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U type heat pipe; thread inlet pipe connected with an air intake device, air intake device comprises a pressure gauge and a temperature transmitter, the joint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enter hole and an annular groove of the cylinder cover is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 inflatable tube is arranged with one-way valve; joint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radial screw, screw shaft and pneumatic radial inward screw, one-way valve seat, valve set screw, screw cap and the valve seat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chains; temperature transmitter with protective tube, a valve seat, a pressure gauge and a protection tube external thread. To solve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can not accurately grasp and control the gas chambe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hich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a more refined oil system and energy waste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蓄能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蓄能器。
技术介绍
蓄能器作为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其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的时候,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同时,蓄能器还用来调整密闭空间内的液体因温度变化而造成的压力波动。现有蓄能器无法将蓄能器内部冗余或余热取出,而造成资源浪费。为实现向蓄能器内充气或将蓄能器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在蓄能器的充气口上都配有充气装置。由于传统的充气接头仅有接头座和单向阀等部件构成,难以对蓄能器内的压力和温度进行监控。由于无法及时监控蓄能器内的压力和温度,使得蓄能器无法正常工作,难以保证液压或气动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蓄能器,解决现有技术不能精确掌握及调控气腔内温压从而难以适应更加精细的油路系统以及浪费能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蓄能器,包括内设腔体的蓄能器本体,位于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成气腔和油腔的U型活塞,所述U型活塞能在腔体内自由移动且与蓄能器本体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所述蓄能器本体位于油腔一端的端面设有进油孔,所述蓄能器本体位于气腔一端的端面设有螺纹进气管,所述U型活塞的凹进端位于气腔内,所述气腔内设有U型换热管,所述U型换热管的开口端通过蓄能器本体的端面伸出至蓄能器本体外,所述U型换热管位于气腔内的部分与U型活塞相对应;所述螺纹进气管外端连接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纵向设中心孔、一端端面设环形槽的圆柱状接头座,内端卡入环形槽内且与中心孔连通、外端设有与螺纹进气管相配合的内螺纹的罩筒,气口均与中心孔连通的压力表和温度变送器,与中心孔连通且外端设有单向阀的充气管;所述接头座中段的一侧设有与中心孔连通的径向充气螺孔,所述单向阀的出口端设有阀座,所述阀座位于单向阀出口端的一端设有与径向充气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单向阀进口端设有与阀座相配合的旋盖,所述旋盖与阀座之间连有链条;所述接头座中段的另一侧设有与中心孔连通的径向螺孔,所述压力表的气口外端设有与径向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接头座另一端设有与中心孔连通的轴向内螺孔,所述温度变送器的气口一端外周设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外端设有与轴向内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管的直径小于中心孔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油腔通过进油孔连接外部油压系统,气腔通过进气装置连接外部气压系统,调整好外部油压系统和气压系统的比例常数,就能精确地控制油压系统的运行,极大地扩大了适用范围,适于广泛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U型换热管控制气腔内温度,从而控制蓄能器内的气压、油压,当U型换热管降低气腔内温度时,气压降低,油压降低,蓄能器的蓄能量增大,当U型换热管升高气腔内温度时,气压、油压增大,从而达到增强蓄能器储能效果的目的;气腔内换热管能取出蓄能器冗余或余热,并运用到其他工程上,实现能源的可循环利用,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目的。本专利技术在接头座上设与中心孔连通的压力表和温度变送器,能对气腔内压力和温度进行监控,当气腔内压力不足时,可及时向气腔中充气,使得蓄能器能正常工作,有效地保证油压系统或气动系统或活塞杆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设计单向阀通过阀座与接头座螺纹连接,并在阀座另一端设保护单向阀的旋盖,安装极其稳固,并且检修时拆卸也方便安全,旋盖与阀座之间设链条,旋盖拧开时通过链条与阀座连接,防止丢失,当检修其他部件时,将旋盖紧紧盖合在阀座上,有效避免了蓄能器因安装不严导致漏气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进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蓄能器本体、2-U型活塞、3-进油孔、4-螺纹进气管、5-U型换热管、6-中心孔、7-环形槽、8-接头座、9-罩筒、10-压力表、11-温度变送器、12-单向阀、13-充气管、14-阀座、15-旋盖、16-链条、17-保护管、18-O型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一种节能蓄能器,包括内设腔体的蓄能器本体1,位于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成气腔和油腔的U型活塞2,所述U型活塞2能在腔体内自由移动且与蓄能器本体1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18,所述蓄能器本体1位于油腔一端的端面设有进油孔3,所述蓄能器本体1位于气腔一端的端面设有螺纹进气管4,所述U型活塞2的凹进端位于气腔内,所述气腔内设有U型换热管5,所述U型换热管5的开口端通过蓄能器本体1的端面伸出至蓄能器本体1外,所述U型换热管5位于气腔内的部分与U型活塞2相对应。所述螺纹进气管4外端连接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纵向设中心孔6、一端端面设环形槽7的圆柱状接头座8,内端卡入环形槽7内且与中心孔6连通、外端设有与螺纹进气管4相配合的内螺纹的罩筒9,气口均与中心孔6连通的压力表10和温度变送器11,与中心孔6连通且外端设有单向阀12的充气管13。所述接头座8中段的一侧设有与中心孔6连通的径向充气螺孔,所述单向阀12的出口端设有阀座14,所述阀座14位于单向阀12出口端的一端设有与径向充气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单向阀12进口端设有与阀座14相配合的旋盖15,所述旋盖15与阀座14之间连有链条16;所述接头座8中段的另一侧设有与中心孔6连通的径向螺孔,所述压力表10的气口外端设有与径向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接头座8另一端设有与中心孔6连通的轴向内螺孔,所述温度变送器11的气口一端外周设有保护管17,所述保护管17外端设有与轴向内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充气管13的直径小于中心孔6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油腔通过进油孔连接外部油压系统,气腔通过进气装置连接外部气压系统,调整好外部油压系统和气压系统的比例常数,就能精确地控制油压系统的运行,极大地扩大了适用范围,适于广泛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U型换热管5控制气腔内温度,从而控制蓄能器内的气压、油压,当U型换热管5降低气腔内温度时,气压降低,油压降低,蓄能器的蓄能量增大,当U型换热管5升高气腔内温度时,气压、油压增大,从而达到增强蓄能器储能效果的目的;气腔内换热管能取出蓄能器冗余或余热,并运用到其他工程上,实现能源的可循环利用,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目的。本专利技术在接头座8上设与中心孔6连通的压力表10和温度变送器11,能对气腔内压力和温度进行监控,当气腔内压力不足时,可及时向气腔中充气,使得蓄能器能正常工作,有效地保证油压系统或气动系统或活塞杆3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设计单向阀12通过阀座14与接头座8螺纹连接,并在阀座14另一端设保护单向阀12的旋盖15,安装极其稳固,并且检修时拆卸也方便安全,旋盖15与阀座14之间设链条16,旋盖15拧开时通过链条16与阀座14连接,防止丢失,当检修其他部件时,将旋盖15紧紧盖合在阀座14上,有效避免了蓄能器因安装不严导致漏气而存在的安全隐患。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节能蓄能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腔体的蓄能器本体(1),位于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成气腔和油腔的U型活塞(2),所述U型活塞(2)能在腔体内自由移动且与蓄能器本体(1)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18),所述蓄能器本体(1)位于油腔一端的端面设有进油孔(3),所述蓄能器本体(1)位于气腔一端的端面设有螺纹进气管(4),所述U型活塞(2)的凹进端位于气腔内,所述气腔内设有U型换热管(5),所述U型换热管(5)的开口端通过蓄能器本体(1)的端面伸出至蓄能器本体(1)外,所述U型换热管(5)位于气腔内的部分与U型活塞(2)相对应;所述螺纹进气管(4)外端连接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纵向设中心孔(6)、一端端面设环形槽(7)的圆柱状接头座(8),内端卡入环形槽(7)内且与中心孔(6)连通、外端设有与螺纹进气管(4)相配合的内螺纹的罩筒(9),气口均与中心孔(6)连通的压力表(10)和温度变送器(11),与中心孔(6)连通且外端设有单向阀(12)的充气管(13);所述接头座(8)中段的一侧设有与中心孔(6)连通的径向充气螺孔,所述单向阀(12)的出口端设有阀座(14),所述阀座(14)位于单向阀(12)出口端的一端设有与径向充气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单向阀(12)进口端设有与阀座(14)相配合的旋盖(15),所述旋盖(15)与阀座(14)之间连有链条(16);所述接头座(8)中段的另一侧设有与中心孔(6)连通的径向螺孔,所述压力表(10)的气口外端设有与径向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接头座(8)另一端设有与中心孔(6)连通的轴向内螺孔,所述温度变送器(11)的气口一端外周设有保护管(17),所述保护管(17)外端设有与轴向内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腔体的蓄能器本体(1),位于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成气腔和油腔的U型活塞(2),所述U型活塞(2)能在腔体内自由移动且与蓄能器本体(1)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18),所述蓄能器本体(1)位于油腔一端的端面设有进油孔(3),所述蓄能器本体(1)位于气腔一端的端面设有螺纹进气管(4),所述U型活塞(2)的凹进端位于气腔内,所述气腔内设有U型换热管(5),所述U型换热管(5)的开口端通过蓄能器本体(1)的端面伸出至蓄能器本体(1)外,所述U型换热管(5)位于气腔内的部分与U型活塞(2)相对应;所述螺纹进气管(4)外端连接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纵向设中心孔(6)、一端端面设环形槽(7)的圆柱状接头座(8),内端卡入环形槽(7)内且与中心孔(6)连通、外端设有与螺纹进气管(4)相配合的内螺纹的罩筒(9),气口均与中心孔(6)连通的压力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捷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