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国洪专利>正文

双级四线单向通行互补省水船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2316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双级四线单向通行互补省水船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没有省水池的条件下把双级四线单向通行船闸的省水率大幅提高到7/8(即87.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双级四线单向通行船闸闸室与闸室之间以独特的连通方式,按照独一无二的一套进排水操作方法而运行。

Double stage, four wire and one-way access complementary water loc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uble stage, four line one-way pass complementary water saving ship lock.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water saving rate of a double grade four line one-way entrance lock is greatly improved to 7/8 (87.5%) without the condition of a provincial water tank.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between the two stage four line one-way lock and lock in a unique way of communica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ne and only a set of operation into the drainage ope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级四线单向通行互补省水船闸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工建筑物,特别涉及一种船舶通过水坝的船闸。
技术介绍
:省水船闸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带有省水容器(如省水池、储水池、中间渠道)的船闸,第二类是利用闸室的本身做为省水容器的船闸。由于省水容器的高度有严格地设计要求,一座船闸需要多个高度不同的省水池,省水池成本在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高达几亿元。在工程成本这一方面来说,第二类省水船闸不存在省水容器,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免除了省水池成本的优越技术效果。第二类省水船闸是一线船闸与另一线(或者为多线)船闸之间,以水量互相补充的运行方式,达到省水为目的的船闸。把第二类船闸命名为互补省水船闸,把第二类船闸的
称之为互补省水船闸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使用的省水船闸是带有省水容器的船闸,其省水率极低,举一个例子,以典型的省水率1/2单级带省水池船闸进行说明,有省水池A池、B池,船闸泄水运行时先向省水池泄水,其顺序是先泄向高处的省水池(B池),再依次泄向低处的省水池(A池)。水泄向B池导致B池水位上升,B池水位上升没有用于需要上升的船舶,白白地浪费了水位的上升,没有起到省水的效果,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解决省水的效果。同样,水泄向A池导致A池水位上升,A池水位上升没有用于需要上升的船舶,白白地浪费了水位的上升,没有起到省水的效果,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解决省水的效果。灌水顺序与泄水时相反,首先将低处的省水池(A池)的水灌入闸室,然后依次将高处的省水池(B池)向闸室灌水。A池的水灌入闸室导致A池水位下降,A池水位下降没有用于需要下降的船舶,白白地浪费了水位的下降,没有起到省水的效果,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解决省水的效果。同样,B池的水灌入闸室导致B池水位下降,B池水位下降没有用于需要下降的船舶,白白地浪费了水位的下降,没有起到省水的效果,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解决省水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把省水池改成船闸闸室,充分地利用水位的上升和下降用于船舶的上升和下降,大幅提高省水效率。目前有一种双级四线连通的船闸,这种船闸是互补省水船闸技术,这种船闸是双向通行的,每次排放至下游的水量是闸室低水位至高水位的二分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完全不同的运行方式,在同一线船闸实行单向通行,每次排放至下游的水量是闸室低水位至高水位的四分之一,进一步降低排放至下游的水量。船只的制动、转弯、加速度、减速度的灵活性要低于陆地上运动的车辆,在同一线船闸实行单向通行的优点是降低船舶过闸难度和减少过闸时间,本专利技术船闸是单向通行的,因此比一种双级四线连通的船闸技术具有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双级四线单向通行互补省水船闸是指:船闸为4线,每线为2级,4线之间是连通的,4线船闸闸室之间的水是互相排放的,在同一线船闸中,上一次船舶通过与下一次船舶通过的方向是相同的,即单向通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没有省水池的条件下把双级四线单向通行船闸的耗水量降低到1/8H每次(H:总水头高度),大幅度提高省水效率,首次把双级四线单向通行船闸省水率提高到7/8(即87.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船闸为4线,每线为2级,4线之间是连通的,4线船闸闸室之间的水是互相排放的,在同一线船闸中,上一次船舶通过与下一次船舶通过的方向是相同的;4线船闸的第一级闸室连通廊道25从A1闸室开始,经过阀门十三13阀门二十一21阀门二十二22阀门二十三23阀门十五15与D1闸室连通,阀门十三13与阀门二十一21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经过阀门二十四24之后与阀门二十三23阀门十五15之间的廊道连通,阀门二十一21与阀门二十二22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B1闸室连通,阀门二十二22与阀门二十三23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C1闸室连通;4线船闸的第二级闸室连通廊道26从A2闸室开始,经过阀门十四14阀门十七17阀门十八18阀门十九19阀门十六16与D2闸室连通,阀门十四14与阀门十七17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经过阀门二十20之后与阀门十九19阀门十六16之间的廊道连通,阀门十七17与阀门十八18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B2闸室连通,阀门十八18与阀门十九19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C2闸室连通;每一线船闸的上一级闸室与下一级闸室之间的连通方式和廊道阀门与常规双级船闸相同,上一级闸室廊道经过一个阀门之后与下一级闸室连通;进水阀门的位置关系及作用与常规双级船闸相同,每一线上游闸室有1个进水阀门;排水阀门的位置关系及作用与常规双级船闸相同,每一线下游闸室有1个排水阀门;闸门的位置关系及作用与常规双级船闸相同,每一个闸室有上游闸门、下游闸门;闸室在每一次排水或进水的水位下降或上升都是下游至上游的总水头高度的八分之一高度;每一个闸室在每一次排水或进水的水位下降或上升都是槛上水深水位至闸室高水位的四分之一高度。附图说明:图1至图12是双级四线单向通行互补省水船闸工作原理顺序图。()里的数字或字母代表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数字或字母代表()前面的名称:A线船闸(A),B线船闸(B),C线船闸(C),D线船闸(D)在每一幅中是相同的,因此只在图1标出。A线下游闸室A1闸室(A1),B线下游闸室B1闸室(B1),C线下游闸室C1闸室(C1),D线下游闸室D1闸室(D1),A线上游闸室A2闸室(A2),B线上游闸室B2闸室(B2),C线上游闸室C2闸室(C2),D线上游闸室D2闸室(D2),闸门(Z),水流经过阀门时的流动方向(→),去上游的船舶一(S),去下游的船舶二(X);水位标记0、01、02、03、04在每一线闸室的位置高度是相同的,因此每一幅中只在A线船闸标出。下游至上游的总水头高度平均分成8个水位高度,下游闸室有3个水位高度,水位标记下游水位(0),1/4水位(01),2/4水位(02),3/4水位(03),下游闸室高水位(04);上游闸室有4个水位高度,水位标记槛上水深(0),1/4水位(01),2/4水位(02),3/4水位(03),上游水位(04);下游闸室的高水位(04)与上游闸室槛上水深水位(0)是同一高度水位;A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一(1),B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二(2),C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三(3),D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四(4),A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九(9),B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十(10),C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十一(11),D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十二(12);上一级闸室的水排放至下一级闸室的廊道阀门有阀门五(5),阀门六(6),阀门七(7),阀门八(8);一线船闸与另一线船闸之间互相排水的廊道阀门有阀门十三(13),阀门十四(14),阀门十五(15),阀门十六(16),阀门十七(17),阀门十八(18),阀门十九(19),阀门二十(20),阀门二十一(21),阀门二十二(22),阀门二十三(23),阀门二十四(24);第一级闸室连通廊道(25),第二级闸室连通廊道(26);图中的每一线闸室左边视为下游方向,闸室右边视为上游方向,闸室左边的闸门为该闸室的下游闸门(Z),闸室右边的闸门为该闸室的上游闸门(Z)。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对双级四线单向通行互补省水船闸的廊道阀门位置连接关系进行说明:A、B、C、D四线船闸,每线为2级,四线船闸并排布置,A线下游闸室A1,A线上游闸室A2,B线下游闸室B1,B线上游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级四线单向通行互补省水船闸

【技术保护点】
双级四线单向通行互补省水船闸,船闸为4线,每线为2级,4线之间是连通的,4线船闸闸室之间的水是互相排放的,在同一线船闸中,上一次船舶通过与下一次船舶通过的方向是相同的,其特征在于:4线船闸的第一级闸室连通廊道(25)从A1闸室开始,经过阀门十三(13)阀门二十一(21)阀门二十二(22)阀门二十三(23)阀门十五(15)与D1闸室连通,阀门十三(13)与阀门二十一(21)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经过阀门二十四(24)之后与阀门二十三(23)阀门十五(15)之间的廊道连通,阀门二十一(21)与阀门二十二(22)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B1闸室连通,阀门二十二(22)与阀门二十三(23)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C1闸室连通;4线船闸的第二级闸室连通廊道(26)从A2闸室开始,经过阀门十四(14)阀门十七(17)阀门十八(18)阀门十九(19)阀门十六(16)与D2闸室连通,阀门十四(14)与阀门十七(17)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经过阀门二十(20)之后与阀门十九(19)阀门十六(16)之间的廊道连通,阀门十七(17)与阀门十八(18)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B2闸室连通,阀门十八(18)与阀门十九(19)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C2闸室连通;A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一(1),B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二(2),C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三(3),D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四(4);A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九(9),B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十(10),C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十一(11),D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十二(12);A2闸室经过阀门五(5)与A1闸室连通,B2闸室经过阀门六(6)与B1闸室连通,C2闸室经过阀门七(7)与C1闸室连通,D2闸室经过阀门八(8)与D1闸室连通;每一个工作循环有12个步聚:步聚1),A2闸室内船舶二(X)为上游水位(04),B2闸室内船舶二(X)为2/4水位(02),C2闸室内船舶一(S)为槛上水深水位(0),D2闸室内船舶一(S)为2/4水位(02),A1闸室为下游水位(0),B1闸室为2/4水位(02),C1闸室为高水位(04),D1闸室为2/4水位(02);阀门十三(13)阀门十四(14)阀门十五(15)阀门十六(16)阀门十八(18)阀门二十(20)阀门二十二(22)阀门二十四(24)打开状态,其它阀门关闭状态;A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四(14)阀门二十(20)阀门十六(16)排放至D2闸室,B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八(18)排放至C2闸室,D1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五(15)阀门二十四(24)阀门十三(13)排放至A1闸室,C1闸室的水经过阀门阀门二十二(22)排放至B1闸室;步聚2),A2闸室内船舶二(X)为3/4水位(03),B2闸室内船舶二(X)为1/4水位(01),C2闸室内船舶一(S)为1/4水位(01),D2闸室内船舶一(S)为3/4水位(03),A1闸室为1/4水位(01),B1闸室为3/4水位(03),C1闸室为3/4水位(03),D1闸室为1/4水位(01);阀门四(4)阀门六(6)阀门十二(12)阀门十三(13)阀门十四(14)阀门十九(19)阀门二十(20)阀门二十三(23)阀门二十四(24)打开状态,其它阀门关闭状态;上游水经过阀门四(4)排放至D2闸室,B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六(6)排放至B1闸室,D1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二(12)排放至下游,A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四(14)阀门二十(20)阀门十九(19)排放至C2闸室,C1闸室的水经过阀门二十三(23)阀门二十四(24)阀门十三(13)排放至A1闸室;步聚3),A2闸室内船舶二(X)为2/4水位(02),B2闸室内船舶二(X)为槛上水深水位(0),C2闸室内船舶一(S)为2/4水位(02),D2闸室内船舶一(S)为上游水位(04),A1闸室为2/4水位(02),B1闸室为高水位(04),C1闸室为2/4水位(02),D1闸室为下游水位(0);B2闸室下游闸门(Z)打开,B2闸室内船舶二(X)离开B2闸室进入B1闸室;D1闸室下游闸门(Z)打开,去上游的船舶一(S)进入D1闸室;D2闸室上游闸门(Z)打开,D2闸室内船舶一(S)离开闸室进入上游;步聚4),A2闸室内船舶二(X)为2/4水位(02),B2闸室为槛上水深水位(0),C2闸室内船舶一(S)为2/4水位(02),D2闸室为上游水位(04),A1闸室为2/4水位(02),B1闸室内船舶二(X)为高水位(04),C1闸室为2/4水位(02),D1闸室内船舶一(S)为下游水位(0);阀门十三(13)阀门十四(14)阀门十五(15)阀门十六(16)阀门十七(17)阀门十九(19)阀门二十一(21)阀门二十三(23)打开状态,其它阀门关闭状态;A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四(14)阀门十七(17)排放至B...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级四线单向通行互补省水船闸,船闸为4线,每线为2级,4线之间是连通的,4线船闸闸室之间的水是互相排放的,在同一线船闸中,上一次船舶通过与下一次船舶通过的方向是相同的,其特征在于:4线船闸的第一级闸室连通廊道(25)从A1闸室开始,经过阀门十三(13)阀门二十一(21)阀门二十二(22)阀门二十三(23)阀门十五(15)与D1闸室连通,阀门十三(13)与阀门二十一(21)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经过阀门二十四(24)之后与阀门二十三(23)阀门十五(15)之间的廊道连通,阀门二十一(21)与阀门二十二(22)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B1闸室连通,阀门二十二(22)与阀门二十三(23)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C1闸室连通;4线船闸的第二级闸室连通廊道(26)从A2闸室开始,经过阀门十四(14)阀门十七(17)阀门十八(18)阀门十九(19)阀门十六(16)与D2闸室连通,阀门十四(14)与阀门十七(17)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经过阀门二十(20)之后与阀门十九(19)阀门十六(16)之间的廊道连通,阀门十七(17)与阀门十八(18)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B2闸室连通,阀门十八(18)与阀门十九(19)之间的廊道有分支廊道与C2闸室连通;A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一(1),B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二(2),C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三(3),D2闸室上游水进水阀门四(4);A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九(9),B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十(10),C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十一(11),D1闸室水排放至下游阀门十二(12);A2闸室经过阀门五(5)与A1闸室连通,B2闸室经过阀门六(6)与B1闸室连通,C2闸室经过阀门七(7)与C1闸室连通,D2闸室经过阀门八(8)与D1闸室连通;每一个工作循环有12个步聚:步聚1),A2闸室内船舶二(X)为上游水位(04),B2闸室内船舶二(X)为2/4水位(02),C2闸室内船舶一(S)为槛上水深水位(0),D2闸室内船舶一(S)为2/4水位(02),A1闸室为下游水位(0),B1闸室为2/4水位(02),C1闸室为高水位(04),D1闸室为2/4水位(02);阀门十三(13)阀门十四(14)阀门十五(15)阀门十六(16)阀门十八(18)阀门二十(20)阀门二十二(22)阀门二十四(24)打开状态,其它阀门关闭状态;A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四(14)阀门二十(20)阀门十六(16)排放至D2闸室,B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八(18)排放至C2闸室,D1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五(15)阀门二十四(24)阀门十三(13)排放至A1闸室,C1闸室的水经过阀门阀门二十二(22)排放至B1闸室;步聚2),A2闸室内船舶二(X)为3/4水位(03),B2闸室内船舶二(X)为1/4水位(01),C2闸室内船舶一(S)为1/4水位(01),D2闸室内船舶一(S)为3/4水位(03),A1闸室为1/4水位(01),B1闸室为3/4水位(03),C1闸室为3/4水位(03),D1闸室为1/4水位(01);阀门四(4)阀门六(6)阀门十二(12)阀门十三(13)阀门十四(14)阀门十九(19)阀门二十(20)阀门二十三(23)阀门二十四(24)打开状态,其它阀门关闭状态;上游水经过阀门四(4)排放至D2闸室,B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六(6)排放至B1闸室,D1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二(12)排放至下游,A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四(14)阀门二十(20)阀门十九(19)排放至C2闸室,C1闸室的水经过阀门二十三(23)阀门二十四(24)阀门十三(13)排放至A1闸室;步聚3),A2闸室内船舶二(X)为2/4水位(02),B2闸室内船舶二(X)为槛上水深水位(0),C2闸室内船舶一(S)为2/4水位(02),D2闸室内船舶一(S)为上游水位(04),A1闸室为2/4水位(02),B1闸室为高水位(04),C1闸室为2/4水位(02),D1闸室为下游水位(0);B2闸室下游闸门(Z)打开,B2闸室内船舶二(X)离开B2闸室进入B1闸室;D1闸室下游闸门(Z)打开,去上游的船舶一(S)进入D1闸室;D2闸室上游闸门(Z)打开,D2闸室内船舶一(S)离开闸室进入上游;步聚4),A2闸室内船舶二(X)为2/4水位(02),B2闸室为槛上水深水位(0),C2闸室内船舶一(S)为2/4水位(02),D2闸室为上游水位(04),A1闸室为2/4水位(02),B1闸室内船舶二(X)为高水位(04),C1闸室为2/4水位(02),D1闸室内船舶一(S)为下游水位(0);阀门十三(13)阀门十四(14)阀门十五(15)阀门十六(16)阀门十七(17)阀门十九(19)阀门二十一(21)阀门二十三(23)打开状态,其它阀门关闭状态;A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四(14)阀门十七(17)排放至B2闸室,D2闸室的水经过阀门十六(16)阀门十九(19)排放至C2闸室,B1闸室的水经过阀门二十一(21)阀门十三(13)排放至A1闸室,C1闸室的水经过阀门二十三(23)阀门十五(15)排放至D1闸室;步聚5),A2闸室内船舶二(X)为1/4水位(01),B2闸室为1/4水位(01),C2闸室内船舶一(S)为3/4水位(03),D2闸室为3/4水位(03),A1闸室为3/4水位(03),B1闸室内船舶二(X)为3/4水位(03),C1闸室为1/4水位(01),D1闸室内船舶一(S)为1/4水位(01);阀门三(3)阀门五(5)阀门十一(11)阀门十五(15)阀门十六(16)阀门十七(17)阀门二十(20)阀门二十一(21)阀门二十四(24)打开状态,其它阀门关闭状态;上游水经过阀门三(3)排放至C2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国洪
申请(专利权)人:彭国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