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2271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包含反应釜(1)、至少一个内盘管(2)和与所述内盘管(2)数量相等的内盘管阀门(3),所述内盘管(2)位于所述反应釜(1)内部,所述内盘管(2)的一端为进油口,该进油口通过所述内盘管阀门(3)与总进油口(4)连通,所述内盘管(2)的另一端为出油口(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反应釜内设置内盘管以能够直接对反应釜内的材料进行加热,有效降低了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升温速度,而且在设置多个内盘管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反应釜内材料的多少选择使用其中一个或多个内盘管进行工作,针对性更强,能量利用率更高。

Heating device for reaction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reactor, discloses a reactor hea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reaction kettle (1), at least one coil (2) and an inner tube (2) is equal to the number of inner tube valve (3), the inner tube (2) is located in the reactor (1) inside the inner tube (2) at one end of the inlet, the inlet valve through the inner tube (3) and the total oil inlet (4) connected, the inner tube (2) and the other end to the oil outlet (5).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 reactor tube to directly to the reactor materials for heating,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energy loss in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heat exchange area, improve the heating speed, but also in the inn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ime can also choose according to how much material reaction kettle the use of one or more inner tube work, more targeted, higher utilization rate of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釜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原先反应釜采用夹套走导热油方式进行加热,加热夹套内注入导热油,再用导热油对反应釜内物料进行加热,存在以下缺点:1、导热油体量大,加热缓慢,升温速度较慢,达不到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生产过程中,某些产品要求物料在投放后两小时内迅速达到155℃,再进行下一步投料);加热需要的能量较多;2、针对性不强,反应釜内材料或多或少,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能量供应,造成能量的浪费较大;3、通过加热导热油,再使导热油来加热反应釜内物质,能量损耗较大且耗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升温速度快,能量损耗少,且能够根据反应釜内材料的多少有针对性的进行加热。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包含反应釜、至少一个内盘管和与所述内盘管数量相等的内盘管阀门,所述内盘管位于所述反应釜内部,所述内盘管的一端为进油口,该进油口通过所述内盘管阀门与总进油口连通,所述内盘管的另一端为出油口。优选地,若所述内盘管为两个及以上,则各所述内盘管沿所述反应釜依次上下排列,且各所述内盘管的进油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各所述内盘管阀门与所述总进油口连通。多个内盘管依次上下排列设置能够实现根据反应釜内材料的多少进行有针对性加热的目的,在材料少时,可以只使用最下方的一个内盘管,材料较多时可以同时使用上下排列的多个内盘管,与现有技术中无论材料多少均要对整个夹套内的导热油加热相比更加节能、有针对性。优选地,各所述内盘管共用一个出油口。同一个出油口的设计便于导热油的集中回收再利用。优选地,所述内盘管为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内盘管在反应釜内能够提供更大的换热面积,以更好地实现对反应釜内材料的加热。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釜加热装置还包含夹套和夹套阀门,所述夹套套在所述反应釜外围,所述总进油口通过所述夹套阀门与所述夹套的进油口连通。在本申请的基础上再在反应釜的外围加套现有技术中的夹套,夹套内壁与反应釜外壁之间的间隙内注入导热油,对导热油加热就能够间接地实现对反应釜内材料的加热,在反应釜内材料较多、仅仅使用内盘管无法达到工艺要求的时候可以通过本方案来解决。优选地,所述夹套的出油口与所述内盘管共用一个出油口。共用同一个出油口的设计便于导热油的集中回收再利用。有益效果:本申请在反应釜内设置内盘管以能够直接对反应釜内的材料进行加热,有效降低了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升温速度,而且在设置多个内盘管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反应釜内材料的多少选择使用其中一个或多个内盘管进行工作,针对性更强,能量利用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方式1中反应釜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方式2中反应釜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方式3中反应釜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该加热装置主要包含反应釜1和内盘管2,内盘管2为螺旋状,置于反应釜1内,且内盘管2一端的进油口与总进油口4通过内盘管阀门3连通,内盘管2的另一端为出油口5。本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对反应釜1进行加热时,打开内盘管阀门3,通过总进油口4向内盘管2内注入导热油,通过加热内盘管2内的导热油直接加热反应釜1内的材料,加热结束后的导热油从内盘管2的出油口5排出回收。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内盘管2为一个整体的内盘管,这种结构不能够对反应釜1内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加热,能量利用率较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盘管2为至少两个内盘管上下依次排列结构,本实施方式中以上下两个依次排列的内盘管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内盘管2分上、下两层,分别由一个内盘管阀门3控制,当反应釜1内材料较少时,可以只开启下层内盘管的阀门进行加热,如材料增加则上下两层内盘管的阀门可以全部开启,以达到快速升温的目的;并且对内盘管2可进行分段控制,对反应釜1内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加热,避免能量不恰当使用,针对性强,能量利用率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两个内盘管2的出油口5为同一个,以便于导热油的回收循环使用。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2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双重加热结构,进一步确保反应釜1内材料的升温速度。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在反应釜1外围还设有夹套6,夹套6内壁与反应釜1外壁之间具有用于填充导热油的间隙,夹套6的进油口通过夹套阀门7与总进油口4连通,且夹套6与各内盘管2共用一个出油口5。当只使用反应釜1内的内盘管2加热釜内材料仍不能达到工艺要求时,可以同时打开夹套阀门7,通过总进油口4向夹套6内注入导热油,通过加热夹套6内的导热油间接加热反应釜1内的材料,加热后的导热油通过出油口5排出回收。这样将夹套6与内盘管2结合使用使得釜内材料的升温速度有了双重保障,当然,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与现有技术中一样只使用夹套6内导热油对反应釜1内的材料进行加热,夹套6与内盘管2可以单独或同时使用。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反应釜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反应釜(1)、至少一个内盘管(2)和与所述内盘管(2)数量相等的内盘管阀门(3),所述内盘管(2)位于所述反应釜(1)内部,所述内盘管(2)的一端为进油口,该进油口通过所述内盘管阀门(3)与总进油口(4)连通,所述内盘管(2)的另一端为出油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反应釜(1)、至少一个内盘管(2)和与所述内盘管(2)数量相等的内盘管阀门(3),所述内盘管(2)位于所述反应釜(1)内部,所述内盘管(2)的一端为进油口,该进油口通过所述内盘管阀门(3)与总进油口(4)连通,所述内盘管(2)的另一端为出油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内盘管(2)为两个及以上,则各所述内盘管(2)沿所述反应釜(1)依次上下排列,且各所述内盘管(2)的进油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各所述内盘管阀门(3)与所述总进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磊李长林林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希玛石油制品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