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覆盖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2107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提出一种输送带覆盖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原料和配方,制备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输送带覆盖胶,无论是机械性能还是耐油耐热性能,都远超现有的输送带覆盖胶,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Conveyer belt covering glu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veyer belt covering glu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with the different raw materials and formulations, prepared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conveyor belt cover plastic, eith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r oil and heat resistant performance, are far more than the existing belt cover glue,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actua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带覆盖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输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耐油耐热的输送带覆盖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输送带是物料输送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煤炭、矿山、港口、建材、机电、轻工、纺织、农业、汽车等各行各业。输送带与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科技进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技术的提高,输送带的需求量逐年提高,种类规格不断增加。针对不同的工作条件以及不同的用途,对输送带性能要求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耐热输送带主要用于冶金企业的烧结矿、建材企业的水泥熟料等高温物料的输送。近年来,在钢铁、水泥、焦炭行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对于耐热等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耐热输送带的需求更为迫切。现在国内炼焦、水泥、冶金等行业输送物料的温度常常在200℃以上,加上输送过程中带来的严重磨损、冲击和屈挠作用,需要用到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热输送带。化工行业标准HG2297-92将耐热输送带分为T1、T2和T3几个等级,其对应的试验温度分别为100℃、125℃和170℃,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的使用要求。耐油输送带是一种特殊用途输送带,主要用途是运送含有矿物油或动植物油的物料。而目前输送带主要是由天然橡胶或如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等合成橡胶作为主体胶料加工而成的。油类能渗透到这些橡胶中使其发生溶胀,致使橡胶的强度及其它力学性能降低,当输送这类物料时,油类就会对输送带体表面的覆盖胶溶胀和侵蚀,致使输送带体表面的覆盖胶体积增大膨胀变形、功能性成分流失,从而导致输送带的机械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本专利针对上述这些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耐油耐热的输送带覆盖胶及其制备方法,在满足耐油性的前提下,极大提高输送带的耐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油耐热的输送带覆盖胶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送带覆盖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80-120质量份乙华平橡胶、50-100质量份芳纶纤维、70-100质量份聚芳醚腈酮、5-10质量份四氮化三硅和2-7质量份硅烷偶联剂进行电子束辐照接枝,并全程保持搅拌,得混合物A;S2:将混合物A、30-60质量份聚丙烯酰胺、10-30质量份单蓖麻油酸甘油一起加入到开炼机中,升温混炼,得到混合物B;S3:将50-75质量份炭黑,10-20质量份二氧化硅、2-7质量份硬脂酸,2-5质量份促进剂过硫酸铵,0.5-1质量份四甲基乙二胺、1-5质量份硫磺和混合物B一起加入到开炼机中,升温混炼,得到混合物C;S4:将混合物C、50-100质量份丙烯三甲氧基硅烷、30-50质量份碳纤维、10-15质量份氧化锌、25-35质量份硬脂酸、10-20质量份聚乙二醇,5-10质量份PPO-g-MAH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密炼机中,混炼结束后,进行排料,即得输送带覆盖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1中辐照剂量为10-50kGy。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1中的硅烷偶联剂为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2中升温混炼具体为:升温至60-80℃,混炼300-500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3中的炭黑为N774炭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3中升温混炼具体为:升温至40-60℃,混炼100-300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4中的碳纤维为T300碳纤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4中预处理具体过程为:将碳纤维置于马弗炉内,控制马弗炉温度为500-600℃,处理时间为60-90分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四氮化三硅、二氧化硅为纳米级。一种输送带覆盖胶,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一种输送带覆盖胶制备方法采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原料和配方,制备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输送带覆盖胶,无论是机械性能还是耐油耐热性能,都远超现有的输送带覆盖胶,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输送带覆盖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80-120质量份乙华平橡胶、50-100质量份芳纶纤维、70-100质量份聚芳醚腈酮、5-10质量份四氮化三硅和2-7质量份硅烷偶联剂进行电子束辐照接枝,并全程保持搅拌,得混合物A;S2:将混合物A、30-60质量份聚丙烯酰胺、10-30质量份单蓖麻油酸甘油一起加入到开炼机中,升温混炼,得到混合物B;S3:将50-75质量份炭黑,10-20质量份二氧化硅、2-7质量份硬脂酸,2-5质量份促进剂过硫酸铵,0.5-1质量份四甲基乙二胺、1-5质量份硫磺和混合物B一起加入到开炼机中,升温混炼,得到混合物C;S4:将混合物C、50-100质量份丙烯三甲氧基硅烷、30-50质量份碳纤维、10-15质量份氧化锌、25-35质量份硬脂酸、10-20质量份聚乙二醇,5-10质量份PPO-g-MAH(一种共混体系)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密炼机中,混炼结束后,进行排料,即得输送带覆盖胶。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1中辐照剂量为10-50kGy。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1中的硅烷偶联剂为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2中升温混炼具体为:升温至60-80℃,混炼300-500秒。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3中的炭黑为N774炭黑。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3中升温混炼具体为:升温至40-60℃,混炼100-300秒。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4中的碳纤维为T300碳纤维。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4中预处理具体过程为:将碳纤维置于马弗炉内,控制马弗炉温度为500-600℃,处理时间为60-90分钟。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四氮化三硅、二氧化硅为纳米级。同时提出了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输送带覆盖胶。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乙华平橡胶、芳纶纤维来自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聚芳醚腈酮、硅烷偶联剂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简称为KH-792)来自于长春吉大特塑工程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纳米四氮化三硅来自于合肥开尔纳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炭黑N774来自青州市金牛化工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T300碳纤维、PPO-g-MAH来自于上海泉昕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实施例1。一种输送带覆盖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80质量份乙华平橡胶、100质量份芳纶纤维、70质量份聚芳醚腈酮、10质量份纳米四氮化三硅和2质量份硅烷偶联剂KH-792进行电子束辐照接枝,辐照剂量分别为50kGy,并全程保持搅拌,得混合物A。S2:将上述混合物A、30质量份聚丙烯酰胺、30质量份单蓖麻油酸甘油一起加入到开炼机中,升温至60℃,混炼300秒,得到混合物B。S3:将50质量份炭黑N774,20质量份纳米二氧化硅、2质量份硬脂酸,5质量份促进剂过硫酸铵,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带覆盖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80‑120质量份乙华平橡胶、50‑100质量份芳纶纤维、70‑100质量份聚芳醚腈酮、5‑10质量份四氮化三硅和2‑7质量份硅烷偶联剂进行电子束辐照接枝,并全程保持搅拌,得混合物A;S2:将混合物A、30‑60质量份聚丙烯酰胺、10‑30质量份单蓖麻油酸甘油一起加入到开炼机中,升温混炼,得到混合物B;S3:将50‑75质量份炭黑,10‑20质量份二氧化硅、2‑7质量份硬脂酸,2‑5质量份促进剂过硫酸铵,0.5‑1质量份四甲基乙二胺、1‑5质量份硫磺和混合物B一起加入到开炼机中,升温混炼,得到混合物C;S4:将混合物C、50‑100质量份丙烯三甲氧基硅烷、30‑50质量份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10‑15质量份氧化锌、25‑35质量份硬脂酸、10‑20质量份聚乙二醇,5‑10质量份PPO‑g‑MAH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密炼机中,混炼结束后,进行排料,即得输送带覆盖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带覆盖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80-120质量份乙华平橡胶、50-100质量份芳纶纤维、70-100质量份聚芳醚腈酮、5-10质量份四氮化三硅和2-7质量份硅烷偶联剂进行电子束辐照接枝,并全程保持搅拌,得混合物A;S2:将混合物A、30-60质量份聚丙烯酰胺、10-30质量份单蓖麻油酸甘油一起加入到开炼机中,升温混炼,得到混合物B;S3:将50-75质量份炭黑,10-20质量份二氧化硅、2-7质量份硬脂酸,2-5质量份促进剂过硫酸铵,0.5-1质量份四甲基乙二胺、1-5质量份硫磺和混合物B一起加入到开炼机中,升温混炼,得到混合物C;S4:将混合物C、50-100质量份丙烯三甲氧基硅烷、30-50质量份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10-15质量份氧化锌、25-35质量份硬脂酸、10-20质量份聚乙二醇,5-10质量份PPO-g-MAH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密炼机中,混炼结束后,进行排料,即得输送带覆盖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覆盖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辐照剂量为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万晴戴连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圣华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