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1921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和钢丝绳,所述挂钩位于所述钢丝绳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形成绳套组件,所述绳套组件包括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与所述第二绳套上均设有钢丝绳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通过挂钩将钢丝绳卡在套管上,将绳套组件连接吊卡,通过提升或下放套管带动吊卡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

The mobile device casing elevator and its mov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bile device casing elevator, which comprises a hook and wire rope, the hook is positioned in the upper end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wire rope, the wire rope through the wire rope clamp forming rope component, the rope assembly includes first and second sets of rope rope, the rope and the first the second rope are arranged on the steel wire rope clip.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of moving casing elevator. By hook wire rope card on the sleeve, the rope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vator, mobile by raising or lowering the casing on the elevator drive,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
技术介绍
钻井工程中,吊卡是一种用来吊起钻杆、油管和套管等管材的工具。它悬挂在提升系统大钩两侧的吊环里面,以便对井眼进行起出或下入钻具及油管、套管的作业。在地面瓦斯抽采钻井工程中,下套管时要使用石油吊卡用以固定、提升和下放套管。目前使用的石油吊卡规格主要有Φ177.8mm、Φ244.5mm、Φ273mm、Φ339.7mm这四种类型。施工中操作吊卡多以人工为主,但是,吊卡非常笨重,尤其是Φ244.5mm、Φ273mm、Φ339.7mm这三种类型的吊卡,即使是三个人抬起、下放都非常吃力,劳动强度很大。另外,钻机孔口场地较小,需要多人同时作业,而频繁移动吊卡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很多安全风险。虽然目前市面上存在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但是,普遍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使用效率低。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和钢丝绳,所述挂钩位于所述钢丝绳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形成绳套组件;所述绳套组件包括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与所述第二绳套上均设有钢丝绳夹。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第一绳套和所述第二绳套的相交处设有绳鼻子。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钢丝绳为光面钢丝绳。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光面钢丝绳的直径为15mm。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钢丝绳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钢丝绳夹。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钢丝绳夹的数量共八个。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绳套组件套在吊卡的耳孔上;将挂钩套在套管接箍上;提升套管;下落套管。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中,将绳套组件套在吊卡的耳孔上的步骤,具体还包括:将第一绳套套在吊卡的左耳孔上;将第二绳套套在吊卡的右耳孔上。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中,在提升套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提起吊卡;打开吊卡。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中,在下落套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放置吊卡。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和钢丝绳,所述挂钩位于所述钢丝绳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形成绳套组件,所述绳套组件包括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与所述第二绳套上均设有钢丝绳夹,通过挂钩将钢丝绳卡在套管上,将绳套组件连接吊卡,通过提升或下放套管带动吊卡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在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的相交处设有绳鼻子,施工人员在进行套管吊卡移动的操作时,通过绳鼻子可以避免挤伤手,从而提高套管吊卡移动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的主视图;图2和图3是本专利技术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1、挂钩;2、钢丝绳;3、绳套组件;31、第一绳套;32、第二绳套;4、钢丝绳夹;5、套管吊卡;6、套管接箍;7、套管主体;8、钻机磨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1和钢丝绳2,挂钩1位于钢丝绳2的上端,钢丝绳2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4形成绳套组件3。绳套组件3包括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第一绳套31与第二绳套32上均设有钢丝绳夹4。通过挂钩1将钢丝绳2卡在套管上,将绳套组件3连接吊卡,通过提升或下放套管带动吊卡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为了提高吊卡移动装置的安全性,在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的相交处设有绳鼻子。施工人员在进行吊卡移动的操作时,通过拎着绳鼻子可以避免挤伤手。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钢丝绳2为光面钢丝绳2,光面钢丝绳2的直径为15mm,光面钢丝绳2由6股组成,每股由37根钢丝组成,光面钢丝绳2的绳芯由天然纤维芯材料制成。而此种光面钢丝绳2的强度为1670Mpa,钢丝破断拉力总和为146.34KN。在本实施例中,光面钢丝绳2的长度优选为1200mm。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钢丝绳2。此外,绳套组件3与钢丝绳2为一体结构,钢丝绳2的下方通过钢丝绳夹4形成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的长度优选为600mm。在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上各自均设有两个钢丝绳夹4。而在钢丝绳2的上方和下方也均设有钢丝绳夹4。在本实施例中,钢丝绳夹4的数量共八个。根据实际需要,该吊卡的移动装置也可以采用钢丝插编工艺来取代钢丝绳夹4,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一种如上述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该移动装置的钢丝绳2及其连接部分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断头较多时,需要更换钢丝绳2,从而确保整个装置的安全。随后,将绳套组件3套在套管吊卡5的耳孔上。具体的,先将第一绳套31套在套管吊卡5的左耳孔上;再将第二绳套32套在套管吊卡5的右耳孔上。之后,将挂钩1套在套管接箍6上,使得套管卡在钢丝绳2上。然后,为了防止移动装置因受力过大而造成损坏,需要缓慢提升套管主体7。同时,套管吊卡5在移动装置的作用下一同上升。当套管吊卡5上升到一定位置的时候,操作开关,打开套管吊卡5。最后,缓慢下落套管主体7。在套管主体7下落的过程中,将套管吊卡5拽到钻机磨盘8头上,并放置稳妥,完成整个套管吊卡5的移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使用套管吊卡5时无需多人费力即可抬起或下放,降低了安全风险;并且,节省了下套管的时间及油料消耗,在一口钻井需要下两路套管,单井即可节约油料约一千元人民币,全年按照三十口井计算,即可节约费用在三万元左右。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钩和钢丝绳,所述挂钩位于所述钢丝绳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形成绳套组件;所述绳套组件包括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与所述第二绳套上均设有钢丝绳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钩和钢丝绳,所述挂钩位于所述钢丝绳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形成绳套组件;所述绳套组件包括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与所述第二绳套上均设有钢丝绳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套和所述第二绳套的相交处设有绳鼻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为光面钢丝绳。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面钢丝绳的直径为15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钢丝绳夹。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军任明迪王琼张怀传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