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阵列以及光源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1208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5:27
透镜阵列(60)具备:平板状的基体部(62);多个透镜(66),形成于基体部(62)的一面;多个柱状的导光部(100),分别形成于基体部(62)的另一面的与多个透镜(66)对应的位置;以及遮光部(102),至少形成于导光部(100)的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镜阵列以及光源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镜阵列以及光源单元,特别涉及适用于电子照相式打印机的打印头等的透镜阵列以及光源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式打印机中内置有对感光体选择性地照射光而形成潜像的被称为打印头的光源单元(参照专利文献1~3)。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头中,设置有发光元件群(410)的头基板(450,玻璃基板)、形成有导光孔(4410)的遮光部件(440)以及微透镜阵列(430)以按照该顺序层叠的状态固定于壳体(case)(420)。详细而言,头基板配置于壳体与后盖(470)之间,后盖通过固定器具(460)被按压于壳体而固定。遮光部件以及微透镜阵列夹持于壳体的开口部而固定。在此结构中,发光元件的光通过导光孔而通过微透镜阵列成像于感光体。专利文献2的打印头也采用与专利文献1的打印头同样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中,除此之外,还公开了通过粘合剂(436)将头基板(450)与遮光部件(440)之间、以及遮光部件与微透镜阵列(4301)之间分别粘贴的方式。在专利文献3的打印头中,LED元件(30)隔着布线基板(33)固定于保持器(holder)(34),并且包括微透镜(12)的透镜板(11)固定于遮光部件(13)而这些透镜阵列单元(1)也固定于保持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7199号公报(参照第0047~0052段、图3、图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37200号公报(参照第0046~0051段、图3、图4、第0096~0097段、图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72557号公报(参照第0013~0022段、图3~图5)专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2的结构中,除了头基板、遮光部件以及微透镜阵列之外还包含包括壳体的许多构件,所以关于构件的库存管理、装配、加工精度等在时间、成本方面的负担也大。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也包括保持器,所以与专利文献1、2的结构同样地,构件件数多而与其相伴的时间、成本方面的负担也大。除此之外,在专利文献1、2的结构中,还通过将微透镜阵列分割为多个来吸收微透镜阵列的热膨胀所致的畸变。然而,头基板、遮光部件以及微透镜阵列各自的部件的材质与壳体的部件的材质不同,所以线性膨胀系数中产生差。因此,取决于壳体的材质,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动而在这些部件中发生位置偏移,在发光元件与微透镜阵列之间光轴偏移,无法对发光元件的光清晰地进行成像。在专利文献2的图9所公开的方式中,也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动而在粘合的构件之间发生膨胀或者收缩所致的相互拉伸,在头基板、遮光部件以及微透镜阵列各自的部件之间产生翘曲、扭曲所引起的畸变,与上述同样地,在发光元件与微透镜阵列之间发生光轴偏移。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也与专利文献1、2的结构同样地,布线基板、遮光部件以及透镜板固定于保持器,所以取决于保持器的材质而可能发生光轴偏移。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构件件数的减少的透镜阵列、以及提供能够抑制光轴偏移的发生而还实现构件件数的减少的光源单元。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具备:平板状的基体部;多个透镜,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的一面;多个柱状的导光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的另一面的与所述多个透镜对应的位置;以及遮光部,至少形成于所述导光部的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提供一种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基板,包括多个发光元件;以及透镜阵列,具有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对应的多个透镜,所述透镜阵列具有:平板状的基体部;多个透镜,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的一面;多个柱状的导光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的另一面的与所述多个透镜对应的位置;以及遮光部,至少形成于所述导光部的侧面,所述透镜阵列直接固定于所述发光基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导光部形成于基体部,遮光部至少形成于该导光部的侧面,所以不依赖于遮光部件、壳体、保持器等固定部件(保持部件)而能够将透镜阵列直接地固定于发光基板。因此,能够实现构件件数的减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遮光部至少形成于透镜阵列的导光部的侧面,透镜阵列直接地固定于发光基板,透镜阵列以及遮光部相对于发光基板而被定位。因此,透镜阵列以及发光基板各自的部件不依赖于独立的遮光部件、壳体、保持器等固定部件而被定位。因此,能够抑制光轴偏移的发生,还实现构件件数的减少。附图说明图1A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B是示出制像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光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图4的(A)是图2的沿着A-A线的剖面图,(B)是该剖面附近的底面图。图5A是示出变更透镜阵列的单元的数量的例子的图。图5B是示出变更透镜单元的单元的数量和单元中的透镜的数量的例子的图。图5C是示出变更透镜单元的单元的数量和单元中的透镜的数量的例子的图。图5D是示出能够以透镜为单位更换透镜阵列的情况的图。图6A是示出以单元为单位将其它透镜阵列堆叠到透镜阵列的例子的图。图6B是示出以透镜为单位将其它透镜阵列堆叠到透镜阵列的例子的图。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分解立体图。图9的(A)是图7的沿着B-B线的剖面图,(B)是该剖面附近的底面图。图10A是示出变更透镜阵列的单元的数量的例子的图。图10B是示出变更透镜单元的单元的数量和单元中的透镜的数量的例子的图。图10C是示出变更透镜单元的单元的数量和单元中的透镜的数量的例子的图。图10D是示出能够以透镜为单位更换透镜阵列的情况的图。(符号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10:制像单元;12:感光体;14:带电辊;16:打印头;18:显影装置;20:转印装置;22:清洁装置;24:除电装置;26:纸张;30:光源单元;40:发光基板;42:透明基板;44:发光元件;60:透镜阵列;62:基体部;64:腿部;66:透镜;68:单元;70:简单单元;80、84、86、88:粘合剂;100:导光部;102:遮光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如图1A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将图像形成于纸张的所谓电子照相式打印机,内置有用于将显影用的调色剂转印到纸张的制像单元10(参照图1B)。如图1B所示,制像单元10由以感光体12为中心的多个部件构成。在感光体12的周围,从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至下游侧,主要设置有带电辊14、打印头16、显影装置18、转印装置20、清洁装置22以及除电装置24。从电源装置(图示略)对带电辊14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对应的极性的偏压,从而带电辊14使感光体12带电。打印头16由具有发光元件和透镜的光源单元30(参照图2)构成,从发光元件经由透镜对感光体12照射光,从而在带电的感光体12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8对感光体12供给调色剂,通过调色剂使形成于感光体12的静电潜像显影。转印装置20一边隔着纸张26抵接于感光体12一边旋转,将感光体12上的调色剂转印到纸张26。清洁装置22由所谓刮片等构成,将残留在感光体12上的调色剂从感光体12刮掉而去除。除电装置24使感光体12均匀受光,去除残存在感光体12上的电荷。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这些部件对感光体12如上所述地分别作用,从而对纸张26形成图像。此外,在图1B中,将制像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透镜阵列以及光源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具备:平板状的基体部;多个透镜,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的一面;多个柱状的导光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的另一面的与所述多个透镜对应的位置;以及遮光部,至少形成于所述导光部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21 JP 2014-2360881.一种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具备:平板状的基体部;多个透镜,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的一面;多个柱状的导光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的另一面的与所述多个透镜对应的位置;以及遮光部,至少形成于所述导光部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阵列由包括预定数量的透镜的多个单元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阵列是针对各个透镜的每一个透镜分割而构成的。4.一种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基板,包括多个发光元件;以及透镜阵列,具有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对应的多个透镜,所述透镜阵列具有:平板状的基体部;多个透镜,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的一面;多个柱状的导光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基体部的另一面的与所述多个透镜对应的位置;以及遮光部,至少形成于所述导光部的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川知彦藤本章弘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