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德源专利>正文

夹钳剥线切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518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钳剥线切口结构,其主要于可剥线的夹钳改变其剥线切口结构。其中剥线孔内侧壁形成一剥刃,位于剥刃的下方环侧形成一具有锥面的定位部;借以剥线孔夹围电线,施力予剥刃夹切电线的绝缘外皮的同时,定位部随该施力而对绝缘外皮产生一推挤压抵力量,有效定位绝缘外皮并使之形变变薄,方便剥刃快速切断绝缘外皮,达到剥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钳剥线切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的
,尤其是指兼具夹线兼具剥线功能的夹钳,在剥线切口的改变。
技术介绍
内线电工、电动机或是仪器仪表电工的工作,都免不了夹钳的工具,夹钳除了夹钳功能之外,还会顺带附设有切断、剥线的功能,而剥线的用途是将电线被切断的绝缘皮与电线分开,从而达到剥线的目的。例如公开号为M524327号的“具有斜口剪剥钳”的技术专利案<下称:参考前案>,其包括两个可相对枢转地连接的钳件。这些钳件分别包括一握持端部、一相反该握持端部的工作端部,及一介于该握持端部与该工作端部间的枢接部,各工作端部沿一长度方向依序具有一扩剪段、一钳夹段,及一剪剥段,这些扩剪段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刃部,这些扩剪段的外侧面分别沿该长度方向逐渐外扩,这些扩剪段的顶面分别内凹且共同界定出一容钉槽,这些扩剪段的底面分别具有一倾斜部且共同形成一靠抵面,这些钳夹段的内侧面分别具有多个用以钳夹的啮纹,这些剪剥段的内侧面分别凹设有至少一剥线槽且共同界定出一剥线孔。然而参考前案在剥线的构造,在实务上出现较难剥离绝缘外皮的问题。如参考前案的图4所示,从剥线孔断面来看,上、下方各凹设一弧形的剥线槽,使得剥线槽在内侧形成了尖锐的第四刃部,利用第四刃部来剥切绝缘外皮,使其脱离导电体;但参考前案的剥线孔断面,当电线夹置于剥线孔时,无论剥切前、剥切后的过程,都仅有第四刃部来接触绝缘外皮,而第四刃部十分尖锐,以致与绝缘外皮仅在环线形的接触面积,其余的剥线槽均未接触绝缘外皮,并且保留一相当的距离空间,造成第四刃部夹住并被施力于绝缘外皮时,因为绝缘外皮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夹钳可能需要反复滑转,才能使第四刃部渐渐剥切绝缘外皮,因此参考前案的设计,存在不容易剥切干净、快速,以致增长剥切的作业时间,增加操作阻碍,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鉴于前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钳剥线切口结构,其主要为夹钳在剥线部的设计,提供了一定位、挤压绝缘外皮的功能,使绝缘外皮被挤压而变薄,容易快速、利落、有效地剥线。本技术提供一种夹钳剥线切口结构,其包括:两个半钳件枢结为一可张合的夹钳,该两个半钳件靠合的一端为一供剥线、剪线的工作端,该工作端设有一供剪线的剪切部,以及一设置于该剪切部的剥线部,其中:该剥线部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剪切部、可张合的剥线孔、一剥刃、一定位部,其中该剥线孔内侧壁形成尖锐状的该剥刃,位于该剥刃的一侧内壁形成一具有锥面的定位部,用以该剥线孔夹围电线,该剥刃夹切电线的绝缘外皮,该定位部随之推压绝缘外皮。其中,该两个半钳件的该工作端各凹设一凹槽,借以两个该凹槽经靠合而构成该剥线孔。因此,本技术可以提供下列技术效果:1、本技术于剥线孔内,在相对剥刃的下方设有一具有锥面的定位部,在施力于剥刃来剪切电线的绝缘外皮时,定位部随同步推压绝缘外皮的外侧,并通过定位部的锥面产生一水平以及向下的分力来推压绝缘外皮,使绝缘外皮随之形变形成斜面,在相邻剥刃之处厚度变薄,让剥刃可以快速切断绝缘外皮,使剥线快速利落地完成。2、此外,在剥线部剥除绝缘外皮之时,由定位部夹压于绝缘外皮的外侧,同时提供一支持在定点位置的力量,不会随意晃动,方便让剥刃来剪切绝缘外皮,提供了良好的定位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单支半钳件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背视平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剥线孔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剥线状态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半钳件11柄端12工作端13枢部14夹啮部20剪切部21切刃211平面22锥面30剥线部31剥线孔32剥刃33定位部40电线41导电体42绝缘外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夹钳剥线切口结构,请参看图1、图2、图3,夹钳基本上由两个呈对称的半钳件10组成,该半钳件10一端为一供手部握拿的柄端11,另一端为一供剥线、剪线、夹持的工作端12,通过两个半钳件10于柄端11、工作端12之间设以一枢部13来枢设结合该两个半钳件10,让该两个半钳件10通过手力的扳动,以枢部13为支点,使工作端12产生开、合状态,其中工作端12末端为尖嘴且有齿部的夹啮部14,用以夹持对象,相邻枢部13之处,设置一用来剪线的剪切部20以及一位于剪切部20的剥线部30,本技术的主要特征乃在于剥线部30。请继续参看图1、图2、图3,该两个半钳件10于形成工作端12的外壁一侧突设块状的剪切部20,剪切部20设置一道切刃21,形成切刃21的一面呈平面211,另一面设为具有锥度的锥面22,用以该两个半钳件10枢结,两个该工作端12对称靠合时,两侧的切刃21呈并靠而使得交界处呈一直线,该两个平面211显露于夹钳的外面而如图3所示;该剥线部30设置于剪切部20,如图3、图4、图5所示,剥线部30包括至少一设置于剪切部20的剥线孔31、一剥刃32、一定位部33,其中剪切部20的两个相对侧各凹设一凹槽311,使两个凹槽311于靠合处形成一剥线孔31,剥线孔31于近平面211处,沿凹槽311内侧形成尖锐的剥刃32,位于剥刃32相反于平面211、朝向锥部22的内侧,形成一具有锥面的定位部33,此即本技术的剥线部30的设计特点。请再参看图4、图5、图6所示,当用户欲实施剥线作业时,利用枢部13为支点来张开柄端11、剪切部20、剥线孔31,连带张开剪切部20,让电线40进入两个凹槽311之间,再施力于两个半钳件10而闭合剥线孔31,形成两个凹槽311夹围电线40的外侧面,使剥刃32与定位部33夹抵住电线40外侧的绝缘外皮42,在施力夹紧剥线部30,以欲使剥刃32剪切绝缘外皮42时,定位部33通过其锥面而对绝缘外皮42产生一水平向分力以及一向下的分力,推挤绝缘外皮42外侧顺应定位部33锥度而形成斜面,一方面利用定位部33来支持绝缘外皮42在剥线孔31位置不会乱晃动,另一方面,定位部33推抵挤压绝缘外皮42,使之在近剥刃32位置的厚度变薄,因此暂时变薄的绝缘外皮42,让剥刃32较快速切断要剥除绝缘外皮42的长度,以外露出导电体41,快速、利落地完成剥线作业。综合上述,本技术所提供的整体结构确实具有产业实用性及创新效益,本技术不属于现有技术,符合技术专利申请条件,恳请贵局明鉴,早日审查授权。以上所述乃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夹钳剥线切口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钳剥线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半钳件枢结为一可张合的夹钳,该两个半钳件靠合的一端为一供剥线、剪线的工作端,该工作端设有一供剪线的剪切部,以及一设置于该剪切部的剥线部,其中:该剥线部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剪切部、可张合的剥线孔、一剥刃、一定位部,其中该剥线孔内侧壁形成尖锐状的该剥刃,位于该剥刃的一侧内壁形成一具有锥面的定位部,用以该剥线孔夹围电线,该剥刃夹切电线的绝缘外皮,该定位部随之推压绝缘外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钳剥线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半钳件枢结为一可张合的夹钳,该两个半钳件靠合的一端为一供剥线、剪线的工作端,该工作端设有一供剪线的剪切部,以及一设置于该剪切部的剥线部,其中:该剥线部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剪切部、可张合的剥线孔、一剥刃、一定位部,其中该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源
申请(专利权)人:陈德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