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槽机构和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0027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洗槽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样针清洗不净而导致的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清洗槽机构的技术方案为:内外设置的清洗槽内腔和清洗槽外腔,所述清洗槽内腔与所述清洗槽外腔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清洗槽外腔设有贯通的进液口;所述清洗槽内腔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贯通的注射口,流经所述进液口的清洗液沿所述空隙流至各所述注射口,并喷向内置于所述清洗槽内腔的待清洗加样针;所述清洗槽内腔的底部还设有废液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洗槽机构和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加样针清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清洗加样针的清洗槽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含清洗槽机构的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全自动免疫定量分析系统是一种用于完成化学发光试剂检测的一种全自动医疗设备,一般由样本盘、加样臂、试剂盘、反应杯盘、光学检测模块、清洗模块与读卡系统七个主要部件组成。清洗模块通常为清洗槽,是进行加样针清洗功能的主体。清洗槽内部开设有加样针清洗位,用于对完成加样后沾有血样或检测试剂的加样针进行清洗。当需要清洗加样针时,与加样臂连接的加样针位于清洗槽的正上方,随后加样臂下降,加样针逐渐伸入清洗槽内,清洗槽配置的隔膜泵开启,清洗液由注液口注入清洗槽内对加样针上的血样或检测试剂进行冲洗与稀释,之后将清洗槽内废液排空,重复多次后完成加样针清洗工作。由于清洗槽上方需要预留加样针插入位置,所以清洗槽注液口无法设置在清洗槽上方,目前注液口均设置在清洗槽的侧边。由于清洗液仅由单侧注液口射向加样针,使得加样针仅有一面受到清洗液清洗,清洗效果不理想。且由于隔膜泵在开启与关闭时液体流量不稳定,对清洗液流体有一定的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洗槽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样针清洗不净而导致的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清洗槽机构的技术方案为:内外设置的清洗槽内腔和清洗槽外腔,所述清洗槽内腔与所述清洗槽外腔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清洗槽外腔设有贯通的进液口;所述清洗槽内腔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贯通的注射口,流经所述进液口的清洗液沿所述空隙流至各所述注射口,并喷向内置于所述清洗槽内腔的待清洗加样针;所述清洗槽内腔的底部还设有废液出口。优选的,各所述注射口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优选的,所述注射口和所述进液口在高度方向上呈高低设置。优选的,所述清洗槽内腔和所述清洗槽外腔相连接且有所述空隙。优选的,所述清洗槽内腔包括由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且中空的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所述清洗槽外腔置于所述第三柱体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二柱体连接,且所述所述清洗槽外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空隙;所述注射口位于所述第一柱体顶部,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注射口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二柱体上方,所述废液出口位于所述第三柱体底部。优选的,所述清洗槽外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柱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注射口沿所述第一柱体周向等间隔对称设置。优选的,中空的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二柱体和所述第三柱体围成的中空区域为上宽下窄的倒锥形。优选的,所述进液口通过隔膜泵与清洗液容器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包括上述所提及的清洗槽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待清洗加样针伸入清洗槽内腔进行清洗时,清洗液由清洗槽外腔的进液口注入清洗槽内腔与清洗槽外腔之间的空隙内,随着清洗槽内腔与清洗槽外腔之间的空隙内液面上升,逐渐升至清洗槽内腔所开的注射口位置后,清洗液由注射口喷向清洗槽内腔的腔体内部,对待清洗加样针上的血样或测试试剂进行冲洗与稀释,之后由清洗槽内腔上的废液出口将清洗槽内腔中的废液排空,重复多次后完成待清洗加样针的清洗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清洗槽机构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清洗槽机构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清洗槽机构的剖视图;图4(a)(b)(c)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清洗槽机构的清洗槽外腔的主视图、剖视图和俯视图;图5(a)(b)(c)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清洗槽机构的清洗槽内腔的主视图、剖视图和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整机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洗槽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样针清洗不净而导致的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一种清洗槽机构的技术方案包括:内外设置的清洗槽内腔和清洗槽外腔,清洗槽内腔与清洗槽外腔之间具有空隙;清洗槽外腔设有贯通的进液口,清洗槽内腔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贯通的注射口,流经进液口的清洗液沿空隙流至各注射口,并喷向内置于清洗槽内腔的待清洗加样针;清洗槽内腔的底部还设有废液出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待清洗加样针伸入清洗槽内腔进行清洗时,清洗液由清洗槽外腔的进液口注入清洗槽内腔与清洗槽外腔之间的空隙内,随着清洗槽内腔与清洗槽外腔之间的空隙内液面上升,逐渐升至清洗槽内腔所开的注射口位置后,清洗液由注射口喷向清洗槽内腔的腔体内部,对待清洗加样针上的血样或测试试剂进行冲洗与稀释,之后由清洗槽内腔上的废液出口将清洗槽内腔中的废液排空,重复多次后完成待清洗加样针的清洗工作。下面结合附图图1至图5针对清洗槽机构进行详细说明。(一)清洗槽内腔32清洗槽内腔32上周向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注射口322,清洗液经注射口322喷向位于清洗槽内腔32内部的待清洗加样针。为了提高清洗效果,注射口322可设置为沿水平面向下倾斜,使得注射口322喷出的的清洗液与待清洗加样针之间有一定的夹角。需要说明的是,注射口322的数量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四个,注射口322可沿清洗槽内腔32周向等间隔设置,当注射口322的数量为偶数个时,注射口322可沿清洗槽内腔3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如图所示,清洗槽内腔32可包括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的中空的第一柱体323、第二柱体324和第三柱体325,位于最下方的第三柱体325的直径最大。第一柱体323偏上位置设有若干沿周向等间隔设置的注射口322,具体可为注射口322位于第一柱体323的顶部,第三柱体325的底部设有废液出口321。中空的第一柱体323、第二柱体324和第三柱体325形成上宽下窄的中空区域,清洗液沿中空区域逐渐流至废液出口321,并经废液出口321排出。清洗槽内腔32与仪器底板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以为第三柱体325与仪器底板可拆卸连接,清洗槽机构的整体安装位置由仪器底板上的螺纹孔决定。(二)清洗槽外腔31清洗槽外腔31位于清洗槽内腔32的外侧,两者相连接且有空隙。具体的,清洗槽外腔31置于第三柱体325的顶部,且清洗槽外腔31的内壁与第二柱体324的外壁连接,如螺纹连接,为了避免清洗液外漏,清洗槽外腔31与第二柱体324的接口处设置防水密封圈33;第一柱体323的外壁与清洗槽外腔31的内壁之间形成空隙。清洗槽外腔31上设有贯通的进液口311,进液口311通过隔膜泵(现有设备,图中未示出)与清洗液容器(现有设备,图中未示出)连接。如图所示,注射口322和进液口311在高度方向上呈高低设置,进液口311位于第二柱体的上方且位于注射口322的下方,流经进液口311的清洗液在空隙内逐渐上升至注射口322的位置。由于进液口311位于第二柱体的上方,且清洗槽外腔31与第二柱体32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防止清洗液进入第二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清洗槽机构和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洗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设置的清洗槽内腔和清洗槽外腔,所述清洗槽内腔与所述清洗槽外腔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清洗槽外腔设有贯通的进液口;所述清洗槽内腔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贯通的注射口,流经所述进液口的清洗液沿所述空隙流至各所述注射口,并喷向内置于所述清洗槽内腔的待清洗加样针;所述清洗槽内腔的底部还设有废液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设置的清洗槽内腔和清洗槽外腔,所述清洗槽内腔与所述清洗槽外腔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清洗槽外腔设有贯通的进液口;所述清洗槽内腔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贯通的注射口,流经所述进液口的清洗液沿所述空隙流至各所述注射口,并喷向内置于所述清洗槽内腔的待清洗加样针;所述清洗槽内腔的底部还设有废液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槽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注射口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口沿所述第一柱体周向等间隔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口和所述进液口在高度方向上呈高低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槽内腔和所述清洗槽外腔相连接且有所述空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陕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