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式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94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式支撑装置,该可升降式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架、二滑轨模块、一滑动件及多个气压棒。所述滑轨模块分别与该支架及该滑动件相接;所述气压棒分别连接于滑动件及该支架之间。当该滑动件沿一第一方向朝一最低位置滑动时,压缩所述气压棒,所述气压棒产生一反向之弹力,用以承载显示模块的重量。

Lifting type suppor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fting suppor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 two slide rail module, a sliding member and a plurality of air pressure rods. The slide rail modul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bracket and the sliding piece, and the pressure bar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sliding piece and the bracket. When the slider slides along a first direction toward a lowest position, the pressure bar is compressed, and the pressure bar generates a reverse force to bear the weight of the displa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升降式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升降式支撑装置,特别是用于支撑显示模块并带动显示模块上下移动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台湾第M368006号新型专利揭露一种支撑架包含一固定台座、一位移筒以及一气压棒。固定台座具有一导筒,位移筒套设于导筒且相对于导筒而移动。气压棒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台座且位于导筒之中,位移筒固定于气压棒的另一端且随气压棒的长度变化而移动。上述支撑架的缺点在于,需要通过位移筒及导筒的设置才能使气压棒作动,将使得支撑架的结构过于复杂,再者,在升降的调整过程中,位移筒与导筒会不断相互摩擦,容易产生擦痕或磨耗,造成产品外观不良。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可升降式支撑装置,在此产业中极具需求及发展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式支撑装置,可在包含多个气压棒的结构下,达到厚度更轻薄化的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揭露一种可升降式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架、二滑轨模块、一滑动件及多个气压棒,所述滑轨模块分别具有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外轨及一内轨,该外轨与该支架固接,该内轨沿该第一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该外轨的一开口中,该滑动件具有一顶板及二相对侧翼,所述侧翼沿该第一方向由该顶板的二侧缘延伸而出,所述侧翼分别连接于所述内轨,所述气压棒分别连接于该顶板及该支架之间;其中,该滑动件沿该第一方向朝一最低位置滑动时,压缩所述气压棒,所述气压棒产生一反向弹力。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支架具有一前盖体、二固定板及一后盖板,该前盖体及该后盖板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固定板沿该第一方向相间隔地设置于前盖体上,所述固定板分别与所述外轨固接。该前盖体具有一邻接该容置空间的第一平台,各所述气压棒具有一压力管及一活塞杆,该活塞杆的一端穿至该压力管内而与该压力管可滑动地相接,并于该压力管内形成一封闭空间,该压力管的一端与该顶板固接,该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于该第一平台上。该前盖体具有二第二平台,该支架还包含多个缓冲垫,该滑动件沿该第一方向滑动至该最低位置时,该滑动件的所述侧翼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缓冲垫,使得该压力管与该第一平台间具有一最短距离。该顶板还设有一凸起,所述缓冲垫的其中之一设于远离该第一平台的一侧上,当该滑动件位于一最高位置时,该凸起与所述缓冲垫的其中之一相接触。当该滑动件沿该第一方向朝该最低位置滑动,带动该压力管向下移动,而使得该活塞杆压缩该压力管内的该封闭空间而产生该反向的弹力。该滑动件的该顶板形成有多个第一卡孔,所述压力管的该端具有一卡块,各该卡块紧配合于各所述第一卡孔中,以使该压力管与该滑动件固接,该第一平台形成有多个第二卡孔,该活塞杆以该端固接于各所述第二卡孔中。本技术的可升降式支撑装置还包含一连接件,用以与一显示模块相接,该滑动件具有一前凸板与该连接件相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升降式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升降式支撑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升降式支撑装置的滑动件滑动至一最低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装置的滑动件位于一最高位置的局部示意图。【主要元件】1000-可升降式支撑装置;1-支架;11-前盖体;12-固定板;13-后盖板;14-容置空间;15-缓冲垫;112-第一平台;112a-第二卡孔;113-第二平台;114-内顶面;2-滑轨模块;21-外轨;22-内轨;211-外背板;3-滑动件;31-顶板;32-侧翼;33-前凸板;34-摩擦块;311-第一卡孔;312-凸起;4-气压棒41-压力管;42-活塞杆;411-卡块;5-连接件;S-第一方向;D-距离。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可升降式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升降式装置100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升降式支撑装置1000的分解示意图,可升降式支撑装置1000包括一支架1、二滑轨模块2、一滑动件3、二气压棒4及一连接件5。首先说明支架1的结构,支架1具有一前盖体11、二固定板12及一后盖板13、一容置空间14及三缓冲垫15。前盖体11大体呈中央镂空的扁长方体,前盖体11与后盖板13共同界定出容置空间14,容置空间14大体沿一第一方向S延伸,所述固定板12沿第一方向S相间隔地设置于前盖体11上;前盖体11具有一邻接容置空间14的第一平台112、二第二平台113及二连通容置空间14的线性穿槽115,所述第二平台113是相间隔地设置,并凸伸入该容置空间14中央处;另外,所述缓冲垫16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平台113及远离第一平台112的一侧上。补充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前盖体11为一压铸件,后盖板13是一塑料板或一铝板,但并不以此为限。每一滑轨模块2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S延伸的一外轨21及一内轨22,各内轨22沿第一方向S可滑动的设置于各外轨21的一开口中,各外轨21分别与一固定板12固接。滑动件3具有一顶板31、二相对侧翼32、一前凸板33及二摩擦块34,所述侧翼32沿第一方向S由顶板31的二侧缘延伸而出,并与固定板12平行,使得滑动件3呈一倒U型。所述侧翼32分别连接于所述内轨22,且各摩擦块34与各侧翼32相接而位于各内轨22的下方,当滑动件3相对于支架1滑动时,摩擦块34可与各外轨21摩擦而产生摩擦力。另外,前凸板33出露于前盖体11外,具有一U形截面,并穿过前盖体11的线性穿槽115而与所述相对侧翼32连接。各所述气压棒4具有一压力管41及一活塞杆42,活塞杆42的一端穿置压力管41内而与压力管41可滑动地相接,活塞杆42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平台112的多个第二卡孔112a上。压力管41内形成一封闭空间,且压力管41的另一端具有多个卡块411,固定于顶板31的多个第一卡孔311中,以使压力管41与滑动件3固接。需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亦可将压力管41倒置,以使压力管41的卡块411与第二卡孔112a卡固,而活塞杆42的该端则与第一卡孔311卡固。又或者是,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螺合的方式结合顶板31与压力管41或结合第一平台112与活塞杆42,在此不再赘述。连接件5与前凸板33相接,且连接件5可与一显示模块(图未示)相接,因此显示模块可藉由滑动件3于支架1滑动。另外,连接件5本身可还包含枢纽器,使显示模块能够调整倾斜视角,或在横摆(landscape)或直摆(portrait)位置间旋转变换。当滑动件3沿第一方向S朝一最低位置滑动的过程中(也就是滑动件3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其可压缩所述气压棒4,亦即滑动件3带动压力管41向下移动,而使得活塞杆42压缩压力管41内的封闭空间而产生一反向的弹力,而该反向弹力搭配构件间的摩擦力(包含摩擦块34与外轨21摩擦所产生的摩擦力)恰可与显示模块的重力相抗衡,而达到一随停效果。请参图3及图4,分别为滑动件3于一最低位置及一最高位置的示意图。当滑动件3持续向下滑动,最终各侧翼32的一端将与位于第二平台113的缓冲垫15相接触,此即为压力管41所设定的最低位置,将可使得压力管41可与第一平台112保持一距离D,借以避免气压棒4过度压缩或压力管41撞击第一平台112而损坏。再者,亦可通过调整第二平台113的设置位置,对应调整滑动件3滑动的行程长度,也就是滑动件3由最高位置滑动至最低位置的距离可依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升降式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升降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二滑轨模块,分别具有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外轨及一内轨,该外轨与该支架固接,该内轨沿该第一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该外轨的一开口中;一滑动件,具有一顶板及二相对侧翼,所述侧翼沿该第一方向由该顶板的二侧缘延伸而出,所述侧翼分别连接于所述内轨;以及多个气压棒,分别连接于该顶板及该支架之间;其中,该滑动件沿该第一方向朝一最低位置滑动时,压缩所述气压棒,所述气压棒产生一反向的弹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31 TW 1041447591.一种可升降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二滑轨模块,分别具有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外轨及一内轨,该外轨与该支架固接,该内轨沿该第一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该外轨的一开口中;一滑动件,具有一顶板及二相对侧翼,所述侧翼沿该第一方向由该顶板的二侧缘延伸而出,所述侧翼分别连接于所述内轨;以及多个气压棒,分别连接于该顶板及该支架之间;其中,该滑动件沿该第一方向朝一最低位置滑动时,压缩所述气压棒,所述气压棒产生一反向的弹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架具有一前盖体、二固定板及一后盖板,该前盖体及该后盖板共同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固定板沿该第一方向相间隔地设置于前盖体上,所述固定板分别与所述外轨固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盖体具有一邻接该容置空间的第一平台,各所述气压棒具有一压力管及一活塞杆,该活塞杆的一端穿至该压力管内而与该压力管可滑动地相接,并于该压力管内形成一封闭空间,该压力管的一端与该顶板固接,该活塞杆的另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晋诚袁唯灿
申请(专利权)人: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