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918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包括由外壳形成的封闭的工作腔体,工作腔体内通过内侧具有弧面的定位座安装有内弧面内侧形成有独立的补偿腔的可周向旋转的环状吸液芯,环状吸液芯经内弧面上安装的吸液芯旋转轮毂与根据受热面温度控制该环状吸液芯旋转的电机连接,工作腔体的下部形成有独立的下蒸发腔、上部形成有独立的上蒸发腔,上蒸发腔内安装有上吸液芯,上吸液芯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蒸汽出口槽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旋转式环状吸液芯与上吸液芯配合,实现了环路热管具备双面同时散热的能力有效提升了环路热管抗高热负荷和热冲击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子产品设备、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高热流密度器件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相关器件与设备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单一设备和整机的散热量急剧增加。高负荷、大功率设备的散热问题成为了制约相关领域技术飞跃的最大障碍。环路热管被认为同时具备较佳应用潜力和散热效果的新型散热装置,但由于环路热管蒸发器自身存在背向导热和漏热等不利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导致吸液芯出现非正常断流和蒸发腔干涸现象,使得被冷却散热设备产生热量无法及时有效被带走即失效现象,危及被冷却散热设备的安全。目前,环路热管尚无法有效被应用于较高恒定热流密度以及非恒定热流散热领域,当前本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主要从环路热管系统优化、材料选择与加工、吸液芯、充灌工质等方面探索解决之道,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且依然无法有效、主动地应对较高恒定热流及非恒定热流作用下的热负荷和热冲击,系统运行温度高且稳定性较差,限制了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高效稳定、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用蒸发散热装置,适用于较高恒定热流与非恒定热流条件下被冷却散热设备的不同散热需求。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包括由外壳形成的封闭的工作腔体,所述工作腔体内通过内侧具有弧面的定位座对接形成的圆形空间限制安装有内弧面内侧通过所述外壳的配合而形成有独立的补偿腔的可周向旋转的环状吸液芯,所述环状吸液芯经内弧面上安装的吸液芯旋转轮毂与根据外壳的受热面的温度控制驱动该环状吸液芯旋转的电机连接,所述工作腔体的下部形成有独立的下蒸发腔、上部形成有独立的上蒸发腔,所述上蒸发腔内安装有上吸液芯,所述上吸液芯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蒸汽出口槽道。所述环状吸液芯为圆环形吸液芯或偏心圆环形吸液芯,所述偏心圆环形吸液芯的外圆周与上定位座、下定位座的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位置重合,且所述偏心圆环形吸液芯的内外圆周对应圆心位置不重合。所述定位座包括两个相对的上定位座、两个相对的下定位座,两个所述上定位座与外壳、环状吸液芯所包围的空间形成所述上蒸发腔,两个所述下定位座与外壳、环状吸液芯所包围的空间形成所述下蒸发腔,所述环状吸液芯的内弧面内侧由所述外壳所包围的空间形成所述补偿腔。所述上定位座与下定位座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定位座槽道,所述上吸液芯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上吸液芯槽道,所述定位座槽道、上吸液芯槽道与所述环状吸液芯的外侧弧面上的吸液芯槽道相啮合连接。所述外壳包括下壳以及上壳,所述下壳与上壳对接连接后在前后侧分别安装有前盖板与后盖板,所述外壳为六边形体状,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为六边形状板。所述前盖板上设有旋转轴支撑孔,所述后盖板上设有旋转轴孔,与所述吸液芯旋转轮毂连接的旋转轴由所述旋转轴支撑孔支撑并自所述旋转轴孔伸出后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受热面包括所述下壳的底面与上壳的顶面,所述受热面的侧面安装有温度检测反馈装置,并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上定位座与下定位座分别通过定位座定位孔与所述外壳内部设置定位柱定位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上定位座与下定位座通过对接面上的定位肋柱与肋柱定位孔对接连接。所述上蒸发腔与上蒸发腔分别通过对应的蒸汽出口与外接冷凝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补偿腔通过液体补偿管与外接冷凝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定位座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相配合接触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可旋转变更位置的环状吸液芯,由电机根据受热面的温度反馈控制旋转,使得环路热管可主动、有效地抑制或缓解恒定热流以及非恒定热流工况下环路热管的背向导热和漏热等不利现象,降低了热管启动所需时间和运行温度;同时,旋转式环状吸液芯与上吸液芯配合,进一步实现了环路热管具备双面同时散热的能力,相比传统单面环路热管不仅扩展了环路热管的散热潜力与应用范围,还有效提升了环路热管抗高热负荷和热冲击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采用圆环形吸液芯的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的正视图;图2所示为图1的侧视图;图3所示为图2的A向剖视图;图4所示为图1的的B向剖视图;图5所示为图1的分解图。图6所示为采用偏心圆环形吸液芯的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的正视图;图7所示为图6的侧视图;图8所示为图7的A向剖视图;图9所示为图6的B向剖视图;图10所示为图6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包括:由外壳形成的封闭的工作腔体,所述工作腔体内通过内侧具有弧面的定位座安装有内弧面内侧形成有独立的补偿腔32的可周向旋转的圆环形吸液芯12,所述圆环形吸液芯经内弧面上安装的吸液芯旋转轮毂25与控制驱动该圆环形吸液芯旋转的电机33连接,电机33是根据外壳的受热面的温度来控制该圆环形吸液芯旋转以变更位置;所述工作腔体的下部形成有独立的下蒸发腔15、上部形成有独立的上蒸发腔16,所述上蒸发腔内安装有上吸液芯24,所述上吸液芯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蒸汽出口槽道42。其中,所述上蒸发腔与上蒸发腔分别通过设在外壳的侧面上的对应的上蒸汽出口7、下蒸汽出口9与外接冷凝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补偿腔32通过液体补偿管8与外接冷凝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液体补偿管8深入补偿腔32的内部。具体实现上,所述定位座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相配合接触连接,所述外壳包括结构对称的下壳1以及上壳4,所述下壳与上壳对接连接后在前后侧分别安装有前盖板6与后盖板10,所述下壳与上壳对接后形成的所述外壳为六边形体状,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为六边形状板。所述下壳1、上壳4、前盖板6与后盖板10可以通过焊接连接而在其内部以形成封闭的工作腔体。所述蒸汽出口7、下蒸汽出口9分别安装在所在所述前盖板6上,其中,所述液体补偿管8设在所述前盖板6上中间偏上的位置。为了实现对圆环形吸液芯的定位并形成上蒸发腔与下蒸发腔,所述定位座包括两个相对的上定位座17、两个相对的下定位座20,所述圆环形吸液芯12位于下定位座20与上定位座17之间,两个所述上定位座与外壳、环状吸液芯所包围的空间形成所述上蒸发腔16,两个所述下定位座与外壳、环状吸液芯所包围的空间形成所述下蒸发腔15,所述圆环形吸液芯12的内弧面、前盖板6以及后盖板10之间包围的空间共同形成补偿腔32,所述上蒸发腔16以及下蒸发腔15与补偿腔32相互隔开独立。所述圆环形吸液芯与上定位座17、下定位座20的圆弧面三者所对应的圆心位置重合.为了实现对圆环形吸液芯的定位,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座与下定位座的内侧弧面上分别形成有上定位座槽道18、下定位座槽道22,所述上吸液芯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上吸液芯槽道41,所述上定位座槽道18、下定位座槽道22、上吸液芯槽道41与所述圆环形吸液芯12的外侧弧面上的环形的吸液芯槽道14相啮合连接。为了实现对连接吸液芯旋转轮毂25的旋转轴27的安装,在所述前盖板6上设有旋转轴支撑孔11,所述后盖板10上设有旋转轴孔39,与所述吸液芯旋转轮毂25连接的旋转轴27自所述旋转轴孔39伸入外壳中后,由所述旋转轴支撑孔11支撑,并与所述电机33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壳形成的封闭的工作腔体,所述工作腔体内通过内侧具有弧面的定位座对接形成的圆形空间限制安装有内弧面内侧通过所述外壳的配合而形成有独立的补偿腔的可周向旋转的环状吸液芯,所述环状吸液芯经内弧面上安装的吸液芯旋转轮毂与根据外壳的受热面的温度控制驱动该环状吸液芯旋转的电机连接,所述工作腔体的下部形成有独立的下蒸发腔、上部形成有独立的上蒸发腔,所述上蒸发腔内安装有上吸液芯,所述上吸液芯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蒸汽出口槽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壳形成的封闭的工作腔体,所述工作腔体内通过内侧具有弧面的定位座对接形成的圆形空间限制安装有内弧面内侧通过所述外壳的配合而形成有独立的补偿腔的可周向旋转的环状吸液芯,所述环状吸液芯经内弧面上安装的吸液芯旋转轮毂与根据外壳的受热面的温度控制驱动该环状吸液芯旋转的电机连接,所述工作腔体的下部形成有独立的下蒸发腔、上部形成有独立的上蒸发腔,所述上蒸发腔内安装有上吸液芯,所述上吸液芯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蒸汽出口槽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吸液芯为圆环形吸液芯或偏心圆环形吸液芯,所述偏心圆环形吸液芯的外圆周与上定位座、下定位座的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位置重合,且所述偏心圆环形吸液芯的内外圆周对应圆心位置不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包括两个相对的上定位座、两个相对的下定位座,两个所述上定位座与外壳、环状吸液芯所包围的空间形成所述上蒸发腔,两个所述下定位座与外壳、环状吸液芯所包围的空间形成所述下蒸发腔,所述环状吸液芯的内弧面内侧由所述外壳所包围的空间形成所述补偿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座与下定位座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定位座槽道,所述上吸液芯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上吸液芯槽道,所述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律宝莹杨洋陈萨如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