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36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料装置,包括上料盘、储料瓶托以及落料盘;所述上料盘和落料盘分别设置在储料瓶托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上料盘和落料盘通过锁紧头进行固定,上料盘和落料盘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在储料瓶托的上下端面旋转;下料装置还包括一带动上料盘和落料盘旋转的非接触式传动装置,非接触式传动装置受外部电机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全解决了下料装置拆卸复杂,螺丝易掉落的技术问题,特别是清洗时由于物料堵住螺丝头造成无法拆卸;本下料装置可手工拆卸,无需借助工具,且下料装置可通过料瓶外形直接定位,下料出口为中心出料,旋转为无接触传动,从而使本下料装置可以实现全自动机械手上下瓶,定位简单可靠,大幅提高下料调配效率。

Blank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feeding disk, storage bottle holder and blanking plate;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blank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bove and below the inner bottle holder in storage, feeding disk and fixed by the locking head blanking plate, feeding disc and blanking plate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force in the material storage bottle holder on the lower end of rotation; feeding device also includes a drive on the feed plate and the blanking plate non-contact transmission rotating device, non-contact transmission device by external motor drive.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mpletely solve the feeding device for removing complex technical problems of screws are easy to fall, especially when cleaning the materials by the screw head caused by the feeding device can not be disassembled; manual disassembly, without the aid of tools, and the feeding device can feed bottle shape directly, outlet for the center feed, rotation transmission without contact, so that the device can realize the full automatic mechanical hand on the bottle, positioning is simple and reliable,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terial allo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粉体及颗粒状物料自动计量及分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中药服用方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中药饮片煎煮服用,二是中药配方颗粒冲泡服用;由于水煎口服的用药方法及使用习惯已难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临床应用,加上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由于其药效一致、方便服用等优点,其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传统中药饮片在药房采用手抓戥秤的方式,存在计量不准、效率低等缺陷;显然此种方式完全不适用配方颗粒的配药需要。为满足中药配方颗粒配药计量准确、自动化操作、符合药品卫生要求的调配需要,现市场也已推出半自动、自动调配机;但其性能尚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关键在于其下料装置存在如下不足:(1)下料装置采用多零件装配,采用螺钉或卡扣方式,需借助工具方可拆卸;而下药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又需经常拆洗。(2)下料装置采用抽拉式容积法计量,而配方颗粒由于批次、类别的不同其比重也不同,因此需经常校正数据以适应其不同,易造成计量不准。(3)下料装置与驱动机构联动往往采用接触式传动:如齿轮传动,势必要求下料装置有定位导向结构,确保每次换瓶时与驱动机构能啮合;而这种方式会降低装取瓶的效率,及装取瓶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满足中药配方颗粒配药计量准确、自动化操作、符合药品卫生要求的调配需要的下料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料装置,包括上料盘、储料瓶托以及落料盘;所述上料盘和落料盘分别设置在储料瓶托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上料盘和落料盘通过锁紧头进行固定,上料盘和落料盘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在储料瓶托的上下端面旋转;下料装置还包括一带动上料盘和落料盘旋转的非接触式传动装置,非接触式传动装置受外部电机驱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下料孔,上料盘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倾斜的多边形凸台以及若干根凸起的搅拌筋条,上料盘的上表面中部设有贯穿上料盘的第一圆形通孔;上料盘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多边形凹槽;所述储料瓶托的中间设有第二圆形通孔,储料瓶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二下料孔;所述落料盘为倒锥形结构,落料盘的底部设有下料出口,落料盘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三下料孔,第三下料孔与下料出口导通;落料盘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二多边形凹槽;第一下料孔、第二下料孔以及第三下料孔的中心线在同一圆周线上;非接触式传动装置由旋转感应环和动力旋转环组成,旋转感应环与落料盘固定安装在一起,动力旋转环通过非接触方式套设在旋转感应环的外侧,动力旋转环的中心轴线与旋转感应环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动力旋转环与外部电机连接,并由电机驱动;安装时,上料盘安装在储料瓶托内部上方,第一圆形通孔与第二圆形通孔导通,第一下料孔与第二下料孔错位布置,落料盘位于储料瓶托下方,第一多边形凹槽穿过第二圆形通孔卡合在第二多边形凹槽内,第三下料孔与第二下料孔错位布置,锁紧头穿过第一圆形通孔和第二圆形通孔将上料盘、储料瓶托以及落料盘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筋条为两对,且两两交叉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料孔、第二下料孔以及第三下料孔均为4个。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旋转环为带有极性磁环的动力旋转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旋转环由永磁材料或电磁材料制成。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感应环为导磁金属环或带极性的磁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感应环套设在落料盘周向。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感应环安装在落料盘内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感应环安装在落料盘端面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上料盘、储料瓶托及落料盘通过手动锁紧头锁紧,手动拆卸,无需借助工具,解决了下药装置拆卸复杂,特别是清洗时由于物料堵住螺丝头造成拆洗困难的情况。(2)多孔式取料,单位取料量小,结合传动装置的正反转,并结合电子称重装置,可大幅提高计量的准确性。(3)下料装置为中心出料,并采用多极性内外磁环来传递旋转扭矩,非接触式传动,从而避免了自动化配药过程中抓取料瓶时的定位导向要求,以及与动力单元的啮合干涉问题,提高配药效率,减少装取瓶时的故障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时的安装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上料盘11、第一下料孔12、多边形凸台13、搅拌筋条14、第一圆形通孔15、第一多边形凹槽20、储料瓶托21、第二圆形通孔22、第二下料孔30、落料盘31、下料出口32、第三下料孔33、第二多边形凹槽40、锁紧头50、旋转感应环60、动力旋转环70、外部电机71、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料装置,包括上料盘10、储料瓶托20以及落料盘30;上料盘10和落料盘30分别设置在储料瓶托20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上料盘10和落料盘30通过锁紧头40进行固定,上料盘10和落料盘30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在储料瓶托20的上下端面旋转;下料装置还包括一带动上料盘10和落料盘30旋转的非接触式传动装置,非接触式传动装置受外部电机70驱动。本技术上料盘10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下料孔11,上料盘10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倾斜的多边形凸台12以及若干根凸起的搅拌筋条12,上料盘10的上表面中部设有贯穿上料盘的第一圆形通孔13,多边形凸台12的设置,便于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圆形通孔13;上料盘10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多边形凹槽15;储料瓶托20的中间设有第二圆形通孔21,储料瓶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二下料孔22;落料盘30为倒锥形结构,落料盘的底部设有下料出口31,落料盘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三下料孔32,第三下料孔32与下料出口31导通;落料盘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二多边形凹槽33。本技术第一下料孔11、第二下料孔22以及第三下料孔32均为4个,第一下料孔11、第二下料孔22以及第三下料孔32的直径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第一下料孔11、第二下料孔22以及第三下料孔32的中心线在同一圆周线上;上述搅拌筋条13为两对,且两两交叉设置,提高了物料搅拌混合的效果。本技术非接触式传动装置由旋转感应环50和动力旋转环60组成,旋转感应环50与落料盘30固定安装在一起,动力旋转环60通过非接触方式套设在旋转感应环50的外侧,动力旋转环60的中心轴线与旋转感应环50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动力旋转环60通过磁场对旋转感应环产生磁力扭矩;动力旋转环60由外部电机70驱动,且通过齿轮71与外部电机70连接;本技术的安装方式为,上料盘10安装在储料瓶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下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料装置,包括上料盘、储料瓶托以及落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盘和落料盘分别设置在储料瓶托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上料盘和落料盘通过锁紧头进行固定,上料盘和落料盘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在储料瓶托的上下端面旋转;下料装置还包括一带动上料盘和落料盘旋转的非接触式传动装置,非接触式传动装置受外部电机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装置,包括上料盘、储料瓶托以及落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盘和落料盘分别设置在储料瓶托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上料盘和落料盘通过锁紧头进行固定,上料盘和落料盘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在储料瓶托的上下端面旋转;下料装置还包括一带动上料盘和落料盘旋转的非接触式传动装置,非接触式传动装置受外部电机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下料孔,上料盘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倾斜的多边形凸台以及若干根凸起的搅拌筋条,上料盘的上表面中部设有贯穿上料盘的第一圆形通孔;上料盘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多边形凹槽;所述储料瓶托的中间设有第二圆形通孔,储料瓶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二下料孔;所述落料盘为倒锥形结构,落料盘的底部设有下料出口,落料盘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三下料孔,第三下料孔与下料出口导通;落料盘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二多边形凹槽;第一下料孔、第二下料孔以及第三下料孔的中心线在同一圆周线上;非接触式传动装置由旋转感应环和动力旋转环组成,旋转感应环与落料盘固定安装在一起,动力旋转环通过非接触方式套设在旋转感应环的外侧,动力旋转环的中心轴线与旋转感应环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动力旋转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志红陈立武庄超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观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