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坑爬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325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底坑爬梯装置,包括爬梯及支架,所述爬梯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立柱及设于所述立柱之间且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的踏杆,所述支架包括导轨连接部及爬梯连接部,所述导轨连接部固定连接在导轨上,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所述爬梯连接部包括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段及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距离垂直于两根导轨的连接面的中心垂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导轨连接部距离所述中心垂面的距离,两根所述立柱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段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底坑爬梯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应面广。

Bottom pit climbing ladder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t ladder device comprises a ladder and bracket, the ladder between setting the column and arranged on both sides in the column and column connected with the pedal lever, the guide rail bracket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art and a ladder connecting part,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fixed guideway connected on the guide rail, the support is a bending part formed integrally, the ladder connecting part comprises a support connection section between the support section and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wo, the connection section connecting the center of the vertical distance the distance perpendicular to the two guide rai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ail connection distance the center of the vertical distance, the two columns are respectively two and the support section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invention of the pit ladder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wide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坑爬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是一种底坑爬梯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如今的电梯行业中,电梯底坑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工程环节,通常在电梯底坑中会设置有缓冲器座、导轨座以及排水装置等,而为了这些设施设备平时的检修维护方便,在其中必须设置供检修人员上下进出底坑的爬梯装置。这些爬梯装置一般是将梯子通过膨胀螺栓与井道侧面固定连接,或者焊接在钢结构井道钢梁上,占用空间较大,降低了井道的利用率,有些特殊的井道或者钢梁,使用常规的安装方式不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坑爬梯装置,无需与井道侧面固定而只与导轨固定连接,占用空间小,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坑爬梯装置,包括爬梯及支架,所述爬梯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及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的踏杆,所述支架包括导轨连接部及爬梯连接部,所述导轨连接部固定连接在导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所述爬梯连接部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及所述第二支撑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距离垂直于两根所述导轨的连接面的中心垂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导轨连接部距离所述中心垂面的距离,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支撑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段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段平行于所述踏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段及所述第二支撑段都垂直于所述踏杆的长度方向。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轨连接部平行于所述踏杆的长度方向。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轨连接部垂直于所述踏杆的长度方向。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内表面抵触,所述第二立柱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内表面抵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外表面抵触,所述第二立柱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表面抵触。优选地,多件所述支架沿所述爬梯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都与所述爬梯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件所述支架的距离相等。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爬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爬梯连接部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架通过压导板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爬梯抵触在底坑的地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所述底坑爬梯装置通过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上,不需要与井道侧面固定连接,且固定后爬梯远离轿厢的位置不会对电梯的运行产生干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的底坑爬梯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的底坑爬梯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中的底坑爬梯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中的底坑爬梯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的底坑爬梯装置的正视图。附图中,1:爬梯;11:踏杆;12:第一立柱;1201:第一立柱的内表面;1202:第一立柱的外表面;13:第二立柱;1301:第二立柱的内表面;1302:第二立柱的外表面;21:导轨连接部;22:第一支撑段;2201:第一支撑段的内表面;2202:第一支撑段的外表面;23:连接段;24:第二支撑段;2401:第二支撑段的内表面;2402:第二支撑段的外表面;3:导轨;4:压导板组件;5:螺栓组件。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给出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具体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叙述的部分是采用现有技术、公知技术手段和行业标准获得的。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底坑爬梯装置,包括爬梯1及支架,所述爬梯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及设于第一立柱12及第二立柱13之间且与第一立柱12及第二立柱13固定连接的踏杆11,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包括导轨连接部21及爬梯连接部,导轨连接部21平行于踏杆11的长度方向,导轨连接部21通过压导板组件4固定连接在导轨3上。爬梯连接部包括平行于踏杆11的长度方向的连接段23及分列连接段23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支撑段22及第二支撑段24,第一支撑段22及第二支撑段24都垂直于踏杆11的长度方向,连接段23距离垂直于两根所述导轨3的连接面的中心垂面的距离大于导轨连接部21距离所述中心垂面的距离。第一立柱12与第一支撑段22通过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且第一立柱的外表面1202与第一支撑段22的内表面2201抵触,第二立柱12与第二支撑段24通过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且第二立柱的外表面1202与第二支撑段24的内表面2401抵触,多件所述支架沿所述爬梯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分布且都与所述爬梯固定连接。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底坑爬梯装置,包括爬梯1及支架,所述爬梯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及设于第一立柱12及第二立柱13之间且与第一立柱12及第二立柱13固定连接的踏杆11,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包括导轨连接部21及爬梯连接部,导轨连接部21平行于踏杆11的长度方向,导轨连接部21通过压导板组件4固定连接在导轨3上。爬梯连接部包括平行于踏杆11的长度方向的连接段23及分列连接段23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支撑段22及第二支撑段24,第一支撑段22及第二支撑段24都垂直于踏杆11的长度方向,连接段23距离垂直于两根所述导轨3的连接面的中心垂面的距离大于导轨连接部21距离所述中心垂面的距离。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立柱12与第一支撑段22通过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且第一立柱的内表面1201与第一支撑段22的外表面2202抵触,第二立柱12与第二支撑段24通过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且第二立柱的内表面1201与第二支撑段24的外表面2402抵触,多件所述支架沿所述爬梯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分布且都与所述爬梯固定连接。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底坑爬梯装置,包括爬梯1及支架,所述爬梯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及设于第一立柱12及第二立柱13之间且与第一立柱12及第二立柱13固定连接的踏杆11,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包括导轨连接部21及爬梯连接部,导轨连接部21通过压导板组件4固定连接在导轨3上。爬梯连接部包括平行于踏杆11的长度方向的连接段23及分列连接段23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支撑段22及第二支撑段24,第一支撑段22及第二支撑段24都垂直于踏杆11的长度方向,连接段23距离垂直于两根所述导轨3的连接面的中心垂面的距离大于导轨连接部21距离所述中心垂面的距离。第一立柱12与第一支撑段22通过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且第一立柱的外表面1202与第一支撑段22的内表面2201抵触,第二立柱12与第二支撑段24通过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且第二立柱的外表面1202与第二支撑段24的内表面2401抵触,多件所述支架沿所述爬梯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分布且都与所述爬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轨连接部21垂直于踏杆11的长度方向。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底坑爬梯装置,包括爬梯1及支架,所述爬梯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及设于第一立柱12及第二立柱13之间且与第一立柱12及第二立柱13固定连接的踏杆11,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包括导轨连接部21及爬梯连接部,导轨连接部21通过压导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底坑爬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坑爬梯装置,包括爬梯及支架,所述爬梯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及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的踏杆,所述支架包括导轨连接部及爬梯连接部,所述导轨连接部固定连接在导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所述爬梯连接部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及所述第二支撑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距离垂直于两根导轨的连接面的中心垂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导轨连接部距离所述中心垂面的距离,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支撑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段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坑爬梯装置,包括爬梯及支架,所述爬梯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及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的踏杆,所述支架包括导轨连接部及爬梯连接部,所述导轨连接部固定连接在导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所述爬梯连接部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及所述第二支撑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距离垂直于两根导轨的连接面的中心垂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导轨连接部距离所述中心垂面的距离,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支撑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段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平行于所述踏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段及所述第二支撑段都垂直于所述踏杆的长度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连接部平行于所述踏杆的长度方向。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晓峰王春香汪敏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