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11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更合理的制振技术的作业工具。作业工具(100)具有:外壳(102);内壳(104);无刷马达(115);主轴(124),其具有与无刷马达(115)的输出转动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通过以该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来驱动顶端工具(145);前方弹性部件(110a),其被夹装配置于前方内壳区域(104a)和前方外壳区域(102a)之间;和后方弹性部件(110c),其夹装配置在中间内壳区域(104b)和后方内壳区域(104c)的至少一方、与中间外壳区域(102b)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的至少一方之间。

Job tool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orking tool with more reasonable vibration making technique. Working tool (100) is provided with a housing (102); the inner shell (104); brushless motor (115); (124), the spindle with a brushless motor (115) the output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axis of rotation extending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and by rotation of the shaft as the center in a specified angle the range of rotation to drive the top tool (145); the elastic component (110A), which is clamped and arranged in the case area in front of (104a) and regional (102a) between the front of the shell; and the rear elastic components (110C), the clamp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area of the inner shell and the shell region (104B) in the rear (104c) at least one, and intermediate housing area (102b) and the rear shell region (102c) between at least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作业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国际公开第2008/128802号中公开有一种手持式作业工具,该作业工具中,将驱动马达的输出向主轴传递,来驱动顶端工具。在该作业工具中,主轴与马达的输出轴部大致平行配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128802号【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该作业工具中,由于使主轴与马达的输出轴部平行配置,因此能够将该主轴与马达的输出轴部的两者接近配置,据此能够实现作业工具的小型化。另一方面,该作业工具的壳体中,包含主轴的顶端工具驱动机构的收容区域、马达的收容区域和使用者把持的把持区域连续而形成为一体化。在该作业工具中,由于顶端工具驱动机构和马达这样的相对较重的部件之间接近配置,会导致重量部件偏聚在局部产生重量不均的问题。上述情况会导致壳体的惯性矩低下,能够想到会因此导致在作业时的振动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作业工具的更合理的防振技术。【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上述的技术问题通过本专利技术来解决。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作业工具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该作业工具具有:外壳,其形成为长条状;内壳,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无刷马达;和主轴,其具有与所述无刷马达的输出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其通过所述无刷马达而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来驱动所述顶端工具。并且构成为,当定义外壳的长条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时,所述外壳在该前后方向上具有:前方外壳区域,其对该外壳的前方部分进行定义;后方外壳区域,其对该外壳的后方部分进行定义;和中间外壳区域,其对该前方壳体区域和该后方壳体区域之间的中间部分进行定义。优选中间外壳区域供使用者把持。另一方面,内壳具有:配置于前方外壳区域内的前方内壳区域;配置于后方外壳区域内的后方内壳区域;和配置于中间外壳区域内的中间内壳区域。并且,在前方内壳区域至少配置无刷马达。该配置方式典型的情况为:优选除了无刷马达以外,还将所述主轴、将无刷马达的旋转动作传递给主轴来驱动该主轴的传递驱动机构配置于该前方内壳区域。另外,也包含将整个无刷马达收容于前方外壳区域的方式、和仅将无刷马达的一部分收容于前方外壳区域的方式中的任意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作业工具还具有前方弹性部件,该前方弹性部件被夹装配置于所述前方内壳区域和所述前方外壳区域之间。作为前方弹性部件,典型的情况为,连接前方内壳区域和前方外壳区域的弹簧结构要素或橡胶结构要素。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作业工具具有后方弹性部件,在中间内壳区域和后方内壳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与中间外壳区域和后方外壳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之间夹装该后方弹性部件。作为后方弹性部件的“夹装配置”,典型的情况为:将后方内壳区域和后方外壳区域弹性连接的第1方式;将中间内壳区域和中间外壳区域弹性连接的第2方式;或者兼具有第1方式和第2方式双方的第3方式等。另外,也优选包含:将中间内壳区域和后方外壳区域弹性连接的第4方式;将后方内壳区域和中间外壳区域弹性连接的第5方式;或者兼具有第4方式和第5方式双方的第6方式。另外,也包含:将从中间内壳区域至后方内壳区域的较大范围的区域和从中间外壳区域至后方外壳区域的较大范围的区域通过(单一的)后方弹性部件来弹性连接的方式。如上所述,典型的配置是:在前方内壳区域除了配置无刷马达外,还配置用于驱动顶端工具的主轴、该主轴的驱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结构要素,但如此会导致发生如下状况,即,进行加工作业时,在该前方内壳区域容易发生比较大的振动。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夹装配置前方弹性部件和后方弹性部件,而形成能够有效抑制该前方内壳区域的振动向外壳侧传递的结构。尤其是,中间外壳区域被设定为,在进行加工作业时作为把手部供使用者利用,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前方弹性部件和后方弹性部件,使前方内壳区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作为该把手部使用的中间外壳区域,由此,能够提高利于使用者使用的制振特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将主轴的转动轴和无刷马达的转动轴平行配置的结构,若只是这样的结构,则考虑会存在因重物的接近配置使内壳的惯性矩低下,而由此导致振动增大的问题,但通过使用夹装于内壳和外壳之间的上述前方弹性部件和后方弹性部件,能够有效抑制在作业时发生在内壳侧的振动传递至外壳侧。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作业工具中,主轴构成为,以该主轴的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所涉及的“规定的角度”也可始终为固定的角度,也可采用通过规定的操作使转动角度可调的结构。另外,作为主轴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转动,典型的情况为优选设定一定的转动周期,但也可采用通过规定操作使该转动周期可调的结构。另外,由以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的主轴来驱动的顶端工具,可广泛包括能够以所涉及的动作方式进行加工作业的工具。例如,有切割作业、剥离作业、研磨作业等,顶端工具可对应于这些加工作业进行任意地更换。另外,与单一的作业工具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应于加工作业而从多个种类的顶端工具中选择任意的顶端工具进行安装,因此,所涉及的作业工具可称为“多功能作业工具”。另外,在将顶端工具向主轴安装时,可使用夹紧轴。典型的情况为,采用通过将顶端工具夹装配置在该夹紧轴和主轴之间,而夹持该顶端工具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主轴为沿着转动轴的中空状,且使夹紧轴穿过该中空处。夹紧轴可在转动轴方向上相对于主轴进行相对位置移动,并通过该相对位置移动,可在顶端工具保持位置和顶端工具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作业时,在顶端工具保持位置保持该顶端工具来进行加工作业,在进行顶端工具更换时移动夹紧轴置于顶端工具松开位置。优选在通过该夹紧轴保持和松开顶端工具时,采用该夹紧轴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优选构成为,可根据使用者的手动操作在卡合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卡合位置为夹紧轴处于顶端工具保持位置的状态下锁定(固定)该夹紧轴的位置,解除位置为解除夹紧轴的锁定而容许松开顶端工具的位置。通过上述的结构,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用者对锁定机构的手动操作,而容易地进行顶端工具的保持和松开的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一个方式,优选还具有中间弹性部件,该中间弹性部件设置于从前方内壳区域经由中间内壳区域至后方内壳区域的规定位置。该中间弹性部件构成为,将前方内壳区域至少呈弹性状连接于后方内壳区域。“经由中间内壳区域至后方内壳区域”优选包含如下所有方式,即,中间弹性部件设置于中间内壳区域中的第1方式;中间弹性部件夹装设置于中间内壳区域和后方内壳区域之间的第2方式;和设置于后方内壳区域中的第3方式。另外,“至少与后方内壳区域呈弹性状连接(至少呈弹性状连接于后方内壳区域)”的主旨在于,通过使(较多地)收容容易成为振动源的动作类部件的前方内壳区域至少由后方内壳弹性承接的结构,来抑制在前方内壳区域产生的振动传递给其他的内壳区域(至少是后方壳体区域)。根据该主旨,在上述第1方式的情况下,前方内壳区域呈弹性状连接于中间内壳区域的一部分(后部侧)与后方内壳区域,在第2方式的情况下,前方内壳区域与后方内壳区域呈弹性状连接,在第3方式的情况下,前方内壳区域与后方内壳区域的一部分(后部侧)呈弹性状连接。如上所述,在任意一个方式中,都能够防止在前方内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作业工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工具,其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其形成为长条状;内壳,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无刷马达;和主轴,其具有与所述无刷马达的输出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其通过所述无刷马达而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来驱动所述顶端工具,当定义所述外壳的长条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时,所述外壳在该前后方向上具有:前方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外壳的前方部分进行定义;后方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外壳的后方部分进行定义;和中间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前方壳体区域和所述后方壳体区域之间的中间部分进行定义,并且,供使用者把持,所述内壳具有:配置于所述前方外壳区域内的前方内壳区域;配置于所述后方外壳区域内的后方内壳区域;和配置于所述中间外壳区域内的中间内壳区域,并且,在所述前方内壳区域至少配置所述无刷马达,所述作业工具还具有:前方弹性部件,其被夹装配置于所述前方内壳区域和所述前方外壳区域之间;和后方弹性部件,其夹装配置在所述中间内壳区域和所述后方内壳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中间外壳区域和所述后方外壳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19 JP 2016-030370;2016.02.19 JP 2016-030371.一种作业工具,其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其形成为长条状;内壳,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无刷马达;和主轴,其具有与所述无刷马达的输出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其通过所述无刷马达而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来驱动所述顶端工具,当定义所述外壳的长条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时,所述外壳在该前后方向上具有:前方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外壳的前方部分进行定义;后方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外壳的后方部分进行定义;和中间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前方壳体区域和所述后方壳体区域之间的中间部分进行定义,并且,供使用者把持,所述内壳具有:配置于所述前方外壳区域内的前方内壳区域;配置于所述后方外壳区域内的后方内壳区域;和配置于所述中间外壳区域内的中间内壳区域,并且,在所述前方内壳区域至少配置所述无刷马达,所述作业工具还具有:前方弹性部件,其被夹装配置于所述前方内壳区域和所述前方外壳区域之间;和后方弹性部件,其夹装配置在所述中间内壳区域和所述后方内壳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中间外壳区域和所述后方外壳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中间弹性部件,该中间弹性部件设置于从所述前方内壳区域经由所述中间内壳区域至所述后方内壳区域的规定位置,并将所述前方内壳区域至少呈弹性状连接于所述后方内壳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内壳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并且由该具有可挠性的部分构成所述中间弹性部件。4.一种作业工具,其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其形成为长条状;内壳,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无刷马达;和主轴,其具有与所述无刷马达的输出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其通过所述无刷马达而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阳之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