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9086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加工方法包括:提供条状的待加工工件和用于装夹待加工工件的工装;通过工装装夹待加工工件,并在第一待加工平面和第二待加工平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测量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的直线度,得到弧面直线度;重新装夹待加工工件,使得第一待加工弧面的直线度与弧面直线度之间的差值不大于要求值,在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一弧面;重新装夹待加工工件,使得第一弧面的弧顶与多个虎钳的支承部相抵,在第二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二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常见加工方法均无法很好的对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外圆进行加工的问题。

Method for processing strip shaped workpiece with non round round se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ing method suitable for a strip shaped workpiece with an incomplete round section,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The processing method comprises: providing a strip of workpieces to be processed and used for clamping a workpiece fixture; the fixture clamping workpiece, and the processing of parallel first and second planes to be processed based on the first plane and the second plane to be processed; a measurement section arc arc machining the straightness obtained surface straightness; re clamping workpie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to be processed arc straightness and the cambered surface straightness is not greater than the required value, processing the first arc based on the first to be processed on the surface; re clamping workpiece, the supporting part of the first arc arc with a number of vice offset processing second arc based on second to be processed on the surfa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common processing methods can not process the excircle of the strip shaped workpiece with an incomplete round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工件指的是在生产机械装置的过程中制造出的某个产品部件,在加工条状工件的外圆时,通常采用车床、外圆磨床或无心磨床对工件进行加工切削,然而,无心磨床受到加工工艺的限制,该机床只能对截面为整圆的工件进行加工,而无法加工截面为非整圆的条状工件;车床、外圆磨床在加工过程中,需对工件的中心轴进行定位,但是截面为非整圆的工件的中心轴无法定位,同时车床与外圆磨床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工件让刀、断续切削冲击等问题,所以现有的常见加工方法均无法很好的对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外圆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常见加工方法均无法很好的对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外圆进行加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提供条状的待加工工件和用于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工装,所述待加工工件包括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待加工平面、第二待加工平面、第一待加工弧面和第二待加工弧面,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平面为所述待加工工件的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垂直平分面对称布置,所述工装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虎钳,每个所述虎钳均包括两个钳夹,所述两个钳夹的一端可活动地相交在一起并构成支撑部,所述两个钳夹的另一端相互间隔构成钳口。通过所述工装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并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平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将所述第一平面或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相抵,测量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沿所述待加工工件的长度方向构成的线段的直线度,得到弧面直线度;重新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使得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突出于所述多个虎钳的钳口,且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沿所述待加工工件的长度方向构成的线段的直线度与所述弧面直线度之间的差值不大于要求值,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一弧面;重新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使得所述第一弧面的弧顶与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相抵,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突出于所述多个虎钳的钳口,在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二弧面。进一步地,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直线度,并记录为平面直线度;通过所述多个虎钳夹装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和第二待加工弧面,使得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突出于所述多个虎钳的钳口;将夹持在所述虎钳上的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直线度调整为所述平面直线度,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基础上加工出所述第一平面。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直线度,包括:将所述待加工工件放置在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上;通过所述多个虎钳中的位于两端的两个虎钳分别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两端的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平面;沿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长度方向将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划分为至少两个部分,分别检测每个部分的跳动,以得到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直线度。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基础上加工出所述第一平面之后,包括:重新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使得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相抵,所述第二待加工平面突出于所述多个虎钳的钳口;通过塞尺检测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不大于0.05mm,否则重新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的直线度,包括:将所述待加工工件放置在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上,且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接触;测量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的直线度。进一步地,在所述测量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的直线度之前,包括: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上分别加工出轮廓基准带,所述轮廓基准带位于所述待加工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上的所述轮廓基准带用于在加工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时对刀,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上的所述轮廓基准带用于在加工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时对刀。进一步地,各所述轮廓基准带在所述待加工工件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2mm-6mm,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上的轮廓基准带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大于0.2mm,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上的轮廓基准带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的弧顶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大于0.2mm。进一步地,通过数控龙门铣床加工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所述数控龙门铣床的切削速度为80-130m/min,进给量为1000-3000mm/min,切削深度为0.10-0.80mm。进一步地,所述要求值为0.05~0.15mm。进一步地,在两个相邻所述虎钳之间设置螺纹千斤顶,通过升降所述螺纹千斤顶调整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直线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加工方法加工条状的工件时,首先,通过工装装夹待加工工件,并在第一待加工平面和第二待加工平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稳固的装夹待加工工件,进而为第一待加工弧面和第二待加工弧面提供稳定的加工条件。接着,测量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沿待加工工件的长度方向上构成的线段的直线度,并记录为弧面直线度,由于此时第一平面与虎钳的支承部相抵,测量位置法向与重力方向垂直,所以测量出的直线度为准确值,然后,重新装夹待加工工件,使得第一待加工弧面突出于多个虎钳的钳口,且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沿待加工工件的长度方向上构成的线段直线度与弧面直线度之间的差值不大于要求值,从而避免因与支承部相抵的第二待加工弧面不平整和待加工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饶度变形而影响第一待加工弧面的直线度,在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一弧面。最后,再次重新装夹待加工工件,使得第一弧面的弧顶与多个虎钳的支承部相抵,第二待加工弧面突出于多个虎钳的钳口,在第二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二弧面,从而得到具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待加工工件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待加工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待加工平面的加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待加工平面的加工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加工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待加工弧面的加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如图1所示,该加工方法包括:步骤101:提供条状的待加工工件(参见图2)和用于装夹待加工工件的工装,该条状工件可以用于制作阻尼杆。图3为待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提供条状的待加工工件和用于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工装,所述待加工工件包括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待加工平面、第二待加工平面、第一待加工弧面和第二待加工弧面,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平面为所述待加工工件的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垂直平分面对称布置,所述工装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虎钳,每个所述虎钳均包括两个钳夹,所述两个钳夹的一端可活动地相交在一起并构成支撑部,所述两个钳夹的另一端相互间隔构成钳口;通过所述工装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并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平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将所述第一平面或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相抵,测量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沿所述待加工工件的长度方向构成的线段的直线度,得到弧面直线度;重新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使得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突出于所述多个虎钳的钳口,且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沿所述待加工工件的长度方向构成的线段的直线度与所述弧面直线度之间的差值不大于要求值,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一弧面;重新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使得所述第一弧面的弧顶与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相抵,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突出于所述多个虎钳的钳口,在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二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提供条状的待加工工件和用于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工装,所述待加工工件包括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待加工平面、第二待加工平面、第一待加工弧面和第二待加工弧面,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平面为所述待加工工件的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垂直平分面对称布置,所述工装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虎钳,每个所述虎钳均包括两个钳夹,所述两个钳夹的一端可活动地相交在一起并构成支撑部,所述两个钳夹的另一端相互间隔构成钳口;通过所述工装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并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平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将所述第一平面或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相抵,测量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沿所述待加工工件的长度方向构成的线段的直线度,得到弧面直线度;重新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使得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突出于所述多个虎钳的钳口,且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沿所述待加工工件的长度方向构成的线段的直线度与所述弧面直线度之间的差值不大于要求值,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一弧面;重新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使得所述第一弧面的弧顶与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相抵,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突出于所述多个虎钳的钳口,在所述第二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二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直线度,并记录为平面直线度;通过所述多个虎钳夹装所述第一待加工弧面和第二待加工弧面,使得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突出于所述多个虎钳的钳口;将夹持在所述虎钳上的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直线度调整为所述平面直线度,在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基础上加工出所述第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直线度,包括:将所述待加工工件放置在所述多个虎钳的支承部上;通过所述多个虎钳中的位于两端的两个虎钳分别装夹所述待加工工件两端的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平面;沿所述第一待加工平面的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波杨家军唐长平肖威王充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