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及其莫非氏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897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器及其莫非氏滴管,莫非氏滴管包括滴管本体、进液管及输液管,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滴管本体的下部连通,其另一端位于所述滴管本体的中部;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连通;联通管,所述联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滴管本体的上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输液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莫非氏滴管,无需倒置莫非氏滴管,也无需挤压滴管本体排气吸液,有效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工作时间。

Infusion apparatus and Murphy's dropp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ransfusion device and Murphy's dropper, Murphy's dropper dropper includes main body, a liquid inlet pipe and the transfusion tube also includes an inner tube, the lower end of the inner tub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dropper body, the other end is positioned in the dropper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ody; one end of a drain pipe. The liquid discharge pipe and the transfusion pipe, the other end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inner tube;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communicating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dropper body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nsfusion tub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rphy's dropper, without inversion condition without extrusion dropper dropper, body exhaust suction,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staff, reduces the workload of medical staff, save working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器及其莫非氏滴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输液器及其莫非氏滴管。
技术介绍
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输液器是最长用到的护理器具之一。输液器上具有莫非氏滴管(murphy'sdropper),又称滴壶、滴斗,是输液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排出莫非氏滴管内的空气,医疗人员需要将莫非氏滴管倒置或捏压莫非氏滴管的滴管本体,以便于吸入药液进入滴管本体内并完成排气等操作。但是,以上操作(将莫非氏滴管倒置或捏压莫非氏滴管的滴管本体)均增加了医疗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在日益紧张的护理工作中,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降低工作量,节省工作时间,是本
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莫非氏滴管,以降低工作量,节省工作时间。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输液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莫非氏滴管,包括滴管本体、进液管及输液管,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滴管本体的下部连通,其另一端位于所述滴管本体的中部;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连通;联通管,所述联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滴管本体的上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输液管连通。优选地,上述莫非氏滴管中,还包括连通所述联通管与所述输液管的通气管。优选地,上述莫非氏滴管中,所述通气管与所述输液管同轴布置。优选地,上述莫非氏滴管中,所述通气管上设置有止水夹。优选地,上述莫非氏滴管中,所述内管为内置于所述滴管本体内部的内置管;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滴管本体的侧壁与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连通。优选地,上述莫非氏滴管中,所述内管的一端具有向上弯曲的弯折部。优选地,上述莫非氏滴管中,所述内管为内通管,其一端穿过所述滴管本体。优选地,上述莫非氏滴管中,所述内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内通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内通部穿过所述滴管本体底壁;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于所述滴管本体轴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滴管本体轴向设置。优选地,上述莫非氏滴管中,所述联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滴管本体的侧壁连通;或,所述联通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竖直部及水平部,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滴管本体的顶壁连通,所述水平部垂直于所述滴管本体轴向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输液器,包括莫非氏滴管,所述莫非氏滴管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莫非氏滴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莫非氏滴管,应用于输液器中。将带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莫非氏滴管的输液器插入药瓶中后,滴管本体正常放置。药瓶中的液体沿进液管滴入滴管本体中。由于联通管与内管均与输液管连通,并且,内管的一端与滴管本体的下部连通,联通管的一端与滴管本体的上部连通,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滴管本体中的液体沿内管进入直至到达排液管,在此过程中,联通管始终与输液管连通,并且滴管本体中的液体液面上升至滴管本体的中部;滴管本体中的液体经过内管及排液管到达输液管,根据液体流动的具体情况,将输液管的针头扎入人体,即可完成输液。在滴管本体中的液体到达输液管后,液体封住联通管所在的通道,有效避免了滴管本体内气体与液体混合进入输液管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莫非氏滴管,无需倒置莫非氏滴管,也无需挤压滴管本体排气吸液,有效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工作时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莫非氏滴管的输液器。由于上述莫非氏滴管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莫非氏滴管的输液器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莫非氏滴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莫非氏滴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莫非氏滴管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莫非氏滴管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莫非氏滴管,以降低工作量,节省工作时间。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输液器。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莫非氏滴管,包括滴管本体、进液管及输液管,还包括内管、排液管及联通管。内管的一端与滴管本体的下部连通,其另一端位于滴管本体的中部;排液管的一端与输液管连通,其另一端与内管的另一端连通;联通管的一端与滴管本体的上部连通,其另一端与输液管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莫非氏滴管,应用于输液器中。将带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莫非氏滴管的输液器插入药瓶中后,滴管本体正常放置。药瓶中的液体沿进液管滴入滴管本体中。由于联通管与内管均与输液管连通,并且,内管的一端与滴管本体的下部连通,联通管的一端与滴管本体的上部连通,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滴管本体中的液体沿内管进入直至到达排液管,在此过程中,联通管始终与输液管连通,并且滴管本体中的液体液面上升至滴管本体的中部;滴管本体中的液体经过内管及排液管到达输液管,根据液体流动的具体情况,将输液管的针头扎入人体,即可完成输液。在滴管本体中的液体到达输液管后,液体封住联通管所在的通道,有效避免了滴管本体内气体与液体混合进入输液管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莫非氏滴管,无需倒置莫非氏滴管,也无需挤压滴管本体排气吸液,有效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工作时间。可以理解的是,滴管本体正常摆放的状态下,水平位置较低的一侧为滴管本体的下部,水平位置较高的一侧为滴管本体的上部,滴管本体的下部与上部之间为滴管本体的中部。如图1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莫非氏滴管包括滴管本体1、进液管2及输液管3,还包括内管31、排液管41及联通管51。内管31的一端与滴管本体1的下部连通,其另一端位于滴管本体1的中部;排液管41的一端与输液管8连通,其另一端与内管31的另一端连通;联通管51的一端与滴管本体1的上部连通,其另一端与输液管8连通。为了便于设置且提高流体流通顺畅程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莫非氏滴管,还包括连通联通管51与输液管8的通气管61。由于联通管51的一端与滴管本体1的上部连通,排液管41的一端与输液管8连通,排液管41的另一端与内管31的另一端连通,使得联通管51高于排液管41,即,排液管41的另一端与联通管51之间具有高度差,为了确保流体流通的顺畅程度,增加通气管61,完成联通管51与输液管8的连通。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通气管61,直接将联通管51倾斜设置,与输液管8的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联通管51的一端与滴管本体1的侧壁连通。优选地,联通管51垂直于滴管本体1轴向设置。进一步地,通气管61与输液管8同轴布置。本实施例中,联通管51垂直于滴管本体1轴向设置,通气管61沿滴管本体1轴向设置。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流体的流通顺畅程度。优选地,联通管51与通气管61的连接处可以为圆角设置,进一步便于流体流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莫非氏滴管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输液器及其莫非氏滴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莫非氏滴管,包括滴管本体、进液管及输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滴管本体的下部连通,其另一端位于所述滴管本体的中部;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连通;联通管,所述联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滴管本体的上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输液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莫非氏滴管,包括滴管本体、进液管及输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滴管本体的下部连通,其另一端位于所述滴管本体的中部;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连通;联通管,所述联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滴管本体的上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输液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莫非氏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所述联通管与所述输液管的通气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莫非氏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与所述输液管同轴布置。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莫非氏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上设置有止水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莫非氏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内置于所述滴管本体内部的内置管;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滴管本体的侧壁与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琪王琳曹妮娜高敏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