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娄书伟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输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89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液管,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输液管,包括固定装置、管、储液管、辅助输液装置、输出端,可以固定住吊瓶达到方便穿刺头刺入吊瓶内部的效果;主储液管旁设有副储液管,避免主储液管内灌满药液,不能观察的药液的流速;辅助输液装置可以将弯折的输液管固定至原形态,避免输液管弯折影响输液效率,而且辅助输液装置上设有电热丝,可以在输液的同时提升输液管内药液的温度,避免药液温度过低,刺激血管。管设有两个,一个管上端与穿刺头上的药液孔连通,管下端与储液管上的上接口连接,另一个管上端与储液管上的下接口连接,管下端连接有输出端,辅助注射装置上的内筒套在管上。

Novel infusion tub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fusion tube, in particular to a new type of infusion tube, including fixing device, pipe, a liquid storage tube, auxiliary device, the output end of the infusion, can fix the bottle to facilitate the puncture head piercing the bottle inside the main effect; the liquid storage tube is arranged beside the side liquid storage tube, and avoid the the liquid storage tube filled with liquid, the liquid flow rate cannot be observed; the auxiliary infusion device can be folded infusion pipe is fixed to the original shape, to avoid bending effect of transfusion efficiency infusion tube, and the auxiliary infusion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wire, can also upgrade the infusion in the infusion tube liquid temperature, avoid liquid the temperature is too low, stimulate the blood vessels. A tube two, a liquid pipe hol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puncture head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storage tube, pipe connection on the interface, another tube and the liquid storage tube on the interface conn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output, auxiliary injection device within the tube i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输液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液管,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输液管。
技术介绍
输液管是临床医学上经常使用的医疗用具之一。病人患病过于严重或者手术后用于消炎都需要静脉注射治疗,现在的输液管虽然制造成本较低,但是在使用时穿刺头时,若是医护人员力气较小,刺入吊瓶口处的胶塞会非常费力,而且还不能自动提升输液管内药液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输液管,有益效益是可以固定住吊瓶达到方便穿刺头刺入吊瓶内部的效果;主储液管旁设有副储液管,避免主储液管内灌满药液,不能观察的药液的流速;辅助输液装置可以将弯折的输液管固定至原形态,避免输液管弯折影响输液效率,而且辅助输液装置上设有电热丝,可以在输液的同时提升输液管内药液的温度,避免药液温度过低,刺激血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液管,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输液管,包括固定装置、管、储液管、辅助输液装置、注射针头,可以固定住吊瓶达到方便穿刺头刺入吊瓶内部的效果;主储液管旁设有副储液管,避免主储液管内灌满药液,不能观察的药液的流速;辅助输液装置可以将弯折的输液管固定至原形态,避免输液管弯折影响输液效率,而且辅助输液装置上设有电热丝,可以在输液的同时提升输液管内药液的温度,避免药液温度过低,刺激血管。固定装置由挂环、外套、圆环Ⅰ、圆环Ⅱ、穿刺头、连接环、连接杆构成;挂环粘合在外套上端,外套镶嵌在圆环Ⅰ上端,圆环Ⅰ、圆环Ⅱ内壁均设有螺纹,连接环外壁上设有螺纹,圆环Ⅰ、圆环Ⅱ均与连接环螺纹连接,并且圆环Ⅰ位于圆环Ⅱ上端,连接杆的一端粘合在圆环Ⅱ内壁下端,连接杆的另一端粘有穿刺头;穿刺头由圆柱、锥体、药液孔、支杆构成;圆柱上端中心设有圆孔,锥体插入该孔中并与该孔间隙配合,圆柱上设有药液孔,药液孔内通过粘合连有多个支杆;储液管由上接口、主储液管、推块、上连接管、副储液管、下连接管、滑动条、孔、下接口、连接圆管、滑动槽构成;主储液管上端设有上接口,主储液管下端设有下接口,连接圆管的一端粘合在主储液管的右侧上端,上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圆管内部,上连接管与滑动条粘合,并且上连接管与孔连通,孔设置在滑动条内,连接圆管上设有滑动槽,推块位于该滑动槽中,并且粘合在滑动条上端,滑动条与连接圆管过盈配合,上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副储液管上端,下连接管的一端与主储液管内部连通,下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副储液管下端;主储液管由侧壁、圆形孔、顶壁、底壁构成;侧壁上端粘有顶壁,侧壁底端粘有底壁,侧壁上设有圆形孔,下连接管、连接圆管分别设置在圆形孔内;调控装置由转轴、圆盘、气囊构成;转盘曲面上设有两个转轴,气囊粘合在圆盘曲面上,并且气囊与转轴之间夹角为90°,转轴与主储液管内壁上的圆形孔间隙配合,圆盘与主储液管内壁间隙配合;辅助输液装置由外筒、内筒、夹片、开关、电池盒构成;外筒与内筒螺纹连接,内筒下端粘有夹片,开关、电池盒均设置在外筒外壁上,并且外筒内部镶嵌电热丝;管设有两个,一个管上端与穿刺头上的药液孔连通,管下端与储液管上的上接口连接,另一个管上端与储液管上的下接口连接,管下端连接有注射针头,辅助注射装置上的内筒套在管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所述内筒的厚度小于夹片的厚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壁顶端时,夹片与管过盈配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所述下连接管下端为锥形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所述连接环与吊瓶口处的胶塞过盈配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所述滑动条完全插入连接圆管内时,孔位于滑槽左侧。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可以固定住吊瓶达到方便穿刺头刺入吊瓶内部的效果;主储液管旁设有副储液管,避免主储液管内灌满药液,不能观察的药液的流速;辅助输液装置可以将弯折的输液管固定至原形态,避免输液管弯折影响输液效率,而且辅助输液装置上设有电热丝,可以在输液的同时提升输液管内药液的温度,避免药液温度过低,刺激血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固定装置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穿刺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储液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主储液管内药液过多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主储液管内药液较少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推块、滑动条、孔、连接圆管、滑动槽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圆环Ⅰ、圆环Ⅱ、连接环位置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辅助输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辅助输液装置未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辅助输液装置三维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输液管的主输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装置1;挂环1-1;外套1-2;圆环Ⅰ1-3;圆环Ⅱ1-4;穿刺头1-5;圆柱1-5-1;锥体1-5-2;药液孔1-5-3;支杆1-5-4;连接环1-6;连接杆1-7;管2;储液管3;上接口3-1;侧壁3-2-1;圆形孔3-2-2;顶壁3-2-3;底壁3-2-4;主储液管3-2;推块3-3;上连接管3-4;副储液管3-5;下连接管3-6;滑动条3-7;孔3-8;下接口3-9;连接圆管3-10;滑动槽3-11;辅助输液装置4;外筒4-1;内筒4-2;夹片4-3;开关4-4;电池盒4-5;注射针头5。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液管,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输液管,包括固定装置1、管2、储液管3、辅助输液装置4、注射针头5,可以固定住吊瓶达到方便穿刺头刺入吊瓶内部的效果;主储液管旁设有副储液管,避免主储液管内灌满药液,不能观察的药液的流速;辅助输液装置可以将弯折的输液管固定至原形态,避免输液管弯折影响输液效率,而且辅助输液装置上设有电热丝,可以在输液的同时提升输液管内药液的温度,避免药液温度过低,刺激血管。固定装置1由挂环1-1、外套1-2、圆环Ⅰ1-3、圆环Ⅱ1-4、穿刺头1-5、连接环1-6、连接杆1-7构成;挂环1-1粘合在外套1-2上端,外套1-2镶嵌在圆环Ⅰ1-3上端,圆环Ⅰ1-3、圆环Ⅱ1-4内壁均设有螺纹,连接环1-6外壁上设有螺纹,圆环Ⅰ1-3、圆环Ⅱ1-4均与连接环1-6螺纹连接,并且圆环Ⅰ1-3位于圆环Ⅱ1-4上端,连接杆1-7的一端粘合在圆环Ⅱ1-4内壁下端,连接杆1-7的另一端粘有穿刺头1-5;穿刺头1-5由圆柱1-5-1、锥体1-5-2、药液孔1-5-3、支杆1-5-4构成;圆柱1-5-1上端中心设有圆孔,锥体1-5-2插入该孔中并与该孔间隙配合,圆柱1-5-1上设有药液孔1-5-3,药液孔1-5-3内通过粘合连有多个支杆1-5-4;储液管3由上接口3-1、主储液管3-2、推块3-3、上连接管3-4、副储液管3-5、下连接管3-6、滑动条3-7、孔3-8、下接口3-9、连接圆管3-10、滑动槽3-11构成;主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输液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输液管,包括固定装置(1)、管(2)、储液管(3)、辅助输液装置(4)、注射针头(5),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1)由挂环(1‑1)、外套(1‑2)、圆环Ⅰ(1‑3)、圆环Ⅱ(1‑4)、穿刺头(1‑5)、连接环(1‑6)、连接杆(1‑7)构成;挂环(1‑1)粘合在外套(1‑2)上端,外套(1‑2)镶嵌在圆环Ⅰ(1‑3)上端,圆环Ⅰ(1‑3)、圆环Ⅱ(1‑4)内壁均设有螺纹,连接环(1‑6)外壁上设有螺纹,圆环Ⅰ(1‑3)、圆环Ⅱ(1‑4)均与连接环(1‑6)螺纹连接,并且圆环Ⅰ(1‑3)位于圆环Ⅱ(1‑4)上端,连接杆(1‑7)的一端粘合在圆环Ⅱ(1‑4)内壁下端,连接杆(1‑7)的另一端粘有穿刺头(1‑5);穿刺头(1‑5)由圆柱(1‑5‑1)、锥体(1‑5‑2)、药液孔(1‑5‑3)、支杆(1‑5‑4)构成;圆柱(1‑5‑1)上端中心设有圆孔,锥体(1‑5‑2)插入该孔中并与该孔间隙配合,圆柱(1‑5‑1)上设有药液孔(1‑5‑3),药液孔(1‑5‑3)内通过粘合连有多个支杆(1‑5‑4);储液管(3)由上接口(3‑1)、主储液管(3‑2)、推块(3‑3)、上连接管(3‑4)、副储液管(3‑5)、下连接管(3‑6)、滑动条(3‑7)、孔(3‑8)、下接口(3‑9)、连接圆管(3‑10)、滑动槽(3‑11)构成;主储液管(3‑2)上端设有上接口(3‑1),主储液管(3‑2)下端设有下接口(3‑9),连接圆管(3‑10)的一端粘合在主储液管(3‑2)的右侧上端,上连接管(3‑4)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圆管(3‑10)内部,上连接管(3‑4)与滑动条(3‑7)粘合,并且上连接管(3‑4)与孔(3‑8)连通,孔(3‑8)设置在滑动条(3‑7)内,连接圆管(3‑10)上设有滑动槽(3‑11),推块(3‑3)位于该滑动槽(3‑11)中,并且粘合在滑动条(3‑7)上端,滑动条(3‑7)与连接圆管(3‑10)过盈配合,上连接管(3‑4)的另一端设置在副储液管(3‑5)上端,下连接管(3‑6)的一端与主储液管(3‑2)内部连通,下连接管(3‑4)的另一端设置在副储液管(3‑5)下端;主储液管(3‑2)由侧壁(3‑2‑1)、圆形孔(3‑2‑2)、顶壁(3‑2‑3)、底壁(3‑2‑4)构成;侧壁(3‑2‑1)上端粘有顶壁(3‑2‑3),侧壁(3‑2‑1)底端粘有底壁(3‑2‑4),侧壁(3‑2‑1)上设有圆形孔(3‑2‑2),下连接管(3‑6)、连接圆管(3‑10)分别设置在圆形孔(3‑2‑2)内;辅助输液装置(4)由外筒(4‑1)、内筒(4‑2)、夹片(4‑3)、开关(4‑4)、电池盒(4‑5)构成;外筒(4‑1)与内筒(4‑2)螺纹连接,内筒(4‑2)下端粘有夹片(4‑3),开关(4‑4)、电池盒(4‑5)均设置在外筒(4‑1)外壁上,并且外筒(4‑1)内部镶嵌电热丝;管(2)设有两个,一个管(2)上端与穿刺头(1‑5)上的药液孔(1‑5‑3)连通,管(2)下端与储液管(3)上的上接口(3‑1)连接,另一个管(2)上端与储液管(3)上的下接口(3‑9)连接,管(2)下端连接有注射针头(5),辅助注射装置(4)上的内筒(4‑2)套在管(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输液管,包括固定装置(1)、管(2)、储液管(3)、辅助输液装置(4)、注射针头(5),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1)由挂环(1-1)、外套(1-2)、圆环Ⅰ(1-3)、圆环Ⅱ(1-4)、穿刺头(1-5)、连接环(1-6)、连接杆(1-7)构成;挂环(1-1)粘合在外套(1-2)上端,外套(1-2)镶嵌在圆环Ⅰ(1-3)上端,圆环Ⅰ(1-3)、圆环Ⅱ(1-4)内壁均设有螺纹,连接环(1-6)外壁上设有螺纹,圆环Ⅰ(1-3)、圆环Ⅱ(1-4)均与连接环(1-6)螺纹连接,并且圆环Ⅰ(1-3)位于圆环Ⅱ(1-4)上端,连接杆(1-7)的一端粘合在圆环Ⅱ(1-4)内壁下端,连接杆(1-7)的另一端粘有穿刺头(1-5);穿刺头(1-5)由圆柱(1-5-1)、锥体(1-5-2)、药液孔(1-5-3)、支杆(1-5-4)构成;圆柱(1-5-1)上端中心设有圆孔,锥体(1-5-2)插入该孔中并与该孔间隙配合,圆柱(1-5-1)上设有药液孔(1-5-3),药液孔(1-5-3)内通过粘合连有多个支杆(1-5-4);储液管(3)由上接口(3-1)、主储液管(3-2)、推块(3-3)、上连接管(3-4)、副储液管(3-5)、下连接管(3-6)、滑动条(3-7)、孔(3-8)、下接口(3-9)、连接圆管(3-10)、滑动槽(3-11)构成;主储液管(3-2)上端设有上接口(3-1),主储液管(3-2)下端设有下接口(3-9),连接圆管(3-10)的一端粘合在主储液管(3-2)的右侧上端,上连接管(3-4)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圆管(3-10)内部,上连接管(3-4)与滑动条(3-7)粘合,并且上连接管(3-4)与孔(3-8)连通,孔(3-8)设置在滑动条(3-7)内,连接圆管(3-10)上设有滑动槽(3-11),推块(3-3)位于该滑动槽(3-11)中,并且粘合在滑动条(3-7)上端,滑动条(3-7)与连接圆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书伟袁耀东栗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娄书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