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82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组配式人工椎体,所述的组配式人工椎体设有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螺钉,所述的上终板元件设有结合板、固定板、小齿结构,所述的结合板与固定板呈L型,所述结合板上表面设有小齿结构,所述的固定板设有螺钉孔,所述的下终板元件与上终板元件结构相同,所述的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可拆卸的嵌套在椎体元件上、下表面,所述的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为标准件,所述的椎体元件为非标准件并通过3D打印制成。优点在于,根据患者定制椎体元件,精准调节椎体元件长度;只有椎体元件进行3D打印,减少3D打印材料,降低成本;各组件嵌套处形状为非圆形形状设计,抗旋转。

A synthetic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bination type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the combination type artificial vertebral endplate with vertebral endplate element, element, element, screw, the upper endplate element is provided with a combining plate and fixed plate, small structure, the combination of plate and the fixed plate is L, the node on the plate the surface of a small structure, the fix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crew hole, the lower endplate element of the same element and the upper endplate structure, upper endplate element, wherein the lower endplate element is detachably embedded in the vertebral components on the surface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upper endplate element, and the lower end plate element for standard parts the non vertebral components and standard parts made by 3D printing. The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ustomized adjustable vertebral vertebral elements, element length; only the vertebral components by 3D printing, 3D printing materials to reduce, reduce costs; each component at the nested shape for the non-circular shape design, anti ro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椎体
,具体地说,是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
技术介绍
人工椎体作为一类有效的椎体替代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治疗脊柱肿瘤等疾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工椎体不仅能较好的恢复脊柱的生理解剖结构以及较真呢个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稳定性重建效果也突出。随着椎体重建及融合技术的发展,人工椎体作为一种椎体替代物,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是传统的人工椎体在治疗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与上下椎体结合不牢靠,导致椎体脱出,无法达到满意的骨性融合,稳定性差。人工椎体的发展经过了单纯支撑型、撑开固定型、可调固定型等几个发展阶段。但是现有计数中,人工椎体调整高度以螺旋式调整为主,调整后无法固定,可靠性不强。调整角度是通过人工椎体上下两个终板的固有角度完成,调整幅度有限,难以完全达到恢复生理曲度的目的。此外,由于人工椎体本身和相邻椎体没有有效的固定,只能通过辅助的固定钉棒或钉板加强固定强度。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210232087.6,公开日为2014.10.08,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人工椎体,该椎体包括凸盖板、凹盖板、固定螺栓、内支撑块、外支撑块和弹簧,内支撑块安装在外支撑块内部孔中,弹簧置入内支撑块内孔中,在外支撑块两端采用固定螺栓安装凹盖板,两个凸盖板通过凸球分别装配到两个凹盖板的奥球面上,组成人工椎体。该人工椎体通过轴向的活动性避免了单个椎体承载力过大发生退化等并发症的缝线,使各个椎体和人工椎体间均匀受力,此外,人工椎体的凹凸球面保证了正常主体与人工椎体间轴向旋转的可能性,使病变部位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旋转活动性。但是由于组合式人工椎体是标准件,即无法针对每一个病患进行定制,由于患者切除的椎体高度不一致,使得这种椎体无法与上下椎体进行紧密贴合,且该人工椎体置入后,没有相应的固定装置,容易脱落。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410078312.4,公开日为2015.10.28,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高度可伸缩人工椎体。该椎体包括上端固定板、下端固定板、上椎体元件、下椎体元件和螺钉。上端固定板和上椎体元件之间设有第一接合及角度调整机构,下端固定板和下椎体元件之间设有第二接合及角度调整机构,上椎体元件和下椎体元件之间设有上下伸缩调节机构。该人工椎体可以方便、快速调节人工椎体的角度和高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创伤。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611038312.7,公开日为2017.03.22,公开了一种自身稳定性可调节的人工椎体。该椎体包括上椎体、下椎体和锁紧件,上椎体插设在下椎体内,上椎体与下椎体之间设有限位件,上椎体可沿轴向调节。该人工椎体可以根据不同椎体高度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满足单个及多个椎体全切除手术的需求。但是这种人工椎体仍然存在锁紧件脱落,导致上椎体与下椎体无法固定在一起,从而使术后患者疼痛。因此,亟需一种适应不同患者、不同椎体切除手术的组配式人工椎体,能够减轻术后患者疼痛,有助于术后患者脊柱稳定性,人工椎体与上下椎体贴合牢固,组配的人工椎体不出现轴向旋转,而目前关于这种人工椎体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所述的组配式人工椎体设有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螺钉,所述的上终板元件设有结合板、固定板、小齿结构,所述的结合板与固定板呈L型,所述结合板上表面设有小齿结构,所述的固定板设有螺钉孔,所述的下终板元件与上终板元件结构相同,所述的上终板元件可拆卸的嵌套在椎体元件上表面,所述的下终板元件可拆卸的嵌套在椎体元件下表面,所述的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为标准件,所述的椎体元件为非标准件并通过3D打印制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均为中空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均为实心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各自嵌套处的形状为非圆形形状。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非圆形形状选自椭圆、圆角矩形中的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的固定板均设有锁定槽、锁定装置,所述的锁定槽设置在螺钉孔一侧,所述的锁定装置设置在锁定槽内。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装配槽和装配块形状为非圆形形状,包括圆角矩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形状。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螺钉为钛合金制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终板元件的上表面、下终板元件的下表面利用等离子氧化技术涂有一层生物用羟基磷灰石涂层。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根据患者需求定制椎体元件并3D打印,可以精准调节椎体元件长度,从而适应患者;2、由于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均为标准件,只有椎体元件为非标准件,相较于以往人工椎体需整体3D打印,该组配式人工椎体可减少3D打印所需材料,降低3D打印成本,从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3、各组件嵌套处形状为非圆形形状设计,可抗旋转,使人工椎体三个元件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减少术后患者疼痛。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上终板元件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椎体元件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下终板元件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示意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装配状态示意图。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上终板元件示意图。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椎体元件示意图。附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下终板元件示意图。附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上终板元件示意图。附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椎体元件示意图。附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下终板元件示意图。附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上终板元件示意图。附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下终板元件示意图。附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组配式人工椎体的装配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上终板元件2.椎体元件3.下终板元件4.螺钉11.结合板12.固定板13.小齿结构31.结合板32.固定板33.小齿结构121.螺钉孔122.锁定槽123.锁定装置321.螺钉孔322.锁定槽323.锁定装置实施例1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所述的组配式人工椎体设有上终板元件1、椎体元2件、下终板元件3、螺钉4。参照图1,图1为上终板元件的示意图,其中(a)、(b)、(c)、(d)、(e)分别为上终板元件的前视图、后视图、俯视图、仰视图、立体图,所述的上终板元件1设有结合板11、固定板12、小齿结构13,所述的结合板11与固定板12呈L型,所述结合板11上表面设有小齿结构13,所述的结合板11为中空结构,所述的结合板11呈“凹”字型,所述的固定板12设有螺钉孔121。参照图2,图2为椎体元件的示意图,其中(a)、(b)、(c)分别为椎体元件的前视图、俯视图、立体图,所述的椎体元件2为中空结构,所述的椎体元件2呈“十”字型。参照图3,图3为下终板元件的示意图,其中(a)、(b)、(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配式人工椎体设有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螺钉,所述的上终板元件设有结合板、固定板、小齿结构,所述的结合板与固定板呈L型,所述结合板上表面设有小齿结构,所述的固定板设有螺钉孔,所述的下终板元件与上终板元件结构相同,所述的上终板元件可拆卸的嵌套在椎体元件上表面,所述的下终板元件可拆卸的嵌套在椎体元件下表面,所述的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为标准件,所述的椎体元件为非标准件并通过3D打印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配式人工椎体设有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螺钉,所述的上终板元件设有结合板、固定板、小齿结构,所述的结合板与固定板呈L型,所述结合板上表面设有小齿结构,所述的固定板设有螺钉孔,所述的下终板元件与上终板元件结构相同,所述的上终板元件可拆卸的嵌套在椎体元件上表面,所述的下终板元件可拆卸的嵌套在椎体元件下表面,所述的上终板元件、下终板元件为标准件,所述的椎体元件为非标准件并通过3D打印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配式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均为中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配式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终板元件、椎体元件、下终板元件均为实心结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如杨兴海魏海峰龚海熠矫健何韶辉王霆彭东宇胡劲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